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抗癌自癒力:正念減壓8堂課

79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三章 第一堂課:擔憂無止盡

◎承諾:疼惜自己

歡迎你來到第一堂課(第一週)課程!

看到標題:擔憂無止盡,這一刻有什麼念頭浮現在你腦海?有什麼樣的心情?此刻你的身體姿勢如何?肩膀、腰部、雙腳的感受是什麼?

如果可以請閉起眼睛,自然地進行三次呼吸。

試著覺察一下,慢慢清楚自己此刻狀態,
只要清楚現在的狀態就可以了。

動機與意圖

參加實際課程的人,開始時會懷疑:是否能抽出時間練習?有沒有辦法寫下經驗?如何堅持下去?課程最後,每位成員幾乎都能夠做到,認為「時間過得好快!」相信從本書進行課程的你,時間運用會更有彈性,不會有「缺課」的問題!

在治療結束後,你有沒有真正把時間給了「你」自己呢?

不要再等了,現在就開始吧!

進入本課程,按照引導做練習,每天跟你的心、你的身體相處一會兒,把時間交還給自己,一點一滴地學習如何「疼惜自己」。

為什麼在生命的此時此刻,
我要承諾參加此課程,我要學習跟自己的生命對話?

現在請讓自己進入一個舒適的坐姿,打開錄音曲目1:我為何來到這裡

請暫時先拋開思考的大腦,用好奇和探索的心情回到內在體驗和,跟隨著引導探索看看會有什麼發現。

為何我來到這裡?

請在這裡寫下剛剛練習中,浮現在你心裡的答案?

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答案反應的是你目前的狀態,並沒有對或錯。

或許你希望解決某些實際的問題,或許你想好好認識自己的心。都沒有關係。如果你在此時找到滿意的答案,也請不要馬上完全相信。先把它放在心裡面,欣賞一下。動機和意圖對整個課程的學習極為重要,留心這個答案對你練習的影響。隨著課程進行,你也許會發現答案一直在改變。

◎擔憂隨處在

每個人每天都有許多情緒出現,對癌症治療結束後的你來說,有不同的挑戰需面對,讓我們從擔憂開始。

成員1
感冒進入第三週愈來愈嚴重,吃藥好像沒效,昨天還會骨頭痠痛,呼吸也不順暢,以前感冒不會這樣。骨頭會不會出問題?肺部怎麼了?頓時,我感到焦慮無助,雙腳無力,頭皮發麻!真的不敢再想下去,不然會像上次一樣恐慌。我就趕快打電話掛號,十天內看三個醫生,拿一大堆藥,自己都亂了,不知道從哪包藥開始吃比較好?成員2
到醫院做年度檢查,做檢查的人多問幾個問題,之後我就覺得怪怪的:「為什麼要問這些?」難不成掃描到什麼?會不會有什麼狀況?我的頭脹了起來,心裡很煩、沮喪,為什麼痛苦又找上我?胸悶吸不到氣,全身沒有力氣。我沒有辦法走到捷運,只好坐計程車回家。在車上打電話跟朋友亂聊一通,她可能覺得莫名其妙,但這讓我暫時感覺好一點。回家後,想到還要看報告又擔憂起來。

成員3
治療後八個月頭髮終於長了,皮膚也比較正常,病後第一次鼓起勇氣,答應朋友去百貨公司喝咖啡。但打開衣櫥,看到很久沒穿的漂亮衣服,我突然愣住了,好像既陌生又熟悉。對現在的外表陌生,但看到衣服,以前的愉快又回來了。我還要買東西嗎?以後會用得到嗎?我把皮夾中和先生的照片拿出來看,感到很悲哀,有種「回不去」的感覺。那我和朋友聊得下去嗎?我還要出門嗎?

成員4
午睡醒後全身無力,治療已結束半年,為什麼還這麼累?每次的累讓我有很大的罪惡感,想到先生、婆婆這麼鼓勵我,我卻打不起精神運動,我真是太糟糕了!沒運動,身體氧氣不足,癌細胞是不是更容易跑回來?我累到只剩下感覺沮喪,我對自己生氣,也對癌細胞生氣,馬上冒汗、手腳發麻,一整個下午都沒有辦法好好講話。

成員5
午餐新聞報導某明星抗癌兩年後就走了,聽說他是第二期,我應該也是(一直不敢問清楚)。我的復發或轉移機會是不是也很高呢?難道我真的沒有希望了嗎?這一輩子努力工作,做人雖不是很完美,但沒做過不好的事。退休後本來想過幾年好日子,沒想到卻要跟癌症奮鬥。每想到這邊就憤恨不平,心跳加速。老天為什麼要如此對待我?

