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1 莫雷諾的哲學系統

1966

編註:莫雷諾經常說他的哲學立場可以追溯到 1920 年代,但是這篇較晚期的文章卻最能綜合他的某些基本信念:在行動中活出個人真實的重要性;主觀真實的正當性;人與人之間(包括個案與治療師)現場、此時此地會心為前提;以及深度的平等主義(deep egalitarianism)。

打從一開始,心理劇的目標就是建構一個治療性的情境,並在其中運用生活經驗做為範本,整合生活的所有型態,包括從普同現象(universals)—時間、空間、現實及宇宙,直到生活經驗的細節和細微差異。

關於時間的心理治療及精神病理

我們從時間這個偉大的普同現象之一開始。在我們的世紀裡的心理治療程序中,時間的功能究竟是什麼?我這裡不是把時間說成是一種哲學、神祕主義或現象學的概念,而是一種治療概念。從治療程序的觀點來看,在心理治療的情境中,時間究竟可以進入到何種程度以及扮演何種功能?人類生活在時間當中—過去、現在和未來,可能在不同時間點出現病理現象,此時問題在於如何將這三個向度整合到重要的治療運作中。它們以「抽象的」參照點這種姿態出現並不足夠,還必須在治療方法裡活生生地呈現。時間的心理層面必須完全再次出現。

我們先來看看精神分析。當我提到精神分析,是指正統的佛洛伊德學派。在心理治療的教條中,時間所強調的都是過去。佛洛伊德是遺傳心理學和心理生物學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法是不斷回溯過去,試圖找出某些特定事情的原因。通常來說,一旦他愈往過去回溯,就愈認為可以找出事情的可能原因。很快地,精神分析師開始愈來愈往過去追溯,追溯到懷孕的子宮時期,可能的話甚至想追溯到更早以前,直到他們厭倦了這種「追憶似水年華」的徒勞工作,才拉回到比較近的時間。過去是時間的向度之一的這種想法固然重要,但還只是單向立場,是「簡化的時間概念」,忽略並扭曲了時間對精神靈性(psyche)的全然影響。這裡就會談到我與佛洛伊德看法的第一個衝突點。我曾指出時間還有其他重要的向度,其中一個就是現在,也就是現在或此時此地的動力。持續發生在此時此地脈絡的經驗經常受到忽略、扭曲或完全遺忘,因此,我早期的文章就開始強調當下、當下的動力、對當下的暖身、現在的動力、此時此地,及其在個人、社會及文化方面的應用。同樣地,我並非從哲學和現象學的角度來考慮這些,而是從與患者及患者團體有關的治療過程觀點來考慮,也就是會心。會心是一種感應(telic)現象。感應的基本過程是相互性(reciprocity):互相吸引、互相排斥、互相激發、互相抑制、互相冷漠、互相扭曲。

兩個人相遇:眼對眼、面對面
當我們靠得夠近,我會扯下你的眼睛
將它們替換成我的眼睛
而你也會扯下我的眼睛
將它們替換成你的眼睛
然後,我將會用你的眼睛看你
而你也將會用我的眼睛看我

治療中有另一個被忽略、直到最近才受到重視的時間面向,那就是未來。它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層面,因為我們活在未來的時間通常比過去還多。今天早上我一直在擔心能否準時來見你們,但是在心中期盼未來要發生的事是一回事,「模擬」它們發生、運用技術來讓我們活在未來、表現出未來彷彿就在此時此地,又是另外一回事。舉例來說,透過未來技術這種治療手法,我可以演出一個預期明天會發生的事,可能是會見新朋友,或是跟未來的老闆碰面,而在那個演出中可以盡可能地具體模擬,以便預測明天會發生的狀況,或者對該狀況有更好的準備。

我經常有身受求職神經質或失業神經質之苦的個案,他們對於找工作或是向老闆要求加薪這類事情都很焦慮。通常我們會在事情發生前一週與個案做些預演;這是一種「生活的預演」。生活的預演技術對於遭受心理事件的個案也有效,不管那事件是即將結婚、離婚、生孩子或其他等等。問題在於如何如實地將個案的預期和擔憂融入治療運作中,以便有助於個案及治療師雙方。

其他人也曾強調未來做為一種知覺以及做為一種動力意涵的重要性, 例如: 阿德勒(Adler)、荷妮(Horney) 及蘇利文(Sullivan),但是未來情境內的特殊組成則尚待建構。因此,時間的三個向度—過去、現在、未來—在心理劇中從治療功能的角度被放在一起,就像它們出現在生活中一樣。

關於空間的心理治療及精神病理

現在我們要進入空間的概念。所有心理治療取向幾乎都完全忽略了空間概念,我指的不是從語意學或心理學來看,而是從治療過程的觀點來看。假如你進入一間精神分析治療室,你會看到一張抽象概念的床,也就是一張沙發,但治療室內的其他空間與治療過程沒有任何關係。個案以語言為主,而治療師則專注於傾聽。然而,儘管所有治療取向幾乎都忽略了空間元素,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太空學家則否。在我們這個太空航行便利的時代,人們計畫要探索月球、行星,甚至是恆星,那麼在人們的心中及其對生命和宇宙的視野中,空間和實質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類別。

假如你走進當代任何一種心理治療取向的治療室裡,可能只會看到椅子。主角經驗到創傷的那個空間無法在治療室裡找到它的位置。空間的心理治療概念是由心理劇做先驅,它以行動為中心,並且試圖完整地將生活的所有面向都整合於其中。當個案進入治療空間,我們會堅持做空間的描述、描繪及現場布置,於是接下來的場景就得以逼真呈現—水平和垂直面向、其中的人物,以及彼此間的距離和關係。

以下是一個真實案例的說明:個案是一位青少年,他對我說:「醫生,今天晚上我不敢回家。」我問他:「發生什麼事?」「嗯,今天下午我爸媽大吵一架,我爸打了我媽,還讓她從樓梯上跌下來。我看著她跌下去,對我爸很生氣,結果跟他打了起來。後來我很害怕,就收拾了一袋衣服離開家。我來這裡,不敢回家。」

現在我們要做什麼?要怎樣開始將這個事件心理劇化?我問這個男孩:「傑克,樓梯在哪裡?你媽在哪裡?」傑克在舞台上移動,指出樓梯的位置,並且說明與前門、臥室、客廳等地方的相對位置,他就好像在經驗到事件的那個空間中移動,把它的空間關係呈現在我們眼前。此時我運用了未來技術。「傑克,你現在回家,但不是真的回到你位於布魯克林的那個家,而是回到在這個房間裡的這個家。這樣說好了,半小時之後你就要到家了,你先盡可能地將空間結構都布置出來。你到家時誰會在家?以及他們會在什麼位置?」傑克一邊說明一邊做空間上的安排:「嗯,首先我會從前門進來,在這裡,進到客廳,我預期父親會在那裡,坐在房間角落那張椅子上,很生氣。我媽媽在樓上房間,在哭。」現在傑克進一步布置這個空間的其他地方⋯⋯(包括)所有他認為重要的東西。他愈來愈暖身,也更加投入情境中。很快地他開始看見牆上的照片;他留意到媽媽穿著某一件洋裝,而爸爸在抽雪茄。換句話說,空間組成的本身很快變成一種治療情境。

在這裡無法做太多詳細描述,然而我要強調的是,在我們的研究中,空間組成做為治療過程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於主角暖身,幫助他在模擬的生活環境中演出自己。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