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下次出國,可不可以帶我一起去?』朋友像小孩似地,帶著請求口吻對我說。
這位朋友,自從有了小孩後,捨棄許多自己的休閒,全心扮演稱職好母親。現在,終於盼到女兒上幼稚園,階段性任務總算達成。出國旅遊,是她早已計劃慰勞自己的方式。 我沒忘記她的願望,今夏的瑞法音樂之旅曾邀她隨行,可惜她家裡狀況連連,必須經常帶著女兒跑醫院,因此,她決定留下好好照顧女兒,讓我再次見識母愛的偉大──永遠將孩子擺第一。
音樂之旅結束後,我們碰了面,她看來鬱鬱寡歡,『我真的好想出國走一走。』她無奈地拉高分貝,同時嘆了口氣。
想一想,也真難為她,幾年來為了家庭,完全犧牲自己的生活;我突發奇想,拿出那一疊尚未整理好的旅遊照片,帶領她神遊一番。
我首先和她分享那令人震懾的瑞士風光,它的美很難言喻,不如說是仙境,因此吸引音樂家駐足,創作許多精采絕倫的作品。鋼琴鬼才李斯特(Franz Liszt)即是在接受瑞士大自然風光洗禮後,打開他鋼琴音樂的新視野,創作出『巡禮之年』作品集。
關於『巡禮之年』的創作由來,話說一八三五年,李斯特和已婚的達葛爾女伯爵發生不倫之戀,轟動巴黎上流社會,為暫時躲避如潮水般湧來的輿論壓力,兩人逃離巴黎,來到瑞士。 眼前美麗的湖光山色,讓兩人忘卻才在巴黎發生的一切,只管沉浸在甜蜜愛戀中。同年,在日內瓦生下大女兒布蘭丁,頭一回當父親的李斯特既興奮又感動,因此創作〈日內瓦之鍾〉慶祝女兒誕生。平緩的曲調,就像日內瓦湖般寧靜,音樂裡的鐘聲效果,像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教堂鐘聲,對著湖面發出聲響,帶有宗教意味,以此祝福女兒能夠在宗教庇祐下,平安長大成人。
『巡禮之年』曲集中,最令達葛爾夫人動容的是〈華倫城之湖〉,描寫山湖邊景色,當年和李斯特在此停留很長一段時間,留下許多美好回憶,達葛爾夫人曾在日記中寫著:『李斯特為我寫下模仿湖面波浪水紋,以及船槳律動的哀傷和聲,我每次都聽到落淚』。
看完照片,我找出〈日內瓦之鐘〉與〈華倫城之湖〉的音樂給朋友聽,她聽完後沉默半晌:『好棒的感覺。』她感覺到,隨著和聲進行、音色變化、以及融入大自然印象的曲調,音樂凝聚出跨越時空的力量,讓她如置身實境美景,心情豁然開朗,笑臉綻放。
我依然鼓勵她,有機會一定要親自走訪,會有更真實的感受。但是,面對暫時無法改變的現況,以音樂神遊,不失為變通辦法。
一對相愛的人,因為一次爭吵,再次相見,竟是十一年後,這是何等悲情,何等遺憾。
最近有兩位朋友,分別跟我提及電影『戰地琴人』主人翁史匹爾曼(Wladyslaw Szpilman)的歷史錄音,他們想知道我對這個錄音的看法。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鋼琴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鋼琴演奏技巧精湛,被稱為『鋼琴鬼才』。鋼琴作品內容精采,技巧高超,深受演奏家青睞。
曲目:〈日內瓦之鐘〉、〈華倫城之湖〉(選自『巡禮之年』鋼琴曲集)。
音樂特色:詩意濃厚,充滿美景當前的感動。
聆賞建議:配合美景想像如身歷其境,轉換心境,鬆弛身心。
幸福想法帶來幸福
看了一集電視劇『半生緣』後,心弦被深深觸動,於是借了張愛玲原作來看,不禁為其細膩而描繪深刻的愛情悲劇數度潤溼了眼。張愛玲所道出的,彷若『沒有遺憾的愛情就不是完整的愛情』。
遺憾的愛,往往在『溝通不良』,或『難以啟齒』的情況下造成。想起一位朋友曾吐露她長期為自己心儀的人所苦。他們是同事,每天都會見上面,她只擔心對方異性緣太好,恐怕輪不到自己,因此始終『愛你在心口難開』,一擱就是七年。看了張愛玲小說後,我為她憂起心來,希望他倆已有好結果。
這種帶有遺憾的愛,也經常發生在古往今來的音樂家身上,他們縱有一身才華,卻也多半『情』事不順。
如波蘭『鋼琴詩人』蕭邦(Friedrich Chopin)天生多愁善感,就讀波蘭音樂學院期間,即使為學姊康絲丹奇亞美麗的歌聲與容姿傾倒,卻多所顧慮,始終不敢和自己心儀的對象面對面交談;久久無法散去的情懷,讓蕭邦一度想尋短,最後只有將思念寫在二首鋼琴協奏曲的慢板樂章中。
