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妳的生殖器官
妳對妳的生殖器官了解多少?從懵懂的少女到第一次月經的到來,許多人都有些不知所措,到底什麼是陰道冠?什麼是子宮頸?真的想問也不知道該問誰,有的人甚至到了三、四十歲,還不知道卵巢、子宮在哪裡,我想,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愛別人先從愛自己做起」,好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殖器官其實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女性特有的構造吧!
◇大、小陰唇
大陰唇位於兩大腿內側,其外側的顏色與鄰近的皮膚相當,而性成熟後因皮膚色素沉著,顏色也變得較深。平時,大陰唇左、右兩片呈閉合狀態,以防止異物入侵內部的小陰唇、陰道口、尿道口等構造。性興奮時大陰唇則會充血膨脹,並於中線分開為二片,讓陰道口顯現,以利性行為的進行。
小陰唇位於大陰唇內側,柔軟且富有彈性,多呈現淡紅色,有豐富的神經分布,因此感覺十分敏銳。又小陰唇的大小和形狀因人而異,有可能不對稱、一邊大一邊小或突出大陰唇外,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無須太過掛心。
◇陰蒂
從外觀看陰蒂是在小陰唇的頂端,它在胚胎發育的過程中,相當於男生的陰莖,它含有豐富敏感的神經末梢,其密度要比龜頭周圍組織高出許多,在性行為中也會勃起、腫脹充血。
◇陰道
當女性在生產和性交時,陰道的長度和直徑可增大2 ∼ 3 倍。平時,其形狀呈扁平且陰道口封閉的狀態。一旦興奮時則會分泌出大量的體液,可以潤滑陰道,以利性行為。此外,陰道內有一個非常敏感的區域,稱之為G點,當陰蒂受到剌激時,陰蒂會因G點的輔助,而產生快速的強烈高潮。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女性在生理構造上尿道口與陰道口相當的接近,都在小陰唇內部,因此陰道或肛門的細菌很容易就會進入尿道中,使女性產生尿道炎。
◇陰道冠
陰道冠早期被稱作處女膜,其實它是環繞在陰道口的一圈肉,開口可能大也可能小,有的人甚至是完全閉合的,若是如此,那麼月經來時,經血就會積在陰道內,造成腹痛。同時也會造成男性陰莖無法進入,導致性交困難。女性在第一次的性行為時,這圈肉環可能會發生破損或被撐裂,裂傷的部分會出血,因而造成落紅,不過當陰道冠原本就比較鬆或是較有彈性時,也可能沒有出血。
◇子宮
子宮為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位於骨盆腔中央,似倒置的西洋梨形狀,為月經來潮和孕育新生兒的重要場所。在未懷孕時,子宮的直徑只有幾公分。上端左右兩側連接兩條輸卵管,下連接到陰道,在子宮上還有兩條韌帶連接卵巢。
如果我們把身體做縱剖面,如下圖,可以看到膀胱、子宮、陰道的相對關係,子宮一般就如下圖所示,是向前傾的,有部分的人則是向後傾,如果沒有骨盆腔內的病變,向後傾事實上也沒有什麼關係,也不會影響到懷孕。
◇卵巢∕輸卵管
在青春期後,卵巢開始有排卵功能,排出的卵子如果沒有進入輸卵管,會在腹腔內自行吸收掉,如果進入輸卵管後沒有與精子結合,也會萎縮消失。在月經週期的開始,我們的腦下垂體會分泌荷爾蒙,刺激卵子的成長,同時卵巢的動情激素及黃體素也會使子宮內膜開始增長,以因應將來胚胎著床成長,到了週期的第14 天左右,卵子會破殼而出,進入輸卵管,這時候原先卵子在卵巢裡住的殼會變成黃體,分泌出大量的黃體素,使子宮內膜更加的肥沃,不過如果兩星期後,胚胎沒有著床,這些增厚的子宮內膜就會脫落,形成經血流出來。
十大婦科問題Q&A
因為現代醫療發達,每一位醫生的專業領域分工越來越細,婦產科就有婦科與產科的分別,而婦科除了手術處理還可以再細分為婦科癌症、婦科泌尿,還有因應高齡社會而越趨常見的骨盆重建,或是針對不孕症再細分生殖內分泌等。一般來說,平常婦產科門診還是以婦科、產科、不孕症這三個屬性較多,可以視為女性的家醫科,以下就是婦產科常見的十大問題。
◇問題一:經痛是怎麼造成的?
