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試閱一】
有一件奇怪的事情一直在發生,我們的學生多多少少都是在幫人治療的人,但是許多學生本身飽受疾病與殘疾之苦,迫切希望獲得改善。有西醫得到常規醫學診斷不出或治不好的神祕疾病,前來中心報名上課;脊骨神經醫師有腰痛問題,靠脊骨徒手治療卻沒有改善;把西醫當瘟疫、避之唯恐不及的能量治療師,罹患了能量醫學無法治癒的疾病;中醫師身上有病痛,吃中藥及針灸都減輕不了症狀。為了尋找解方,也由於在一起上課,與另一陣營的治療師近距離接觸,許多人最後不得不冒險深入自己眼中的敵對陣營。
如同奇蹟一般,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病痛意外好轉,那是在他們自己陣營中始終無法緩解的病痛。這個結果令他們既驚喜,又感到自尊受損。事實證明,跨過橋樑走到另一個陣營——必要時,聽從內在所培養出、由各種體系的知識集合而成的智慧聲音,懷著謙卑在橋樑上來回行走——似乎能讓奇蹟更容易在某些人身上發生。親愛的讀者,這就是我希望你會有的收穫,沒有虛假的保證,只祈求你的病痛能減輕,就算做不到,也會有慈悲的雙翼承載著你的苦痛。
為了讓奇蹟容易在自己身上發生,你必須放下對醫療非黑即白的看法,接通兩邊陣營,以一種看似矛盾的方式來滿足自己醫療上的需求。怎麼說?就是欣然接受我所謂的「療癒的矛盾」。我會在接下來的篇章陸續解釋這些矛盾之處,不過,為了讓讀者了解,我們得跳脫黑白二分法多遠,以下先介紹一些關鍵的療癒矛盾處。
療癒的矛盾
• 你可以自我療癒,卻又不能獨自完成。
• 常規醫療可以拯救生命,卻又是美國第三大死因。
• 保持心胸開放,卻又不能開放到失去理智。
• 清楚知道自己想得到療癒,卻又要放下對結果的執念。
• 相信直覺,卻又要講究科學,發揮批判性思考。
• 相信奇蹟和神奇的事會發生,卻又不能陷入「想什麼就會發生什麼」的魔法思維(magical thinking),拒絕接受事實。
• 採取主動拿回自己的力量,卻又要順其自然。
• 生病不是你的錯,該怎麼走療癒這條路,卻又是你的責任。
• 懷抱希望的同時,卻又要務實面對。
• 跟隨心的引導,卻又要善用頭腦。
• 接受細菌致病論,卻也要看重體質決定論。
• 你的想法影響現實,卻又無法控制現實。
• 你我是一體的,卻又是各自獨立的。
• 盡可能自助,卻也要願意開口求助及依賴他人。
• 努力減輕疼痛,卻又要感受疼痛。
• 恐懼會導致疾病,壓抑或忽視恐懼卻又會害死你。
• 我們不是自己的身體、情緒或身分,這些卻又都是我們的一部
分。
• 緊抓自我不放會限制心靈成長、導致疾病,超越自我的唯一方法,卻又是不再把自我視為要不得,而是跟它做朋友、疼愛它、療癒它、整合它。
• 遵循靈性指引的同時,卻又不能太確定自己與神之間有直撥專線。
親愛的讀者,請花些時間消化這些矛盾,留意自己的感覺是抗拒、放鬆,又或只是好奇。無論內心出現什麼感受,都歡迎它。接下來你會發現,欣然接納自己的親身體驗,允許自己去感受,是本書反覆出現的主題之一,既然如此,倒不如現在就開始練習。
