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的生長週期
頭髮由毛母細胞分裂細胞後誕生,然後不斷成長,直到壽命殆盡就會自然脫落,然後,接著再長出新的頭髮。這樣的新舊交替稱為頭髮生長循環週期,也叫做毛週期。頭髮的生長週期分為生長期、退化期以及靜止期。這個生長週期的長度會因為每個人的年齡、性別和體質等因素有所不同。
根據臨床的統計,一般女性的頭髮生長週期大約持續4~6年,男性則是3~5年;生長期結束之後,頭髮會進入2~3週的退化期,毛囊開始萎縮;最後,頭髮進入2~4個月的靜止期,完全停止生長。接著已經萎縮的毛乳頭再度活化,形成毛母細胞,新髮也開始生長時,舊髮就會掉落,這就是頭髮生長的週期。
正常的情況之下,有1~2%左右的頭髮處於退化期;9~14%的頭髮處於靜止期,大約是每天掉髮50~100根左右;其它則為生長期的頭髮,處於生長期的頭髮標準的生長速度為每天成長約0.35~0.4mm。也就是說,一個人的頭髮量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而且每天有一定數量的掉髮也是正常的現象。
雖然掉髮屬於頭髮生長週期中正常的一個階段,但是如果持續掉髮,卻沒有一定數量的新髮長出,或是掉髮的數量超過標準太多,那麼就表示頭髮的生長週期中某個環節出現異常現象,可能是受到疾病、遺傳、體質或是年齡增長等因素影響,應該要進行檢查,找出導致掉髮的原因。
脫髮症的類型與特徵
那麼如何判斷掉髮量是否正常呢?首先應該先了解脫髮症的類型與特徵。
自然脫髮
在正常的情況之下,每個人大約有十萬根頭髮,每個時期頭髮的狀態如下:
生長期:頭髮的壽命大約2~4年。處於生長期的頭髮毛囊長而且深,因此這時期的頭髮濃密而且有光澤,約有85~90%的頭髮處於生長期。
退化期:生長期過後的頭髮會進入退化期,這時候毛根會漸漸萎縮,人體約有2%的頭髮處於退化期。
靜止期:進入靜止期的毛囊會逐漸萎縮,然後掉落。我們每天梳頭留在梳子上的頭髮大多是屬於靜止期的頭髮。正常情況之下,進入靜止期的頭髮經過 2~4 週掉落,然後就會有一根新的頭髮在同樣的位置開始生長,然後重覆整個生長的週期。處於靜止期的頭髮約佔總髮量 10~15%,也就是說,每天掉髮量如果在50~100 根左右都是正常的現象,特別是在洗頭時,因為搔抓的關係,掉髮量也會增加為 200~300 根頭髮。要特別注意的是,處於生長期的頭髮不會輕易掉落,如果發現掉髮的前端是尖的,就表示是尚未進入靜止期的頭髮,屬於不正常的掉髮現象。除了遺傳基因造成的禿頭之外,還有些疾病會造成患者先天性毛囊發育不良, 導致從出生就沒有頭髮或是頭髮很少,例如無汗腺外胚層發育不良症。
賀爾蒙失調
因為賀爾蒙造成的掉髮在男性稱為雄性禿頭,又稱為成年雄性掉髮症、雄性禿。 人體所分泌的的睪固酮,也就是男性荷爾蒙,會因為個人的遺傳體質不同,在 身體的某些組織經由 5a-還原脢形成二氫睪固酮,也就是 DHT。
雖然 DHT 在男性荷爾蒙中佔有重要位置,男性的第一性徵、第二性徵以及性功能,都與 DHT 有 密切的關係。然而 DHT 也是造成所謂雄性禿的毛囊殺手,它會抑制毛髮生長, 使得毛髮在變粗之前就先掉落,以致於長出來的都是細短的毛髮。