經痛是子宮會發出一個強烈的收縮,要把異物排出去的概念,所以有些會誘發經痛。經痛有好幾種原因,一是原發性經痛,也就先天都會經痛的體質,基本上疼痛程度不會越來越嚴重,症狀也較一致;另外一種續發性的經痛,簡單講就是因疾病所致,例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頸沾黏致經血堵塞、少數子宮肌瘤也會。
一般來說使用止痛藥的時機,就是經期初期開始不舒服的時候,就先服藥讓發炎程度下降,發炎就像一把火在燒,等到火燒很大的時候再去滅火時,症狀改善不多,因為已經造成破壞。要吃非類固醇類的止痛藥,一般會建議盡早並且規律的服藥,如果經痛三天,就乖乖地吃三天,或是找到自己的最低的需求量規律吃。若斷斷續續,很可能造成日後服用的劑量遠超過規律服用的劑量,對肝臟、腎臟及腸胃道也會造成負擔。
建議女生在月經期不要喝冰冷飲,因為冰冷飲其實會誘發一些肌肉收縮、子宮收縮,就容易經痛,子宮收縮太強,經血會因此排不下來,腹部就會更脹更不舒服,排不出來的經血就往肚子回流,自然就增加子宮內膜異位的機會。腹部保暖對女性來講是重要的,尤其在月經期間,天氣若太冷,也建議放個暖暖包在腹部溫敷改善經痛。
◇問題二:月經來時身體其他地方跟著不舒服
月經是從子宮腔排出,內膜異位除了會造成經痛,跑到子宮變成肌腺症常會造成經痛經血量多,甚至造成噁心嘔吐;跑到腸子就會腹瀉拉肚子,甚至嚴重會肛門痛;跑到膀胱有時解尿會痛甚至血尿;若穿過腸子跑到腸黏膜就會血便;跑到輸尿管若嚴重到堵住導致輸尿管或腎臟水腫,經期時腎臟及後腰高位就會很不舒服。若經期結束後症狀就消失,大概就是子宮內膜異位導致。
◇問題三:女生有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嗎?
子宮肌瘤婦女子宮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生育齡約20 ∼ 30%,年紀越大比例越高,近停經前甚至高達40 ∼ 50%。
而在婦科手術裡面,肌瘤就占了手術的七、八成,不過肌瘤惡化的機會其實不高,有些人也不會有任何不適的症狀,發展成子宮肉癌也相當少見。因此面對子宮肌瘤,可以觀察對生活造成的影響,如果在可控範圍內,就與之和平共處;若影響到健康,例如經期出血異常、嚴重貧血、頻尿、便祕、導致睡眠不足,甚至影響懷孕時,就有必要考慮手術移除。因為肌瘤長在子宮腔、壓到子宮腔、或是太大,都可能危及到懷孕狀態,甚至導致流產。
雖然肌瘤在懷孕期間,有40 ∼ 50%機率會跟著胎兒長大,孕程會有許多不適,但若懷孕前都未造成不適,仍會建議先備孕,因大部分案例都會因產後而縮小回原來尺寸。另外若因高齡生產或不願冒此風險的女性,還是可以選擇手術切除後再備孕,但主要還是依照個人症狀以及生育計劃來綜合評估。
◇問題四:子宮息肉要拿掉嗎?
子宮息肉比較單純,多半是良性,大部分是從子宮內膜長出來的贅生物,少部分則是子宮頸息肉,僅有0.7 ∼ 1%會發展成惡性。如果息肉越長越大,甚至異常出血就需切除處理。子宮頸息肉可經陰道直視直接切除,但
若是根部在子宮內頸就需子宮鏡協助,子宮內膜息肉則需用子宮鏡,都是簡單的門診手術,做完當天就可以回家休息。
◇問題五:子宮內膜病變有哪些?
現在飲食西化,若是有糖尿病、高血壓、體重過重,或是沒生育過,或是本身有肌瘤、肌腺症、多囊性卵巢、月經不規律的女性族群,比較容易有子宮內膜病變。常見是息肉、細胞增生病變、最嚴重病變是內膜癌。超音波檢查時間點建議落在經期剛結束五到十天內,因為這時候正常的內膜已經大幅脫落,子宮腔也相對較乾淨,卵巢也建議在這個時間點一併檢查,因為卵巢本身會有生理性或功能性的囊腫,但經期後大部分容易消失,檢查也會比較準確。
◇問題六: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體質疾病嗎?