本課程透過漸進、溫和友善的過程,逐步引導你面對擔憂和情緒。在閱讀他人經驗或進行練習過程,也可能引發你的擔憂或其他情緒。請相信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最清楚你的限制,也最了解你的力量。學習過程需要在投入(可能產生不舒服)和抽離(尊重自己的極限)之間,找到平衡點。後續練習,請依「用最好的方式照顧自己」的態度,來拿捏你投入練習的深淺。意思是,若探討某些經驗讓你感到很不舒服,請不要硬逼自己練習。請你決定在適當時間點暫停一下,動動身體喝杯茶,等你覺得可以時再回到練習。◎課堂練習一:辨識復發擔憂

擔憂指的是憂心「尚未發生」的復發,同時對復發的影響產生煩惱。有時你知道自己正在擔憂,但控制不了;有時會不知不覺陷在裏頭幾個小時。擔憂讓你的思考變得狹隘,可能做出不恰當的行動,若缺乏覺察你的人際互動也會受影響。

念頭、感覺和身體感受

我們先來辨識擔憂情境,內在反應(念頭、感覺和身體感受)以及行為反應:

●情境:
什麼狀態、場合,或什麼刺激物,引起你的擔憂反應?擔憂也可能莫名出現,這時你只要描述情境即可,如:吃早餐到一半突然擔憂。

●念頭:
擔憂時什麼樣的想法、思緒出現,有時是閃過腦海的「影像」,或「過去的經驗」不自主浮現,以上都歸類在這個類別。

●感覺:
擔憂時的心情或情緒(如:難過、生氣),有時感覺很難描述,似乎只有你能了解。沒關係,盡量描述即可。

●身體感受:
強光讓我們閉眼,太冷會起雞皮疙瘩…身體會對各種刺激反應。當有復發或其他情緒時,你身體哪個部位最有感受?對某些人來說,身體感受很具體,就在某個部位;但有些人卻很難捕捉到身體感受。

●行為反應:
當有念頭、感覺或身體反應後,下一秒你做了什麼?行動通常明顯易見,像打開電視轉移擔憂,但也可能別人看不出來,像刻意想積極一點。

斑馬不會得到胃潰瘍

請想像在一片廣闊非洲草原上,風和日麗,一群斑馬正悠閒地吃著草。突然間,老虎不知道從何處衝出來,朝向一匹斑馬飛奔而去,斑馬立刻奔逃……眼看著老虎逐漸接近,這匹斑馬拚了全身所有的精力死命奔跑。

此即遇到危險狀態的「打或逃」(Fight or Flight)反應,不是跟敵人拼了,打敗它,就是跑得比敵人快。這時候,身體進入緊急作戰狀態,交感神經迅速作用,腎上腺素急速分泌,血液流到肌肉……

終於,這匹斑馬幸運跑贏老虎(或許老虎昨晚沒有睡好?!),看到老虎被甩離視線範圍,斑馬的反應是什麼?牠很快回到大草原上,繼續悠閒地吃著可口的草。威脅消失後,斑馬的交感神經退位,取而代之的是副交感神經(使其放鬆),血液流回到胃腸協助消化,身體重新回到平衡狀態。慢性壓力的形成

如果你像這匹斑馬跑贏老虎,接下來你能像斑馬一樣,享受一頓美好的午餐嗎?恐怕沒有辦法。吃午餐時,你會「活在過去」:檢討為什麼只有我被老虎追(而別人不會)?我是哪一點沒有做好(自責)?或「活在未來」,腦中不斷盤算:下次碰到老虎的機率多高?該怎麼防範?

無論活在過去或未來,吃午餐時,你無法放輕鬆,滿腦子不斷盤旋著跟老虎有關的問題,各種預想、擔憂、自責、緊張,正激發你的交感神經系統。此時,你在餐廳眼前是美食,老虎幾乎不可能會出現,但某個程度上,你卻不知不覺讓自己回到「打或逃」的狀態,午餐味道如何?完全不知道。如果這個狀況長期、一再地出現,你已經讓自己暴露在慢性壓力之中。

我們的問題出自於:擁有一顆比斑馬好得太多的大腦。演化結果讓人類的大腦能處理極為複雜的問題,大腦(主要在前額葉)協助我們擬定、執行計劃,監控一切運作,並防範未來錯誤。這樣的能力一方面讓科技、醫療有卓越的進展,讓人類可以登上月球;但另一方面,這也是我們受困在過去和未來,以致於無法好好吃一頓午餐,無法放鬆身心的主要原因。

