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er 1 認識香氛道具
隨著香氛道具不斷地推陳出新,有人希望使用方式簡便,有人考量外型美觀,對於造型、功能和使用時機,各有所好。不同的香氛道具,因為設計目的、原理與機能的不同,搭配不同的環境條件,也會產生不同的擴香效率。以下是市面上常見的幾種香氛道具,不妨對它們有初步的暸解,再為您的空間挑選最佳道具。
‧不插電、不用火的香氛道具
1薰香磚
薰香磚,或稱芳香磚,通常是以蠟製成,在蠟中加入約2%的精油,使之產生香氣;由於蠟會緩釋精油的香氣,因此可以延長使用時間。有些薰香磚會強調特殊造型,有些會放入乾燥花果,都是為了增加美觀。有些薰香磚在味道變淡後,可以切下表面薄薄的一層,以提升香氣釋放效率。
建議使用空間:衣櫃、更衣室等密閉的小空間,香氣約可維持1個月左右。如果放在冷氣出風口,香氣約在2週內就會逐漸消失。
小提醒:蠟遇高溫時容易融化,必須注意空間溫度,不建議放在車內或陽光直曬的地方。
2芳香噴霧
芳香噴霧是利用壓力瓶的原理,透過擠壓讓液體或氣體噴出,這類產品若是使用精油,比例大約在1%~2%。由於體積輕巧,方便隨身攜帶,但香氣維持時間短暫。芳香噴霧除了可以在瞬間增加空間香氣,也常應用在睡眠噴霧,運用熟悉的香味製造嗅覺記憶,幫助入睡,很適合出國或旅行時使用。
有些芳香噴霧還具有除臭功能,適合消除衣物上的油煙異味。這類產品是利用日本技術,在噴霧中添加水溶性的柿子萃取液,讓水分子吸附、綜合異味,這與竹炭的原理類似,可以噴灑在衣物織品上,有助消除油煙等異味。
建議使用空間:以5~10公分的距離,噴灑在枕頭、衣物上,也可用於臥室等小空間。
小提醒:噴霧狀的物品不能攜帶登機。盡量不要挑選有酒精成分的產品,並避免噴灑在淺色衣物上。
3芳香劑與芳香片
芳香劑和芳香片都是價格相對較低的香氛產品。芳香劑通常有水劑和塑膠顆粒劑兩種,利用定香材料和緩釋材質,讓香氣逐漸釋放。由於芳香劑與芳香片的成本較低,幾乎不可能使用純精油,香味來源通常是香精,雖然香氣變化多,但不建議長時間嗅吸;而且容易揮發,使用時間短,是需要時常汰換的消耗品。
建議使用空間:衣櫃、廁所等不會長時間停留的小空間。
4擴香石
石膏是擴香石的基本材質,透過石膏的毛細孔直接吸附精油,並散發香氣,這與木頭擴香是類似的原理。透過模具,可將石膏變化出多種造型,而且使用方便,不需插電、點火。雖然擴香石的香氣較淡,但幾乎沒有安全顧慮,也是近年頗受歡迎的香氛道具。
建議使用空間:5坪以下的小空間,例如小套房、汽車內。
小提醒:滴精油處會產生油漬,不易清洗,屬於消耗品。
5擴香竹
擁有忠實愛用者的擴香竹,是利用虹吸原理,讓竹枝充分浸透基劑,其中大約有15%的精油。香氣的濃度主要取決於基劑滲透的程度與竹枝的數量,可視個人喜好增減。500ml左右的擴香竹,通常可使用3~6個月,香氣會逐漸變淡,需要不定期翻轉或更新竹枝。由於擴香竹的氣味變化豐富、造型優雅,是兼具家飾作用的香氛道具;味道轉淡的竹枝,還可以放到衣櫃、鞋櫃裡,增加櫥櫃芳香。
建議使用空間:約10坪的空間,建議放在通風處,若放在冷氣下方,可能會揮發過快。
小提醒:避免火源與陽光直曬,也要避免讓竹枝沾染衣物和家具。
‧需要用火的香氛道具
1香氛蠟燭
香氛蠟燭是廣受喜愛的香氛道具,除了點燃蠟燭時,搖曳的燭火能賦予空間溫暖的意象,蠟燭的溫度也可以稍微去除空間中的溼氣。因此,造型與香氣多元的香氛蠟燭,始終廣受歡迎,是適合居家使用、客製送禮、收藏的香氛小物。
市面上的香氛蠟燭,主要可分為石蠟和大豆蠟兩種,最簡單的區分方式是看蠟燭的承裝容器。使用大豆蠟的蠟燭,通常會使用玻璃等容器定型,但玻璃杯導熱效率低,燃燒時外冷內熱,因此使用後壁面容易有蠟油殘餘。使用石蠟的蠟燭,燃燒後會自然向內融化,因此不需要容器盛裝,適合製作成造型蠟蠋;但石蠟對於健康和空氣品質較有疑慮,不建議長期嗅吸。