談到感受,你會讀到這裡,我猜你若不是正飽受慢性心理或生理頑疾之苦(甚至根本診斷不出病因),就是被診斷出某種「不治之症」,迫切渴望推翻醫生這種說法;你也可能正在照顧身邊承受病苦的親人,又或者職業是醫護人員,任何有可能治療病人或個案的新途徑,你都希望有所了解。如果以上這些猜測沒有錯,我想先對你說,很遺憾你正經歷的一切也許相當不容易,很遺憾你所深信的醫療陣營未能治癒你、你的親人或病人,很遺憾你拚命想要好起來,卻深陷痛苦或恐懼,感到無助、無望、挫敗、羞愧或疲憊。這些我都感同身受,所以,當我說我的用意是要在這趟旅程中,小心地呵護你及你脆弱的感受,我是認真的。如果我沒做好,那真的很抱歉。正如你接下來會了解到的,我們即將踏上的並不是一趟輕鬆的旅程,但是我希望你能從我的文字中感受到,路上會有人陪著你,不只有我,還有其他也在閱讀這本書的讀者,還有每一位曾為疾病所苦的人,以及致力於療癒自己或他人的每一個人。這是人類共有的經驗,你並不孤單。
【內文試閱二】
有一種現象讓班斯頓及採用班斯頓方法的醫治者深感困惑,就是有些人在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被治癒時,出現憤怒反應,班斯頓說他已經親眼目睹過許多次。通常是癌症病人在試遍各種療法、被醫生放棄治療之後,有朋友希望孤注一擲,說服不情願的病人試試班斯頓方法。班斯頓和其他醫治者會竭盡所能,有時候甚至把病人搬到自己家裡,以便每天施予醫治一兩次,簡直是「療癒轟炸」病人。
班斯頓說,接下來發生的事最令人驚訝。眼看癌症就要消失,醫生即將確認癌細胞不見了,班斯頓方法的醫治者已經準備好慶祝辛勤工作的偉大成果。此時,病人卻氣死了。
曾有一位醫治者寫信給班斯頓,提到一位名叫莎拉的病人。這位醫治者在第一次療程時,就感覺到莎拉很沮喪,而且對得癌症這件事已經完全接受,並相信上帝會保佑她。莎拉很頻繁地來做班斯頓方法治療,並開始覺得愈來愈不舒服,由於擔心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大腦,便去進一步做檢查。結果,癌細胞不只沒有擴散,反而正在消失,當莎拉知道自己的癌細胞正在減少,馬上取消了班斯頓方法治療。讓人難過的是,幾個月後,她自殺了。
班斯頓把這位醫治者的電子郵件轉寄給我,這位醫治者寫道:「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儘管她不是真心想要康復,也不認為自己會康復,她的病情還是在好轉。她是為了別人才假裝想要好起來,我想這跟被治癒後怒不可遏的人沒有太大差別。」
我猜有些人在意識的表層是想要痊癒,或是想為家人活下來,可是或許人生很艱難,創傷很沉重;或許潛意識裡埋藏著一些渴望,想要有一個能被社會接受的退場計畫。
這令我想到醫學倫理的一個核心原則:知情同意。除非病人是未成年人,否則在未經病人明確同意下,對病人的身體做介入治療,就是一種醫療失當和越界行為,更不用說道德上也站不住腳。換句話說,病人永遠有生病或死亡的權利,任何人——即使是出於好意——都無權干涉。
班斯頓方法的訓練包括嚴格的倫理課程,僅能對同意接受治療的人進行「輪轉」。但是,如果病人是在取悅家人的壓力之下才同意的呢?假如我們有辦法向埋藏在潛意識深處,那個或許將危及生命的疾病看成有效退場計畫的部分尋求同意,被治癒的病人還會生氣嗎?
