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爸媽烹調食物時,一定要「軟糊糊」?
食物還是要兼具色、香、味,老人家才會有食慾,也才會健康。
我建議長者或照顧家人的子女可以與醫院的營養師商量,如何兼顧美味與營養。例如肉不能吃,就可以換吃魚;整塊肉咬不動,就可以換成絞肉,並不是一定要煮到「軟糊糊」。
阿春嬸在上個月住院三天,當她回家休養時,鄰居看到她,都嚇了一跳。
因為阿春嬸看起來很沒有精神,原本圓潤的她,也消風似的瘦了好幾公斤。大夥兒問她:「怎麼了?是哪裡不舒服?」
阿春嬸嘆了氣說:「就是前一陣子感冒不舒服,我一直咳嗽。我兒子很緊張,就叫我住院檢查,結果住院時醫生怕我用假牙不方便,就拿掉假牙,後來假牙竟然就裝不上去了。我沒有辦法吃東西,就只好吃流質的。流質的難吃死了,就吃不下呀,一吃不下,就瘦了。」
鄰居們七嘴八舌地給建議,要她趕快去調整牙齒,才能正常吃東西。除了阿春嬸,鄰居鄒伯伯也說,他有一位老友就是因為常常嗆到,只好裝鼻胃管,但如此一來,就不能享受食物的美味了,很慘呀!還有一位鄰居說,她女兒為了營養均衡,但又怕她不好下嚥,就把食物都打成糊狀,她很感動女兒的孝心,但那真的很難吃呀。
一群老人家感慨,人老了,日子就一定要過得這麼辛苦嗎?
很多人為了怕老人家進食被嗆到,就改變烹調方式,除了盡量將食物煮得軟爛外,也會把食物送到果汁機、加水攪拌,打成泥狀,這樣雖然進食方便,但對長者來說真的很可憐。
我在門診時,就常常聽到老人家哀怨地對我說:「醫生,可不可以有別的方法呀?」
食物如果都沒有味道,就會影響食慾。食慾一不好,吃得少,就會造成老人家營養不良。
家人會提供老人家軟爛食物的原因:
1.牙齒問題。
2.吞嚥功能不佳。
3.容易嗆咳。
「裝不上去」的假牙
其實多數長者都裝有假牙,有的更全口假牙,如果假牙能維持正常運作,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有一段時間沒有戴假牙,牙齦的牙肉就會萎縮,原來的假牙就可能會裝不上去,或者裝上去後,因為齒齦浮腫,會牙疼,就難以繼續戴假牙。
一個人一旦沒有牙齒的咀嚼功能,當然就難以正常進食。有的老人家住院住了三星期,為了照顧方便或安全起見,醫護人員或家人會先將老人家的假牙拿下來,但即使只是短時間沒有使用,假牙都可能裝不上去。
還有的狀況是,病人因為住加謢病房插管,或容易嗆咳,就拿下假牙,結果再裝上去,就可能不能正常咬合,老人家咀嚼起來會痛,就只好吃軟爛或流質食物。
我建議長者或照顧家人的子女可以與醫院的營養師商量,如何兼顧美味與營養。例如肉不能吃,就可以換吃魚;整塊肉咬不動,就可以換成絞肉,並不是一定要煮到「軟糊糊」。
雞湯除了喝湯,更要吃雞肉
中國人習慣熬雞湯,認為雞湯才是最精華、最營養,但對西醫來說,要補的是肉類所含的蛋白質,不是那碗雞湯。雞湯當然也有營養,不過那是微量的營養素。
要長肉,還是要吃肉類,所以雞肉不能完全不吃,而只是喝湯。因此如果老人家真的牙口不好,咬不動,我會建議老人家去調整牙齒。
