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1 個課題:死亡恐懼──怕死背後, 是對生命的熱愛

「死亡恐懼」, 這可說是所有創傷的根本設定( Roots mind settings):「死亡恐懼是每個人人生中最根本、基礎的課題, 來自於我們與生俱來強大的生存動力。」人為了生存, 可以正面的無所不用其極, 也可以負面的無所不用其極, 所以許多創傷由此衍生。

死亡恐懼是所有創傷根本

老天爺人給人一個很有趣的設定就是「怕死」,因此人的內在具有很強大的「求生存」動力,不怕死的人很少,腦袋意志雖然不怕死,但是潛意識和心裡的情緒,對於生死仍會非常在意。舉例來說,若曾經歷過意外事故,或遭受很大的生存衝擊的人,即便目前已經沒有外在的生存危機,卻仍會感受到死亡的威脅,或是將這一份恐懼衍生到其他恐懼上,就像越戰症候群,即便戰爭已經停指,卻總是在備戰狀態。

生存壓力會引導和驅使人使用各種方式,讓自己活下去。當一個人若覺得自己的生存受到壓迫和破壞,可能會選擇正面的無所不用其極,包括積極、向上、堅持到底、有執行力和意志力;或是選擇負面的無所不用其極,包括殺人、掠獲、搶奪、偷竊等方式進行求生。具體地說,當別人瞧不起你的時候,就是一種生存的壓力,這生存的壓力可能產生不同結果:你瞧不起我,那我做給你看(正面反應);或是喪志酗酒,導致家庭經濟不濟,老婆要求分手,一氣之下殺了全家再自殺(負面反應)。人生許多創傷由此衍生,死亡恐懼可說是人類各種創傷的基礎和根源。

生存壓力於精卵結合即啟動

活著,就有死亡恐懼。死亡恐懼產生的那一刻,就是當精子與卵子結合、生命開始的那一刻。由於孩子在媽媽肚子內,他不是一個能自主決定行動的個體,取決於父母或外在環境,此時外界任何會威脅到他生存的情況,都會觸發他的恐懼,特別是「要他死」這件事,所產生的創傷最為巨大。

舉例來說,一男一女有了小孩,當其中一方考慮要墮胎、或是雙方只是討論但最後沒有進行,或者彼此發生爭吵衝突,女方差點流產,但最後卻生下來等,不同輕重的狀況,都會讓這個小孩產生不同程度的死亡恐懼創傷;出生後,也會與母親存在某種奇怪關係:孩子會極力爭取母親的認同,卻又同時覺得母親在根源上就想要拋棄或殺害他,長期處於某些恐懼中。
驚、恐情緒呈現腎系統問題

恐懼是「恐」(長期的)和「驚」(突然嚇到的)兩種情緒,和腎系統相關,因此有死亡恐懼創傷的人,通常在脊椎、神經、生殖和泌尿系統上會有問題。因為「害怕被拿掉」的情緒,所以自律神經、交感神經、心跳、血壓和呼吸都會比一般人亢奮和快速,腸胃消化不好,體質較為瘦弱,外表看起來瘦白,容易緊張和受驚嚇,女性還會有經痛、生不出孩子等狀況,這都是有死亡恐懼創傷的典型特徵。

死亡恐懼創傷較少的人,跟他在一起時會覺得他很穩健,穩健地做人生每一件事,一步步實踐完成每個人生階段;而死亡恐懼多的人,你會發現他常常在原地繞圈圈,鬼打牆,可能現在憂鬱症發作了需要躺在家裡,過一陣子又振作起來要找工作,碰了釘子又一蹶不振等,原地踏步。基本上人一生中多少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但是有死亡恐懼課題的人,會更加嚴重。

死亡恐懼背後原是對生命的熱愛

法句,就是用一個句子,讓我們看見每一個創傷背後的黃金。由於生命的強度,正是表現在對死亡的恐懼上,因此療癒死亡恐懼的法句為:「某人」,我跟你們一樣害怕「某事」,來代表我們對生命的熱愛。在死亡恐懼的課題上,相關人通常會是父母或祖父母。但使用法句之前,須要先完成創傷療癒,否則可能只會造成創傷情境和情緒被引動出來。透過亂語、說念、能舞等方式,重新經歷情境和宣洩情緒,就能療癒創傷。

當創傷獲得療癒,透過法句協助,就能看見創傷底下的黃金,你會知道死亡恐懼等於生存,而生存背後,是對生命的熱愛!此時熱愛生命就不是來自腦袋轉念的正向思考,而是創傷治癒後所活出的感動,一種由心導引、自然而然產生的正面力量。

「死亡恐懼」是生命體在遭受外在環境挑戰時,自動應對的反應,而生命的強度正是表現在對死亡的恐懼之上。當生命的強度到達顛峰最強之時,通常也是處在生存條件最差、生存競爭最劇烈的時刻,也因此會產生設定,並固著於生存的模式形成了我們所謂的性格與個性。所以要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就要從死亡恐懼的法則切入。應用「法句」解除性格的設定,達到性格的轉變。也許有人會說,既然是那麼重要的生存模式,何必放下?你聽過越戰症候群吧,戰爭已經停了,而你總是在備戰狀態。這只會害了自己,也會害了別人……不是嗎?

