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順應天時,跟著四季吃健康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的「天人合一」理念,老祖宗認為人類與自然界是統一的完整體;「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氣之常也,人亦應之」點出了養生必須順應四季來「司歲備物」。
儒家孔老夫子也曾經教導百姓:「不時,不食。」藥食同源,食物和藥物一樣,具備防治疾病的影響力。吃下肚的食物,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飲食是養生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依據食物的性味及功效,順應二十四節氣更迭變換的規律,量身打造、對症飲食,進而使人體平衡地攝取營養素,減少疾病發生率,就是「食療養生」。
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溼度、溫度,以及時令蔬果,都有不同的屬性與功能。例如,為什麼人們喜歡在夏季來碗綠豆湯?因為綠豆能發揮清熱解暑的作用;為什麼薑母鴨與羊肉爐總是在入冬後才開始營業?因為它們可以增強機體抵禦寒冷的能力;為什麼春季要多食用蔬菜?因為豐富纖維質有助淨化血液、恢復疲勞,同時避免氣溫變化時感冒上身。
除此之外,台灣農業栽種技術成熟,加上大量蔬果進口,不少民眾發現,食材似乎已經越來越難分季節,許多品種幾乎一年四季都出現在市場上任君挑選;其實,業者們為了克服跨季節生長及跨區運輸的困難,往往噴灑較多農藥來防止這些農作物的蟲害,甚至是使用化學藥劑催熟或保鮮。當我們將非時令的蔬果吃進肚子裡去,不僅僅是違背了大自然的營養原則,成為環境污染的幫兇,更蒙上食安危機的陰影,身體當然跟著出毛病。
本書介紹了一年四季的飲食療養原則、二十四節氣的時令推薦食材,採用一對一圖解的方式,詳細介紹了100餘種食物的性味、功效、宜忌、特點,並獨家收錄行之有效、價值匪淺的「時令食譜」,為讀者提供了不同節氣裡的日常烹飪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省下醫藥費,以及購買任何補品、成藥的開銷,輕鬆掌握每一節氣唾手可得的養生食材,陰陽調和、強身健體、百毒不侵、祛病延年。
順應天時,跟著四季吃健康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的「天人合一」理念,老祖宗認為人類與自然界是統一的完整體;「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氣之常也,人亦應之」點出了養生必須順應四季來「司歲備物」。
儒家孔老夫子也曾經教導百姓:「不時,不食。」藥食同源,食物和藥物一樣,具備防治疾病的影響力。吃下肚的食物,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飲食是養生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依據食物的性味及功效,順應二十四節氣更迭變換的規律,量身打造、對症飲食,進而使人體平衡地攝取營養素,減少疾病發生率,就是「食療養生」。
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溼度、溫度,以及時令蔬果,都有不同的屬性與功能。例如,為什麼人們喜歡在夏季來碗綠豆湯?因為綠豆能發揮清熱解暑的作用;為什麼薑母鴨與羊肉爐總是在入冬後才開始營業?因為它們可以增強機體抵禦寒冷的能力;為什麼春季要多食用蔬菜?因為豐富纖維質有助淨化血液、恢復疲勞,同時避免氣溫變化時感冒上身。
除此之外,台灣農業栽種技術成熟,加上大量蔬果進口,不少民眾發現,食材似乎已經越來越難分季節,許多品種幾乎一年四季都出現在市場上任君挑選;其實,業者們為了克服跨季節生長及跨區運輸的困難,往往噴灑較多農藥來防止這些農作物的蟲害,甚至是使用化學藥劑催熟或保鮮。當我們將非時令的蔬果吃進肚子裡去,不僅僅是違背了大自然的營養原則,成為環境污染的幫兇,更蒙上食安危機的陰影,身體當然跟著出毛病。
本書介紹了一年四季的飲食療養原則、二十四節氣的時令推薦食材,採用一對一圖解的方式,詳細介紹了100餘種食物的性味、功效、宜忌、特點,並獨家收錄行之有效、價值匪淺的「時令食譜」,為讀者提供了不同節氣裡的日常烹飪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省下醫藥費,以及購買任何補品、成藥的開銷,輕鬆掌握每一節氣唾手可得的養生食材,陰陽調和、強身健體、百毒不侵、祛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