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不是簽了名,就變成被醫療放棄的病人
――被誤會的「安寧緩和意願書」
醫師!我想請問一下啊,會不會說,我簽了這張,你們就不救我了?

我在不同的演講場合中,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和預立醫療決定的時候,常常會聽到許多民眾不同的聲音和問題。

有一回在某某榮民之家,在場都是八十好幾的伯伯們。我非常用力地和老伯伯宣導安寧緩和以及預立醫療決定,甚至是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觀念。結束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伯伯站起來很大聲地問我說:「醫師!我想請問一下啊,這個,會不會說,我簽了這張,醫師就把我放棄、不救我?」這時,我看見在場很多老伯伯都低頭竊竊私語,甚至有很多人微微點頭。

這個時刻,我想起了有一回在門診遇到的病人,也問了我一樣的問題。

不同的角度,一樣的問題

有一回,安寧緩和諮詢門診來了兩位穿著體面的女士,年紀大的約莫七十幾歲,年紀輕的約莫四十出頭。一看到兩位女士,我心中想著,她們看起來神清氣爽,體態自在,實在不像病人,應該是要幫某位病患來諮詢的吧。一坐下,年紀輕的女士就先開口:「醫生,我想讓媽媽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她的眼神看著她隔壁的那位長者。我才知道原來她們是母女,媽媽是病人。但我心裡覺得媽媽看起來實在不像病人,就很好奇地問:「媽媽過去有哪方面的疾病呢?」母女倆才把媽媽的過去病史你一言我一語的告訴我。

原來,媽媽是大學教授,前幾年因為乳癌開過刀,現在狀況穩定,定期服藥追蹤。平時就有高血壓、糖尿病,最近半年又被醫師診斷有輕度失智症,有時候會有點健忘。被診斷失智症之後,非常緊張,於是看了很多相關書籍,其中也包含了很多老年人照護以及安寧療護的書。

媽媽語重心長跟我說:「我活夠了,很知足,老伴也走了,我只希望走的時候的時候不要有痛苦。」說完,從皮包裡拿出她親筆簽的「安寧緩和意願書」給我看,上面寫的一些侵入性的治療,她都拒絕了。

我點點頭,表示明白她的意思,眼神飄到一旁她的女兒,看起來有點猶豫和緊張,就問她:「小姐有沒有什麼想法呢?」

她才開口問我:「醫師,媽媽簽了這張,會不會醫療就放棄她、不救她了?」

我點點頭,表示明白她的擔心。之後很堅定地告訴她:「不會的。」如果你是醫師,救還是不救?

上述老伯伯與那位女兒的疑問,也是安寧的醫護同仁最常被遇到的一個問題,甚至成為推動簽署「安寧緩和意願書」的阻力。

這時我們不妨反過來思考一個情境,看看你心中的答案是什麼:假設你是急診室醫師,有一天,一位二十歲、身體健康、完全沒有病痛的年輕人,因為騎機車發生車禍,頭部嚴重外傷,到醫院時已經失去了呼吸心跳。這時,你在他的包包裡發現了一張他親筆簽的「安寧緩和意願書」。你會因為他有簽了意願書,就猶豫不救他呢?

另一個情境,如果是一個九十歲,癌症末期加上失智症患者,平時只能躺在床上由鼻胃管餵食,無法言語也無法行動。但是他之前清醒的時候,曾經很清楚的表示如果發生什麼狀況,他不要急救,家人也同意了,並簽署了「安寧緩和意願書」。有一天他因為沒有了呼吸心跳而被送到急診室,這時如果你是急診室的醫師,會有不一樣的選擇嗎?

以上的情境沒有正確答案,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更多的脈絡。但是你心中的答案,有不一樣嗎?

其實,醫療條例裡早有答案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想最好的解答,就寫在「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七條當中: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應由二位醫師診斷確為末期病人。
  
二、應有意願人簽署之意願書。但未成年人簽署意願書時,應得其法定代理人之同意。未成年人無法表達意願時,則應由法定代理人簽署意願書。

其中最關鍵的,是在於「末期病人」的概念,依照「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末期病人的定義如下:

末期病人:指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

目前常見的末期狀況,例如:癌症末期、漸凍人末期,或是八種非癌症的疾病末期,都是需要兩位專科醫師認定的疾病狀態。

也就是說,只有在被兩位醫師認定為「末期病人」且存在有效「意願書」的情形下,醫師才有選擇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權力;否則,正如同上述提到的二十歲青年的例子,我想絕大部分的人,都會積極搶救的吧。

所以,請勇敢地相信自己所做的決定,也請勇敢地相信醫師以及醫護人員。

如果不知道說什麼 就直接說出現在的想法吧
――安慰的話少一點,同理性的回應多一些
這次,她說了好多心裡想說的話;這次,她沒有說「加油」。前幾週,我的好朋友佳華,告訴我一個令她難忘,卻非常後悔的場景。

她三十八歲,是一個跨國外商公司的台灣區的行銷經理,外型亮麗,口才便給。自從加入公司以來屢創佳績,職位也在短時間內不斷提升,去年還得到公司支持,到倫敦進修半年。結婚多年,兩個小孩也聰明乖巧,在外界看來,她就是人生勝利組。

