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長源醫院-鹿港歷史影像館──縫合古今的醫者之家

近幾年隨著臺灣城市擴張的腳步趨緩,如何保有街區紋理、形塑地方自明性,成為當代城市發展在現代化與便利性之外的重要課題。正是在時代浪潮的往返之間,許多一度沉寂的舊建築被賦予了創新價值;其中與人們關係密切的私有住宅,常受居住需求影響,已然經過大幅整修或重建,又或者在後代遷離後閒置傾頹,成為棘手的記憶地景。

坐落於鹿港中山民族路口的「長源醫院」,落成年代橫跨清治與日治時期。從診所、住宅,到如今結合了文史展覽、和洋茶席、光雕體驗與老屋醫院的「長源醫院-鹿港歷史影像館」,它以建築語彙訴說著百年縱深,更透過老照片、口述歷史傳承家庭故事──特別的是,這座老屋作為許氏四代家園的溫柔本質,經年累月始終不變,點滴往事皆受到悉心留存。如今受屋主許正園醫師所託,長源醫院由專業規劃團隊「雄本老屋」進駐修復經營,在延續家族記憶的同時,更跳脫私領域的既有侷限,為大眾開啟一扇從常民視角回望島嶼歷史的窗。

長源許家守望地方的百年歷史

清治時期,鹿港曾為全臺數一數二的富庶商埠,核心地帶五福大街(今中山路)沿線聚落,為碼頭進口貨物的重要集散地,甚至曾依區段集中販售各類商品。1920年,於鹿港大街開設「長源商店」的雜貨商許良,購得街路亭對側「和興 222-2(今中山路194號)」番地及其漢式長型街屋,以迎接旅北學醫的兒子返鄉執業。自此,開啟了長源許家守望地方的百年歷史。

這位商賈子弟名為許讀,以臺中中學校(今臺中一中)第一屆第一名的優秀成績畢業、保送至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深造,畢業後選擇回到鹿港行醫,1925 年開設了現代化診所「長源醫院」。行醫七十年間,許讀醫師以內外科及小兒科專長,悉心照顧周邊居民的大小病痛,成為老鹿港人所敬重的「許讀仙」;為了就近服務病患,他時常騎著鹿港第一部摩托車往返病患住家看診,懸壺濟世的形象至今依然鮮明。除了精湛的醫術之外,受新式教育薰陶的許讀醫師亦培養了廣泛的興趣,他將攝影技術、西洋音樂、汽機車等摩登事物引入鹿港,豐富了地方藝文生活。

鏡頭下鹿港常民生活的光影流轉

這樣的生活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許讀之子,也就是1962 年共八次入選《日本 Camera》雜誌月例賽, 因而獲得年度首獎肯定的知名寫實攝影家許蒼澤。從小在耳濡目染下培養了攝影愛好,他時常透過影像記錄家族的點滴日常,也將鏡頭轉向街頭巷尾,以即拍(snap shot)技法捕捉鹿港常民生活樣態。在多達二十五萬張攝影作品當中,並無刻意為之的匠氣,而是如實體現了人們尋求安身立命的日常身影。

作為許蒼澤先生鏡頭下反覆出現的場景,長源醫院自身也透過跨時代建築語彙的交融,闡述著地方變遷軌跡。事實上,其一進空間曾在市區改正計畫中拆除,1935年則新建民族路側主屋,以其洗鍊的線腳、開模洗石與十三溝面磚,構成了當時流行的過渡式樣建築立面;然而,若是從騎樓走進室內,映入眼簾的卻是傳統漢式街屋的天井格局──新舊建物的自然縫合,與和漢洋風格的兼容並蓄,可以說是家族品味與時代美感的具體呈現。

隨著後代陸續成長離巢,長源醫院仍是海內外許家人定期團聚的重要場所,其管理維護卻是家族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難題。在歲時節慶以外的日常,只有許蒼澤夫人──施秀香獨自守候著老屋,更嘗試將騎樓空間出租給商家經營,以平衡空間維護的龐大開支。儘管如此,長源醫院在年深日久後不免顯露疲態,長型街屋的木樑滋生白蟻,海風濕氣侵蝕了飾材與壁畫,而風化後碎裂的瓦片,更難以阻擋雨水滲入。2018年因緣際會前往現場勘查的雄本團隊成員,見到的便是亟待全面修復的屋況。即使屋頂披覆著鋼浪板、木造窗櫺汰換為金屬材質,而洋樓立面的「長源醫院」四字也被店鋪招牌遮蔽了大半,團隊仍深受其獨特氣韻所吸引。