在蠟中加入5%~8%的精油,就是香氛蠟燭主要的香氣來源,而精油的濃度比例也會影響蠟燭燃燒的速度,比例濃度越高,蠟燭燃燒越快。除了精油比例,挑選蠟燭時還要注意蠟芯的粗細,如果燭芯過細,可能會因為燃燒過快,讓蠟燭中央凹陷,或是讓蠟油淹沒火焰、產生黑煙。
以200g的蠟燭為例,大概可以燃燒50小時。第一次點燃時,時間必須夠長,尤其是使用大豆蠟的蠟燭,建議讓整個杯面的蠟油平均融化再吹熄。有些蠟蠋不只有一個燭芯,必須全部點燃,以確保燃燒面積的完整性。每次吹熄蠟燭後,建議將燭芯修剪至約1公分,市面上也有搭配的長柄剪刀、燭芯修剪器、燭滅罩,長柄火柴等道具。
建議使用空間:大約10坪的空間,需注意空氣的流通。
小提醒: 有些大豆蠟可做為護膚油使用,但建議先在皮膚上做小範圍的敏感測試。如果長時間不使用,建議蓋上燭蓋,減緩香氣隨精油揮發。
2香粉與線香
需要用火的香氛道具,總讓生活多了一份儀式感,而不同於蠟燭的「火」,也有不少人喜歡香粉與線香的「煙」。尤其印度、日本與華人地區都是香粉與線香使用頻繁的區域,印度教以香的氣味獻給神,華人則是相信煙會將人的心願上達天聽。
傳統的製香會經過黏粉、打底、吃水、靠水、吃粉、展香、抖香、曬香、烘乾、染香腳等流程,才能讓香粉平均沾到香枝上。除了香枝狀的線香,也有散狀或壓成香椎等造型的香粉,需要搭配舀勺、香粉模、臥香爐座、插香座等相應的香器使用。
這類產品會依照木頭原料與氣味分成不同等級,由於檀香、沉香等真正的香木價格不斐,且取得不易,因此不少香粉與線香會使用成本低廉的香精,加上這類的產品會伴隨煙灰,因此不適合長期嗅吸。
建議使用空間:大約10~15坪的空間,注意空氣流通,避免放在風口,以免香灰飄散。
小提醒:需注意保存方式,並避免潮溼。留意不要讓孩童和寵物誤用,或是被高溫燙傷。
隨著香氛道具不斷地推陳出新,有人希望使用方式簡便,有人考量外型美觀,對於造型、功能和使用時機,各有所好。不同的香氛道具,因為設計目的、原理與機能的不同,搭配不同的環境條件,也會產生不同的擴香效率。以下是市面上常見的幾種香氛道具,不妨對它們有初步的暸解,再為您的空間挑選最佳道具。
‧不插電、不用火的香氛道具
1薰香磚
薰香磚,或稱芳香磚,通常是以蠟製成,在蠟中加入約2%的精油,使之產生香氣;由於蠟會緩釋精油的香氣,因此可以延長使用時間。有些薰香磚會強調特殊造型,有些會放入乾燥花果,都是為了增加美觀。有些薰香磚在味道變淡後,可以切下表面薄薄的一層,以提升香氣釋放效率。
建議使用空間:衣櫃、更衣室等密閉的小空間,香氣約可維持1個月左右。如果放在冷氣出風口,香氣約在2週內就會逐漸消失。
小提醒:蠟遇高溫時容易融化,必須注意空間溫度,不建議放在車內或陽光直曬的地方。
2芳香噴霧
芳香噴霧是利用壓力瓶的原理,透過擠壓讓液體或氣體噴出,這類產品若是使用精油,比例大約在1%~2%。由於體積輕巧,方便隨身攜帶,但香氣維持時間短暫。芳香噴霧除了可以在瞬間增加空間香氣,也常應用在睡眠噴霧,運用熟悉的香味製造嗅覺記憶,幫助入睡,很適合出國或旅行時使用。
有些芳香噴霧還具有除臭功能,適合消除衣物上的油煙異味。這類產品是利用日本技術,在噴霧中添加水溶性的柿子萃取液,讓水分子吸附、綜合異味,這與竹炭的原理類似,可以噴灑在衣物織品上,有助消除油煙等異味。
建議使用空間:以5~10公分的距離,噴灑在枕頭、衣物上,也可用於臥室等小空間。
小提醒:噴霧狀的物品不能攜帶登機。盡量不要挑選有酒精成分的產品,並避免噴灑在淺色衣物上。
3芳香劑與芳香片
芳香劑和芳香片都是價格相對較低的香氛產品。芳香劑通常有水劑和塑膠顆粒劑兩種,利用定香材料和緩釋材質,讓香氣逐漸釋放。由於芳香劑與芳香片的成本較低,幾乎不可能使用純精油,香味來源通常是香精,雖然香氣變化多,但不建議長時間嗅吸;而且容易揮發,使用時間短,是需要時常汰換的消耗品。