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內分泌疾病,卵巢應該每個月正常排卵,但是因為體質或其他因素使得卵子未正常排卵,不成熟的卵泡都堵塞在卵巢裡面,卵巢比正常人大,而且裡面像是塞滿小彈珠一樣,經期就不規律,有些人量少會越來越嚴重,甚至體內的男性荷爾蒙反而提升,有些人會出現男性化、長痘痘、變胖、皮膚黑色素沉澱、體毛增加、不容易受孕等徵狀。若有這種情況,控制體重和血糖為重點,開始運動,改善體質,並針對未來的生育計畫接受治療:若想懷孕,就需要排卵藥治療;若不想懷孕,則以避孕藥治療經期不順及降低男性荷爾蒙。
另外,若有考慮凍卵的女性,通常建議在35 歲以前,若晚於35 歲之後要凍卵,卵子品質就比較不好,有時候甚至需要以藥物誘發排卵數量,療程也會比較長,花費較高;年紀越輕,取得卵子的數量就可以比較多,可以省一些費用。經濟因素加上對未來的生育計畫,建議及早與不孕症醫師討論諮詢。
◇問題七:為什麼會有黴菌感染?
在臺灣,環境潮濕悶熱,女性有時候會有黴菌感染的困擾,如果習慣穿比較緊身的褲裝,下身悶,又常常睡眠不足的情況,身體就會慢性發炎,抵抗力降低,就會增加感染黴菌的機會。建議先檢查自身是否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的人黴菌感染機會也高,現在有些報告也提出若反覆黴菌感染的話,大多跟愛吃甜食、高碳水化合物有關,所以建議先從飲食習慣中減醣,身體的發炎反應會下降,身體免疫力會比較好,有七到八成的人會因此大幅降低感染的機會。
◇問題八:人類乳突病毒需要做什麼檢查?
人類乳突病毒可以做抹片檢查,也可以額外做病毒測試檢查是病毒感染量,再高階一點的可以檢查出是高風險病毒還是低風險病毒。但是,一旦感染,目前沒有任何藥物能消滅此病毒,只能靠自身免疫力壓制,與病毒共存。所以檢驗後發現自己有高風險病毒,就要注意生活習慣,過得更健康,性行為一定要戴保險套,保護自己身體的安全,增加免疫力。另外,施打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以減少感染機會。
◇問題九:癌症是身體發炎造成的嗎?
嚴格說癌症被視為是終極發炎所造成,體內不正常的東西造成發炎。因此,造成破壞正常細胞與增生異常細胞。
目前女性三大婦科癌症分別是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
子宮頸抹片可以篩檢出早期病變,因為推行普及之後,子宮頸癌才從女性癌症第一名一路往下降低,現在更新的觀念還有打HPV預防疫苗,以降低罹患率。
卵巢癌是一個沉默的殺手,初期很少有症狀,如果是比較中末期大部分的可能會有腸胃道的症狀、腹痛,等到發現的時候,通常有七、八成都已經接近中末期、三期以上。建議每年定期做超音波檢查。
內膜癌則是內膜細胞病變增生,從內膜癌前期病變發展成內膜癌,有輕重不等的分類,一般分做四個等級,比如說由輕至重1、2、3、4 那分別有 1%、3%、8%或是29%,將來可能會變成癌,那我們就要根據這個嚴重程度,跟病人討論要以藥物治療還是手術,甚至移除子宮。
還是建議要定期做超音波與抹片檢查降低癌症風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交給病理醫科醫師診斷檢驗結果,才能得到比較正確的醫療建議。
◇問題十:更年期補充荷爾蒙會不會有癌症風險?
