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章|理解痛苦以及生命中心療法如何提供幫助(節錄)
每當我們經歷創傷,身體中便會產生一種感覺,並儲存起來。那種感覺一定是不舒服的,像是疼痛、噁心、隱隱作痛、麻木、頭暈、空虛或沉重感等等。根據我們的經驗,這所有的不適感就像是在說故事,表示個體在身體、情緒、精神、人際關係或靈性上無法處理某件事。這些不適感和我們一樣是活生生的存在。它們在一瞬間誕生,擁有自己的生命,之後便一直這樣子活下來,隨時隨地可派上用場。不適感一旦被創造出來,就會產生像是引力的東西,像磁鐵一樣,將如回音般的類似經歷都拉過來。
藉由選擇將意識帶到導致我們痛苦的東西上,我們可以觸發儲存在身體內的這些感覺。然後,當我們選擇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不適感上,且成為不適感本身時,就等於選擇去連結持續經驗著不適的那個部分。因此,我們與不適感的連結從無意識轉變為有意識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重新連結了一直在獨自承擔著創傷的這個部分的自己。
如果導致你痛苦的是真實的疼痛,比如慢性背痛,那麼當你選擇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這個名為「慢性背痛」的存在時,會發現疼痛將發生一些變化,或者出現其他感覺。這時你要繼續,選擇持續集中所有注意力,讓自己變成這所有的感覺。
當你停止無意識地認同這個不適感,並且有意識地選擇以見證者的角色與它產生連結後,你只需要詢問這個不適感「是要向你傳達什麼」就行了。我們最希望你從本書中學到的是:當你感覺或發現不適的時候,先不要服用止痛藥或做任何分散注意力的措施,而是將所有意識集中在不適感上,問:「(感覺的名稱,像是「背痛」),有什麼是你想要分享的?」這是我們所知進行自我療癒最簡單、最有效的起手式。當你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擁有開始療程所需的訊息,我們將在本書接下來的章節中逐步引導你完成。但現在,只要開始思考這第一個問題。
許多人都練過瑜伽,在練習中會被要求去觀察和接納體驗身體處於不同姿勢時所產生的感覺。我們發現,除了不加評判地與感覺共處之外,如果進一步詢問它們前來分享什麼,一定會得到讓練習有所進展的回應,推動我們得到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
當你進行任何處理或減輕疼痛的練習或治療時,過程中可能會引發或自然產生某些身體感覺,這時詢問身體感覺前來分享什麼,或許會特別有用。像是物理治療、整脊治療、按摩或羅夫身體結構整合(Rolfi ng)等等都是如此。我們許多人都接受過此類的療法,並體驗到暫時的緩解,但發現效果並不持久。這些「復發」的案例很可能牽扯到能量,表面看來是身體上的不適感,但可能是回憶起尚未解決的創傷。找出創傷並解決它,物理介入的支持療法一定會更有效果。以下的案例將清楚說明這一點。
身體有所感覺時,先排除任何可能的醫學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有時,身體的不適感就是當下肉體受到的創傷,代表你的身體有問題,需要就醫。只有在排除所有導致感覺的肉體因素後,你才能正視癥狀的能量因素。譬如說,當下出現的焦慮狀況(恐慌發作),或者先前所述的創傷重現過程,過去可能被誤認為是心臟病發作。
同樣重要的是,要明白並非所有感覺都與創傷有關。有時,恐懼是一種適當的保護機制,是為了確保我們的安全,有時它會有階段性的發展。當我們對新的經驗感到焦慮時(像是第一次騎自行車),會有心跳加速或胃痛等身體感覺,這可能只是對新情況的自然反應。如果我們能感受到恐懼,並且有意識地選擇不顧一切繼續,或者因為內心清楚什麼對自己最好而選擇放棄,那便不是創傷。我們可能是還沒準備好應對某個新狀況。例如,如果有人在你準備好之前催促你騎自行車,那麼焦慮的感覺就是在試圖告訴你,你還沒有準備好。
治療的結果和痛苦的停止