就在她結束倫敦的旅行回到台灣不久,有一天早上,手機響了一聲,臉書上收到了一個訊息:「嗨,我是欣瑩,還記得我嗎?」

佳華腦海裡轉了一轉:「欣瑩?國中同學嗎……。」沒時間細想,索性當作沒看到,不回覆,繼續處理如山一般多的工作。

直到下班,開車回家的路上,佳華才逐漸撈回過去的記憶,想起國中時期她和欣瑩有多麼要好。

好久,不見

國中時代,她們兩位是班上的風雲人物,考試總是分居一、二名,互有領先;又同時是演辯社的社長與副社長,常常組隊到其他學校舌戰群雄;不只這樣,她們體育也好,總是一起入選田徑校隊。也許是二人都太優秀了,常常有機會聚在一起,因此兩人的感情愈來愈好,簡直到了無話不談、形影不離的程度。甚至佳華暗戀班上哪個男生,也都會第一個告訴欣瑩,欣瑩也會提供很多攻略方法的意見。盡管在成績上彼此屬於競爭關係,但兩人一點都不覺得,常常一起念書,一起解題。

只是到了高中,如同許多「曾以為是一輩子的友誼」,卻在兩人分別分到自然組和社會組後,漸漸疏遠,各自有了新的朋友圈。

佳華的思緒從國中時代回到眼前的紅綠燈,趁著紅燈仍未轉成綠燈前,有點慌亂地發出訊息:「嗨,欣瑩。好久不見了,妳好嗎?」

過了不久,手機又響了:「嗨,佳華。好久不見了,最近遇到一些事情。在臉書上看到妳最近去英國,很為妳開心。」

佳華心中有點疑惑,事情?於是又發訊息:「怎麼了嗎?」

只是,這一次等了很久,欣瑩都沒有再發訊息來。過了一陣子,事情也忙,佳華就漸漸淡忘這件事了。直到幾個月後,佳華突然被加入一個臉書群組,名稱是:「國中老同學」。心中覺得很有趣:「怎麼國中這一幫人最近聯絡不斷?」於是點進去,發起人是國中時的活動股長,他留言寫到:「大家好,好久不見了。這次找大家組成群組,是因為我們的國中同學欣瑩,很不幸得到末期肺癌,想說大家要不要約個時間去醫院看看她。」佳華看到這裡,胸口好像被某種鈍器重擊了一下。

再見,茫然

台北某大醫院的一樓大廳,一群人聚集在那裡等待,他們都是欣瑩的國中同學們。其中,也有佳華。

佳華得知消息之後,本來想馬上去探視欣瑩的,但是又很害怕:「一個人去,萬一不知道要說什麼怎麼辦?會不會很尷尬?」「還是跟同學一起去比較好,人多就不會尷尬了。」於是,好久不見的國中同學一行人,在醫院大廳寒暄,都沒想到多年不見,再見面居然是這個場景。

坐了電梯,上了樓,進了病房,佳華看到了許久不見的欣瑩,她變得好瘦,跟記憶中她的樣子差好多。進到病房,所有同學都沉默下來,不知道第一句話該說什麼。

「嗨,大家好久不見。」反倒是欣瑩笑著先開口。聽到這句話,大家似乎鬆了一口氣,於是便開始吱吱喳喳聊起天來,聊國中時代的回憶,聊各個同學的近況,聊當時的班對後來的八卦,無所不聊,就是沒有提到欣瑩的病。

有時候,因為肺部很多痰,欣瑩會不時停下來咳嗽,非常費力的樣子。這時候,所有人都會小心翼翼地閉上嘴,低下頭,用眼角的餘光掃描欣瑩媽媽幫用衛生紙幫欣瑩擦嘴巴的模樣。隔一陣子,才又開啟另一個話題。

在眾人的聲音之中,佳華反倒是比較沉默的那一個。她自己也很驚訝,平日在外商公司的她口若懸河,客戶要談什麼主題她都可以接得下去,每一個遣詞用字都可以很精準。只是,她現在反而不太知道要說什麼,她覺得很難面對。

離開的時候到了,所有同學一一跟欣瑩道再見,女生會上前去抱抱她。大部分的同學都說:「欣瑩,不要放棄喔。」或是「要堅強喔。」這些鼓勵的話。輪到佳華的時候,她很緊張,一直在腦海中搜尋合適的字句。她上前抱了欣瑩一下,才驚覺,她怎麼變得這麼瘦弱。最後,她靠在欣瑩的耳邊,輕輕地說出「加油」兩個字,看著欣瑩漠然的眼神,轉身離開病房。才到電梯口,佳華就後悔了,淚水滑落下來,她想:「現在說加油又有什麼用呢?」「難道欣瑩不夠加油嗎?」「我有什麼資格跟她說加油?」

但是,她真的不知道要說什麼。

同理陪伴,坦誠以對

各位朋友,你是不是也常把「加油」掛在嘴邊呢?「加油」兩字在溝通的專業領域,我們叫它做「安慰性的回應」(Reassuring Response),除了「加油」之外,舉凡像是「不要擔心」、「不要想這麼多」、「往前看」、「不要放棄」等等都屬於這一類。這些話本身沒有不好,但是當面對末期病人這一些特殊的族群時,這些話不僅於事無補,還很有可能會增加傷害。因為「怎麼可能沒有加油」、「怎麼可能不要擔心」、「怎麼可能不想很多」、「我也不想放棄啊」這些想法很有可能會傾巢而出。

其實,有時候我們說「加油」,只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要說什麼,就像佳華一樣。那該說什麼?如果不知道要說什麼,就把此時此刻的想法直接說出來吧。假設佳華當時跟欣瑩說:「其實看到妳這個樣子,我覺得很難過,自己也很難面對……。」會不會比單純的「加油」好一些呢?

「加油」不是不好,只是要看溝通的場合與對象。面對末期病人與家屬,「同理性的回應」比「安慰性的回應」更重要。

故事沒有結束。佳華告訴我,在那次見面的三個星期之後,她鼓起勇氣,一個人到病房去探望欣瑩。這次,她說了好多心裡想說的話;這次,他們共同回顧了過去許許多多的美好回憶;這次,她沒有說「加油」。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