或許療癒本身,就包含了必須去處理受創的生存意志。精神科醫生阿諾.哈奇納克(Arnold Hutschnecker)在他出色的書《活下去的意志》(The Will to Live)中,述說了生存意志促進病人康復的故事,以及當生存意志低落,健康會如何受影響,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哈奇納克醫生的領悟肯定讓自己很受用,他在2000 年以102 歲高齡過世,生前經歷過與一位病人的性醜聞,還因為身為尼克森總統(Richard Nixon)的精神科醫生而沾染了一身臭名。
對於那些口說想要班斯頓方法治好自己,卻在病情好轉時沮喪萬分的人,我很好奇這種「意志」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或許,如果我們無法讓別人愛上自己的生活,滿心期待能活得更久、更有活力,不管有什麼好的療癒方法,我們都不應該提,就讓他們有尊嚴地死去。
有一件奇怪的事情一直在發生,我們的學生多多少少都是在幫人治療的人,但是許多學生本身飽受疾病與殘疾之苦,迫切希望獲得改善。有西醫得到常規醫學診斷不出或治不好的神祕疾病,前來中心報名上課;脊骨神經醫師有腰痛問題,靠脊骨徒手治療卻沒有改善;把西醫當瘟疫、避之唯恐不及的能量治療師,罹患了能量醫學無法治癒的疾病;中醫師身上有病痛,吃中藥及針灸都減輕不了症狀。為了尋找解方,也由於在一起上課,與另一陣營的治療師近距離接觸,許多人最後不得不冒險深入自己眼中的敵對陣營。
如同奇蹟一般,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病痛意外好轉,那是在他們自己陣營中始終無法緩解的病痛。這個結果令他們既驚喜,又感到自尊受損。事實證明,跨過橋樑走到另一個陣營——必要時,聽從內在所培養出、由各種體系的知識集合而成的智慧聲音,懷著謙卑在橋樑上來回行走——似乎能讓奇蹟更容易在某些人身上發生。親愛的讀者,這就是我希望你會有的收穫,沒有虛假的保證,只祈求你的病痛能減輕,就算做不到,也會有慈悲的雙翼承載著你的苦痛。
為了讓奇蹟容易在自己身上發生,你必須放下對醫療非黑即白的看法,接通兩邊陣營,以一種看似矛盾的方式來滿足自己醫療上的需求。怎麼說?就是欣然接受我所謂的「療癒的矛盾」。我會在接下來的篇章陸續解釋這些矛盾之處,不過,為了讓讀者了解,我們得跳脫黑白二分法多遠,以下先介紹一些關鍵的療癒矛盾處。
療癒的矛盾
• 你可以自我療癒,卻又不能獨自完成。
• 常規醫療可以拯救生命,卻又是美國第三大死因。
• 保持心胸開放,卻又不能開放到失去理智。
• 清楚知道自己想得到療癒,卻又要放下對結果的執念。
• 相信直覺,卻又要講究科學,發揮批判性思考。
• 相信奇蹟和神奇的事會發生,卻又不能陷入「想什麼就會發生什麼」的魔法思維(magical thinking),拒絕接受事實。
• 採取主動拿回自己的力量,卻又要順其自然。
• 生病不是你的錯,該怎麼走療癒這條路,卻又是你的責任。
• 懷抱希望的同時,卻又要務實面對。
• 跟隨心的引導,卻又要善用頭腦。
• 接受細菌致病論,卻也要看重體質決定論。
• 你的想法影響現實,卻又無法控制現實。
• 你我是一體的,卻又是各自獨立的。
• 盡可能自助,卻也要願意開口求助及依賴他人。
• 努力減輕疼痛,卻又要感受疼痛。
• 恐懼會導致疾病,壓抑或忽視恐懼卻又會害死你。
• 我們不是自己的身體、情緒或身分,這些卻又都是我們的一部
分。
• 緊抓自我不放會限制心靈成長、導致疾病,超越自我的唯一方法,卻又是不再把自我視為要不得,而是跟它做朋友、疼愛它、療癒它、整合它。
• 遵循靈性指引的同時,卻又不能太確定自己與神之間有直撥專線。
親愛的讀者,請花些時間消化這些矛盾,留意自己的感覺是抗拒、放鬆,又或只是好奇。無論內心出現什麼感受,都歡迎它。接下來你會發現,欣然接納自己的親身體驗,允許自己去感受,是本書反覆出現的主題之一,既然如此,倒不如現在就開始練習。