45 歲左右的女性,普遍在這個時候卵巢會大幅衰退,就像電池電量進入衰退期,可能會潮紅、燥熱、失眠、心悸、情緒波動不穩,或是經期不規律,經血量變少或是來的時間不穩定。如果這些症狀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身心狀態導致的情緒不穩定也會影響到身邊家人,必要時可補充一些荷爾蒙。可以先從補充DHEA開始,它可以讓卵巢衰退的速度稍微減慢,可能症狀就會間接改善,如果還是不舒服,一般會建議先以植物性荷爾蒙補充,嚴格來說比較類似保健食品的狀態,使用後約五成甚至六成的人會覺得臨床症狀改善,如果還是不行,就會進入到藥物等級的荷爾蒙。
過去研究指出補充荷爾蒙有增加乳癌的風險,所以荷爾蒙療程建議不要超過五年,因為一般更年期症狀也很少超過五年,如果家族有乳癌病史,要更小心使用,要定期去乳房外科做檢查。也有一些自費的荷爾蒙對乳房的刺激更少。
MC讓妳抓狂嗎?談週期性的經痛
身旁的女同事的位子突然空了,不用猜,她又經痛發作沒辦法上班,事實上,經痛是造成30 歲以內女生無法工作最常見的原因,那種痛得在床上打滾、吐得一塌糊塗、全身虛弱,無法動彈的痛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體會。面對經痛,妳會如何因應,是消極地吃止痛藥、嘗試各種偏方,還是遍尋醫師治療?
記得一個只有16 歲的女孩,被心急的媽媽帶到診所,媽媽說她已確定懷孕,希望我趕快幫她處理,在討論什麼流產方式比較安全的同時,卻忍不住埋怨,原來女兒平常很聽話,但是被經痛的問題困擾了好幾年,這次不知道從那裡聽說懷孕流產之後,經痛就會消失,結果她與小男友商量之後,男友「義不容辭」的幫忙,試了幾次,終於懷孕成功,可是當然不能生下小孩,原本以為找醫生拿掉就好了,可是由於她未成年,找了幾家婦產科,都說要家長同意才能進行流產手術,走投無路的她只好告訴平常最疼她的媽媽。
最常引起週期性的疼痛即為經痛,在有月經的女性當中,有將近一半的人會有經痛的現象。經痛可分成原發性的經痛及續發性的經痛,原發性的經痛指的是沒有骨盆腔的病變,續發性的經痛則是可以找到骨盆腔的異常。原發性的經痛通常在初經開始後1 ∼ 2 年,排卵狀況正常後發生,而且可能持續到40 幾歲,續發性的經痛會在初經後好幾年才慢慢產生,在沒有排卵的週期也可能產生疼痛。
◇ 原發性經痛
◎ 症狀
疼痛通常發生在月經開始前的幾個小時或月經開始後,而且會持續1 ∼ 3 天,恥骨上會有痙攣性的疼痛,有時會伴隨著腰痠,疼痛也可能牽連到大腿,噁心、嘔吐、腹瀉的情況也很常見,嚴重的病人甚至可能暈倒,按壓肚子、按摩腹部或改變姿勢會減少經痛的症狀,這與其他因為化學刺激或是感染所造成的腹膜炎不同。
◎ 診斷
要排除掉其他可能造成經痛的病因,同時醫師會詳細了解病人的過去病史、月經狀況,經痛的發生是不是週期性的而且十分規律,在做內診時,原發性經痛的人子宮、卵巢或者是其他臟器都是完全正常的。
◎ 治療
非類固醇類的止痛藥(前列腺素抑制劑),對於原發性經痛的療效可以達到80%以上,許多女生害怕服用止痛藥,擔心成癮或是藥物越來越沒效,其實一個月服用幾次藥,並不需要擔心這些問題,但是這些藥物要在經痛發生前或剛發生時就開始服用,每6 ∼ 8 個鐘頭就要服用一次,效果才會比較好。在藥物的選擇上,至少要嘗試過三種以上的藥物,而且要經過4 ∼ 6 個月的治療週期才能夠確定藥物的效果,部分對藥物有過敏或有胃潰瘍的人必須選擇其他的替代藥物服用。
如果妳剛好也有避孕的需要,不排斥也沒有服用避孕藥的禁忌時,避孕藥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選擇,大約有超過90%的原發性經痛病人在服用避孕藥後疼痛可以得到緩解,如果上面的治療都沒辦法發揮效果時,一些類固醇或者是較強的麻醉止痛藥可以選擇性的使用,但是醫師也會評估患者的精神狀態或心理因素的影響。除了這些治療之外,針灸或是經皮的電刺激治療,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可以發揮效果。
妳對妳的生殖器官了解多少?從懵懂的少女到第一次月經的到來,許多人都有些不知所措,到底什麼是陰道冠?什麼是子宮頸?真的想問也不知道該問誰,有的人甚至到了三、四十歲,還不知道卵巢、子宮在哪裡,我想,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愛別人先從愛自己做起」,好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殖器官其實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女性特有的構造吧!