第2 個課題:胎中設定──胎中設定的創傷, 來自母子連心。

感恩你的根源, 知道父母已經盡力, 就能找回生命的感動和幸福。
孩子在媽媽肚子內,母親所遭遇外界情境和情緒等一切資訊,無論是快樂或傷痛,統統會被記錄下來。媽媽懷孕時的人生觀、思想、情緒、創傷、周遭環境等,都會影響孩子,這是「胎中設定」主要內容。

與媽媽同為一體是胎中設定發生之因

卵子從受精開始,直至母親分娩這段期間所產生的設定,就是「胎中設定」。孩子在母親的子宮裡,靜默地體驗著母親正經歷的一切,而母親也受著父親、她所愛的男人深切的影響,有上上下下不同的心情與思想。因為孩子與母親的連結是如此地深,在那種密不可分的一體感之下,孩子會視母親的一切為理所當然,視母親任何關於思想、情緒與疾病的發生,為自己本身的發生,於是建構了潛意識中的情境世界,成為「胎中設定」。

從精卵結合的那一刻到出生,這段期間都受胎中設定的課題影響,媽媽是最主要關係人,爸爸是次要關係人。由於胎兒一歲前尚未發展出自主意識,沒有「我」的概念,此時他待在媽媽肚裡,和母體之間的連結相當緊密,因此媽媽的思想、情緒、創傷,以及懷孕期間所經歷的症狀和疾病,通通會記錄在他身上,「此時小孩和媽媽不是兩個個體,而是同一個體,小孩就是媽媽身上的一塊肉,媽媽的意識等同於他的意識,他會吸收媽媽和她身邊親近的人的互動內容,包含想法、情緒、體質等。」胎兒與媽媽的一體感,就是「胎中設定」的根本原因。

胎兒在母親的身體裡長達十個月,因此與母親有非常緊密的連結,而且這期間的胎兒並沒有「我」的意識,所以凡發生在母親身上的所有事情,胎兒都會視同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如果此時母親遭遇到失業、身體虛弱、婚姻不幸,又適逢父親過世的打擊產生憂鬱,胎兒便會吸收母親的憂鬱,同時也吸收了母親的體質與波動,因此胎兒長大後就會成為一個憂鬱又體弱多病的人。因此「胎中設定」主要來自母親,次要來自父親,母親會將懷孕時的情緒、想法、體質等記錄給胎兒,形成胎兒一生的命運基礎。

胎中設定形塑孩子一生基本盤

因此,在媽媽肚子裡的這十個月、媽媽這段期間的身心靈狀態,就是每一個人一生的基本盤,孩子會擁有媽媽懷孕期間十個月的所有狀況,這個準確度有時候比算命還要準,看這個媽媽懷胎十月是怎樣,就知道這個小孩之後會怎樣。你只要把家裡兄弟姊妹的性格排列,就會知道父母當初的狀態,就會知道這個家裡發生過什麼事情,包含當時的經濟狀況、生活遭遇和人生挫折等。舉例來說,我曾問過一個個案,請他描述家中兄弟姐妹從小到大的個性,並且告訴他,這就是他母親從懷第一胎到最後一胎的所有心路歷程的重現。但他覺得我說的有些對,有些不對;例如,他大哥行為端正、奉公守法,他二哥曾是個賭徒,最近才比較收斂,而他並不認為他的父母曾經如此。我請他回去問清楚,後來他告訴我說,他的母親原是富家千金,愛上街頭混混父親,那時父親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娶到母親,因此認真生活奉公守法、品行端正,那時正是母親懷大哥時,但大哥出生後,父親雖仍想要維持好品行過生活,然舊習復發,又開始抽菸、賭博,而母親也在那時懷了二哥。他告訴我,他們家附近沒有賭場,也沒有人賭博,但他二哥卻在二十幾歲的某一天突然就跑去賭博,而那時候的年紀正與他父親又再度賭博的年紀相仿,這就如我說的「胎中設定」。