與擔憂建立不同關係

如果將老虎比喻為癌症,將完成治療的病人比喻為斑馬,當醫生告訴你:「現在治療已經結束(老虎已不存在),把自己當正常人,回家好好過生活。」有相當高比例的病人,持續受困在對過去和未來的擔憂,即便無病痛也無法好好過生活。
但重要的是,請不要自責,擔憂並不是你的錯,這是人類大腦的設計本來就會進行的運作,也可說是我們重要的能力之一。因為有「擔憂能力」,我們願意從事件中學習,改善不良習慣,追求更適合自己的生活。

許多來參加課程的病友受苦於擔憂甚久,剛來到課程抱持盡快「消除擔憂」的目標。事實上,你得到的是癌症,擔心它會再出現是合理的,我們不需要將這項能力消除,。

本課程的目標並非要消除擔憂,而是跟擔憂建立不同的關係。

透過覺察擔憂,拿回對生命的主導權,邁向無懼、踏實的生活。生命空轉

但是過度擔憂的確對你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成員1因感冒持久不癒,得花好幾個星期時間,打電話掛號、看診、做檢查、回診。成員3可能將好友相聚的快樂時光,變成抱怨時間。若此狀況重複發生,你的人際關係就會受影響。
在此,生命空轉指的是:

原本讓人防患未然的擔憂能力,因不當使用或不自覺地成為慣性反應,使得我們的注意力「受困在對未來的想像」,失去與當下連結。

認真來看,生命空轉並非癌症病人的特有狀態,而是多數人的常態:吃著美食,心思卻被電視劇情所佔據;在公園散步,不斷想著明天開會的內容……我們正在吃,但沒吃到味道;正在看,卻沒有真正看見;正在聽,沒真正聽見。也就是,活,卻不活在當下的生命。

如果擔憂常讓你陷入空轉?你就得要覺察,寶貴的生命是否正一點一滴地被侵蝕。如何可以不空轉呢?正念課程第一個練習,要邀請大家吃一粒葡萄乾,看看你會有什麼樣的體驗。

◎課堂練習二:葡萄乾練習

用五官品嚐當下

有別於習慣用左腦的理性推論來認識事物,現在我們練習用五官「直接經驗」。在你打開錄音音軌二:葡萄乾練習,開始進行練習之前,先來看看如何運用五官:眼、耳、鼻、舌、身,來吃葡萄乾。

●眼睛:可看到形狀、色澤、大小、不同的紋理。
●耳朵:手指捏捏葡萄是否發出聲音?咀嚼、吞嚥的聲音…
●鼻子:聞出不同層次的味道,試看看左鼻孔跟右鼻孔聞起來一樣嗎?
●舌頭:舌尖、左側、右側、上方、下方,嚐到味道是否不同?
●身體:入口之,唾液腺有分泌嗎?觸碰的感受如何?咀嚼時肩膀感受又如何?即將吞入時,喉嚨、胃的反應如何?

此外,請留意當你專注在不同感官時,念頭、感覺和回憶,是否不自主地跳出來?是什麼念頭、感覺出現?你有足夠的覺察力,清楚知道分心,再將注意力溫柔帶回到對吃葡萄乾本身即可。

依照以上架構,準備一顆葡萄乾放在手上,進行幾次呼吸後開始練習。

葡萄乾練習經驗分享

成員6
以前都吃一把葡萄乾,還要邊看電視,從沒有用這麼久的時間只吃一顆!我以為要好吃、有味道,至少要吃一把,沒想到一顆葡萄乾,也能帶來這麼豐富的感受。練習時,我常回想到底以前是怎麼一回事?一這樣想,好像突然葡萄乾的味道就不見了,還好指令把注意力拉回來。成員7
放療後,我牙齒咬合出問題,菜都咬不爛,這讓我很沮喪。後來用調理機將食物打碎,但這樣根本失去原本吃東西的感覺。剛剛讓我太意外了,我不僅嚐到味道,最後還發現嘴巴裡面沒有葡萄屑,這表示我的牙齒是可以把東西磨碎!

成員8
超過五年沒吃過葡萄乾,因為討厭它的味道。但我又是聽話的學生,老師說要吃,只好硬著頭皮試試。剛開始很困難,心裡一直有聲音「難吃、難吃」,「做不到、做不到」。這時突然想到之前醫生說要化療,我只好做…沒想到我擔心的難吃沒有發生,反而吃到果香的味道,真是神奇。

成員9
還沒放入嘴巴,口水就一直流,我心裡吶喊:何時才能吃啊?!吃進嘴巴後,口水分泌更多,甜味很快混入整個口腔,後來又有酸味,胃好像在蠕動…清楚的感受讓我…該怎麼說……應該就是:明確活著的感受(有點激動)。很訝異在口中竟可感受如此「盛況」。很想回家再試試!