當老人家可以正常進食,吃一般正常烹煮的食物,就能維持基本的營養與健康。牙齒不好,吃得不夠多、不夠好,老人家就會比較瘦。老人家如果太瘦,確實會有一些健康問題。
流質反而比固體更容易嗆到
至於擔心老人家被食物嗆到,其實,老人家大部分不會被大塊的食物嗆到,會嗆到反而是小量的食物,而且流質比固體更容易嗆到。
所以半流質的食物反而比較好吞嚥,至於被固體食物嗆到,是運氣很差才會遇到,或是本身就很容易嗆到。
當老人家吞嚥能力不太好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讓老人家將口中的食物充分咀嚼。若是咀嚼能力不足,又不小心在吞嚥時「下錯管」,萬一部分食物跑到氣管,就比較麻煩。
牙齒不好,會嚴重影響健康,因此口腔健康很重要。口腔要保健,就要有正確的刷牙方式,例如刷牙時不只是刷牙齒,還要刷牙肉,並且要定期洗牙,處理蛀牙等,千萬不要讓自己滿口爛牙,那不僅會讓自己很難過,也會影響健康。
◎詹醫師給子女的貼心叮嚀
當發現老人家的吞嚥能力不太好時,子女們或照顧者最需要注意的是,在老人家吃東西時,務必給予充分的時間,讓老人家將口中的食物充分咀嚼,千萬不要急、不要催,以免老人家被嗆到。
藥物也會造成食慾不佳
另外,藥物也是造成食慾不佳的因素之一,例如有些藥物會讓嘴巴很乾燥,或者是化療、電療療程時,都會造成唾液分泌功能受損,導致沒有唾液,嘴巴是乾的,這時就要靠人工唾液輔助。
精神科開的安眠、鎮靜、抗精神藥,或感冒用的抗組織胺藥物,也會造成口乾。
有個病人因為口乾,病人本身以為是風濕免疫科的問題,但看了七、八個醫生,一直未能改善。後來才發現他總共服用了六種精神科的藥,藥包上每一種藥都寫著副作用是「口乾 」,所以他的問題是吃了六種精神科的藥,每種都會口乾,那麼六種藥,就是口乾「乘以六」,難怪看風濕免疫科也看不好,後來看到他吃的藥,才找到原因。
如何解決口乾的問題?方法是先設法刺激它生口水,例如可以含點酸的,或者涼涼的喉片,有如望梅止渴。
當吃的藥不能改變時,可以用行為去改變,例如要多喝水,要注意的是「喝一口水」,而不是喝一杯水,因為目的是要潤濕嘴巴。
不管哪一種原因造成進食受到影響,重要的是要查出原因。當然老人家如果可以配合做一些訓練,例如加強吞嚥、咀嚼功能的訓練,那麼之後進食正常,就不需要再食用軟爛的食物。
以加強吞嚥訓練,取代插鼻胃管
如果醫生判定病人仍有嗆咳危險,那麼有時確實會建議採用鼻胃管,不過不如想像的有效。
老年醫學一般不是很建議插鼻胃管,反而是將重點放在加強吞嚥訓練,因為管子預防的效果真的沒有很好,尤其是住在養護機構的老人家,就算有了鼻胃管,常常每幾個月就會因肺炎住院一次。
病人都覺得看病就是要讓壞的情況變好,但殘酷的現實是,有的身體情況隨著年齡漸漸變差,即使治療,也只能延緩與控制,往往無法再回到從前。
醫生不是萬能,除了一些急性病可以完全治癒之外,並不是每個疾病都會好,還是要靠個人有好的生活習慣,並配合醫師建議的治療,才有機會讓健康可以保持久一點。
所以不一定要因牙口不好,就吃軟爛的食物,反而要讓自己吃得更好些,營養更均衡些,才可以活得更健康!
