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整理環境之前,先整理思緒
縱使房子整理得很乾淨,如果馬上又會亂七八糟的話,那這種整理方法也許並不適合你。
「輕鬆整理」的訣竅,其實是在於開始整理環境之前。
◎「整理」並未達到目的嗎?
「你在整理環境時,是從什麼東西開始整理?」
我在寫本書之前,對周遭的爸爸媽媽以及客戶,進行了以下的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的答案是:
‧地板沒有東西的狀態。
‧按照用途進行分類。
‧東西增加太多,就丟掉明顯髒亂的東西。
‧把裡面的東西全部拿出來,再分成需要的東西和不要的東西。
‧掉在地上的東西都扔掉,再用吸塵器吸乾淨。
‧一度全家髒亂到不行,也沒有力氣整理,所以決定就從今天開始將弄亂的地方整理乾淨。
不論哪一個答案,都是原本不會整理的我感同身受的地方。以前的我也是覺得「房間變亂了」時,才開始整理,總之,去除外露的雜亂無章,臨時決定要還是不要,留下來的東西找個地方塞,然後把門關上就了事了。不久,房間又變雜亂,裡面的東西又滿出來,相同的模式一再重演。
我是屬於那種對丟東西毫無抵抗力的類型,所以事後經常後悔「不應該把那個丟掉的……」。
現在想想,我以前老是抱著「非整理不可了」的心理,而焦躁不已。因為認為整理是「使空間變乾淨」,所以儘管乍看之下十分整齊清潔,但不會長久,尤其是好不容易整理了,卻因被家人弄亂而感到煩躁不已。
這個問題肇因於「空間整理」。
前面所列問卷調查的回答,也全都是針對「空間整理」的回答。也許有人會認為:「整理是指空間的整理,這是理所當然的吧!」然而居家規劃最大的特徵,是先「整理思緒」,而不是這種「空間的整理」。
以前,我站在客戶的立場,委託居家規劃師整理時,對方告訴我,為了配合收納量少的我家,必須減量。我還記得一開始削減東西時很辛苦。於是,依照獲得的建議,試著針對整理的目的重新思考之後,腦海中浮現出「想要生活在偌大的空間中,身邊圍繞著喜歡的東西」的畫面,於是工作有了驚人的進展。
「整理」就是目的,的確會感到很辛苦。然而,當我們發現是為了接近自己理想的生活而整理,心情會就變得很輕鬆。
心想「非整理不可了」而整理時,這時「整理就成了目的」。不要這麼想,藉由「整理思緒」,讓整理的目的明確化是很重要的。◎「我( 家人)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
一聽到「整理思緒」,感覺好像很難,其實不用想得太複雜。
因為答案全在你的心中。
「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你『喜歡』的判斷標準為何?」
「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思考這些事情,以確認自己的價值觀。
這就是「整理思緒」的第一步。
在整理時,只要確定「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使這個目的具體化的整理過程,就會變得單純易懂。
追求的理想形象、生活節奏或居家的時間也是因人而異。因此,整理的方法不勝枚舉。
如果想了解收納方法,在整理的書籍、雜誌或部落格都能夠找到相關的介紹,但是「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的答案,當然就不會記載了。
此外,就算腦海中隱隱約約知道自己的理想,一旦要你說出來,卻出乎意料地困難,這也是為什麼要將自認為知道的事情,硬是寫在紙上的原因。另外,把它說出口,試著跟家人分享也很重要。
例如,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長,必須緊盯著孩子的家庭主婦,以及在上班,想要有效率地利用時間的職業婦女之間,整理系統就會有所不同。如果是前者的媽媽,在整理或擺放東西時,就必須考慮到孩子的安全。而如果是後者忙於工作的媽媽,就必須一邊考慮回家之後的時間使用方式,一邊配合動線,思考花費較短時間的收納方法。
然後,思考適合自己的整理系統,照那樣整理下去的話,「把四散的東西放回去」時,也能夠不再有壓力,重複性就會變高。
只是,單單把空間整理乾淨,並非居家規劃。配合個人的整理方法,讓家中每個成員都感到「舒適的空間」。它的目的是讓「自己(或是家人)感到舒適的空間」,因此整理不過是達成這個目的的「手段」罷了。
不要被他人的意見或資訊迷惑,現在就從思考你個人生活的理想形象開始,整理工作應該就不會功虧一簣。◎ 如何擠出時間整理?
