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人直到死亡瞬間,都擁有能成長的力量
◌ 所有人都具備的「心理韌性」
疾病,尤其面對癌症之類的致死疾病時,許多人會因為衝擊過大而無法保持平靜。他們或許會否定,覺得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或許會憤怒,覺得為什麼是自己;也或許會封閉內心,試圖逃避癌症這個事實。但是,我也好幾次目睹病患即使嘗到難以忍受的苦惱,最後仍接受現實,逐漸振作起來並接受疾病,在剩餘時間裡全力以赴的活下去。
心理學領域中,有所謂「創傷後成長」(Post Traumatic Growth)的概念,其定義是「即使經歷在心靈留下嚴重傷痕的嚴峻體驗,依然超越困境,並獲得精神上的成長」。此外,心理學也使用「韌性」來表達相同的概念,意思是「恢復力」與「彈性」。
罹患癌症,面臨生命危機的患者正是如此,歷經絕望深淵後,在其中的掙扎,想必會使人成長。這樣的現象幾乎出現在所有患者身上,在我的印象中,這些患者都藉由疾病而獲得了某些新的價值觀。
共通的部分是,我從這些患者身上都感受到序章也提過的笑容、感謝與希望。正如同克服了憂鬱症的男性表示:「多虧這場病,才有了現在的自己。」雖然生病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正因為生病,才能改變、開始懂得感謝、看見過去沒注意到的重要事情等,不少人在接受疾病的過程當中,親身感受這樣的意識變化。
雖然患者本人並不認為這是成長,但每天在病患身邊,感受他們內心細微變化的我,卻覺得這樣的成長不折不扣。
迎向死亡的病患總讓我知道:人類是一種直到死亡瞬間,都能成長的存在。
我想介紹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故事。那是我在大學醫院的緩和醫療團隊所照顧過的患者案例。
她是一名四十多歲,罹患子宮頸癌的女性,在大學醫院動手術切除癌症腫瘤,接著進行化療,但不久後復發。雖再度接受化療,卻無法阻止癌細胞擴散,腹膜轉移惡化導致腸管破裂。雖然藉由緊急手術保住了性命,但化療也必須中止。
後來腹膜轉移持續惡化,最終演變成腸阻塞。她反覆嘔吐,並因為腹痛而夜不成眠。於是為了緩解症狀,她找上了緩和醫療團隊。
一直以來與癌症對抗,但最後意識到已無治癒的可能性,於是她本人希望我們幫忙減輕痛苦的症狀,無論如何她都想回家。
我用點滴注射醫療用麻醉藥與類固醇等藥物,症狀於是緩解,而她也找回了笑容。雖然很遺憾,她仍舊無法恢復到可以進食的程度,但十天後就能出院。我將她託負給居家醫師與護理師,在家中與家人一起度過了平靜的時光,兩週後,她就在家長眠。
她去世後,她的先生給我看她住院期間留在手機裡的訊息。訊息是這樣寫的:
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照顧。直到最後造成大家的困擾真是抱歉,我沒有幫上你們任何忙。
請保重,要加油。
雖然比父母先走讓我很遺憾,但阿廣,拜託你了。
我最愛的阿和,請保重。
給爸媽:
我帶給你們許多麻煩了。
你們這麼努力照顧我,我卻無法盡孝,真的很抱歉。
我先走一步了,會在那裡等你們的。
給最愛的公公婆婆:
叔叔、阿姨,謝謝你們。
我最愛你們了,請保重,我會在天國保佑你們。
謝謝大家。
讀完訊息後,我心想:住院時,其實身體應該很不舒服,她卻能在這樣的狀態下充分做好死去的心理準備,還留給所愛之人感謝的話,不禁對她感到非常佩服。
她的先生表示,太太原本非常膽小,比別人更怕痛,但在對抗疾病的過程中,卻不知不覺變得堅強,就連回家後,也沒聽過太太抱怨疼痛或不舒服。
先生眼泛淚光的說:「我眼前只浮現妻子的笑容⋯⋯」並表示,將以妻子所留下的訊息為支柱活下去。說完,他就離開醫院了。
◌ 想感謝罹癌這件事
前面提過,創傷後成長,是歷經在心靈留下傷痕的嚴峻體驗後,仍能超越困境,並獲得精神上的成長。
那麼,成長後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能感受與他者之間的深刻連結。」 _
「發現自己新的可能性。」
「獲得身而為人的堅強。」
「找到新的人生意義。」
―據說,能得到這些心靈上的成長。
我認識少數從末期癌症中痊癒者,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
如果奇蹟出現,治癒了難以痊癒的癌症,通常會開心自己能痊癒,或是對此心懷感謝。但是,他們卻不是這樣。從末期癌症中生還的人,感謝的都不是癌症痊癒,而是罹患癌症。
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震驚的事。他們異口同聲的表示,自己因為罹患癌症而「發現了自己真正的使命」、「開始懂得愛人,也懂得愛自己」、「自己變成了能貢獻別人的人」。並且,他們也斬釘截鐵的表示:「比起癌症治癒,這些領悟對自己來說更加重要。」
人生在世,或許就是不斷的遭遇苦難或困難,而疾病也是其中之一。
但說不定正因為有這些苦難與困難,我們才能了解人生真正的意義,讓自己的心靈更加提升。
而我甚至認為,面對死亡這種人生最大危機時,人是有能力大幅成長的。