追本溯源,重現記憶悠長

懷著賦予長源醫院新生的構想,雄本老屋主動聯繫上現任屋主、許蒼澤之子──許正園醫師,逐一消除家族成員對於申請公部門補助的疑慮,也說服許家阿嬤恢復騎樓原貌,以利後續修復工程進行。此後,更提出以歷史老屋活化再利用補助計畫先行完成部分區域的再生活化,以便在全棟修復期間持續保有營運動能。2020年,長源醫院第一進重新開幕,以公益換租模式經營空間,定期策劃文史特展、舉辦講座與工作坊等文化活動,展現此地深厚的文化底蘊。

隔年,長源醫院申請了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以「可逆性規劃設計」為原則,預留未來進一步整修的空間,也盡量保留使用痕跡,設法將其還原至許家成員記憶中的樣貌。在前期建調階段,團隊不僅翻閱了眾多歷史文獻和影像紀錄,更訪談過往的居住者,以逐步釐清老屋舊貌。針對鹿港畫師郭新林、書法家王席聘所創作的彩繪壁畫,雄本老屋更找到了當時剛推出的文化部臺灣藝術研究補助計畫,延請傳統彩繪修護專業團隊「名襄文化」,協助這些藝術瑰寶重現光彩。

儘管做足了調查研究,在工程正式啟動、掀開屋頂鋼浪板的時刻,修復團隊才驚覺樑木的腐朽蟲蛀問題遠比預想中嚴重得多;此外,長型街屋第二進屋坡與主屋露台的高度落差,讓兩者交界處排水不易,與鄰戶共用壁面的銜接也是防水設計的一大挑戰。雄本團隊先是調整了屋坡的角度,將雨水導引至新造的不鏽鋼天溝,更特意選用清水磚砌築加高牆面、色澤相異的木料作為椽樑,藉此創造出新舊介面之間的差異。為改善屋頂抗候機能,團隊在傳統工法中融入防水毯、角接五金等新式技術,並以「吊瓦」工藝使得屋脊、規帶與鄰戶密合,從而降低滲水機率。工程期間汰換的舊建材並未遭到丟棄,而是妥善收存,作為展示文物,將這次大修視為延續建物生命歷程的一處節點。

卸下三年工程圍籬,長源醫院在2023年底重現風華,隔年11月登錄為歷史建築,現以「長源醫院-鹿港歷史影像館」的身分再次亮相。進駐團隊雄本老屋轉譯並延續了過去的醫療場所定位,在二樓設置「老屋醫院」,為眾多老屋屋主提供諮詢與規劃服務,同時串聯跨領域的地方專業者,共同打造出完善的老屋生態系統。為了讓長源醫院能夠走得更長遠,場館內除了展覽機能之外,也引入適切的商業機能―如「和洋茶席」以餐點設計呼應著空間裡漢、和、洋交融的獨特風格,而與鹿港百年老店鄭興珍餅舖聯手研發的「雕花糕」,更是老屋故事的美味延伸。藉由歷史脈絡與五感體驗的交會,長源醫院眾多美好的面向得以再次被看見,而當代生活也能在老屋空間裡持續發生。

老屋再生想像的實踐基地

跨越百年歲月的長源醫院,銘刻著近代醫療史、地方發展脈絡與藝文生活的流變。論其新生關鍵,除了在前期調研與修復工程的投入,更在於雄本老屋和許家長期培養的信任關係。正因許正園醫師積極參與討論,並提供了豐富的歷史影像,團隊才能最大程度地還原建物舊貌;而階段性修復的策略,也讓老屋在漫長的重生過程中持續被使用,拉近了屋主、大眾與建築修復產業之間的距離。

繼本次大規模的修復之後,雄本老屋未來也將規劃定期屋況檢修作業,在即時處理潛在問題之餘,也希望能讓不同世代與專長的匠師們在此交流、傳承技藝;兼具清治、日治與戰後時期建築特色的屋體結構,更使其成為老屋修復的現地示範場域。從物質形體的保存及復原,到文化底蘊的轉譯與推廣,長源醫院將以一貫的包容姿態,承接當代居民對於城市再生的想像,也在街區紋理日漸模糊的當下,留下清晰可辨的歷史印記。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