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外牆的耗損,與材質、施作條件、氣候有極大關聯。
外牆是最直接看到的建築樣貌,早期的住宅公寓,多半只有正面貼磁磚,左右兩側和背面以水泥粉光或是洗石子處理居多。磁磚貼在建築外牆,如果不裂開掉落,三、四十年任由風吹日曬,它還是完好地在那裡,這是金屬材質所不及的耐候特性,但施作時接著泥漿的比例、當時的天候溫濕度,都會影響到磁磚與結構外牆貼合的穩定性,完成後的牆面,建築樑柱若因地震而產生細微裂縫,磁磚就會隨之龜裂,下雨時水滲入其中,日曬後水蒸氣與日夜溫差的膨脹效應,也可能造成脫落的現象,當然我們已習慣在外牆釘掛鐵窗、冷氣架、招牌、有線電視線路釘掛等,都會直接造成結構體滲水,日子久了磁磚水泥填縫處污濁,而外觀就此老舊不堪。
北市都會區為了改善市容景觀,提出了老舊房舍外觀修整補助方案,針對一些重要觀光景點、交通要道周邊的老舊建築,都可提出申請評選補助,目的是要讓來台的國外遊客或商務人士,對都會建築樣貌留下些好印象。若要整合申請,商辦大樓因為產權持有者人數較少,修整後價值性提高,租屋率也會提升,所以比較容易達成共識;相對老舊公寓要整合並不容易,除了產權持有人數較多,而且要拆除外推鐵窗、招牌等不屬於原建築的違建物,觸及到住戶目前使用的形態改變,光是這一點整合達成率自然就降低許多。
老舊建築外牆整修, 著重於滲水、剝落和壁癌問題。
一般住戶會自發性的整修建築外觀,絕大部分是透天房舍或公寓的一樓,因為這些低樓層施工較容易、自主性高,不用跟鄰居商量;但是二樓以上的住戶如果外牆要整修,在乎的不只是美醜問題,而是外牆滲水導致室內牆面油漆剝落,嚴重的形成壁癌所造成的困擾,因為在高樓要剔除磁磚或水泥粉光層,施作上並不容易,只好尋求防水方式處理,在外牆噴塗潑水劑、塗防水漆,牆內打針填補、塗矽酸質防水等方式,有的因此解決了漏水問題,但還是有無法根治的案例,防水工程施作一段時日後又再復發,故而又選擇了金屬外牆板包覆方式。
一項工程要具備機能、美觀、預算三者兼具,本來就是不容易的事,更何況是局部整修,所以每次要做這類工程估價時,我都會直接告知客戶,其實要局部包覆金屬外牆板處理滲水不難,但如何能兼具預算考量,運用適合的板材樣式,跟周邊環境相契合,施作區域有無後續維護上的問題,這些事前的分析拿捏,主要是希望施作後在一定的使用年限裡,不要再發生漏水問題外,同時又能顧忌到外觀整體性。
外牆包覆所使用的金屬樣板有許多選擇,最經濟實惠的樣式,就屬一般常見用於屋頂的烤漆浪板,當然還有些石材紋路、木紋、磁磚樣式、魚鱗板形狀等飾板供選擇,由於每種浪板、飾板的搭接方式不同,要在外牆懸吊施作,不是每項材料都能執行的,還是得依現況而定。
加蓋屋的漏水問題,有時不僅僅是單一住戶的問題。
頂樓地坪防水,就現代的工程技術似乎都可以處理,但能維持多久,不單是靠防水材料就能解決一切,當大樓建築完工後所遇到的考驗才開始,結構體地震時造成主體(建築外部)細微龜裂,鋼筋混凝土受天候溫差影響、施工縫收縮問題,住家環境周邊建築工地開挖施作,是否會使本棟地基下陷造成結構拉扯,地坪洩水坡度、排水狀況,放置設備於頂樓地坪固定時是否破壞到防水層等等,這麼多的外在因素,都可能使大樓平頂樓板或外牆滲水,因為高樓磁磚局部剔除更新防水處理不易,在不影響建築物外觀下做補救,只好選擇透明的潑水劑(滲透型防水劑)噴灑或塗佈在磁磚外牆防止滲漏,不過有些材質因日曬後會有變黃情形發生。
一般住家屋頂平台漏水怎麼辦,以新建電梯大樓而言,社區戶數多有成立管委會運作,按月繳交社區管理費,如遇到公共區域修繕或頂樓漏水,以管理費餘額款項支付無任何人有異議,但老舊公寓呢?無公設、戶數少也就沒有繳交管理費的習慣,遇到公共區域設備維修像是頂樓水塔、一樓加壓馬達、入口大門、對講機,考慮到民生用水、門禁安全問題,維修費總額分攤處理,大概都沒問題,但屋頂平台漏水造成頂樓住戶困擾,其他樓下住戶願意分攤防水工程費用嗎?有共識願意分攤的卻很少,因為大家都會想說,頂樓我幾乎沒有用到,而漏水問題對其它住戶沒有影響,再者頂樓很熱的問題更不用說了,買房子時早該有心理準備。
談到這一些新大樓、舊公寓頂樓漏水維護上的費用分攤實際問題,上面的主管機關可能看不到,在人口密集的台北縣市,二十年以上有使用的老舊公寓數量堪稱全國之冠,以台北市來說,為了解決舊公寓平屋頂漏水、隔熱問題,有條件的同意申請加蓋斜屋頂,但所訂定的方案真是讓一般民眾卻步,反觀一些新舊校舍、軍營、派出所,一樣是屋