雄性禿經常發生在特別的部位,例如前額、頭頂或是後頭枕部上方,這是因為這些部位的毛囊受到DHT攻擊 的抵抗力較差,青春期之後由於 DHT 侵襲這些部位, 毛囊開始萎縮退化,因此造成掉髮的現象,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男性年紀愈大禿頭愈明顯的緣故。女性在產後容易發生掉髮症也是因為荷爾蒙分泌失衡所引起。由於妊娠期的女性荷爾蒙很活躍,因此大部分毛髮維持在成長期狀態,但是產後就會有較多的毛髮直接進入靜止期, 因此造成明顯的短暫掉髮現象,一般來說,這種脫髮症狀在產後一年至一年半就會恢復。
圓形脫髮症
圓形脫髮症又稱圓形禿,俗稱鬼剃頭。發生的對象沒有分男女及年齡,而且發生時沒有任何搔癢或是疼痛的前兆,突然有頭髮連根掉落,而且這些沒有頭髮的部位頭皮光滑,形成邊界清晰的圓形或是橢圓形。雖然圓形禿幾乎都是發生在頭髮上,少數的人會出現在其他毛髮部位。有少數的人會有全禿,也就是整個頭的頭髮都掉光的情形;甚至在極少數的例子有全身包括眉毛、腋毛、陰毛 等毛髮都掉光的情形,被稱為「宇宙禿」。根據臨床研究發現,造成圓形禿的原因大多屬於精神方面的因素,有不少患者有長期焦慮、憂傷、精神緊張、情緒不安等現象,還有一些有自律神經方面的症狀,例如頭重、肩膀痠痛、手腳冰冷、容易腹瀉等。臨床上也發現,有家族病史的圓形禿患者,會因為情緒上的變化導致觸發圓形禿。此外,臨床上也發現,有些圓形禿患者有賀爾蒙異常、自體免疫細胞攻擊毛髮等現象。
壓力性脫髮
壓力性脫髮又稱休止期脫髮、靜止期脫髮,意思是指人體的毛髮因為壓力的緣故提早進入靜止期,造成身體毛髮在短時間內大量脫落的情形。壓力性脫髮常發生於身心遭逢巨變之後,例如嚴重精神壓力、手術、身體創傷、 失血、甲狀腺功能低下、妊娠荷爾蒙異常、高熱、慢性疾病、營養不良、短時間大幅度減重以及藥物等因素,屬於暫時性的現象。
壓力性脫髮沒有特定的形狀,也不會造成某個區塊全禿,頭皮沒有感染的情形, 髮際線也不會後退,但是可以感覺到髮量明顯減少,常在睡醒之後在枕頭上發現大把的頭髮,同時梳洗頭髮時掉髮情況也較平常嚴重。 根據臨床上的研究,壓力性脫髮的原因常是因為身體或是心理上遭受嚴重刺激所致。
物理性脫髮
物理性掉髮又稱外傷性脫髮,主要是因為外在因素造成,例如空氣污染、陽光 暴曬、高溫、放射性輻射、機械性摩擦刺激等物理原因而導致脫髮。 其中,有些人因為某些特殊的髮型造成頭髮脫落的情形又稱為牽引性脫髮症。
經常習慣性綁同一種髮型或是綁太緊,例如馬尾、公主頭、辮子、髮髻,或是 經年累月頭髮分線總是同一邊,造成頭髮長期受外力拉扯,同一部分頭皮負擔加重,容易發生前額頭髮斷裂、脫落,髮際線後退等情況。 此外,某些手術後也會造成壓迫性脫髮症。還有一種物理性脫髮的情形,是因 為患者本身有精神官能症,以致於會有自己拔頭髮的舉動。
內分泌異常
內分泌異常造成的脫髮症會出現不同的表現。例如,腦下垂體機能低下會造成無頭髮、腋毛、陰毛等症狀,甲狀腺機能低下特別會使眉毛稀少,而甲狀腺機 能亢進則會伴有圓型禿的現象,副甲狀腺機能低下會使毛髮乾燥容易斷裂。脂漏性掉髮症
脂漏性皮膚炎發生在人體擁有較多皮脂腺的皮膚部位,包括頭皮及臉上的T字部位是最好發的地方,其他包括耳後、耳殼內,甚至外耳道也都是常發生脂漏性皮膚炎的部位。由於脂漏性皮膚炎會造成毛孔阻塞,發病部位會有發紅、脫皮及輕微搔癢的現像,有時候也會出現油膩的皮屑,臨床上有一些研究顯示發生脂漏性皮膚炎的部位有較多的皮屑芽孢菌存在。 由此可知,脂漏性掉髮症是由於頭皮的皮脂分泌過盛,導致頭皮毛孔阻塞,皮脂積存在毛囊中引起頭皮發炎,於是形成掉髮的現象。改善脂漏性掉髮正主要的方法為使用合適的洗髮用品經常洗頭保持頭皮清潔。其他容易引起掉髮症的皮膚疾病還包括過敏性皮膚炎、全身紅斑性狼瘡以及乾癬。