走不出的制約和迴圈來自「胎中設定」

「胎中設定」會讓一個人在人生當中,呈現某種特定的氛圍,就像我們說的命運。因此,有「胎中設定」課題的人,特徵是會有非常固定的行為模式,例如走路總是往右邊走、總是要穿黑色的衣服、總是遇到會打她的男人,或總是留不住錢財……這些都和媽媽懷孕的時候有關,可能媽媽懷胎時,就很偏執一定往右邊走、就是喜歡穿黑色的衣服、爸爸賺回家的錢一下子就花光了等。我自己的媽媽懷我時,因為外公過世對她的衝擊很大,持續憂鬱了很久,所以我們家的小孩都有一點輕憂鬱傾向。這些都會變成這個小孩子的基本盤,因此一個人若有一些基本的、命定的、好像走不出迴圈、一直重複發生的制約和固定模式,極有可能都和「胎中設定」有關。

隨著人生課題不斷增加,如後續會提及的「心碎關係」課題,若我治療這個個案時無法解決,通常會回到的「胎中設定」這個課題來幫忙解除,因為感情問題可能是因為當時爸媽的關係已經有更深的設定,一個媽媽為何會選擇這樣的男人?一個女嬰為何會選擇這樣一個家庭誕生?這就可能會需要回到「胎中設定」的課題來解除。人生動力療法基本上就是抽絲剝繭,逐步前往推進解除設定。
頁數 5/6

「爸爸媽媽已經盡力了」體悟母子連心

人生動力療法對於「胎中設定」的解除方式,是讓媽媽坐在個案後面,感覺自己在媽媽胎內的情境,接著念法句:「我在媽媽的肚子裡,我感覺到媽媽……」,或是利用觀想,透過人生動力引導師的指令回到媽媽肚子裡,藉此帶出此階段的課題。若有人認為,都是媽媽害我的、都是媽媽的錯,代表著這個人還沒長大,無法脫離受害者心態,不能自我負責;胎中設定是父母當時的環境造成的,有他們的故事和難處,媽媽當時那麼辛苦,還是把你生下來,你應該覺得感恩。「爸爸跟媽媽已經盡力了」,這是人生動力療法中很重要的一句話。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天倫之情,與生俱來的情感,不可能減少,但可能因為外在因素,如父母個人問題、當時原生家庭的問題、社會環境問題等而造成傷害,因此這句話不僅是對父母說,也是對自己和人生動力引導師們說:「我們都已經盡力了,不需要再有任何苛責。」如果我們可以看見這個創傷課題背後的黃金,就是體會到什麼是母子連心,就是在證明母子連心這一件事情。母子連心讓你能重新和父母的關係修好,帶出幸福感,覺得世間充滿溫暖,就像受到母親保護一樣安全。

在一項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針對美國九一一事件所做的研究明確指出:九一一懷孕的倖存者已經將創傷經驗轉移給胎兒!而且就表觀遺傳學顯示,創傷經驗是可以代代相傳的。這項研究發現有數以萬計的人直接暴露在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的攻擊中,其中約有一千七百名孕婦,這些婦女中有些人已呈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syndrome, PTSD)症狀,且部分孩子承接了他們母親在那一天所經歷的噩夢,不只如此,這些孩子還會將這個遺傳標記傳遞給他們的下一代。

「胎中設定」所呈現的方式,是會讓人覺得人生有種特定的氛圍,就如同我們常說的「命」。因此,解除胎中設定,就是要擺脫人生中某種奇特的氛圍,如果母親懷孕之時,陷入深沉的憂鬱,那麼孩子一生的基調就是憂鬱的命運;如果母親懷孕時身體非常虛弱,那麼孩子一生的體質就也會非常虛弱。「胎中設定」決定了一生的基礎,包括健康、情緒、金錢、關係、婚姻……等,所以胎中設定是很根本的設定,許多無法改變的命運或氛圍,都可以透過解除胎中設定,來改變命運。在靈魂的層次上,這個課題是為了幫助我們體會母親的感覺與經驗,並且由此證明與母親之間心與心的合一、相連以及一體感。

感恩根源行動練習

生命的鐵三角就是「爸爸、媽媽、我」, 由這三個組成的才是真正的我。

要成為一個完整真實的自己,而不是擴張自我、執著「我」的概念的話,一定要跟父母連結, 回到「與父母同心」的狀態裡。可以在每天早上和父母請安鞠躬, 若是父母不在了, 也可以利用相片或觀想的儀式進行。

鞠躬意味著你對你的根源感恩, 就是真心感謝父母讓你重新認識自己內在的本性, 那根源也是你自己。儘管每個人對父母有深淺不一的情緒, 有些人可能很難做到,但透過「鞠躬」,能讓你重新紮根,擴大存在感,一如連結天父地母的穩固力量, 比以前更真實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