◎詹醫師給子女的貼心叮嚀
站在老年醫學的角度,如果老人家沒有牙齒,我建議務必考慮植牙或戴假牙,因為這對一位老人家來說,他才能感受到食物的色、香、味,才會有食慾,也才能完全吸收食物的營養,更才能讓老人家身體真正的健康。
食物還是要兼具色、香、味,老人家才會有食慾,也才會健康。
我建議長者或照顧家人的子女可以與醫院的營養師商量,如何兼顧美味與營養。例如肉不能吃,就可以換吃魚;整塊肉咬不動,就可以換成絞肉,並不是一定要煮到「軟糊糊」。
阿春嬸在上個月住院三天,當她回家休養時,鄰居看到她,都嚇了一跳。
因為阿春嬸看起來很沒有精神,原本圓潤的她,也消風似的瘦了好幾公斤。大夥兒問她:「怎麼了?是哪裡不舒服?」
阿春嬸嘆了氣說:「就是前一陣子感冒不舒服,我一直咳嗽。我兒子很緊張,就叫我住院檢查,結果住院時醫生怕我用假牙不方便,就拿掉假牙,後來假牙竟然就裝不上去了。我沒有辦法吃東西,就只好吃流質的。流質的難吃死了,就吃不下呀,一吃不下,就瘦了。」
鄰居們七嘴八舌地給建議,要她趕快去調整牙齒,才能正常吃東西。除了阿春嬸,鄰居鄒伯伯也說,他有一位老友就是因為常常嗆到,只好裝鼻胃管,但如此一來,就不能享受食物的美味了,很慘呀!還有一位鄰居說,她女兒為了營養均衡,但又怕她不好下嚥,就把食物都打成糊狀,她很感動女兒的孝心,但那真的很難吃呀。
一群老人家感慨,人老了,日子就一定要過得這麼辛苦嗎?
很多人為了怕老人家進食被嗆到,就改變烹調方式,除了盡量將食物煮得軟爛外,也會把食物送到果汁機、加水攪拌,打成泥狀,這樣雖然進食方便,但對長者來說真的很可憐。
我在門診時,就常常聽到老人家哀怨地對我說:「醫生,可不可以有別的方法呀?」
食物如果都沒有味道,就會影響食慾。食慾一不好,吃得少,就會造成老人家營養不良。
家人會提供老人家軟爛食物的原因:
1.牙齒問題。
2.吞嚥功能不佳。
3.容易嗆咳。
「裝不上去」的假牙
其實多數長者都裝有假牙,有的更全口假牙,如果假牙能維持正常運作,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有一段時間沒有戴假牙,牙齦的牙肉就會萎縮,原來的假牙就可能會裝不上去,或者裝上去後,因為齒齦浮腫,會牙疼,就難以繼續戴假牙。
一個人一旦沒有牙齒的咀嚼功能,當然就難以正常進食。有的老人家住院住了三星期,為了照顧方便或安全起見,醫護人員或家人會先將老人家的假牙拿下來,但即使只是短時間沒有使用,假牙都可能裝不上去。
還有的狀況是,病人因為住加謢病房插管,或容易嗆咳,就拿下假牙,結果再裝上去,就可能不能正常咬合,老人家咀嚼起來會痛,就只好吃軟爛或流質食物。
我建議長者或照顧家人的子女可以與醫院的營養師商量,如何兼顧美味與營養。例如肉不能吃,就可以換吃魚;整塊肉咬不動,就可以換成絞肉,並不是一定要煮到「軟糊糊」。
雞湯除了喝湯,更要吃雞肉
中國人習慣熬雞湯,認為雞湯才是最精華、最營養,但對西醫來說,要補的是肉類所含的蛋白質,不是那碗雞湯。雞湯當然也有營養,不過那是微量的營養素。
要長肉,還是要吃肉類,所以雞肉不能完全不吃,而只是喝湯。因此如果老人家真的牙口不好,咬不動,我會建議老人家去調整牙齒。
當老人家可以正常進食,吃一般正常烹煮的食物,就能維持基本的營養與健康。牙齒不好,吃得不夠多、不夠好,老人家就會比較瘦。老人家如果太瘦,確實會有一些健康問題。
