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回正後所帶來的各種驚喜效果!
只要肩胛骨恢復正常的運作,不用說消除肩頸痠痛了,血液循環、身體狀況會得到改善。藉由自律神經、代謝機能獲得調整,對肌膚美容也有加分效果。
消除僵硬
肩胛骨能夠活動自如,身體變得更加輕盈。
促進血液循環
排出老舊廢物,從體內恢復健康。
身體變得不容易疲倦
動作變得矯健敏捷,也不容易受傷。
姿勢得到改善
背脊挺得直,就不會有駝背問題了。
改善呼吸的品質
肌肉恢復柔軟,深呼吸終於不再是難事。
改善身體的惱人症狀
擺脫自律神經失調,身體狀況也變好了。
達到視覺減齡
消除浮腫,外表看起來更年輕。
成為易瘦體質
提升基礎代謝,變成容易燃燒脂肪的身體。
第1章 放鬆肩胛骨是改善身體不適的最大關鍵
肩胛骨的歪斜與錯位,是造成肩頸等部位變得僵硬、疼痛慢性化的元凶。請利用這套以理學療法為基礎的運動,終止惡性循環吧。
脖子和肩膀的僵硬與疼痛,源自於變得硬梆梆的肩胛骨!
從肩胛骨下手,終結身體各種不適的惡性循環
引起時不時就發作的肩頸僵硬與疼痛的原因包括,脖子習慣向前傾等姿勢不良、運動不足、身心壓力等。尤其影響甚鉅的是,一旦養成駝背等前傾姿勢,以及平常沒有運動的習慣,就容易造成肌肉僵硬,連帶使肩頸也跟著遭殃。
凡是有肩頸緊繃、痠痛困擾的人,其共通特徵是「肩胛骨變得硬梆梆,而且偏離正確的位置」。肩胛骨連繫了肩膀、手臂等17種類的肌肉,意即負責上半身的機能之中樞。肩胛骨一旦出問題,受連累的不僅是肩膀,還會殃及與其連動的肌肉與關節,使其不斷承受沉重的負擔。因偏離正確位置而變得硬梆梆的肩胛骨,會加速肩頸變得僵硬及產生疼痛,也是造成症狀久久不癒的元凶。
棘手的是,能夠主動察覺肩胛骨出狀況和錯位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數的人都把這種情況單純視為「肩頸僵硬」。為了解決這個迫切的問題,本書希望藉由這套能夠讓各位在家裡輕鬆進行的運動,直接針對肩胛骨下手,順利消除肩頸等各種身體不適。
前傾的姿勢真的會降低肩胛骨的活動度嗎!?
肩胛骨位移的原因是前傾的姿勢
為了正本溯源,我們首先要探討的是為什麼肩胛骨會發生位移,變得愈來愈僵硬。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長期習慣駝背等前傾的姿勢。
人的頭部重量號稱約占體重的10%。主要負責支撐頭部重量的是頸椎;因為頸椎肌肉具有的韌性與脊椎整體呈S型曲線,得以讓頭部與頸部保持絕佳的位置關係與平衡。然而,若長期維持前傾的姿勢,造成頭部也往前傾的狀態,其重量就會壓迫到頸椎,造成頸椎的弧度被拉直,無法繼續發揮原有的功能。如此一來,沉重的負荷便會轉嫁到支撐頭部的脖子與肩胛骨周圍的肌肉,導致僵硬與疼痛產生。
不僅如此,前傾的姿勢一旦習慣成自然,就會形成肩膀和手臂往前伸的姿勢,連肩胛骨也會被往外拉到前面。這種歪斜的姿勢會造成胸側縮小,背部被拉長,使肌肉受力不均。最後演變的結果就是脖子和肩膀的肌肉變得僵硬,肩胛骨錯位而變得硬梆梆。只要不矯正不良姿勢,對肩頸的傷害就會持續累積,僵硬與疼痛進一步惡化與慢性化。
長時間維持前傾的姿勢是許多現代人的通病
滑手機、對著電腦螢幕工作、坐在辦公桌前辦公、料理與掃除等,這些讓我們不自覺保持前傾姿勢的行為,都和肩胛骨的移位息息相關。
健康的肩胛骨能夠往6個方向活動
肩胛骨的一舉一動對全身都有影響
如同前述,肩胛骨的特徵是與其他骨骼的接點很少,靠著各種肌肉支撐以「懸在背上」。拜此特殊結構所賜,肩胛骨得以朝下列的6個方向,進行各種運動。不僅如此,肩胛骨的動作還透過與肩關節的連動,讓手臂能夠活動自如,表現出立體的動作。
1抬起、縮起肩膀的「上移」
2將舉起的肩膀放下的「下壓」
3打開背部,將手臂往前伸的「外展」
4挺胸,將肩胛骨往內收的「內收」
5將手臂從身側舉起的「向上旋轉」
6將舉起的手臂放下的「向下旋轉」
在正常情況下,肩胛骨可以朝上述6個方向活動,但如果長期維持其中某個狀態,或是做不了哪個動作,表示肩胛骨出現異常。舉例而言,駝背等不良姿勢,會使肩胛骨陷入外翻的狀態。另外,舉起手臂時感到疼痛的人,可能是四十肩、五十肩作祟。
肩胛骨是攸關全身的動作與健康的重要部位,所以從平時就必須意識到肌肉僵硬的嚴重性。
只要肩胛骨活動自如,就能消除全身的僵硬!