談到感受,你會讀到這裡,我猜你若不是正飽受慢性心理或生理頑疾之苦(甚至根本診斷不出病因),就是被診斷出某種「不治之症」,迫切渴望推翻醫生這種說法;你也可能正在照顧身邊承受病苦的親人,又或者職業是醫護人員,任何有可能治療病人或個案的新途徑,你都希望有所了解。如果以上這些猜測沒有錯,我想先對你說,很遺憾你正經歷的一切也許相當不容易,很遺憾你所深信的醫療陣營未能治癒你、你的親人或病人,很遺憾你拚命想要好起來,卻深陷痛苦或恐懼,感到無助、無望、挫敗、羞愧或疲憊。這些我都感同身受,所以,當我說我的用意是要在這趟旅程中,小心地呵護你及你脆弱的感受,我是認真的。如果我沒做好,那真的很抱歉。正如你接下來會了解到的,我們即將踏上的並不是一趟輕鬆的旅程,但是我希望你能從我的文字中感受到,路上會有人陪著你,不只有我,還有其他也在閱讀這本書的讀者,還有每一位曾為疾病所苦的人,以及致力於療癒自己或他人的每一個人。這是人類共有的經驗,你並不孤單。
【內文試閱二】
有一種現象讓班斯頓及採用班斯頓方法的醫治者深感困惑,就是有些人在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被治癒時,出現憤怒反應,班斯頓說他已經親眼目睹過許多次。通常是癌症病人在試遍各種療法、被醫生放棄治療之後,有朋友希望孤注一擲,說服不情願的病人試試班斯頓方法。班斯頓和其他醫治者會竭盡所能,有時候甚至把病人搬到自己家裡,以便每天施予醫治一兩次,簡直是「療癒轟炸」病人。
班斯頓說,接下來發生的事最令人驚訝。眼看癌症就要消失,醫生即將確認癌細胞不見了,班斯頓方法的醫治者已經準備好慶祝辛勤工作的偉大成果。此時,病人卻氣死了。
曾有一位醫治者寫信給班斯頓,提到一位名叫莎拉的病人。這位醫治者在第一次療程時,就感覺到莎拉很沮喪,而且對得癌症這件事已經完全接受,並相信上帝會保佑她。莎拉很頻繁地來做班斯頓方法治療,並開始覺得愈來愈不舒服,由於擔心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大腦,便去進一步做檢查。結果,癌細胞不只沒有擴散,反而正在消失,當莎拉知道自己的癌細胞正在減少,馬上取消了班斯頓方法治療。讓人難過的是,幾個月後,她自殺了。
班斯頓把這位醫治者的電子郵件轉寄給我,這位醫治者寫道:「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儘管她不是真心想要康復,也不認為自己會康復,她的病情還是在好轉。她是為了別人才假裝想要好起來,我想這跟被治癒後怒不可遏的人沒有太大差別。」
我猜有些人在意識的表層是想要痊癒,或是想為家人活下來,可是或許人生很艱難,創傷很沉重;或許潛意識裡埋藏著一些渴望,想要有一個能被社會接受的退場計畫。
這令我想到醫學倫理的一個核心原則:知情同意。除非病人是未成年人,否則在未經病人明確同意下,對病人的身體做介入治療,就是一種醫療失當和越界行為,更不用說道德上也站不住腳。換句話說,病人永遠有生病或死亡的權利,任何人——即使是出於好意——都無權干涉。
班斯頓方法的訓練包括嚴格的倫理課程,僅能對同意接受治療的人進行「輪轉」。但是,如果病人是在取悅家人的壓力之下才同意的呢?假如我們有辦法向埋藏在潛意識深處,那個或許將危及生命的疾病看成有效退場計畫的部分尋求同意,被治癒的病人還會生氣嗎?
或許療癒本身,就包含了必須去處理受創的生存意志。精神科醫生阿諾.哈奇納克(Arnold Hutschnecker)在他出色的書《活下去的意志》(The Will to Live)中,述說了生存意志促進病人康復的故事,以及當生存意志低落,健康會如何受影響,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哈奇納克醫生的領悟肯定讓自己很受用,他在2000 年以102 歲高齡過世,生前經歷過與一位病人的性醜聞,還因為身為尼克森總統(Richard Nixon)的精神科醫生而沾染了一身臭名。
對於那些口說想要班斯頓方法治好自己,卻在病情好轉時沮喪萬分的人,我很好奇這種「意志」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或許,如果我們無法讓別人愛上自己的生活,滿心期待能活得更久、更有活力,不管有什麼好的療癒方法,我們都不應該提,就讓他們有尊嚴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