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衛福部和健保署的建議公開信
我一直覺得:台灣前輩醫師少做一件大事,就是醫療常識的社會教育!我去年開始幻想「奇蹟出現」:假如我是衛生福利部部長或健保署署長。(這恐怕需要有天大的奇蹟啊!)我就下令全國所有醫院執行以下七項建議:
一、在急診室和加護病房外面加裝電視,24小時輪播由衛福部製作的三分鐘急救現場紀錄短片。在現場決定要不要急救之前,讓家屬自行去觀賞三分鐘,減少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說明時間,而且病人的下場應該就會變得不一樣。不只可以減少浪費醫療資源、減輕病人臨終受苦,還能讓家屬與社會大眾獲得機會教育和終生學習。
二、心肺復甦術(CPR)依照當月成功率,健保署折扣給付醫院;如果救活後成為植物人,打一折給付,因為增加「長期照護」的社會負擔。這樣一來,主治醫師就能依據臨床專業判斷可救活的成功率,而決定是否進行急救。如果成功率太低,家屬堅持要急救,先要求家屬簽自費同意書再進行急救,這樣才不會浪費健保醫療資源。
三、醫院必須依照加護病房床數增開安寧病房,限期未完成者,健保署可減少加護病房核定床數。理論上,醫院沒有開辦安寧病房,會讓該院的末期病人,被迫送入加護病房進行不必要的急救。這樣雖然可增加醫院的醫療收入,卻同時增加健保不必要的醫療支出,健保署應該夠聰明,可以計算醫療資源的浪費額度。
四、依照全國統計末期病人的住院比率,規定醫院總床數必須設置的安寧病床數底限,這是健保署歷年統計資料可以計算的數據。例如:總床數五百床以上的醫院,必須設置十床安寧病房;一千床以上的醫院,必須開辦二十床的安寧病房;依此類推,那麼兩千床的醫學中心等級,至少應該有四十床的安寧病房。
五、全國安寧病房總床數實際運作可能不到六百床,呼吸器病床數卻遠超過一萬床。全國民眾絕大多數都希望將來不要被插管,可是未來被插管接呼吸器的機會,卻是入住安寧病房的二十倍,這是可怕的無限量增加「長期照護」的社會負擔。健保署應該檢討呼吸器與呼吸病房的給付,避免醫院無限加開呼吸病房,這和「洗腎比率世界第一」同樣是負面的「台灣之光」!
六、已開辦安寧病房的年度占床率如果低於六成,就減少該院加護病房的給付床數,依照安寧病房占床率打折給付。這是避免許多醫院因為安寧病房不賺錢,就先開後關安寧病房或早已挪為他用而名存實亡。例如衛福部台北醫院曾經公告:安寧病房總床數8床,占床數0床,空床數0床。這是該院資訊室0+0=8的神奇算數。
七、鼓勵家屬依照末期病人心願,回家接受安寧居家療護服務。安寧居家療護從民國85年試辦,安寧病房則於民國89年試辦,到目前安寧居家療護的服務量大約只到安寧病房的七成。如果想要減少安寧病房無止盡的增加變成醫療資源浪費,健保署就必須規定安寧居家療護服務量和安寧病房服務量的比率,讓末期病人得以回家善終。
長久以來,民眾不知道「急救」的真相與慘狀,在急診或加護病房,醫師通常問家屬:「現在有生命危險,要不要急救?不救會死喔!」家屬當然都說:「一定要救!」假如醫師願意接著說:「但是急救可能救不活,而且會死得更慘喔!」家屬可能就會改變決定。我相信衛福部和健保署應該有「大內高手」,我不過是個副業的醫師在此「野人獻曝」,歡迎各界高人指點迷津。
我一直覺得:台灣前輩醫師少做一件大事,就是醫療常識的社會教育!我去年開始幻想「奇蹟出現」:假如我是衛生福利部部長或健保署署長。(這恐怕需要有天大的奇蹟啊!)我就下令全國所有醫院執行以下七項建議:
一、在急診室和加護病房外面加裝電視,24小時輪播由衛福部製作的三分鐘急救現場紀錄短片。在現場決定要不要急救之前,讓家屬自行去觀賞三分鐘,減少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說明時間,而且病人的下場應該就會變得不一樣。不只可以減少浪費醫療資源、減輕病人臨終受苦,還能讓家屬與社會大眾獲得機會教育和終生學習。
二、心肺復甦術(CPR)依照當月成功率,健保署折扣給付醫院;如果救活後成為植物人,打一折給付,因為增加「長期照護」的社會負擔。這樣一來,主治醫師就能依據臨床專業判斷可救活的成功率,而決定是否進行急救。如果成功率太低,家屬堅持要急救,先要求家屬簽自費同意書再進行急救,這樣才不會浪費健保醫療資源。
三、醫院必須依照加護病房床數增開安寧病房,限期未完成者,健保署可減少加護病房核定床數。理論上,醫院沒有開辦安寧病房,會讓該院的末期病人,被迫送入加護病房進行不必要的急救。這樣雖然可增加醫院的醫療收入,卻同時增加健保不必要的醫療支出,健保署應該夠聰明,可以計算醫療資源的浪費額度。
四、依照全國統計末期病人的住院比率,規定醫院總床數必須設置的安寧病床數底限,這是健保署歷年統計資料可以計算的數據。例如:總床數五百床以上的醫院,必須設置十床安寧病房;一千床以上的醫院,必須開辦二十床的安寧病房;依此類推,那麼兩千床的醫學中心等級,至少應該有四十床的安寧病房。
五、全國安寧病房總床數實際運作可能不到六百床,呼吸器病床數卻遠超過一萬床。全國民眾絕大多數都希望將來不要被插管,可是未來被插管接呼吸器的機會,卻是入住安寧病房的二十倍,這是可怕的無限量增加「長期照護」的社會負擔。健保署應該檢討呼吸器與呼吸病房的給付,避免醫院無限加開呼吸病房,這和「洗腎比率世界第一」同樣是負面的「台灣之光」!
六、已開辦安寧病房的年度占床率如果低於六成,就減少該院加護病房的給付床數,依照安寧病房占床率打折給付。這是避免許多醫院因為安寧病房不賺錢,就先開後關安寧病房或早已挪為他用而名存實亡。例如衛福部台北醫院曾經公告:安寧病房總床數8床,占床數0床,空床數0床。這是該院資訊室0+0=8的神奇算數。
七、鼓勵家屬依照末期病人心願,回家接受安寧居家療護服務。安寧居家療護從民國85年試辦,安寧病房則於民國89年試辦,到目前安寧居家療護的服務量大約只到安寧病房的七成。如果想要減少安寧病房無止盡的增加變成醫療資源浪費,健保署就必須規定安寧居家療護服務量和安寧病房服務量的比率,讓末期病人得以回家善終。
長久以來,民眾不知道「急救」的真相與慘狀,在急診或加護病房,醫師通常問家屬:「現在有生命危險,要不要急救?不救會死喔!」家屬當然都說:「一定要救!」假如醫師願意接著說:「但是急救可能救不活,而且會死得更慘喔!」家屬可能就會改變決定。我相信衛福部和健保署應該有「大內高手」,我不過是個副業的醫師在此「野人獻曝」,歡迎各界高人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