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落實微習慣的正能量策略,找回健康
生活新型態
林朝順\新竹國泰醫院急診主任
我與趙醫師是在2006 年相遇認識,那時他剛完成台大一般外科住院醫院訓練,並且下鄉服務約滿,他決定轉換跑道成為急診科醫師,以方便有彈性休假日,可以定期出國旅遊,所以我們成為急診夥伴,一起工作及分享生活點滴。
他是一位旅遊探險家,常會提供我們一些美食玩樂的訊息,大家都喜歡追尋他的腳步,生活過的頗有樂趣。急診工作是非常忙碌,而且日夜要輪班,生活作息異於常人,容易忽略運動,因此趙醫師的體重不斷上升,終於成為一位極有份量,且八風吹不動的急診「台柱」。
做為一位急診醫師,常要處理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的案例,這些血管性疾病的發生原因,大都是生活型態、飲食習慣及體重過重有關係,然而每天面對人間的生老病死苦難,並沒有憾動我們毫無節制的生活,直到有一天,趙醫師突然覺悟,他告訴我們,他想參加玉井瑜伽斷食營。大家起初都不信,然而之後他真的身體力行,三餐便當都是自己準備的素食,遇到無禮鬧事的病人,也能平靜對待,宛如修行的襌師,我不知道這個巨大改變的力量來自何處,如今讀完《甩肉40 斤的趙醫說病》這本書,才知道這個秘密。
乍看書名,以為是一本教人減重的書,但其實趙醫師用「甩肉」為法門,引導人們進入健康的生活境界。肥胖有些是因身體器官異常引發,但是大部份是由於人們心中慾望的糾結,表現在生活飲食上而形成一種的「結果」。
趙醫師是過來人,深知源頭所在,因此在書中,有一半的篇幅在說明壞習慣如何造成器官的傷害,內容圖文併呈,一般人容易看懂,其目的在引發讀者改變自己的「渴望」,有了動機才能長久執行有紀律的生活,達到甩肉的目標。
然而好習慣的養成,如何進行?此書有鉅細靡遺的描述,一步一步從日常生活中改變。例如趙醫師提出「微習慣策略」,如果你覺得「每餐都素食」無法達成,那麼可以分解行動目標到「每天一口蔬菜」,直到這個微習慣養成之後,再慢慢增加目標難度。
這個微習慣策略,搭配用正面的情緒、支持性的環境,並且在生活飲食上落實,就能提升心靈境界。這本書減肥法的切入點,與坊間減重書籍不同在於趙醫師是從靈性角度帶動行動的改變。但此書不是佛教靈修指引,而是一本書落實宗教理論的生活寶典。值得人人擁有一本,時時翻閱,相信你不僅能甩肉成功,還能提升對自己慾望的控制力!
〔作者序〕
微調你的生活習慣,健康逆轉勝!
在自然醫學診所的診間裡,我與求診者坐在舒適的沙發上聊天,沒有刺眼的日光燈,沒有刺鼻的藥水味。一個小時的看診時間中,我與求診者詳細的討論了他們的生活模式與飲食習慣,並給出一些實際可行的行動建議。一個小時的時間,雖然已經比起一般西醫看診的時間都要長,但我還來不及跟他們說的卻還有很多。
從西醫轉換到自然療法這個契機可以說是一個偶然,但其實也是我的個性所造成的必然。由於自己與親人的健康出了狀況,讓我一直在思考要如何才能真正的克服疾病。當初考上醫學系只是一個開始,我也曾在大學時期的中醫社尋求答案,直到大學畢業後,由於臨床工作的繁忙,讓我暫時停止思考這個問題。
但是在我參加了阿南達瑪迦玉井斷食營,接觸到了印度傳統密宗的靈修與自然療法的方法之後,又重新燃起我對追求真正健康的渴望。在斷食營結束之後,持續的靜坐、瑜伽、與斷食的修鍊,讓我的心境趨向樂觀,一改我容易憂鬱的個性;我的身體變好了,變得更有精神、更有活力、也更美,讓我覺得最有成就感的是六年內從九十六公斤減至五十六公斤,整整少了四十公斤,而且基本不用任何藥物或是極端的手段,依靠的只是養成一個又一個的好習慣。
在診所裡,我的病人有一半是癌症病人,肥胖病人倒是不多。但是想要甩肉確實認真照書上方法,3 個月內就會有效果,之後持續4 ~ 5 年會越來越接近理想體重且終生不復胖,更重要的是會讓你的健康狀況也會變得越來越好,而不僅僅是體重減輕而已。
當然我沒有全盤否定西醫,自然醫學與西醫兩者各有優勢,應該彼此合作。緊急狀況、外傷、發炎需清創與引流者;各種檢查方法,如血液檢查、X 光、CT 等影像學檢查,都是西醫的強項,例如癌症的治療,開刀只要不要破壞太多正常組織,都是利大於弊,該開刀還是得開刀。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可用在腫瘤進展快速、或可能影響、壓迫到重要器官時使用。但是如果想要追求治癒,減少復發的機率,改變自己是一定要的。改變不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鍛鍊自己以提升免疫力、找到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勇敢踏出改變的第一步,才能改變命運。
這些年來,我向親友與病人推薦自然醫學,但發現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的上手。畢竟改變自己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讓我迫切的想要總結一些經驗,提供一些簡單而有力的方法,讓每個人能夠得到自然醫學的好處。
「追求健康,疾病自然遠離」,是我的信念,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動機,希望對你有幫助。
趙鴻丞 2018 一月 於玉井
