好書試閱

正念減壓,與癌共處

9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八章 意象的靜觀

在以正念為基礎的練習中,我們使用意象來啟發並增強我們內在的天性,也就是那些經常因為受苦、負面期待或知覺習慣而被蒙蔽或忽略的有益特質與能力。

我們的方法和那些癌症病人經常聽到的方法有很大區別:那些方法著重於透過畫面的想像,達到特定目標或結果。這樣的方法有其理論,但強烈的目標和結果導向的方法,恰好與正念練習的重點反其道而行。我們認為療癒不能勉強或期待,我們只能努力創造一個孕育療癒過程發生的環境。在培養無為無欲的脈絡裡,你可以用意象來強化存在的面向,肯定生命,帶來正向的,鼓舞人心的覺知。

你的生活畫面

意象是你生活的助力。畫面是世界的表達方式,以類似於語言的方式影響我們的經驗。「意象」並不只有視覺畫面,還涵蓋了所有感官經驗。在第二章我們請你想像自己咬一塊檸檬角,親自體驗身體對於心智活動的反應。大多數人在運用所有感官想像自己吃了一塊檸檬時,檸檬帶有的柑橘類氣味、果皮質地、粗糙的質感、黃澄澄的顏色和多汁的果肉,都會讓消化系統產生非常強烈的反應,最明顯的證據可能就是噘起來的嘴和湧出的唾液。

當你想起一位摯愛的朋友或家人的面孔時,心裡會有什麼反應?當你想起寧願避免的情境時,例如趕不上飛機,或遭人怒罵時,又會有什麼反應?如果你仔細想想,可能會發現自己每天都依照慣用的模式,持續地對這個世界做內在表達,甚至睡覺的時候,夢境裡的畫面也會觸發相當強烈的情緒。

有些畫面根深蒂固地和人類的想像結合,於是被視為原型,是一些全人類共同分享的畫面,並能捕捉人類經驗當中的重要面向,是跨越不同文化所共享的世界語言。例如,住在高山上的人,通常將山視為神聖的,爬山也常被視為追求靈性的象徵。山脈,是天與地的交界,在許多層面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山的靜觀
山的靜觀練習出自於喬.卡巴金的《當下,繁花盛開》,這個練習提供一個途徑,引你覺察人類天性裡值得努力留存和彰顯的面向。有時候你可能會想在室外練習山的靜觀,外面的世界會提醒我們是大自然世界的一份子。

練習8.1是山的靜觀的說明,你可以數種不同的方式使用。你可以讓朋友讀給你聽,也可以先錄好再播放,或者你也可以只是簡單地讀出來,然後以你對說明的大略了解做為基礎,引領自己進入山的靜觀。

練習8.1山的靜觀

你能以任何姿勢來做山的靜觀,但坐姿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坐著的身體和山在形狀上有相似之處:底部是寬厚的,而越到天際變得越尖。一開始先坐下,無論是坐在地板、坐墊或椅子上,讓你的身體進入舒服、平衡和穩定的姿態。你可以把手輕鬆地放在膝蓋或大腿上。脊椎輕鬆地挺直能將莊嚴的感覺帶進練習之中,有助於心智的警覺。同時,避免過度用力造成僵硬、緊繃的感受。你的眼睛可以張開或閉上,大多數人覺得閉上眼睛有助於想像,而且分散注意力的視覺刺激比較少。

將注意力放在身體上,花一些時間覺察感覺的交響樂正在當下四處飄揚,訴說身體的存在。調整注意力放在身體感覺,利用這個機會軟化或釋放那些沒有意識到,受不必要緊繃所占據的部位。在心裡召喚山的形象,或許是一座熟悉的山,一座在記憶中有畫面的山,或全新的山。想像山的種種,獨立山頭或是峰峰相連,山峰上是否有冰河、被皚皚白雪或是森林覆蓋著,欣賞山所代表的美麗、堅毅和莊嚴感受。