根據我們的經驗,當我們能夠選擇回憶起並掌握(感覺平靜,知道自己沒事,並相信自己真的能處理它)某個創傷性事件,而且該事件是與痛苦相關的唯一創傷時,會發生以下兩種情況之一:(1)導致痛苦的問題與癥狀一起消失;或者(2)我們與問題的關係產生想當程度的變化,於是與問題相關的痛苦消失了。
在第二種情況中,儘管我們仍然可能因為問題感到痛苦,但我們將可以接受並與這分痛苦共存。當我們的焦慮、批判心態、對理解的強迫性需求以及與他人比較的心理,不再形成阻礙時,我們便能夠主動地接受現狀以及生命希望發生的改變。
舉例來說,如果你生命將盡,而你可以勇敢、優雅地接受自己的處境。你不會對上帝感到憤慨,也不會拿自己與其他健康的人做比較。你不會強迫性地一定要搞清楚為什麼這種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你或許仍然感覺到身體或情感上的痛苦,但會有一種坦然接受的感覺。這在治療工作中,我們稱之為達到平衡。當你確定某件事達到平衡時,會在身體上有所感覺。與受阻意圖相關的感受會消散。您很可能也會有一種「事情已各就各位」的主觀體驗。
達到平衡的最終結果可能是,我們會對自己和他人產生同理心,同時我們會明白,有某些比我們個人所見的更偉大視野存在,而且那可能是我們永遠都無法理解的。這些更宏觀的視野,能夠為我們的所處的任何經歷 、情境或脈絡提供意義和一些安慰。
一個故事:痛苦的浪潮
在分享這個故事之前,為避免誤會要先說明兩件事。首先,我們在療程中不會錄音,因此書中的故事和案例都來自書面筆記和記憶。其次,接下來的故事可能會像是不可思議的奇蹟。雖然這些戲劇性的結果並不是單一的案例,但的確是不尋常的。通常是由於有一個明確的事件導致一個或多個戲劇性的症狀時,才會發生這樣的結果。舉例來說,某位患者有極度恐懼電梯和一般幽閉恐懼症這兩種症狀,這是她自孩童時期被困在電梯後便有的苦惱。但有時,一種症狀可以過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改變,是因為有太多不同的小水流匯集成最終我們稱之為症狀的河流。稍後我們將分享一個案例,是一位因為無法抽血而來求助的女士,她花了一年多時間才解決症狀,讓自己有辦法接受抽血。
要分享我們所說的「是什麼導致痛苦」和「是什麼達成了癒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分享在示範會上發生的實際療程故事。
有一位參與者提前向我們致歉,表示她由於一場嚴重的事故,將不得不反覆起身,因為她如果坐得太久,只要幾分鐘,就會感到非常疼痛。她是被隨機選中成為我們的示範對象的,而她必須整場站著才能感覺比較舒服。
她對我們說,她唯一的願望就是:「擺脫背痛。」她簡要地講述了她的經歷:幾年前,她在海灘上被海浪掀翻而嚴重受傷。醫生告訴她,她的傷勢類似於車禍中常見的甩鞭效應(whiplash)。
儘管他們告訴她,背痛應該會隨著時間慢慢消失,但疼痛卻從未減輕。她確信是那次事故導致她的背痛。她曾進一步求助於專科醫生和按摩治療師,但無濟於事。
透過肌肉測試(第四章將詳述),我們發現浪襲意外並非她背痛的主要原因。這位女士相信前世的可能性,她認為背痛可能是過去某一世的能量模式的展現。她因此願意接受,造成她背痛的原因,可能不僅是那次被浪打到的意外。
親愛的讀者,讀到這裡請不要棄書而去。你不必相信前世,也能從生命中心療法中受益。我們將在之後的章節中解釋前世的本質,以及靈魂是藉由哪些方法降臨,這包括與業力相關的能量線或與祖宗相關的血緣。但是,如果你的信仰系統中沒有前世的概念,我們也會討論到治療工作該如何進行。全由你決定。許多治療師利用遊戲治療達到卓著的成效,我們這種療法可以與之媲美。正如一位解決了自殺念頭和衝動的個案所說:「我相不信前世?這有關係嗎?光是還活著,我已經很驚訝了!」繼續上面的案例,我們的診斷系統(將在第十四章中分享)顯示,她的能量模式已經在某個所謂的業力前世中形成。
簡單來說,這個女人在過去某一世中經歷過的創傷,影響到現在的她。在這個情境中,這女人講述的前世故事是否屬實並不重要,重點是它是否有助於治療。真實性是哲學問題,不是治療的問題。