◇大、小陰唇
大陰唇位於兩大腿內側,其外側的顏色與鄰近的皮膚相當,而性成熟後因皮膚色素沉著,顏色也變得較深。平時,大陰唇左、右兩片呈閉合狀態,以防止異物入侵內部的小陰唇、陰道口、尿道口等構造。性興奮時大陰唇則會充血膨脹,並於中線分開為二片,讓陰道口顯現,以利性行為的進行。
小陰唇位於大陰唇內側,柔軟且富有彈性,多呈現淡紅色,有豐富的神經分布,因此感覺十分敏銳。又小陰唇的大小和形狀因人而異,有可能不對稱、一邊大一邊小或突出大陰唇外,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無須太過掛心。
◇陰蒂
從外觀看陰蒂是在小陰唇的頂端,它在胚胎發育的過程中,相當於男生的陰莖,它含有豐富敏感的神經末梢,其密度要比龜頭周圍組織高出許多,在性行為中也會勃起、腫脹充血。
◇陰道
當女性在生產和性交時,陰道的長度和直徑可增大2 ∼ 3 倍。平時,其形狀呈扁平且陰道口封閉的狀態。一旦興奮時則會分泌出大量的體液,可以潤滑陰道,以利性行為。此外,陰道內有一個非常敏感的區域,稱之為G點,當陰蒂受到剌激時,陰蒂會因G點的輔助,而產生快速的強烈高潮。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女性在生理構造上尿道口與陰道口相當的接近,都在小陰唇內部,因此陰道或肛門的細菌很容易就會進入尿道中,使女性產生尿道炎。
◇陰道冠
陰道冠早期被稱作處女膜,其實它是環繞在陰道口的一圈肉,開口可能大也可能小,有的人甚至是完全閉合的,若是如此,那麼月經來時,經血就會積在陰道內,造成腹痛。同時也會造成男性陰莖無法進入,導致性交困難。女性在第一次的性行為時,這圈肉環可能會發生破損或被撐裂,裂傷的部分會出血,因而造成落紅,不過當陰道冠原本就比較鬆或是較有彈性時,也可能沒有出血。
◇子宮
子宮為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位於骨盆腔中央,似倒置的西洋梨形狀,為月經來潮和孕育新生兒的重要場所。在未懷孕時,子宮的直徑只有幾公分。上端左右兩側連接兩條輸卵管,下連接到陰道,在子宮上還有兩條韌帶連接卵巢。
如果我們把身體做縱剖面,如下圖,可以看到膀胱、子宮、陰道的相對關係,子宮一般就如下圖所示,是向前傾的,有部分的人則是向後傾,如果沒有骨盆腔內的病變,向後傾事實上也沒有什麼關係,也不會影響到懷孕。
◇卵巢∕輸卵管
在青春期後,卵巢開始有排卵功能,排出的卵子如果沒有進入輸卵管,會在腹腔內自行吸收掉,如果進入輸卵管後沒有與精子結合,也會萎縮消失。在月經週期的開始,我們的腦下垂體會分泌荷爾蒙,刺激卵子的成長,同時卵巢的動情激素及黃體素也會使子宮內膜開始增長,以因應將來胚胎著床成長,到了週期的第14 天左右,卵子會破殼而出,進入輸卵管,這時候原先卵子在卵巢裡住的殼會變成黃體,分泌出大量的黃體素,使子宮內膜更加的肥沃,不過如果兩星期後,胚胎沒有著床,這些增厚的子宮內膜就會脫落,形成經血流出來。
十大婦科問題Q&A
因為現代醫療發達,每一位醫生的專業領域分工越來越細,婦產科就有婦科與產科的分別,而婦科除了手術處理還可以再細分為婦科癌症、婦科泌尿,還有因應高齡社會而越趨常見的骨盆重建,或是針對不孕症再細分生殖內分泌等。一般來說,平常婦產科門診還是以婦科、產科、不孕症這三個屬性較多,可以視為女性的家醫科,以下就是婦產科常見的十大問題。
◇問題一:經痛是怎麼造成的?