就算打造再穩定的基礎,只要有在過日子,就會「使用東西」,所以將東西歸位的行為就有必要,這點剛才也說過。那麼,要怎麼擠出「歸位時間」呢?「時間的規劃」是現代忙碌的媽媽非面對不可的問題。
其實,這種「確保整理的時間」正是「維持」上非常重要的重點。若是決定「哪天再做吧」,那麼好不容易打造的基礎,說不定也會崩盤。
考量時間之際最有效果的是,分為「緊急性」和「重要性」來考量。把自己的時間分成「緊急性」和「重要性」兩軸,做成矩陣圖來考量吧!
在這4個分類中,決定優先順序,重要性高的事情「希望優先處理」。相反的,重要性低的事情有時「可以不用處理」。
◎ 抓緊對自己而言,重要但不緊急的時間
除了利用時間表管理時間以外,我還學習居家規劃,時間的使用方式跟以前有所不同。那個讓我意識到,對自己來說是一種「投資的時間」,也就是為了取得那段時間,而進行的時間管理。
在前面所提的矩陣圖(請見25頁)中,有一類是「(對自己來說)重要,但不緊急」。這對自己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時間。例如,我非常喜歡端著咖啡看雜誌的時間,但是這個時間並不緊急,所以總是被延後。
只是像這樣,持續將自己最喜歡的時間延後,就會演變成一經察覺,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沒做!
人生在世難得,那樣未免也太可惜了吧!
在考量時間的使用方法時,請注意到,像這樣「(對自己來說)重要,但不緊急」的時間,還是要儘量擠出來。
投資自己的內容不論多小都可以,例如「喝個茶」、「看電視劇」、「跟朋友去喝一杯」。對自己來說,什麼是重要的,能夠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嗎?像這樣的思考、實行也是一種規劃。
我將這個矩陣圖應用在生活中之後,更能妥善地運用時間。那麼,要如何擠出時間呢?首先,就從縮短花在「重要且緊急」的家事時間開始。當然,整理也是其中之一。
藉由從前面所提到的整理金字塔的基礎部分,大幅地來縮短整理(歸位)的時間。
然後,我對整理以外的家事,稍微做切割,也決定善加利用家電。就算利用家電縮短的時間很有限,但是可以用於跟孩子一起做家事。其實這多少也是對未來的投資。就算現在有點麻煩,但讓孩子從小學習做家事,並從中得到樂趣,未來自己也會開心地做家事。我心裡這麼想,孩子們說想要幫忙時,就決定儘量讓他們幫忙(請見95頁)。
另外,有效利用空檔時間也是一種方法。其實幾分鐘能夠做的家事有很多,所以請多加留意,一想到就馬上採取行動!◎可以不必做的事情,就不要做
還有一項,就是「決定不要做的事」。也就是前面矩陣圖(請見25頁)中,所提的「不重要,而且不緊急」的事情。
每天浪費時間的事情中,是不是有明明對自己來說絕對不重要,最後還是做了……的這種事情?
另外,明明自己不擅長,卻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做,有時比借用擅長的人之力,而把時間浪費在其他的事情上,還比較不會損失時間。
可以不必做的事情,當機立斷放手,行動也簡單。
在忙碌中,端看你如何利用時間。自己的行動會改變每天的生活!
時間和行動都不拖泥帶水,維持居家舒適!光是想像心情就很好!
針對居家規劃的概念和順序傳達到此。在下一章,將針對基於居家規劃的手法,我所達成的目標,即目前我家收納的情形做介紹。每一種都不是特別的收納方法,但是包含我和家人每天都過得既快樂又舒適的祕訣。對於我所介紹的收納方法,並沒有一定的正確答案,所以請比照您自身的價值觀,酌量參考。
◎想要更「輕鬆」一點
「更輕鬆、更樂活」,這就是我隸屬的一般社團法人日本居家規劃師協會的理念。
原本懶散的我,是被這個「輕鬆」的部分所吸引(笑)。
聽到整理,總覺得「非好好做不可!」或是「必須隨時保持乾淨才行!」往往有很大的障礙,但我會建議這麼想的人,不妨將整理看成是「為了讓自己舒適的機制」。
覺得整理工程既浩大又麻煩的人,可以減少操作程序;而較難以掌握細節處的人可以貼上標籤。
只要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持續執行小小的改變,生活就會舒適得令人驚訝。只是,當我用整理追求「舒適」之際,曾經發現一件事,那就是只要熬過那一段時間之後,不費吹灰之力,幸福就會來敲門。
最後,如果想要輕鬆的話,平時稍微留意自己的行動也是很重要的。
縱使房子整理得很乾淨,如果馬上又會亂七八糟的話,那這種整理方法也許並不適合你。
「輕鬆整理」的訣竅,其實是在於開始整理環境之前。
◎「整理」並未達到目的嗎?