我們的診斷系統進一步顯示,這女人的背痛是由「背叛」造成的。換句話說,從肌肉測試可以看出,這個故事包含了背叛的信任,而背痛承載著背叛。
我邀請她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背痛和「背叛信任」上,然後掃描她的身體,請她說出身體裡有什麼體驗。隨即,她的背痛加劇了。
接著,我邀請她把所有知覺放在「背痛」上,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它上面,彷彿她就是「背痛」本身,她的名字就叫背痛。她可能化身為一個「背痛的人」,就像在扮演戲劇中的角色,影像或許會出現在她眼前,好像在看電影,感覺和想法或許會出現在腦海,像是沉浸在小說中。她只是將背痛要說的故事,報告和分享出來。
我直接與背痛對話,問道:「你是從哪裡開始的?發生了什麼事?你前來分享什麼?」
雖然她從未有過這樣的經歷,但她立即感覺自己正穿著羅馬長袍。她是一個男人,一名將軍,是軍隊的領袖。軍隊正身處沙漠中。
敵軍就近在眼前。兩軍的將領會面,決定將由兩人進行戰鬥,失敗者的軍隊將成為勝利者軍隊的俘虜。這位將軍回到自己的軍隊,告知大家這個協定,說他會為他們戰鬥。然後,他略帶傲慢地說自己是勝利在望。
兩人碰面展開戰鬥,這位將軍有些散漫和心不在焉。他被對方將領打倒在地,正試圖站起來時,「一波」風沙襲來讓他失去平衡,再次仰倒在地。等他翻過身準備站起來時,意識到對手已經走到他身後,正要刺向他的背。而他腦中最後的念頭是,他背叛了自己的手下。
我邀請這女人,也就是這位領袖,完成死亡過程(後面的章節中也將談到這個問題),並進入生命與生命之間的時間,找到他認為自己背叛的人的靈魂。這位領袖原本預料這些人會鄙視他。但相反地,他發現他們已經原諒他了。他們告訴他,他們理解他也是人,而人性有散漫的部分,和他們先前沒有早點聽到敵軍接近是一樣的。寬恕在兩千年前就已經到來。
在感受到無意識的內疚被寬恕所釋放後,女人鬆了一口氣,說她覺得自己已經完成這件事。肌肉測試證實了這一點。接著她說想坐下,因為她累了。
她向我們說出浪襲意外的始末。她和一群母親待在海灘上,在輪到她看顧水裡的孩子們的時候,她有點漫不經心、心不在焉,心想他們應該沒有問題。當她轉頭看他們時,發現其中一個孩子似乎遇到了麻煩。她衝進水裡試圖救他,卻被一波大浪掀翻。她的背撞上一塊岩石,一時間動彈不得。所有的孩子都自己脫困,只有她不得不被抬到岸邊。
領袖的故事是這女人在海灘上的經歷的一個能量模式。意思是說,這兩個事件非常相似──即使相隔兩千年,生命還是讓它們相似到這種程度。相似到在解釋問題原因時,甚至用到同一個詞。她描述在沙漠中將她擊倒的東西是一「波」風沙,而將她掀翻在海裡的也是一「波」大浪。
兩個故事的核心主題是一樣的──輕忽的角色、漫不經心和背叛。在兩個狀況中,她都是權威者,對另外一群人負有責任,應該照顧他們。士兵們受過戰爭訓練,孩子們受過游泳訓練。她不讓士兵們打仗,但她讓孩子們去游泳—這對她來說是前進的一步。但她還是因為自己的散漫而犯了錯—她再度沒有承擔起責任。將軍被敵手打倒在地,媽媽不得不瘋狂地衝出去,都是因為沒有留心。身為將軍和母親,在關係中都沒有好好負起責任。
這個媽媽(在她的意識或自我中)認為這是命定的意外。但意外可能根本不是意外—在這個案例中,意外似乎才是重點。我們的靈魂想給我們一個進化的機會。因此,為了療癒和成長,我們經常會在不知不覺間演出與過去事件相呼應的狀況。
如同第一章中所介紹的,在靈魂層次上,這些困難可以說是我們無意識地共同創造出來的,這是一種重新憶起、療癒和成長的方式,為了達成我們個人的、我們周圍的人的,以及生命本身的進化,必須去精通掌握這些經歷。至少,我們可以說模式的作用就像一塊磁鐵,會吸引與它相似的經歷。生命就像一個教室,我們不斷上演並重溫某個結晶時刻的變奏,直到我們完全掌握它。這或許是一種不典型也不尋常的、理解吸引力法則的方式。我們或許可以說,我們吸引到的是那些療癒和成長所需的事物,即使它們並不迎合自我,甚至看起來並未改善
生活。