兩年後,蕭邦因為祖國戰亂,而定居巴黎,自此錯失良緣。女孩一直到蕭邦過世,從友人口中得知蕭邦的情意,才發現彼此一直為對方所傾心,但又何奈:『為什麼他不早說……』二十年後再見,已是天人永隔,空留康絲丹奇亞對著蕭邦冰冷遺體悲情歌唱。
而生性靦腆的『歌曲之王』舒伯特(Franz Schubert),遇見心儀的人和蕭邦一樣有著說不出口的困頓。感謝上天賜給他創作才能,至少可以寫情歌向對方表達愛意。
對方每每被天真浪漫的旋律曲調所打動,只可惜,最後她們愛上的是歌手,舒伯特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經歷著遺憾的愛情。
帶有遺憾的愛,雖然不斷在發生,還是要相信世界上仍有幸福的愛存在。
英國作曲家艾爾佳(Edward Elgar)曾以音樂寫下一封充滿愛意與祝福的情書〈愛的禮讚〉抱得美人歸。曾聽說:『想要擁有幸福的人生,要先有幸福的想法。』艾爾佳即是一位將幸福的想法融入音樂中,藉音樂傳遞給自己心愛的人,而獲得幸福的音樂家。
或許有人會說每個人命運不相同,但可以確信的是,經常釋放幸福想法的人,獲得幸福的機率總是高得多。
閉上眼,讓艾爾佳優雅而美好的幸福曲調,為大腦注入一股暖流,幸福的想法隨之浮現,開啟通往幸福人生大道。
艾爾佳:1857-1934,英國作曲家。作品深受德式浪漫風格影響,忠實而傳統。
曲目:〈愛的禮讚〉 Salute d'amoure。
音樂特色:如充滿愛戀的情書,溫柔而甜蜜。
聆賞建議:傳達愛意,帶來幸福想法。
史匹爾曼的心史
看他們談論時的動容模樣,引起我的好奇,遂立即託人訂購。
貨到後,我反覆聆聽,每當蕭邦升C小調夜曲一傳入耳,內心受到很大撼動,驅使我暫停手邊工作,專注聆聽史匹爾曼傳達的琴音。這首夜曲,是我極熟悉的鋼琴曲,但我從來沒聽過這樣的詮釋風格,想必和他特殊的人生歷練大有關聯。
身為波蘭猶太人的史匹爾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在九死一生關頭,因彈奏一首蕭邦夜曲,才能從德軍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中奇蹟生還。他在逃亡時,藉著回憶他所彈奏過的每一音符、每一段落,帶給他生存下去的力量,是音樂拯救他的性命。
這段日子,在他腦中迴蕩的音樂,注入當時生命體驗的點點滴滴,每一音符都為他記錄下深刻又真實的人生歷程。
戰後,他分別在一九四八年、以及一九八○年,錄製這首曾讓他倖免於難的蕭邦升C小調夜曲。
一九四八年的演奏版本,顯而易覺的是深沉而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懷,音樂進行的速度,較一九八○年的錄音版本緩慢,猶如將沉思已久的音樂,一個音符、一個音符慢慢吐出來,因為每個音符都是他最深的感懷。
一九四五至六三年間,他終於再度以音樂家身份活躍於樂壇,不僅擔任波蘭電台音樂總監,還創作了一千多首曲子;看來,大戰及逃亡,並不能中止他的演奏及創作細胞的躍動。回歸太平生活後締造的事業成就,可自他一九八○年的蕭邦夜曲錄音所流瀉的自然順暢與平靜,充分感受隨著事過境遷,心情業已沉澱的階段。
我分別跟這兩位朋友分享:『我聽到了史匹爾曼的心史,也深覺能夠彈奏樂器是幸福的。不管悲傷、或歡樂,彈奏可以讓情緒宣洩,將彈奏內容錄音下來,還可以記錄自己的心史,因為音樂反映心境,誰都無法輕易掩飾。』
其中一位朋友聽完後,流露羨慕眼神,同時喃喃自語:『早知道,就不該中斷學琴。』我告訴她,史匹爾曼在德國納粹佔領波蘭的六年光景,幾乎未曾摸過琴鍵,所以,只要你願意,你也可以開始記錄自己的心史,讓自己的心境,隨指尖流瀉而出。
史匹爾曼:1911-2000,波蘭。鋼琴家、作曲家,創作約一千多首曲子,曾擔任波蘭電台音樂總監。
演奏特色:反映生命,深刻感人。
演奏曲目:〈蕭邦升C小調夜曲〉;Chopin Nocture in C sharp Minor。
聆賞建議:由兩個不同時期錄音版本,覺察生命體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