秕糠性掉髮症
導致秕糠性掉髮症的原因是乾性頭皮屑阻塞毛囊,妨礙頭髮生長而形成掉髮的現象。此外,洗頭頻率過多,導致皮脂過度流失,也是造成秕糠性掉髮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秕糠性掉髮症通常並不會有頭皮發紅的現象,頭皮屑是乾燥而且經常呈現白色, 這一點與脂漏性皮膚炎不同。換句話說,脂漏性皮膚炎的頭皮屑屬於濕性頭皮屑,而秕糠性掉髮症的頭皮屑則屬於乾性頭皮屑。
頭髮由毛母細胞分裂細胞後誕生,然後不斷成長,直到壽命殆盡就會自然脫落,然後,接著再長出新的頭髮。這樣的新舊交替稱為頭髮生長循環週期,也叫做毛週期。頭髮的生長週期分為生長期、退化期以及靜止期。這個生長週期的長度會因為每個人的年齡、性別和體質等因素有所不同。
根據臨床的統計,一般女性的頭髮生長週期大約持續4~6年,男性則是3~5年;生長期結束之後,頭髮會進入2~3週的退化期,毛囊開始萎縮;最後,頭髮進入2~4個月的靜止期,完全停止生長。接著已經萎縮的毛乳頭再度活化,形成毛母細胞,新髮也開始生長時,舊髮就會掉落,這就是頭髮生長的週期。
正常的情況之下,有1~2%左右的頭髮處於退化期;9~14%的頭髮處於靜止期,大約是每天掉髮50~100根左右;其它則為生長期的頭髮,處於生長期的頭髮標準的生長速度為每天成長約0.35~0.4mm。也就是說,一個人的頭髮量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而且每天有一定數量的掉髮也是正常的現象。
雖然掉髮屬於頭髮生長週期中正常的一個階段,但是如果持續掉髮,卻沒有一定數量的新髮長出,或是掉髮的數量超過標準太多,那麼就表示頭髮的生長週期中某個環節出現異常現象,可能是受到疾病、遺傳、體質或是年齡增長等因素影響,應該要進行檢查,找出導致掉髮的原因。
脫髮症的類型與特徵
那麼如何判斷掉髮量是否正常呢?首先應該先了解脫髮症的類型與特徵。
自然脫髮
在正常的情況之下,每個人大約有十萬根頭髮,每個時期頭髮的狀態如下:
生長期:頭髮的壽命大約2~4年。處於生長期的頭髮毛囊長而且深,因此這時期的頭髮濃密而且有光澤,約有85~90%的頭髮處於生長期。
退化期:生長期過後的頭髮會進入退化期,這時候毛根會漸漸萎縮,人體約有2%的頭髮處於退化期。
靜止期:進入靜止期的毛囊會逐漸萎縮,然後掉落。我們每天梳頭留在梳子上的頭髮大多是屬於靜止期的頭髮。正常情況之下,進入靜止期的頭髮經過 2~4 週掉落,然後就會有一根新的頭髮在同樣的位置開始生長,然後重覆整個生長的週期。處於靜止期的頭髮約佔總髮量 10~15%,也就是說,每天掉髮量如果在50~100 根左右都是正常的現象,特別是在洗頭時,因為搔抓的關係,掉髮量也會增加為 200~300 根頭髮。要特別注意的是,處於生長期的頭髮不會輕易掉落,如果發現掉髮的前端是尖的,就表示是尚未進入靜止期的頭髮,屬於不正常的掉髮現象。除了遺傳基因造成的禿頭之外,還有些疾病會造成患者先天性毛囊發育不良, 導致從出生就沒有頭髮或是頭髮很少,例如無汗腺外胚層發育不良症。
賀爾蒙失調
因為賀爾蒙造成的掉髮在男性稱為雄性禿頭,又稱為成年雄性掉髮症、雄性禿。 人體所分泌的的睪固酮,也就是男性荷爾蒙,會因為個人的遺傳體質不同,在 身體的某些組織經由 5a-還原脢形成二氫睪固酮,也就是 DHT。
雖然 DHT 在男性荷爾蒙中佔有重要位置,男性的第一性徵、第二性徵以及性功能,都與 DHT 有 密切的關係。然而 DHT 也是造成所謂雄性禿的毛囊殺手,它會抑制毛髮生長, 使得毛髮在變粗之前就先掉落,以致於長出來的都是細短的毛髮。