經痛是子宮會發出一個強烈的收縮,要把異物排出去的概念,所以有些會誘發經痛。經痛有好幾種原因,一是原發性經痛,也就先天都會經痛的體質,基本上疼痛程度不會越來越嚴重,症狀也較一致;另外一種續發性的經痛,簡單講就是因疾病所致,例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頸沾黏致經血堵塞、少數子宮肌瘤也會。
一般來說使用止痛藥的時機,就是經期初期開始不舒服的時候,就先服藥讓發炎程度下降,發炎就像一把火在燒,等到火燒很大的時候再去滅火時,症狀改善不多,因為已經造成破壞。要吃非類固醇類的止痛藥,一般會建議盡早並且規律的服藥,如果經痛三天,就乖乖地吃三天,或是找到自己的最低的需求量規律吃。若斷斷續續,很可能造成日後服用的劑量遠超過規律服用的劑量,對肝臟、腎臟及腸胃道也會造成負擔。
建議女生在月經期不要喝冰冷飲,因為冰冷飲其實會誘發一些肌肉收縮、子宮收縮,就容易經痛,子宮收縮太強,經血會因此排不下來,腹部就會更脹更不舒服,排不出來的經血就往肚子回流,自然就增加子宮內膜異位的機會。腹部保暖對女性來講是重要的,尤其在月經期間,天氣若太冷,也建議放個暖暖包在腹部溫敷改善經痛。
◇問題二:月經來時身體其他地方跟著不舒服
月經是從子宮腔排出,內膜異位除了會造成經痛,跑到子宮變成肌腺症常會造成經痛經血量多,甚至造成噁心嘔吐;跑到腸子就會腹瀉拉肚子,甚至嚴重會肛門痛;跑到膀胱有時解尿會痛甚至血尿;若穿過腸子跑到腸黏膜就會血便;跑到輸尿管若嚴重到堵住導致輸尿管或腎臟水腫,經期時腎臟及後腰高位就會很不舒服。若經期結束後症狀就消失,大概就是子宮內膜異位導致。
◇問題三:女生有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嗎?
子宮肌瘤婦女子宮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生育齡約20 ∼ 30%,年紀越大比例越高,近停經前甚至高達40 ∼ 50%。
而在婦科手術裡面,肌瘤就占了手術的七、八成,不過肌瘤惡化的機會其實不高,有些人也不會有任何不適的症狀,發展成子宮肉癌也相當少見。因此面對子宮肌瘤,可以觀察對生活造成的影響,如果在可控範圍內,就與之和平共處;若影響到健康,例如經期出血異常、嚴重貧血、頻尿、便祕、導致睡眠不足,甚至影響懷孕時,就有必要考慮手術移除。因為肌瘤長在子宮腔、壓到子宮腔、或是太大,都可能危及到懷孕狀態,甚至導致流產。
雖然肌瘤在懷孕期間,有40 ∼ 50%機率會跟著胎兒長大,孕程會有許多不適,但若懷孕前都未造成不適,仍會建議先備孕,因大部分案例都會因產後而縮小回原來尺寸。另外若因高齡生產或不願冒此風險的女性,還是可以選擇手術切除後再備孕,但主要還是依照個人症狀以及生育計劃來綜合評估。
◇問題四:子宮息肉要拿掉嗎?
子宮息肉比較單純,多半是良性,大部分是從子宮內膜長出來的贅生物,少部分則是子宮頸息肉,僅有0.7 ∼ 1%會發展成惡性。如果息肉越長越大,甚至異常出血就需切除處理。子宮頸息肉可經陰道直視直接切除,但
若是根部在子宮內頸就需子宮鏡協助,子宮內膜息肉則需用子宮鏡,都是簡單的門診手術,做完當天就可以回家休息。
◇問題五:子宮內膜病變有哪些?
現在飲食西化,若是有糖尿病、高血壓、體重過重,或是沒生育過,或是本身有肌瘤、肌腺症、多囊性卵巢、月經不規律的女性族群,比較容易有子宮內膜病變。常見是息肉、細胞增生病變、最嚴重病變是內膜癌。超音波檢查時間點建議落在經期剛結束五到十天內,因為這時候正常的內膜已經大幅脫落,子宮腔也相對較乾淨,卵巢也建議在這個時間點一併檢查,因為卵巢本身會有生理性或功能性的囊腫,但經期後大部分容易消失,檢查也會比較準確。
◇問題六: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體質疾病嗎?