跳出「自動導航模式」

學習一項新工作時(如初學開車),我們將它分解成幾項步驟,逐步多次練習後,就能內化過程中所需的技能,到後來我們可不費力地一邊開車,一邊講電話,開車已經進入了所謂的「自動導航模式」。事實上,這個模式包辦了我們日常大小事:出家門後,不須思索走到辦公室,完成熟悉的工作,晚上回家很快炒出好吃的菜…這個模式很棒,彷彿身體這部機器自動完成必要工作,而心思可用來想其他事情。

但是進入自動導航也讓我們付出重大代價,那就是犧牲了對當下的覺知:自動化地走到辦公室,我們看不見過程的風景;看著精采節目,吃完半包葡萄乾,卻絲毫不知道滋味如何。簡單的葡萄乾練習,彰顯出正念基本精神:

刻意地將注意力轉換到當下的感官體驗,讓我們跳出自動導航。

對比於陷入過去和未來的生命空轉,在剛剛葡萄乾練習的幾分鐘裡,你的生命沒有空轉,你念念分明地活在當下,即便有分心,你也知道心跑到哪裡,再將注意力回到當下。

活回當下,中止擔憂所造成的生命空轉,你做得到。透過感官,走出既有框架

自動導航的運作多半依靠過去經驗所建立的舊習性。葡萄乾雖小,但卻保留著我們過去的經驗:葡萄乾味道「應該」如何,喜歡或不喜歡,好吃或不好吃……過去的記憶,構成我們理解當下經驗的概念和框架,如此一來,我們並沒有真正在吃,而是遠離嘴中的葡萄,重溫過去經驗。

成員8過去「葡萄乾味道不好」的經驗形成現在的框架,但是回到感官直接體驗當下,真正聞到葡萄乾散發出來的果香,真正嚐到酸、甜,清楚味道在舌頭的變化,嘴巴充滿風味,甚至身體不同部位的細胞,因與感官經驗同在,出現第一次的新奇體驗,而這個體驗很快打破她既有的框架,也開啟新的認識。

清楚心跑到哪裡

分心是心的本性,也是心智的重要功能。如果你走到馬路中,剛好想著重要的事而「不能分心」,車子一來你可能丟了性命,顯然缺乏分心能力的生物在演化過程中會被淘汰。

一般情況下,我們常分心而不自知。在正念訓練中,有意思的是:透過專注來發現分心,這樣的訓練在本課程中會一再出現。雖然被要求要專注吃葡萄乾,但相信很自然地各式各樣的念頭和感覺會交錯出現。

請寫下吃葡萄乾過程,你留意到哪些想法或感受跑出來?

專注吃葡萄乾時,你的感受:

整個練習帶給你什麼新發現:

第一週課程最後傳遞的重要態度是:「請不要責怪自己分心」。當你發現到分心時,恭喜自己,又是一個將心帶回專注的機會。留意每一次你的心跑到哪裡,協助我們更能覺察自己既有的想法、習慣、種種框架和自動出現的評價。讓我們有耐心地練習。

在正念訓練中,「覺察分心」跟專注一樣重要。

第一週在家練習

在家練習1:擔憂復發自我覺察
日常練習:正念吃一口飯

本課程的練習有兩種:

正式練習:安排好固定的練習時間,按照錄音引導進行練習。

非正式練習:練習時間不固定,有彈性,將專注與覺察融入到正在進行的事情,如:專注當下動作、呼吸或心念變化。

在家練習1:擔憂復發自我覺察

每天記錄一次擔憂復發的經驗,即便只是輕微或一閃而過的擔憂。如同課堂練習一所做,寫下誘發擔憂的情境,三個面向的內在反應,及以之後立即做了什麼行動來因應。若擔憂對你不常發生,可改為其他情緒,如:生氣自我覺察。日常練習:正念吃一口飯

過程如同葡萄乾練習一樣。將葡萄乾改為米飯,因為飯是一般人每天最常吃的,無論是糙米飯或五穀飯皆可。希望你本週固定一種食物練習,如果你選擇飯(麵),每天都用飯(麵)來練習,這樣可感受每天吃同樣東西,卻有些微不同的差異。

只要選一餐中的第一口即可,如果忘了,就不要拘泥在第一口,「只要一口」就行了。不要逼自己一定要正念吃「很多口」,這樣容易因挫折而打消練習。提醒:分心是我們的天性,專注力要慢慢訓練,持續練習最重要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