肩胛骨失能所造成的影響會波及全身
如同前述,肩胛骨與其周邊的肌肉,存在著緊密的連動關係,是互相依存的命運共同體。不論狀況是好是壞,馬上互通聲息,產生連鎖反應。換句話說,只要將肩胛骨回正,使它不再硬梆梆,其周邊的肌肉也會跟著受益。
另外,不僅是肩頸,連腰部也會受到影響。原因在於負責支撐肩胛骨與腰部的骨盆會跟著連動。舉例而言,當背部彎曲讓肩胛骨外翻或向下旋轉時,腰骨也會跟著彎曲,使骨盆往後傾。簡單來說,肩胛骨的異常很容易連帶影響骨盆,腰痛等不適症狀便是反映受到連累的結果。
當然,情況也可能剛好相反。若肩胛骨出現異常,是因為受到骨盆的功能障礙影響所致,那麼只要解決骨盆的障礙,就能改善肩胛骨的問題。例如坐在椅子上的時候,請提醒自己把容易後傾的骨盤往前抬。如此一來,與其連動的肩胛骨的位置也會跟著回正,上半身自然也挺直了。
為了避免各種不適症狀出現,除了肩胛骨,也別忘了仔細呵護與其連動關係緊密的骨盆。
請務必實踐以下專為解決肩胛骨與身體不適的矯正運動!
為運動的效果錦上添花
我在大學任教,教授理學療法之餘,也向當地民眾進行健康指導。我在現場深切感受到一件事:在許多苦於身體不適症狀的民眾當中,問題出在肩頸等與肩胛骨相關的比例特別高。
因此,本書把重點放在為了使位移而變得僵硬的肩胛骨,恢復正常功能所開發的「肩胛骨放鬆術」,另外也加入「依症狀分類的運動」,包括「腰痛」「手臂、手腕疼痛與麻痺」等。
話說回來,鼓勵運動的出發點,是基於促進與維持健康。低強度運動的優勢是不論男女老少,每個人都能夠輕鬆進行。以下為各位說明,透過實踐這些運動所帶來的3項益處。
第一,活動身體除了維持、提升體力與肌力,也有強化運動能力的效果;第二是藉由提高肌肉強韌度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身體的種種不適。進而整頓體內環境,連帶提升免疫力;第三是柔軟、靈活的肌肉有助維持正確的姿勢與穩定身體的動作,所以能夠減輕各部位的負擔,改善肩膀僵硬與腰痛等。
身體的僵硬會破壞身心的平衡
肩膀僵硬是頭痛與暈眩的原因
肩頸僵硬的問題一旦慢性化,不只肩胛骨周圍遭殃,幾乎全身都無法倖免。
肩頸和背部的肌肉如果變得僵硬,血液循環自然跟著下降。與頸部相連的頭部馬上會受到影響,頭痛和偏頭痛發生的頻率都會提高。頸椎周圍如果也因同樣的原因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就容易產生暈眩。寒性體質同樣也是因血液循環不佳所引起,但也有些案例相反,是先有寒性體質,才造成僵硬。
有些症狀的發生源自上半身的僵硬,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自律神經是控制呼吸、血液循環等機能的系統。在緊張狀態處於優勢的是交感神經,而在放鬆狀態占上風的是副交感神經。所有的器官便是在兩者互相搭配,協調運作下各自發揮功能。但是,因肩頸僵硬造成身體處於緊張狀態時,交感神經就會變得活絡,無法順利切換成副交感神經。結果在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下,原本只能在放鬆狀態下發揮作用的腸胃與消化器官,只能被迫停工,甚至引起便祕或拉肚子。同樣的道理,如果無法確保睡眠的品質,就可能出現失眠和睡眠障礙了。
如同上述,雖然乍看之下毫無關係,但身體僵硬確實是某些症狀的誘發因素。所以請各位千萬不要小看肩頸的僵硬問題,一定要儘早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