「你在整理環境時,是從什麼東西開始整理?」
我在寫本書之前,對周遭的爸爸媽媽以及客戶,進行了以下的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的答案是:
‧地板沒有東西的狀態。
‧按照用途進行分類。
‧東西增加太多,就丟掉明顯髒亂的東西。
‧把裡面的東西全部拿出來,再分成需要的東西和不要的東西。
‧掉在地上的東西都扔掉,再用吸塵器吸乾淨。
‧一度全家髒亂到不行,也沒有力氣整理,所以決定就從今天開始將弄亂的地方整理乾淨。
不論哪一個答案,都是原本不會整理的我感同身受的地方。以前的我也是覺得「房間變亂了」時,才開始整理,總之,去除外露的雜亂無章,臨時決定要還是不要,留下來的東西找個地方塞,然後把門關上就了事了。不久,房間又變雜亂,裡面的東西又滿出來,相同的模式一再重演。
我是屬於那種對丟東西毫無抵抗力的類型,所以事後經常後悔「不應該把那個丟掉的……」。
現在想想,我以前老是抱著「非整理不可了」的心理,而焦躁不已。因為認為整理是「使空間變乾淨」,所以儘管乍看之下十分整齊清潔,但不會長久,尤其是好不容易整理了,卻因被家人弄亂而感到煩躁不已。
這個問題肇因於「空間整理」。
前面所列問卷調查的回答,也全都是針對「空間整理」的回答。也許有人會認為:「整理是指空間的整理,這是理所當然的吧!」然而居家規劃最大的特徵,是先「整理思緒」,而不是這種「空間的整理」。
以前,我站在客戶的立場,委託居家規劃師整理時,對方告訴我,為了配合收納量少的我家,必須減量。我還記得一開始削減東西時很辛苦。於是,依照獲得的建議,試著針對整理的目的重新思考之後,腦海中浮現出「想要生活在偌大的空間中,身邊圍繞著喜歡的東西」的畫面,於是工作有了驚人的進展。
「整理」就是目的,的確會感到很辛苦。然而,當我們發現是為了接近自己理想的生活而整理,心情會就變得很輕鬆。
心想「非整理不可了」而整理時,這時「整理就成了目的」。不要這麼想,藉由「整理思緒」,讓整理的目的明確化是很重要的。◎「我( 家人)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
一聽到「整理思緒」,感覺好像很難,其實不用想得太複雜。
因為答案全在你的心中。
「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你『喜歡』的判斷標準為何?」
「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思考這些事情,以確認自己的價值觀。
這就是「整理思緒」的第一步。
在整理時,只要確定「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使這個目的具體化的整理過程,就會變得單純易懂。
追求的理想形象、生活節奏或居家的時間也是因人而異。因此,整理的方法不勝枚舉。
如果想了解收納方法,在整理的書籍、雜誌或部落格都能夠找到相關的介紹,但是「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的答案,當然就不會記載了。
此外,就算腦海中隱隱約約知道自己的理想,一旦要你說出來,卻出乎意料地困難,這也是為什麼要將自認為知道的事情,硬是寫在紙上的原因。另外,把它說出口,試著跟家人分享也很重要。
例如,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長,必須緊盯著孩子的家庭主婦,以及在上班,想要有效率地利用時間的職業婦女之間,整理系統就會有所不同。如果是前者的媽媽,在整理或擺放東西時,就必須考慮到孩子的安全。而如果是後者忙於工作的媽媽,就必須一邊考慮回家之後的時間使用方式,一邊配合動線,思考花費較短時間的收納方法。
然後,思考適合自己的整理系統,照那樣整理下去的話,「把四散的東西放回去」時,也能夠不再有壓力,重複性就會變高。
只是,單單把空間整理乾淨,並非居家規劃。配合個人的整理方法,讓家中每個成員都感到「舒適的空間」。它的目的是讓「自己(或是家人)感到舒適的空間」,因此整理不過是達成這個目的的「手段」罷了。
不要被他人的意見或資訊迷惑,現在就從思考你個人生活的理想形象開始,整理工作應該就不會功虧一簣。◎ 如何擠出時間整理?