要再度提醒大家,正如這個故事所顯示的,以個人(意識和自我)的角度來看,我們似乎是宿命的被害者。因此我們可以說,在選擇經歷那些時刻時,我們從宿命的被害者,變成自由的共創命運者,這種轉變正是我們的進化。一定要釐清的是,若某人身上發生可怕的事,絕不是受害者的錯。在物質層次,這個人與發生的事情並無關聯。他們只是攜帶著一個靈魂層次的創傷,而生命正在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得以療癒。
能夠同時以個人和靈魂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和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只抱持靈魂的觀點,那麼當壞事發生時,我們可能只會提出一個問題:「這事件對生命有何用處?」如果只問這問題,而不認可和擁抱我們的人性和痛苦,未免過於殘酷。詢問受傷的人這傷害對生命有何用處,是以一種最糟糕的方式在指責被害者。相反地,當我們自己、家人或朋友發生不幸的事件時,我們應該努力展現同理心和同情心;事實上,對任何人都應如此。
在意識層次上發生一些療癒之後,我們必須嘗試採取下一步行動,為糟糕的經歷賦予意義,並自問能如何以另一種方式去看待它,或者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利用它,在累世中求取進步。如果我一年前受到攻擊,在意識層次上得到一些療癒後,我有沒有辦法從這次經歷中成長?我能夠增加自己的韌性、力量或毅力嗎?我可以開辦社區守望相助會或成為空手道黑帶高手嗎?我能欣賞自己的內在力量嗎—這是過去我甚至不曾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力量?最終我要問的一個靈魂層次重要問題是:「我到底需要什麼來療癒自己的內在?」然後,我們可能會發現,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壞」事,實際上也可能是療癒所謂業力的機會。
再舉一個例子,假設我被診斷出癌症。在意識層次上,我必須感到悲傷—我只是人類,這個診斷和後續治療可能是沉重的打擊。用自己的意識去遮掩這個現實,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希望最終能夠讓自己做到,有辦法自問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去看待這段經歷。我是否能藉由這個經歷,對自己或他人有更多了解?我是否有可能去思考,自己的癌症治療之旅可以如何對他人有所助益?提出這些問題,可以引導自己對於這種具挑戰性的經歷進行靈魂層次的學習。
若我能找到答案並療癒創傷,那麼我就能以平靜與從容的態度面對癌症的診斷與治療方案。如果我只停留在意識層面的思考,就無法在我的痛苦中找到任何意義。關鍵在於,以勇氣和從容同時持有這兩種視角(意識和靈魂的視角),這才是所有療癒的關鍵。這也是人生中最難做到的一件事。但請與我們同行,我們將會指引你方向。
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能量模式(我們需治癒的創傷症狀)上,可以改善我們當下的生活。對於接受示範這個女人來說,就是她的慢性背痛消失了。我們之前說到,她要求在療程結束後坐下,準備先休息幾分鐘再站起身。大約一小時後,她驚訝地發現自己一直坐著也沒有背痛。若不是無法否認自己的主觀認知,她會覺得這件事令人難以置信。
她感覺到,自己厭倦了過度負責和為別人打仗。同時,她認為自己已有可能做到,當她真心選擇要做某事時那會是出於自願選擇,而非出於無意識內疚的行動。一個月後,她回報說背痛沒有復發,她自覺更有能力在生活中做出發自內心的選擇。我們知道這個故事和類似的故事都是真實的,因為我們親身經歷過,也因為我們與患者一起看到過成果。
在生命中心療法中,我們和一個更高的存在一起工作,無論這個在你的概念中是如何指稱。我或許不能百分之百確定我相信的是什麼,但我百分之百確定它有效,因為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如此驚人的變化。
—─羅傑.S
我們邀請你像欣賞戲劇的觀眾一樣地跟隨,不相信卻又心甘情願地被吊著胃口,同時抱持懷疑和好奇心,進入我們稱之為「生命中心療法」的世界和旅程。