頂加蓋防漏、隔熱使用,在設計修繕彈性上就寬容許多。
外牆是最直接看到的建築樣貌,早期的住宅公寓,多半只有正面貼磁磚,左右兩側和背面以水泥粉光或是洗石子處理居多。磁磚貼在建築外牆,如果不裂開掉落,三、四十年任由風吹日曬,它還是完好地在那裡,這是金屬材質所不及的耐候特性,但施作時接著泥漿的比例、當時的天候溫濕度,都會影響到磁磚與結構外牆貼合的穩定性,完成後的牆面,建築樑柱若因地震而產生細微裂縫,磁磚就會隨之龜裂,下雨時水滲入其中,日曬後水蒸氣與日夜溫差的膨脹效應,也可能造成脫落的現象,當然我們已習慣在外牆釘掛鐵窗、冷氣架、招牌、有線電視線路釘掛等,都會直接造成結構體滲水,日子久了磁磚水泥填縫處污濁,而外觀就此老舊不堪。
北市都會區為了改善市容景觀,提出了老舊房舍外觀修整補助方案,針對一些重要觀光景點、交通要道周邊的老舊建築,都可提出申請評選補助,目的是要讓來台的國外遊客或商務人士,對都會建築樣貌留下些好印象。若要整合申請,商辦大樓因為產權持有者人數較少,修整後價值性提高,租屋率也會提升,所以比較容易達成共識;相對老舊公寓要整合並不容易,除了產權持有人數較多,而且要拆除外推鐵窗、招牌等不屬於原建築的違建物,觸及到住戶目前使用的形態改變,光是這一點整合達成率自然就降低許多。
老舊建築外牆整修, 著重於滲水、剝落和壁癌問題。
一般住戶會自發性的整修建築外觀,絕大部分是透天房舍或公寓的一樓,因為這些低樓層施工較容易、自主性高,不用跟鄰居商量;但是二樓以上的住戶如果外牆要整修,在乎的不只是美醜問題,而是外牆滲水導致室內牆面油漆剝落,嚴重的形成壁癌所造成的困擾,因為在高樓要剔除磁磚或水泥粉光層,施作上並不容易,只好尋求防水方式處理,在外牆噴塗潑水劑、塗防水漆,牆內打針填補、塗矽酸質防水等方式,有的因此解決了漏水問題,但還是有無法根治的案例,防水工程施作一段時日後又再復發,故而又選擇了金屬外牆板包覆方式。
一項工程要具備機能、美觀、預算三者兼具,本來就是不容易的事,更何況是局部整修,所以每次要做這類工程估價時,我都會直接告知客戶,其實要局部包覆金屬外牆板處理滲水不難,但如何能兼具預算考量,運用適合的板材樣式,跟周邊環境相契合,施作區域有無後續維護上的問題,這些事前的分析拿捏,主要是希望施作後在一定的使用年限裡,不要再發生漏水問題外,同時又能顧忌到外觀整體性。
外牆包覆所使用的金屬樣板有許多選擇,最經濟實惠的樣式,就屬一般常見用於屋頂的烤漆浪板,當然還有些石材紋路、木紋、磁磚樣式、魚鱗板形狀等飾板供選擇,由於每種浪板、飾板的搭接方式不同,要在外牆懸吊施作,不是每項材料都能執行的,還是得依現況而定。
加蓋屋的漏水問題,有時不僅僅是單一住戶的問題。
頂樓地坪防水,就現代的工程技術似乎都可以處理,但能維持多久,不單是靠防水材料就能解決一切,當大樓建築完工後所遇到的考驗才開始,結構體地震時造成主體(建築外部)細微龜裂,鋼筋混凝土受天候溫差影響、施工縫收縮問題,住家環境周邊建築工地開挖施作,是否會使本棟地基下陷造成結構拉扯,地坪洩水坡度、排水狀況,放置設備於頂樓地坪固定時是否破壞到防水層等等,這麼多的外在因素,都可能使大樓平頂樓板或外牆滲水,因為高樓磁磚局部剔除更新防水處理不易,在不影響建築物外觀下做補救,只好選擇透明的潑水劑(滲透型防水劑)噴灑或塗佈在磁磚外牆防止滲漏,不過有些材質因日曬後會有變黃情形發生。
一般住家屋頂平台漏水怎麼辦,以新建電梯大樓而言,社區戶數多有成立管委會運作,按月繳交社區管理費,如遇到公共區域修繕或頂樓漏水,以管理費餘額款項支付無任何人有異議,但老舊公寓呢?無公設、戶數少也就沒有繳交管理費的習慣,遇到公共區域設備維修像是頂樓水塔、一樓加壓馬達、入口大門、對講機,考慮到民生用水、門禁安全問題,維修費總額分攤處理,大概都沒問題,但屋頂平台漏水造成頂樓住戶困擾,其他樓下住戶願意分攤防水工程費用嗎?有共識願意分攤的卻很少,因為大家都會想說,頂樓我幾乎沒有用到,而漏水問題對其它住戶沒有影響,再者頂樓很熱的問題更不用說了,買房子時早該有心理準備。
談到這一些新大樓、舊公寓頂樓漏水維護上的費用分攤實際問題,上面的主管機關可能看不到,在人口密集的台北縣市,二十年以上有使用的老舊公寓數量堪稱全國之冠,以台北市來說,為了解決舊公寓平屋頂漏水、隔熱問題,有條件的同意申請加蓋斜屋頂,但所訂定的方案真是讓一般民眾卻步,反觀一些新舊校舍、軍營、派出所,一樣是屋
頂加蓋防漏、隔熱使用,在設計修繕彈性上就寬容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