就算打造再穩定的基礎,只要有在過日子,就會「使用東西」,所以將東西歸位的行為就有必要,這點剛才也說過。那麼,要怎麼擠出「歸位時間」呢?「時間的規劃」是現代忙碌的媽媽非面對不可的問題。
其實,這種「確保整理的時間」正是「維持」上非常重要的重點。若是決定「哪天再做吧」,那麼好不容易打造的基礎,說不定也會崩盤。
考量時間之際最有效果的是,分為「緊急性」和「重要性」來考量。把自己的時間分成「緊急性」和「重要性」兩軸,做成矩陣圖來考量吧!
在這4個分類中,決定優先順序,重要性高的事情「希望優先處理」。相反的,重要性低的事情有時「可以不用處理」。
◎ 抓緊對自己而言,重要但不緊急的時間
除了利用時間表管理時間以外,我還學習居家規劃,時間的使用方式跟以前有所不同。那個讓我意識到,對自己來說是一種「投資的時間」,也就是為了取得那段時間,而進行的時間管理。
在前面所提的矩陣圖(請見25頁)中,有一類是「(對自己來說)重要,但不緊急」。這對自己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時間。例如,我非常喜歡端著咖啡看雜誌的時間,但是這個時間並不緊急,所以總是被延後。
只是像這樣,持續將自己最喜歡的時間延後,就會演變成一經察覺,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沒做!
人生在世難得,那樣未免也太可惜了吧!
在考量時間的使用方法時,請注意到,像這樣「(對自己來說)重要,但不緊急」的時間,還是要儘量擠出來。
投資自己的內容不論多小都可以,例如「喝個茶」、「看電視劇」、「跟朋友去喝一杯」。對自己來說,什麼是重要的,能夠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嗎?像這樣的思考、實行也是一種規劃。
我將這個矩陣圖應用在生活中之後,更能妥善地運用時間。那麼,要如何擠出時間呢?首先,就從縮短花在「重要且緊急」的家事時間開始。當然,整理也是其中之一。
藉由從前面所提到的整理金字塔的基礎部分,大幅地來縮短整理(歸位)的時間。
然後,我對整理以外的家事,稍微做切割,也決定善加利用家電。就算利用家電縮短的時間很有限,但是可以用於跟孩子一起做家事。其實這多少也是對未來的投資。就算現在有點麻煩,但讓孩子從小學習做家事,並從中得到樂趣,未來自己也會開心地做家事。我心裡這麼想,孩子們說想要幫忙時,就決定儘量讓他們幫忙(請見95頁)。
另外,有效利用空檔時間也是一種方法。其實幾分鐘能夠做的家事有很多,所以請多加留意,一想到就馬上採取行動!◎可以不必做的事情,就不要做
還有一項,就是「決定不要做的事」。也就是前面矩陣圖(請見25頁)中,所提的「不重要,而且不緊急」的事情。
每天浪費時間的事情中,是不是有明明對自己來說絕對不重要,最後還是做了……的這種事情?
另外,明明自己不擅長,卻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做,有時比借用擅長的人之力,而把時間浪費在其他的事情上,還比較不會損失時間。
可以不必做的事情,當機立斷放手,行動也簡單。
在忙碌中,端看你如何利用時間。自己的行動會改變每天的生活!
時間和行動都不拖泥帶水,維持居家舒適!光是想像心情就很好!
針對居家規劃的概念和順序傳達到此。在下一章,將針對基於居家規劃的手法,我所達成的目標,即目前我家收納的情形做介紹。每一種都不是特別的收納方法,但是包含我和家人每天都過得既快樂又舒適的祕訣。對於我所介紹的收納方法,並沒有一定的正確答案,所以請比照您自身的價值觀,酌量參考。
◎想要更「輕鬆」一點
「更輕鬆、更樂活」,這就是我隸屬的一般社團法人日本居家規劃師協會的理念。
原本懶散的我,是被這個「輕鬆」的部分所吸引(笑)。
聽到整理,總覺得「非好好做不可!」或是「必須隨時保持乾淨才行!」往往有很大的障礙,但我會建議這麼想的人,不妨將整理看成是「為了讓自己舒適的機制」。
覺得整理工程既浩大又麻煩的人,可以減少操作程序;而較難以掌握細節處的人可以貼上標籤。
只要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持續執行小小的改變,生活就會舒適得令人驚訝。只是,當我用整理追求「舒適」之際,曾經發現一件事,那就是只要熬過那一段時間之後,不費吹灰之力,幸福就會來敲門。
最後,如果想要輕鬆的話,平時稍微留意自己的行動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