每當我們經歷創傷,身體中便會產生一種感覺,並儲存起來。那種感覺一定是不舒服的,像是疼痛、噁心、隱隱作痛、麻木、頭暈、空虛或沉重感等等。根據我們的經驗,這所有的不適感就像是在說故事,表示個體在身體、情緒、精神、人際關係或靈性上無法處理某件事。這些不適感和我們一樣是活生生的存在。它們在一瞬間誕生,擁有自己的生命,之後便一直這樣子活下來,隨時隨地可派上用場。不適感一旦被創造出來,就會產生像是引力的東西,像磁鐵一樣,將如回音般的類似經歷都拉過來。
藉由選擇將意識帶到導致我們痛苦的東西上,我們可以觸發儲存在身體內的這些感覺。然後,當我們選擇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不適感上,且成為不適感本身時,就等於選擇去連結持續經驗著不適的那個部分。因此,我們與不適感的連結從無意識轉變為有意識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重新連結了一直在獨自承擔著創傷的這個部分的自己。
如果導致你痛苦的是真實的疼痛,比如慢性背痛,那麼當你選擇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這個名為「慢性背痛」的存在時,會發現疼痛將發生一些變化,或者出現其他感覺。這時你要繼續,選擇持續集中所有注意力,讓自己變成這所有的感覺。
當你停止無意識地認同這個不適感,並且有意識地選擇以見證者的角色與它產生連結後,你只需要詢問這個不適感「是要向你傳達什麼」就行了。我們最希望你從本書中學到的是:當你感覺或發現不適的時候,先不要服用止痛藥或做任何分散注意力的措施,而是將所有意識集中在不適感上,問:「(感覺的名稱,像是「背痛」),有什麼是你想要分享的?」這是我們所知進行自我療癒最簡單、最有效的起手式。當你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擁有開始療程所需的訊息,我們將在本書接下來的章節中逐步引導你完成。但現在,只要開始思考這第一個問題。
許多人都練過瑜伽,在練習中會被要求去觀察和接納體驗身體處於不同姿勢時所產生的感覺。我們發現,除了不加評判地與感覺共處之外,如果進一步詢問它們前來分享什麼,一定會得到讓練習有所進展的回應,推動我們得到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
當你進行任何處理或減輕疼痛的練習或治療時,過程中可能會引發或自然產生某些身體感覺,這時詢問身體感覺前來分享什麼,或許會特別有用。像是物理治療、整脊治療、按摩或羅夫身體結構整合(Rolfi ng)等等都是如此。我們許多人都接受過此類的療法,並體驗到暫時的緩解,但發現效果並不持久。這些「復發」的案例很可能牽扯到能量,表面看來是身體上的不適感,但可能是回憶起尚未解決的創傷。找出創傷並解決它,物理介入的支持療法一定會更有效果。以下的案例將清楚說明這一點。
身體有所感覺時,先排除任何可能的醫學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有時,身體的不適感就是當下肉體受到的創傷,代表你的身體有問題,需要就醫。只有在排除所有導致感覺的肉體因素後,你才能正視癥狀的能量因素。譬如說,當下出現的焦慮狀況(恐慌發作),或者先前所述的創傷重現過程,過去可能被誤認為是心臟病發作。
同樣重要的是,要明白並非所有感覺都與創傷有關。有時,恐懼是一種適當的保護機制,是為了確保我們的安全,有時它會有階段性的發展。當我們對新的經驗感到焦慮時(像是第一次騎自行車),會有心跳加速或胃痛等身體感覺,這可能只是對新情況的自然反應。如果我們能感受到恐懼,並且有意識地選擇不顧一切繼續,或者因為內心清楚什麼對自己最好而選擇放棄,那便不是創傷。我們可能是還沒準備好應對某個新狀況。例如,如果有人在你準備好之前催促你騎自行車,那麼焦慮的感覺就是在試圖告訴你,你還沒有準備好。
治療的結果和痛苦的停止