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內分泌疾病,卵巢應該每個月正常排卵,但是因為體質或其他因素使得卵子未正常排卵,不成熟的卵泡都堵塞在卵巢裡面,卵巢比正常人大,而且裡面像是塞滿小彈珠一樣,經期就不規律,有些人量少會越來越嚴重,甚至體內的男性荷爾蒙反而提升,有些人會出現男性化、長痘痘、變胖、皮膚黑色素沉澱、體毛增加、不容易受孕等徵狀。若有這種情況,控制體重和血糖為重點,開始運動,改善體質,並針對未來的生育計畫接受治療:若想懷孕,就需要排卵藥治療;若不想懷孕,則以避孕藥治療經期不順及降低男性荷爾蒙。
另外,若有考慮凍卵的女性,通常建議在35 歲以前,若晚於35 歲之後要凍卵,卵子品質就比較不好,有時候甚至需要以藥物誘發排卵數量,療程也會比較長,花費較高;年紀越輕,取得卵子的數量就可以比較多,可以省一些費用。經濟因素加上對未來的生育計畫,建議及早與不孕症醫師討論諮詢。
◇問題七:為什麼會有黴菌感染?
在臺灣,環境潮濕悶熱,女性有時候會有黴菌感染的困擾,如果習慣穿比較緊身的褲裝,下身悶,又常常睡眠不足的情況,身體就會慢性發炎,抵抗力降低,就會增加感染黴菌的機會。建議先檢查自身是否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的人黴菌感染機會也高,現在有些報告也提出若反覆黴菌感染的話,大多跟愛吃甜食、高碳水化合物有關,所以建議先從飲食習慣中減醣,身體的發炎反應會下降,身體免疫力會比較好,有七到八成的人會因此大幅降低感染的機會。
◇問題八:人類乳突病毒需要做什麼檢查?
人類乳突病毒可以做抹片檢查,也可以額外做病毒測試檢查是病毒感染量,再高階一點的可以檢查出是高風險病毒還是低風險病毒。但是,一旦感染,目前沒有任何藥物能消滅此病毒,只能靠自身免疫力壓制,與病毒共存。所以檢驗後發現自己有高風險病毒,就要注意生活習慣,過得更健康,性行為一定要戴保險套,保護自己身體的安全,增加免疫力。另外,施打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以減少感染機會。
◇問題九:癌症是身體發炎造成的嗎?
嚴格說癌症被視為是終極發炎所造成,體內不正常的東西造成發炎。因此,造成破壞正常細胞與增生異常細胞。
目前女性三大婦科癌症分別是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
子宮頸抹片可以篩檢出早期病變,因為推行普及之後,子宮頸癌才從女性癌症第一名一路往下降低,現在更新的觀念還有打HPV預防疫苗,以降低罹患率。
卵巢癌是一個沉默的殺手,初期很少有症狀,如果是比較中末期大部分的可能會有腸胃道的症狀、腹痛,等到發現的時候,通常有七、八成都已經接近中末期、三期以上。建議每年定期做超音波檢查。
內膜癌則是內膜細胞病變增生,從內膜癌前期病變發展成內膜癌,有輕重不等的分類,一般分做四個等級,比如說由輕至重1、2、3、4 那分別有 1%、3%、8%或是29%,將來可能會變成癌,那我們就要根據這個嚴重程度,跟病人討論要以藥物治療還是手術,甚至移除子宮。
還是建議要定期做超音波與抹片檢查降低癌症風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交給病理醫科醫師診斷檢驗結果,才能得到比較正確的醫療建議。
◇問題十:更年期補充荷爾蒙會不會有癌症風險?