流質反而比固體更容易嗆到
至於擔心老人家被食物嗆到,其實,老人家大部分不會被大塊的食物嗆到,會嗆到反而是小量的食物,而且流質比固體更容易嗆到。
所以半流質的食物反而比較好吞嚥,至於被固體食物嗆到,是運氣很差才會遇到,或是本身就很容易嗆到。
當老人家吞嚥能力不太好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讓老人家將口中的食物充分咀嚼。若是咀嚼能力不足,又不小心在吞嚥時「下錯管」,萬一部分食物跑到氣管,就比較麻煩。
牙齒不好,會嚴重影響健康,因此口腔健康很重要。口腔要保健,就要有正確的刷牙方式,例如刷牙時不只是刷牙齒,還要刷牙肉,並且要定期洗牙,處理蛀牙等,千萬不要讓自己滿口爛牙,那不僅會讓自己很難過,也會影響健康。
◎詹醫師給子女的貼心叮嚀
當發現老人家的吞嚥能力不太好時,子女們或照顧者最需要注意的是,在老人家吃東西時,務必給予充分的時間,讓老人家將口中的食物充分咀嚼,千萬不要急、不要催,以免老人家被嗆到。
藥物也會造成食慾不佳
另外,藥物也是造成食慾不佳的因素之一,例如有些藥物會讓嘴巴很乾燥,或者是化療、電療療程時,都會造成唾液分泌功能受損,導致沒有唾液,嘴巴是乾的,這時就要靠人工唾液輔助。
精神科開的安眠、鎮靜、抗精神藥,或感冒用的抗組織胺藥物,也會造成口乾。
有個病人因為口乾,病人本身以為是風濕免疫科的問題,但看了七、八個醫生,一直未能改善。後來才發現他總共服用了六種精神科的藥,藥包上每一種藥都寫著副作用是「口乾 」,所以他的問題是吃了六種精神科的藥,每種都會口乾,那麼六種藥,就是口乾「乘以六」,難怪看風濕免疫科也看不好,後來看到他吃的藥,才找到原因。
如何解決口乾的問題?方法是先設法刺激它生口水,例如可以含點酸的,或者涼涼的喉片,有如望梅止渴。
當吃的藥不能改變時,可以用行為去改變,例如要多喝水,要注意的是「喝一口水」,而不是喝一杯水,因為目的是要潤濕嘴巴。
不管哪一種原因造成進食受到影響,重要的是要查出原因。當然老人家如果可以配合做一些訓練,例如加強吞嚥、咀嚼功能的訓練,那麼之後進食正常,就不需要再食用軟爛的食物。
以加強吞嚥訓練,取代插鼻胃管
如果醫生判定病人仍有嗆咳危險,那麼有時確實會建議採用鼻胃管,不過不如想像的有效。
老年醫學一般不是很建議插鼻胃管,反而是將重點放在加強吞嚥訓練,因為管子預防的效果真的沒有很好,尤其是住在養護機構的老人家,就算有了鼻胃管,常常每幾個月就會因肺炎住院一次。
病人都覺得看病就是要讓壞的情況變好,但殘酷的現實是,有的身體情況隨著年齡漸漸變差,即使治療,也只能延緩與控制,往往無法再回到從前。
醫生不是萬能,除了一些急性病可以完全治癒之外,並不是每個疾病都會好,還是要靠個人有好的生活習慣,並配合醫師建議的治療,才有機會讓健康可以保持久一點。
所以不一定要因牙口不好,就吃軟爛的食物,反而要讓自己吃得更好些,營養更均衡些,才可以活得更健康!
◎詹醫師給子女的貼心叮嚀
站在老年醫學的角度,如果老人家沒有牙齒,我建議務必考慮植牙或戴假牙,因為這對一位老人家來說,他才能感受到食物的色、香、味,才會有食慾,也才能完全吸收食物的營養,更才能讓老人家身體真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