◌ 所有人都具備的「心理韌性」
疾病,尤其面對癌症之類的致死疾病時,許多人會因為衝擊過大而無法保持平靜。他們或許會否定,覺得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或許會憤怒,覺得為什麼是自己;也或許會封閉內心,試圖逃避癌症這個事實。但是,我也好幾次目睹病患即使嘗到難以忍受的苦惱,最後仍接受現實,逐漸振作起來並接受疾病,在剩餘時間裡全力以赴的活下去。
心理學領域中,有所謂「創傷後成長」(Post Traumatic Growth)的概念,其定義是「即使經歷在心靈留下嚴重傷痕的嚴峻體驗,依然超越困境,並獲得精神上的成長」。此外,心理學也使用「韌性」來表達相同的概念,意思是「恢復力」與「彈性」。
罹患癌症,面臨生命危機的患者正是如此,歷經絕望深淵後,在其中的掙扎,想必會使人成長。這樣的現象幾乎出現在所有患者身上,在我的印象中,這些患者都藉由疾病而獲得了某些新的價值觀。
共通的部分是,我從這些患者身上都感受到序章也提過的笑容、感謝與希望。正如同克服了憂鬱症的男性表示:「多虧這場病,才有了現在的自己。」雖然生病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正因為生病,才能改變、開始懂得感謝、看見過去沒注意到的重要事情等,不少人在接受疾病的過程當中,親身感受這樣的意識變化。
雖然患者本人並不認為這是成長,但每天在病患身邊,感受他們內心細微變化的我,卻覺得這樣的成長不折不扣。
迎向死亡的病患總讓我知道:人類是一種直到死亡瞬間,都能成長的存在。
我想介紹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故事。那是我在大學醫院的緩和醫療團隊所照顧過的患者案例。
她是一名四十多歲,罹患子宮頸癌的女性,在大學醫院動手術切除癌症腫瘤,接著進行化療,但不久後復發。雖再度接受化療,卻無法阻止癌細胞擴散,腹膜轉移惡化導致腸管破裂。雖然藉由緊急手術保住了性命,但化療也必須中止。
後來腹膜轉移持續惡化,最終演變成腸阻塞。她反覆嘔吐,並因為腹痛而夜不成眠。於是為了緩解症狀,她找上了緩和醫療團隊。
一直以來與癌症對抗,但最後意識到已無治癒的可能性,於是她本人希望我們幫忙減輕痛苦的症狀,無論如何她都想回家。
我用點滴注射醫療用麻醉藥與類固醇等藥物,症狀於是緩解,而她也找回了笑容。雖然很遺憾,她仍舊無法恢復到可以進食的程度,但十天後就能出院。我將她託負給居家醫師與護理師,在家中與家人一起度過了平靜的時光,兩週後,她就在家長眠。
她去世後,她的先生給我看她住院期間留在手機裡的訊息。訊息是這樣寫的:
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照顧。直到最後造成大家的困擾真是抱歉,我沒有幫上你們任何忙。
請保重,要加油。
雖然比父母先走讓我很遺憾,但阿廣,拜託你了。
我最愛的阿和,請保重。
給爸媽:
我帶給你們許多麻煩了。
你們這麼努力照顧我,我卻無法盡孝,真的很抱歉。
我先走一步了,會在那裡等你們的。
給最愛的公公婆婆:
叔叔、阿姨,謝謝你們。
我最愛你們了,請保重,我會在天國保佑你們。
謝謝大家。
讀完訊息後,我心想:住院時,其實身體應該很不舒服,她卻能在這樣的狀態下充分做好死去的心理準備,還留給所愛之人感謝的話,不禁對她感到非常佩服。
她的先生表示,太太原本非常膽小,比別人更怕痛,但在對抗疾病的過程中,卻不知不覺變得堅強,就連回家後,也沒聽過太太抱怨疼痛或不舒服。
先生眼泛淚光的說:「我眼前只浮現妻子的笑容⋯⋯」並表示,將以妻子所留下的訊息為支柱活下去。說完,他就離開醫院了。
◌ 想感謝罹癌這件事
前面提過,創傷後成長,是歷經在心靈留下傷痕的嚴峻體驗後,仍能超越困境,並獲得精神上的成長。
那麼,成長後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能感受與他者之間的深刻連結。」 _
「發現自己新的可能性。」
「獲得身而為人的堅強。」
「找到新的人生意義。」
―據說,能得到這些心靈上的成長。
我認識少數從末期癌症中痊癒者,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
如果奇蹟出現,治癒了難以痊癒的癌症,通常會開心自己能痊癒,或是對此心懷感謝。但是,他們卻不是這樣。從末期癌症中生還的人,感謝的都不是癌症痊癒,而是罹患癌症。
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震驚的事。他們異口同聲的表示,自己因為罹患癌症而「發現了自己真正的使命」、「開始懂得愛人,也懂得愛自己」、「自己變成了能貢獻別人的人」。並且,他們也斬釘截鐵的表示:「比起癌症治癒,這些領悟對自己來說更加重要。」
人生在世,或許就是不斷的遭遇苦難或困難,而疾病也是其中之一。
但說不定正因為有這些苦難與困難,我們才能了解人生真正的意義,讓自己的心靈更加提升。
而我甚至認為,面對死亡這種人生最大危機時,人是有能力大幅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