落實微習慣的正能量策略,找回健康
生活新型態
林朝順\新竹國泰醫院急診主任
我與趙醫師是在2006 年相遇認識,那時他剛完成台大一般外科住院醫院訓練,並且下鄉服務約滿,他決定轉換跑道成為急診科醫師,以方便有彈性休假日,可以定期出國旅遊,所以我們成為急診夥伴,一起工作及分享生活點滴。
他是一位旅遊探險家,常會提供我們一些美食玩樂的訊息,大家都喜歡追尋他的腳步,生活過的頗有樂趣。急診工作是非常忙碌,而且日夜要輪班,生活作息異於常人,容易忽略運動,因此趙醫師的體重不斷上升,終於成為一位極有份量,且八風吹不動的急診「台柱」。
做為一位急診醫師,常要處理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的案例,這些血管性疾病的發生原因,大都是生活型態、飲食習慣及體重過重有關係,然而每天面對人間的生老病死苦難,並沒有憾動我們毫無節制的生活,直到有一天,趙醫師突然覺悟,他告訴我們,他想參加玉井瑜伽斷食營。大家起初都不信,然而之後他真的身體力行,三餐便當都是自己準備的素食,遇到無禮鬧事的病人,也能平靜對待,宛如修行的襌師,我不知道這個巨大改變的力量來自何處,如今讀完《甩肉40 斤的趙醫說病》這本書,才知道這個秘密。
乍看書名,以為是一本教人減重的書,但其實趙醫師用「甩肉」為法門,引導人們進入健康的生活境界。肥胖有些是因身體器官異常引發,但是大部份是由於人們心中慾望的糾結,表現在生活飲食上而形成一種的「結果」。
趙醫師是過來人,深知源頭所在,因此在書中,有一半的篇幅在說明壞習慣如何造成器官的傷害,內容圖文併呈,一般人容易看懂,其目的在引發讀者改變自己的「渴望」,有了動機才能長久執行有紀律的生活,達到甩肉的目標。
然而好習慣的養成,如何進行?此書有鉅細靡遺的描述,一步一步從日常生活中改變。例如趙醫師提出「微習慣策略」,如果你覺得「每餐都素食」無法達成,那麼可以分解行動目標到「每天一口蔬菜」,直到這個微習慣養成之後,再慢慢增加目標難度。
這個微習慣策略,搭配用正面的情緒、支持性的環境,並且在生活飲食上落實,就能提升心靈境界。這本書減肥法的切入點,與坊間減重書籍不同在於趙醫師是從靈性角度帶動行動的改變。但此書不是佛教靈修指引,而是一本書落實宗教理論的生活寶典。值得人人擁有一本,時時翻閱,相信你不僅能甩肉成功,還能提升對自己慾望的控制力!
〔作者序〕
微調你的生活習慣,健康逆轉勝!
在自然醫學診所的診間裡,我與求診者坐在舒適的沙發上聊天,沒有刺眼的日光燈,沒有刺鼻的藥水味。一個小時的看診時間中,我與求診者詳細的討論了他們的生活模式與飲食習慣,並給出一些實際可行的行動建議。一個小時的時間,雖然已經比起一般西醫看診的時間都要長,但我還來不及跟他們說的卻還有很多。
從西醫轉換到自然療法這個契機可以說是一個偶然,但其實也是我的個性所造成的必然。由於自己與親人的健康出了狀況,讓我一直在思考要如何才能真正的克服疾病。當初考上醫學系只是一個開始,我也曾在大學時期的中醫社尋求答案,直到大學畢業後,由於臨床工作的繁忙,讓我暫時停止思考這個問題。
但是在我參加了阿南達瑪迦玉井斷食營,接觸到了印度傳統密宗的靈修與自然療法的方法之後,又重新燃起我對追求真正健康的渴望。在斷食營結束之後,持續的靜坐、瑜伽、與斷食的修鍊,讓我的心境趨向樂觀,一改我容易憂鬱的個性;我的身體變好了,變得更有精神、更有活力、也更美,讓我覺得最有成就感的是六年內從九十六公斤減至五十六公斤,整整少了四十公斤,而且基本不用任何藥物或是極端的手段,依靠的只是養成一個又一個的好習慣。
在診所裡,我的病人有一半是癌症病人,肥胖病人倒是不多。但是想要甩肉確實認真照書上方法,3 個月內就會有效果,之後持續4 ~ 5 年會越來越接近理想體重且終生不復胖,更重要的是會讓你的健康狀況也會變得越來越好,而不僅僅是體重減輕而已。
當然我沒有全盤否定西醫,自然醫學與西醫兩者各有優勢,應該彼此合作。緊急狀況、外傷、發炎需清創與引流者;各種檢查方法,如血液檢查、X 光、CT 等影像學檢查,都是西醫的強項,例如癌症的治療,開刀只要不要破壞太多正常組織,都是利大於弊,該開刀還是得開刀。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可用在腫瘤進展快速、或可能影響、壓迫到重要器官時使用。但是如果想要追求治癒,減少復發的機率,改變自己是一定要的。改變不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鍛鍊自己以提升免疫力、找到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勇敢踏出改變的第一步,才能改變命運。
這些年來,我向親友與病人推薦自然醫學,但發現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的上手。畢竟改變自己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讓我迫切的想要總結一些經驗,提供一些簡單而有力的方法,讓每個人能夠得到自然醫學的好處。
「追求健康,疾病自然遠離」,是我的信念,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動機,希望對你有幫助。
趙鴻丞 2018 一月 於玉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