有畫面了之後,開始培養化身為山的感覺,山和身體逐漸合而為一,腿和骨盆變成山堅實的底座,根牢牢地扎入地殼裡,脊椎成為山的軸心,軀幹和手臂是山的兩側斜坡,頭和肩膀是雄偉的頂峰,山脈亙古不移的特質成為身體的一部分。不動如山地坐著,讓周遭世界轉換和改變,日出時,破曉的晨曦撫觸著山的臉龐,蒸潤斜坡上的露珠,當太陽往天空的高處移動時,光影變化萬千,而山間的溪流又被當日新融的雪水更新,動物們來到草原享用鮮草和陽光的溫暖,就這樣,從早晨到正午,午後到月夜,夜晚到清晨,在交替循環中,山靜止不動,以和諧的方式呈現美麗和沉穩。走過四季,山依然亙古不移,當春天的花朵讓路給夏季的蒼翠,山做了見證,不久夏天翠綠的葉子臣服於秋意,大自然的調色盤為樹梢點上楓紅,逐漸轉為棕色。入秋天氣轉涼,日照減少,或許雨、冰和雪正在降下,或許鳥和動物正在遷徙,從高處的草原移到有遮蔽的山谷,或許山間的訪客正討論著山間溫和的天氣或美景,然而山不為所動,靜靜地以它莊嚴的姿態佇立,雋永不變。你現在坐著,你一直擁有這份山的本性,或許接受到一些山帶來的禮物,或許看到你自己的存在,即便周遭不斷地轉換與改變,你仍具有穩定及不變的能力。即便有風暴,天氣和人生的轉換起伏自有變化律動,願你保有山的永恆智慧。
第九章 一日靜默

練習9.1如何練習慈心靜觀

舒適地坐著並盡量放鬆。不需要做任何事,或讓特別的事發生,不用試著培養特別慈悲的感覺。只要放鬆、自在並舒服地坐著。想像你在戶外一塊寬闊的空地上,散播著意念的種子。

靜觀一開始,先讓慈念向你自由展開,將愛的關懷、友誼、仁慈以及連結等感覺導向自己。僅將意念安住在你希望幸福的意識上,這是正確、合宜且美好的心願。你和所有的生靈一樣,只是想要幸福。你可以想想罹患癌症的經驗帶給自己的種種煎熬,也可以想想從這個經驗中所浮現想要感到幸福和完整的誠摯心願。傳統上,慈心靜觀有四句話:願我平安,願我幸福,願我健康,願我活得自在。活得自在的意思是讓日常事務,如家庭和工作,都能夠順遂,沒有滯礙。讓每句話從心裡發出,並用心和它進行連結:只是連結,不去迫使任何特別感覺產生,或讓任何事情發生。願我平安,願我幸福,願我健康,願我活得自在,你可以用自己喜歡的節奏念,不需要念得很快,可以有適當的留白和停頓。一次又一次地讓這些句子浮現:願我平安,願我幸福,願我健康,願我活得自在。持續默念這些句子,為自己的幸福心願祈禱數分鐘。納入慈心的下一個對象是「恩人」,就是曾經對你好、照顧過你、對你慷慨或啟發過你的人;那些曾提醒你,你具備全方位的能力,能去愛、去憐憫和覺知的人。如果你想到某個這樣的人,想著那個人的樣子,或者輕輕地對自己說那個人的名字。記住那個人對你做過的好事,或那個人的優點,並透過同樣的句子和心對這個人傳達愛的慈念:願你平安,願你幸福,願你健康,願你活得自在在把焦點放在恩人身上幾分鐘,然後讓你的心更加開放,納進你的朋友或所愛的人。如果你想到一位摯愛,可以想著那個人的樣子,說這個人的名字,用感官把這個人帶入你心中,並把這個人納入友誼和愛的慈念之中。看看你是否能把剛剛對自己所發的善良心願發給你的摯愛:願你平安,願你幸福,願你健康,願你活得自在。

