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販賣希望的醫生

「來,我現在給你業務的手機,你現在就打電話去買,是因為我介紹才有打折的。」
那廂,名醫的診間病人絡繹不決。長久以來,他的掛號數都是一百號起跳,在搜尋引擎搜尋他的名字,就會出現很多搜尋結果,有大量的病人和家屬在網路上替他宣傳。很常聽到住院的病人說:「我在網路搜尋到他,看到推薦他的人好多,所以我就來了。」每到他看診的日子,診間會坐滿人,病人和家屬全都痴痴看著號碼,等待名醫傳喚他們。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在網路上出名,幾乎代表全國各地都有人會慕名而來───來醫院買一份希望。
這廂,年輕男子坐在病床邊,氧氣面罩沙沙地往他鼻腔灌入氧氣,腫瘤占據他大部分的肺葉,讓他無法像平常人一樣呼吸,他連躺著都有困難,他的生命已經開始倒數。
到了醫生查房的時間,名醫來到病房,他一邊滑著手機一邊說了句:「加油吧。」就離開了,他的頭幾乎連抬都沒抬一下。
男子的妻子跑到病房走廊上,焦急地問著名醫:「醫生,現在該怎麼辦?他越來越喘了。」
名醫依然滑著手機:「怎麼辦?沒怎麼辦啊!當初我叫你買我說的那個套組,你就不買給他吃,現在都變成這樣了還能怎麼辦?」
「那一套要十五萬耶,我們哪裡來的錢可以買。」
「來,我現在給你業務的手機,你現在就打電話去買,是因為我介紹才有打折的,他要命當然要買來吃啊。」
「都這個時候了,你還要我買?」
「當然要買啊,現在至少可以補救一下吧,不吃就真的不會有效果!」
這是名醫在病房的日常。


你的生命,應該託付給認真的醫生

名醫的日常,就是要病人買昂貴的藥物來服用,他總是對病人說,要一邊服用一邊做治療才會更有效果。如果病情改善,病人就會對於名醫和昂貴藥物深信不疑;如果病情惡化,名醫就會說因為沒有按照正確方式去服用才會沒效,然後要病人再買更多。
曾經有病人說:「我已經賣掉房子準備來治病,還特地從南部搬上來住在醫院附近,就是為了方便看醫生。」
這是病人的決心,但在我眼中,他把決心賭一個查房永遠來去匆匆、從不坐下來和病人討論病情、搞不清楚病人做了什麼檢查的名醫身上。在我心中,病人應該要把生命託付給認真的醫生。
只是身為護理師,我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稍微提醒病人,畢竟事關性命,沒有幾個病人敢拿自己的命來賭護理師的幾句話;而另一方面,對於醫生的信任感也是治療當中很重要的一環,如果連自己的醫生都不信任,那麼漫長的治療之路也很難走下去。


醫生的名氣≠醫德

對於癌末的病人來說,縱使只有一點點希望,也會不顧一切地去做,而名醫也許就是看上這一點,他知道不管要求病人做什麼,他們都願意去試。例如他很常對病人說:「你打化療需要體力,我看你最近越來越虛弱,我這邊幫你開一些提升體力的東西,住院的時候你就打,對治療的效果會更好。」然後病人就買單了。而他口中那些提升體力的東西往往都只是改成用靜脈注射的維他命B和維他命C,但是必須要自費。
每一次替名醫的病人(沒那麼有錢的),施打昂貴卻又不切實際的藥物,都覺得自己正在為虎作倀,但卻又是職責所在。醫生開什麼藥,只要不會造成病人生命上的威脅或不會影響病情的改變,我們一定都得照做,更何況,這些都是是病人自己同意花錢打的藥。
記得有一次,一位食欲很差的病人,她什麼食物都吃不下,但她仍會按時服用名醫推薦的藥品。
我對她說:「阿姨,你要不要先不要吃這些藥了呢?至少先吃點食物吧。」
她看了看床頭櫃上那一瓶又一瓶昂貴的咖啡色藥瓶:「可是醫生說,要我不管怎樣還是要吃。」
「阿姨……你真的覺得有效嗎?」我忍不住問她。我希望能夠點醒她,希望她不要繼續盲目下去。
「我不知道有沒有效,但如果有一點點希望,我就願意吃。」
聽她這麼說,我不再回話,那是已經走投無路的人會說的話。
我明白名醫賣的不是醫術也不是醫德,他賣的是一份希望,他賣的是一塊病人在汪洋大海中唯一能抓住的浮木。
這是在醫院工作後才知曉的事,名氣和醫德有時候並不會同時存在著。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