根據我們的經驗,當我們能夠選擇回憶起並掌握(感覺平靜,知道自己沒事,並相信自己真的能處理它)某個創傷性事件,而且該事件是與痛苦相關的唯一創傷時,會發生以下兩種情況之一:(1)導致痛苦的問題與癥狀一起消失;或者(2)我們與問題的關係產生想當程度的變化,於是與問題相關的痛苦消失了。
在第二種情況中,儘管我們仍然可能因為問題感到痛苦,但我們將可以接受並與這分痛苦共存。當我們的焦慮、批判心態、對理解的強迫性需求以及與他人比較的心理,不再形成阻礙時,我們便能夠主動地接受現狀以及生命希望發生的改變。
舉例來說,如果你生命將盡,而你可以勇敢、優雅地接受自己的處境。你不會對上帝感到憤慨,也不會拿自己與其他健康的人做比較。你不會強迫性地一定要搞清楚為什麼這種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你或許仍然感覺到身體或情感上的痛苦,但會有一種坦然接受的感覺。這在治療工作中,我們稱之為達到平衡。當你確定某件事達到平衡時,會在身體上有所感覺。與受阻意圖相關的感受會消散。您很可能也會有一種「事情已各就各位」的主觀體驗。
達到平衡的最終結果可能是,我們會對自己和他人產生同理心,同時我們會明白,有某些比我們個人所見的更偉大視野存在,而且那可能是我們永遠都無法理解的。這些更宏觀的視野,能夠為我們的所處的任何經歷 、情境或脈絡提供意義和一些安慰。
一個故事:痛苦的浪潮
在分享這個故事之前,為避免誤會要先說明兩件事。首先,我們在療程中不會錄音,因此書中的故事和案例都來自書面筆記和記憶。其次,接下來的故事可能會像是不可思議的奇蹟。雖然這些戲劇性的結果並不是單一的案例,但的確是不尋常的。通常是由於有一個明確的事件導致一個或多個戲劇性的症狀時,才會發生這樣的結果。舉例來說,某位患者有極度恐懼電梯和一般幽閉恐懼症這兩種症狀,這是她自孩童時期被困在電梯後便有的苦惱。但有時,一種症狀可以過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改變,是因為有太多不同的小水流匯集成最終我們稱之為症狀的河流。稍後我們將分享一個案例,是一位因為無法抽血而來求助的女士,她花了一年多時間才解決症狀,讓自己有辦法接受抽血。
要分享我們所說的「是什麼導致痛苦」和「是什麼達成了癒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分享在示範會上發生的實際療程故事。
有一位參與者提前向我們致歉,表示她由於一場嚴重的事故,將不得不反覆起身,因為她如果坐得太久,只要幾分鐘,就會感到非常疼痛。她是被隨機選中成為我們的示範對象的,而她必須整場站著才能感覺比較舒服。
她對我們說,她唯一的願望就是:「擺脫背痛。」她簡要地講述了她的經歷:幾年前,她在海灘上被海浪掀翻而嚴重受傷。醫生告訴她,她的傷勢類似於車禍中常見的甩鞭效應(whiplash)。
儘管他們告訴她,背痛應該會隨著時間慢慢消失,但疼痛卻從未減輕。她確信是那次事故導致她的背痛。她曾進一步求助於專科醫生和按摩治療師,但無濟於事。
透過肌肉測試(第四章將詳述),我們發現浪襲意外並非她背痛的主要原因。這位女士相信前世的可能性,她認為背痛可能是過去某一世的能量模式的展現。她因此願意接受,造成她背痛的原因,可能不僅是那次被浪打到的意外。
親愛的讀者,讀到這裡請不要棄書而去。你不必相信前世,也能從生命中心療法中受益。我們將在之後的章節中解釋前世的本質,以及靈魂是藉由哪些方法降臨,這包括與業力相關的能量線或與祖宗相關的血緣。但是,如果你的信仰系統中沒有前世的概念,我們也會討論到治療工作該如何進行。全由你決定。許多治療師利用遊戲治療達到卓著的成效,我們這種療法可以與之媲美。正如一位解決了自殺念頭和衝動的個案所說:「我相不信前世?這有關係嗎?光是還活著,我已經很驚訝了!」繼續上面的案例,我們的診斷系統(將在第十四章中分享)顯示,她的能量模式已經在某個所謂的業力前世中形成。
簡單來說,這個女人在過去某一世中經歷過的創傷,影響到現在的她。在這個情境中,這女人講述的前世故事是否屬實並不重要,重點是它是否有助於治療。真實性是哲學問題,不是治療的問題。
我們的診斷系統進一步顯示,這女人的背痛是由「背叛」造成的。換句話說,從肌肉測試可以看出,這個故事包含了背叛的信任,而背痛承載著背叛。