下一位納入你慈念之中的人是個「中性的人」,一個你沒有強烈好惡的人,或許是你每天會遇到的人。如果你想到一個這樣的人,記住這個人就像所有生靈一樣,只是想要幸福。你可能不了解這個人或他的處境,但你確實知道所有生靈都想要幸福。所以將你希望給自己和所愛的人的幸福、自由、愛和喜悅,也送給這個人。
你可能希望就此打住,但如果你想繼續,下一位就是所謂的「令你不舒服的人」。一開始最好不要挑那個最讓你頭痛的人,而是找那個只是稍微讓你不愉快的人。隨著練習時間慢慢增加,你可以在心裡找出那個曾經造成你極大痛苦的人,也將慈心擴及至他身上。記住,當我們為對方提供友愛的慈念時,並不是寬恕他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或假裝我們感受到的是另一種不同的感覺,否認我們真正的感受只是承認我們身為生靈共同承受的折磨困境,承認身為生命共同體共存於這個世界的共同連結。然後將關懷和愛的慈念,傳送給全世界的生命體:願所有的生命平安,願所有的生命都幸福,願所有的生命都健康,願所有的生命都活得自在。

當你做完慈心靜觀後,試著一整天都保持對自己和其他生靈的慈悲心。你會感受慈心練習為你帶來與人互動本質上的改變,一種與人的連結感,也提供了對自私和自我中心想法的解藥。

◎以慈心靜觀做自我療癒

你可能已經知道將治療區分為療癒(healing)與治癒(cure)這個概念。「治癒」通常是指駕馭身體的疾病,讓癌症消失無蹤。另一方面,「療癒」是一個全人取向的辭彙,將身體、心智和靈魂視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你的癌症有可能被治癒,但如果你仍然飽受憂鬱或擔憂的折磨,或感到失落或斷裂,那你尚未完全療癒。相反地,癌症尚未治癒,你還是有可能獲得療癒。無論有無具體症狀,你都可以和在身體裡的癌症共存,並依然感到平安。無論就醫學角度而言你是否被治癒了,我們都希望你能感受到這樣的療癒品質或感覺身心完整。慈心靜觀的練習能幫助你邁向療癒的旅程。

蘇珊是一位參與我們團體的女士,大家坐著圍成一圈祈求自己的幸福這件事讓她覺得很不舒服,認為這是自私、不恰當的事。她把這樣的行動視為自我耽溺,並覺得自己不配獲得這樣的善意。總之,她覺得罹癌是自己的錯,而把自己當做在還債。她對自己很嚴格且苛刻,儘管她已經完成白血病的治療,但並沒有獲得療癒,或朝著我們所理解的療癒邁進。當她在一日靜默練習中第一次練習慈心靜觀時,感到不快與憤怒。儘管許多團體成員第一次接觸就認為這是能夠獲得療癒的練習,有些人甚至感動落淚,但蘇珊完全不這麼想。
在下一堂課,她提到自己對於這個練習有所保留,也聽到其他人的經驗分享。她很驚訝這麼多人覺得慈心靜觀是如此平靜、溫暖和滋養的練習,她問他們:「難道你們做這個練習時不覺得自己很自私嗎?」相反地,團體成員分享說,這個靜觀幫助他們感覺到與他人連結,好像他們把對健康和幸福的祝福與希望回饋給自己和他人。就某個層面而言,他們能夠感到人性共同的連結,苦難只是人類共同的境遇。藉由放鬆進入自己對幸福和健康的心願,他們更能夠接受自己對幸福的想望,和其他生物對幸福的追求是相同的,並沒有誰比較自私。

意識到我們皆不足且都受苦的事實,有助於軟化你對自己行為的僵化期待,卻不適用於他人;蘇珊能夠看見別人的苦難並有慈悲心,但對自己卻視而不見。對自己慈悲是邁向療癒之路的要素。練習慈心有助於培養這樣的能力,讓個人意識到自己與朋友、所愛的人甚至是敵人,在嚮往幸福或承受苦難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反覆的練習首先能幫助你辨識自己的苦難,從而接受不論自己或他人都有懷抱著療癒和慈悲的心願。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