建議使用空間:衣櫃、廁所等不會長時間停留的小空間。
4擴香石
石膏是擴香石的基本材質,透過石膏的毛細孔直接吸附精油,並散發香氣,這與木頭擴香是類似的原理。透過模具,可將石膏變化出多種造型,而且使用方便,不需插電、點火。雖然擴香石的香氣較淡,但幾乎沒有安全顧慮,也是近年頗受歡迎的香氛道具。
建議使用空間:5坪以下的小空間,例如小套房、汽車內。
小提醒:滴精油處會產生油漬,不易清洗,屬於消耗品。
5擴香竹
擁有忠實愛用者的擴香竹,是利用虹吸原理,讓竹枝充分浸透基劑,其中大約有15%的精油。香氣的濃度主要取決於基劑滲透的程度與竹枝的數量,可視個人喜好增減。500ml左右的擴香竹,通常可使用3~6個月,香氣會逐漸變淡,需要不定期翻轉或更新竹枝。由於擴香竹的氣味變化豐富、造型優雅,是兼具家飾作用的香氛道具;味道轉淡的竹枝,還可以放到衣櫃、鞋櫃裡,增加櫥櫃芳香。
建議使用空間:約10坪的空間,建議放在通風處,若放在冷氣下方,可能會揮發過快。
小提醒:避免火源與陽光直曬,也要避免讓竹枝沾染衣物和家具。
‧需要用火的香氛道具
1香氛蠟燭
香氛蠟燭是廣受喜愛的香氛道具,除了點燃蠟燭時,搖曳的燭火能賦予空間溫暖的意象,蠟燭的溫度也可以稍微去除空間中的溼氣。因此,造型與香氣多元的香氛蠟燭,始終廣受歡迎,是適合居家使用、客製送禮、收藏的香氛小物。
市面上的香氛蠟燭,主要可分為石蠟和大豆蠟兩種,最簡單的區分方式是看蠟燭的承裝容器。使用大豆蠟的蠟燭,通常會使用玻璃等容器定型,但玻璃杯導熱效率低,燃燒時外冷內熱,因此使用後壁面容易有蠟油殘餘。使用石蠟的蠟燭,燃燒後會自然向內融化,因此不需要容器盛裝,適合製作成造型蠟蠋;但石蠟對於健康和空氣品質較有疑慮,不建議長期嗅吸。
在蠟中加入5%~8%的精油,就是香氛蠟燭主要的香氣來源,而精油的濃度比例也會影響蠟燭燃燒的速度,比例濃度越高,蠟燭燃燒越快。除了精油比例,挑選蠟燭時還要注意蠟芯的粗細,如果燭芯過細,可能會因為燃燒過快,讓蠟燭中央凹陷,或是讓蠟油淹沒火焰、產生黑煙。
以200g的蠟燭為例,大概可以燃燒50小時。第一次點燃時,時間必須夠長,尤其是使用大豆蠟的蠟燭,建議讓整個杯面的蠟油平均融化再吹熄。有些蠟蠋不只有一個燭芯,必須全部點燃,以確保燃燒面積的完整性。每次吹熄蠟燭後,建議將燭芯修剪至約1公分,市面上也有搭配的長柄剪刀、燭芯修剪器、燭滅罩,長柄火柴等道具。
建議使用空間:大約10坪的空間,需注意空氣的流通。
小提醒: 有些大豆蠟可做為護膚油使用,但建議先在皮膚上做小範圍的敏感測試。如果長時間不使用,建議蓋上燭蓋,減緩香氣隨精油揮發。
2香粉與線香
需要用火的香氛道具,總讓生活多了一份儀式感,而不同於蠟燭的「火」,也有不少人喜歡香粉與線香的「煙」。尤其印度、日本與華人地區都是香粉與線香使用頻繁的區域,印度教以香的氣味獻給神,華人則是相信煙會將人的心願上達天聽。
傳統的製香會經過黏粉、打底、吃水、靠水、吃粉、展香、抖香、曬香、烘乾、染香腳等流程,才能讓香粉平均沾到香枝上。除了香枝狀的線香,也有散狀或壓成香椎等造型的香粉,需要搭配舀勺、香粉模、臥香爐座、插香座等相應的香器使用。
這類產品會依照木頭原料與氣味分成不同等級,由於檀香、沉香等真正的香木價格不斐,且取得不易,因此不少香粉與線香會使用成本低廉的香精,加上這類的產品會伴隨煙灰,因此不適合長期嗅吸。
建議使用空間:大約10~15坪的空間,注意空氣流通,避免放在風口,以免香灰飄散。
小提醒:需注意保存方式,並避免潮溼。留意不要讓孩童和寵物誤用,或是被高溫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