我邀請她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背痛和「背叛信任」上,然後掃描她的身體,請她說出身體裡有什麼體驗。隨即,她的背痛加劇了。
接著,我邀請她把所有知覺放在「背痛」上,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它上面,彷彿她就是「背痛」本身,她的名字就叫背痛。她可能化身為一個「背痛的人」,就像在扮演戲劇中的角色,影像或許會出現在她眼前,好像在看電影,感覺和想法或許會出現在腦海,像是沉浸在小說中。她只是將背痛要說的故事,報告和分享出來。
我直接與背痛對話,問道:「你是從哪裡開始的?發生了什麼事?你前來分享什麼?」
雖然她從未有過這樣的經歷,但她立即感覺自己正穿著羅馬長袍。她是一個男人,一名將軍,是軍隊的領袖。軍隊正身處沙漠中。
敵軍就近在眼前。兩軍的將領會面,決定將由兩人進行戰鬥,失敗者的軍隊將成為勝利者軍隊的俘虜。這位將軍回到自己的軍隊,告知大家這個協定,說他會為他們戰鬥。然後,他略帶傲慢地說自己是勝利在望。
兩人碰面展開戰鬥,這位將軍有些散漫和心不在焉。他被對方將領打倒在地,正試圖站起來時,「一波」風沙襲來讓他失去平衡,再次仰倒在地。等他翻過身準備站起來時,意識到對手已經走到他身後,正要刺向他的背。而他腦中最後的念頭是,他背叛了自己的手下。
我邀請這女人,也就是這位領袖,完成死亡過程(後面的章節中也將談到這個問題),並進入生命與生命之間的時間,找到他認為自己背叛的人的靈魂。這位領袖原本預料這些人會鄙視他。但相反地,他發現他們已經原諒他了。他們告訴他,他們理解他也是人,而人性有散漫的部分,和他們先前沒有早點聽到敵軍接近是一樣的。寬恕在兩千年前就已經到來。
在感受到無意識的內疚被寬恕所釋放後,女人鬆了一口氣,說她覺得自己已經完成這件事。肌肉測試證實了這一點。接著她說想坐下,因為她累了。
她向我們說出浪襲意外的始末。她和一群母親待在海灘上,在輪到她看顧水裡的孩子們的時候,她有點漫不經心、心不在焉,心想他們應該沒有問題。當她轉頭看他們時,發現其中一個孩子似乎遇到了麻煩。她衝進水裡試圖救他,卻被一波大浪掀翻。她的背撞上一塊岩石,一時間動彈不得。所有的孩子都自己脫困,只有她不得不被抬到岸邊。
領袖的故事是這女人在海灘上的經歷的一個能量模式。意思是說,這兩個事件非常相似──即使相隔兩千年,生命還是讓它們相似到這種程度。相似到在解釋問題原因時,甚至用到同一個詞。她描述在沙漠中將她擊倒的東西是一「波」風沙,而將她掀翻在海裡的也是一「波」大浪。
兩個故事的核心主題是一樣的──輕忽的角色、漫不經心和背叛。在兩個狀況中,她都是權威者,對另外一群人負有責任,應該照顧他們。士兵們受過戰爭訓練,孩子們受過游泳訓練。她不讓士兵們打仗,但她讓孩子們去游泳—這對她來說是前進的一步。但她還是因為自己的散漫而犯了錯—她再度沒有承擔起責任。將軍被敵手打倒在地,媽媽不得不瘋狂地衝出去,都是因為沒有留心。身為將軍和母親,在關係中都沒有好好負起責任。
這個媽媽(在她的意識或自我中)認為這是命定的意外。但意外可能根本不是意外—在這個案例中,意外似乎才是重點。我們的靈魂想給我們一個進化的機會。因此,為了療癒和成長,我們經常會在不知不覺間演出與過去事件相呼應的狀況。
如同第一章中所介紹的,在靈魂層次上,這些困難可以說是我們無意識地共同創造出來的,這是一種重新憶起、療癒和成長的方式,為了達成我們個人的、我們周圍的人的,以及生命本身的進化,必須去精通掌握這些經歷。至少,我們可以說模式的作用就像一塊磁鐵,會吸引與它相似的經歷。生命就像一個教室,我們不斷上演並重溫某個結晶時刻的變奏,直到我們完全掌握它。這或許是一種不典型也不尋常的、理解吸引力法則的方式。我們或許可以說,我們吸引到的是那些療癒和成長所需的事物,即使它們並不迎合自我,甚至看起來並未改善
生活。
要再度提醒大家,正如這個故事所顯示的,以個人(意識和自我)的角度來看,我們似乎是宿命的被害者。因此我們可以說,在選擇經歷那些時刻時,我們從宿命的被害者,變成自由的共創命運者,這種轉變正是我們的進化。一定要釐清的是,若某人身上發生可怕的事,絕不是受害者的錯。在物質層次,這個人與發生的事情並無關聯。他們只是攜帶著一個靈魂層次的創傷,而生命正在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得以療癒。