45 歲左右的女性,普遍在這個時候卵巢會大幅衰退,就像電池電量進入衰退期,可能會潮紅、燥熱、失眠、心悸、情緒波動不穩,或是經期不規律,經血量變少或是來的時間不穩定。如果這些症狀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身心狀態導致的情緒不穩定也會影響到身邊家人,必要時可補充一些荷爾蒙。可以先從補充DHEA開始,它可以讓卵巢衰退的速度稍微減慢,可能症狀就會間接改善,如果還是不舒服,一般會建議先以植物性荷爾蒙補充,嚴格來說比較類似保健食品的狀態,使用後約五成甚至六成的人會覺得臨床症狀改善,如果還是不行,就會進入到藥物等級的荷爾蒙。
過去研究指出補充荷爾蒙有增加乳癌的風險,所以荷爾蒙療程建議不要超過五年,因為一般更年期症狀也很少超過五年,如果家族有乳癌病史,要更小心使用,要定期去乳房外科做檢查。也有一些自費的荷爾蒙對乳房的刺激更少。
MC讓妳抓狂嗎?談週期性的經痛
身旁的女同事的位子突然空了,不用猜,她又經痛發作沒辦法上班,事實上,經痛是造成30 歲以內女生無法工作最常見的原因,那種痛得在床上打滾、吐得一塌糊塗、全身虛弱,無法動彈的痛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體會。面對經痛,妳會如何因應,是消極地吃止痛藥、嘗試各種偏方,還是遍尋醫師治療?
記得一個只有16 歲的女孩,被心急的媽媽帶到診所,媽媽說她已確定懷孕,希望我趕快幫她處理,在討論什麼流產方式比較安全的同時,卻忍不住埋怨,原來女兒平常很聽話,但是被經痛的問題困擾了好幾年,這次不知道從那裡聽說懷孕流產之後,經痛就會消失,結果她與小男友商量之後,男友「義不容辭」的幫忙,試了幾次,終於懷孕成功,可是當然不能生下小孩,原本以為找醫生拿掉就好了,可是由於她未成年,找了幾家婦產科,都說要家長同意才能進行流產手術,走投無路的她只好告訴平常最疼她的媽媽。
最常引起週期性的疼痛即為經痛,在有月經的女性當中,有將近一半的人會有經痛的現象。經痛可分成原發性的經痛及續發性的經痛,原發性的經痛指的是沒有骨盆腔的病變,續發性的經痛則是可以找到骨盆腔的異常。原發性的經痛通常在初經開始後1 ∼ 2 年,排卵狀況正常後發生,而且可能持續到40 幾歲,續發性的經痛會在初經後好幾年才慢慢產生,在沒有排卵的週期也可能產生疼痛。
◇ 原發性經痛
◎ 症狀
疼痛通常發生在月經開始前的幾個小時或月經開始後,而且會持續1 ∼ 3 天,恥骨上會有痙攣性的疼痛,有時會伴隨著腰痠,疼痛也可能牽連到大腿,噁心、嘔吐、腹瀉的情況也很常見,嚴重的病人甚至可能暈倒,按壓肚子、按摩腹部或改變姿勢會減少經痛的症狀,這與其他因為化學刺激或是感染所造成的腹膜炎不同。
◎ 診斷
要排除掉其他可能造成經痛的病因,同時醫師會詳細了解病人的過去病史、月經狀況,經痛的發生是不是週期性的而且十分規律,在做內診時,原發性經痛的人子宮、卵巢或者是其他臟器都是完全正常的。
◎ 治療
非類固醇類的止痛藥(前列腺素抑制劑),對於原發性經痛的療效可以達到80%以上,許多女生害怕服用止痛藥,擔心成癮或是藥物越來越沒效,其實一個月服用幾次藥,並不需要擔心這些問題,但是這些藥物要在經痛發生前或剛發生時就開始服用,每6 ∼ 8 個鐘頭就要服用一次,效果才會比較好。在藥物的選擇上,至少要嘗試過三種以上的藥物,而且要經過4 ∼ 6 個月的治療週期才能夠確定藥物的效果,部分對藥物有過敏或有胃潰瘍的人必須選擇其他的替代藥物服用。
如果妳剛好也有避孕的需要,不排斥也沒有服用避孕藥的禁忌時,避孕藥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選擇,大約有超過90%的原發性經痛病人在服用避孕藥後疼痛可以得到緩解,如果上面的治療都沒辦法發揮效果時,一些類固醇或者是較強的麻醉止痛藥可以選擇性的使用,但是醫師也會評估患者的精神狀態或心理因素的影響。除了這些治療之外,針灸或是經皮的電刺激治療,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可以發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