能夠同時以個人和靈魂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和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只抱持靈魂的觀點,那麼當壞事發生時,我們可能只會提出一個問題:「這事件對生命有何用處?」如果只問這問題,而不認可和擁抱我們的人性和痛苦,未免過於殘酷。詢問受傷的人這傷害對生命有何用處,是以一種最糟糕的方式在指責被害者。相反地,當我們自己、家人或朋友發生不幸的事件時,我們應該努力展現同理心和同情心;事實上,對任何人都應如此。
在意識層次上發生一些療癒之後,我們必須嘗試採取下一步行動,為糟糕的經歷賦予意義,並自問能如何以另一種方式去看待它,或者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利用它,在累世中求取進步。如果我一年前受到攻擊,在意識層次上得到一些療癒後,我有沒有辦法從這次經歷中成長?我能夠增加自己的韌性、力量或毅力嗎?我可以開辦社區守望相助會或成為空手道黑帶高手嗎?我能欣賞自己的內在力量嗎—這是過去我甚至不曾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力量?最終我要問的一個靈魂層次重要問題是:「我到底需要什麼來療癒自己的內在?」然後,我們可能會發現,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壞」事,實際上也可能是療癒所謂業力的機會。
再舉一個例子,假設我被診斷出癌症。在意識層次上,我必須感到悲傷—我只是人類,這個診斷和後續治療可能是沉重的打擊。用自己的意識去遮掩這個現實,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希望最終能夠讓自己做到,有辦法自問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去看待這段經歷。我是否能藉由這個經歷,對自己或他人有更多了解?我是否有可能去思考,自己的癌症治療之旅可以如何對他人有所助益?提出這些問題,可以引導自己對於這種具挑戰性的經歷進行靈魂層次的學習。
若我能找到答案並療癒創傷,那麼我就能以平靜與從容的態度面對癌症的診斷與治療方案。如果我只停留在意識層面的思考,就無法在我的痛苦中找到任何意義。關鍵在於,以勇氣和從容同時持有這兩種視角(意識和靈魂的視角),這才是所有療癒的關鍵。這也是人生中最難做到的一件事。但請與我們同行,我們將會指引你方向。
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能量模式(我們需治癒的創傷症狀)上,可以改善我們當下的生活。對於接受示範這個女人來說,就是她的慢性背痛消失了。我們之前說到,她要求在療程結束後坐下,準備先休息幾分鐘再站起身。大約一小時後,她驚訝地發現自己一直坐著也沒有背痛。若不是無法否認自己的主觀認知,她會覺得這件事令人難以置信。
她感覺到,自己厭倦了過度負責和為別人打仗。同時,她認為自己已有可能做到,當她真心選擇要做某事時那會是出於自願選擇,而非出於無意識內疚的行動。一個月後,她回報說背痛沒有復發,她自覺更有能力在生活中做出發自內心的選擇。我們知道這個故事和類似的故事都是真實的,因為我們親身經歷過,也因為我們與患者一起看到過成果。
在生命中心療法中,我們和一個更高的存在一起工作,無論這個在你的概念中是如何指稱。我或許不能百分之百確定我相信的是什麼,但我百分之百確定它有效,因為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如此驚人的變化。
—─羅傑.S
我們邀請你像欣賞戲劇的觀眾一樣地跟隨,不相信卻又心甘情願地被吊著胃口,同時抱持懷疑和好奇心,進入我們稱之為「生命中心療法」的世界和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