雄性禿經常發生在特別的部位,例如前額、頭頂或是後頭枕部上方,這是因為這些部位的毛囊受到DHT攻擊 的抵抗力較差,青春期之後由於 DHT 侵襲這些部位, 毛囊開始萎縮退化,因此造成掉髮的現象,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男性年紀愈大禿頭愈明顯的緣故。女性在產後容易發生掉髮症也是因為荷爾蒙分泌失衡所引起。由於妊娠期的女性荷爾蒙很活躍,因此大部分毛髮維持在成長期狀態,但是產後就會有較多的毛髮直接進入靜止期, 因此造成明顯的短暫掉髮現象,一般來說,這種脫髮症狀在產後一年至一年半就會恢復。
圓形脫髮症
圓形脫髮症又稱圓形禿,俗稱鬼剃頭。發生的對象沒有分男女及年齡,而且發生時沒有任何搔癢或是疼痛的前兆,突然有頭髮連根掉落,而且這些沒有頭髮的部位頭皮光滑,形成邊界清晰的圓形或是橢圓形。雖然圓形禿幾乎都是發生在頭髮上,少數的人會出現在其他毛髮部位。有少數的人會有全禿,也就是整個頭的頭髮都掉光的情形;甚至在極少數的例子有全身包括眉毛、腋毛、陰毛 等毛髮都掉光的情形,被稱為「宇宙禿」。根據臨床研究發現,造成圓形禿的原因大多屬於精神方面的因素,有不少患者有長期焦慮、憂傷、精神緊張、情緒不安等現象,還有一些有自律神經方面的症狀,例如頭重、肩膀痠痛、手腳冰冷、容易腹瀉等。臨床上也發現,有家族病史的圓形禿患者,會因為情緒上的變化導致觸發圓形禿。此外,臨床上也發現,有些圓形禿患者有賀爾蒙異常、自體免疫細胞攻擊毛髮等現象。
壓力性脫髮
壓力性脫髮又稱休止期脫髮、靜止期脫髮,意思是指人體的毛髮因為壓力的緣故提早進入靜止期,造成身體毛髮在短時間內大量脫落的情形。壓力性脫髮常發生於身心遭逢巨變之後,例如嚴重精神壓力、手術、身體創傷、 失血、甲狀腺功能低下、妊娠荷爾蒙異常、高熱、慢性疾病、營養不良、短時間大幅度減重以及藥物等因素,屬於暫時性的現象。
壓力性脫髮沒有特定的形狀,也不會造成某個區塊全禿,頭皮沒有感染的情形, 髮際線也不會後退,但是可以感覺到髮量明顯減少,常在睡醒之後在枕頭上發現大把的頭髮,同時梳洗頭髮時掉髮情況也較平常嚴重。 根據臨床上的研究,壓力性脫髮的原因常是因為身體或是心理上遭受嚴重刺激所致。
物理性脫髮
物理性掉髮又稱外傷性脫髮,主要是因為外在因素造成,例如空氣污染、陽光 暴曬、高溫、放射性輻射、機械性摩擦刺激等物理原因而導致脫髮。 其中,有些人因為某些特殊的髮型造成頭髮脫落的情形又稱為牽引性脫髮症。
經常習慣性綁同一種髮型或是綁太緊,例如馬尾、公主頭、辮子、髮髻,或是 經年累月頭髮分線總是同一邊,造成頭髮長期受外力拉扯,同一部分頭皮負擔加重,容易發生前額頭髮斷裂、脫落,髮際線後退等情況。 此外,某些手術後也會造成壓迫性脫髮症。還有一種物理性脫髮的情形,是因 為患者本身有精神官能症,以致於會有自己拔頭髮的舉動。
內分泌異常
內分泌異常造成的脫髮症會出現不同的表現。例如,腦下垂體機能低下會造成無頭髮、腋毛、陰毛等症狀,甲狀腺機能低下特別會使眉毛稀少,而甲狀腺機 能亢進則會伴有圓型禿的現象,副甲狀腺機能低下會使毛髮乾燥容易斷裂。脂漏性掉髮症
脂漏性皮膚炎發生在人體擁有較多皮脂腺的皮膚部位,包括頭皮及臉上的T字部位是最好發的地方,其他包括耳後、耳殼內,甚至外耳道也都是常發生脂漏性皮膚炎的部位。由於脂漏性皮膚炎會造成毛孔阻塞,發病部位會有發紅、脫皮及輕微搔癢的現像,有時候也會出現油膩的皮屑,臨床上有一些研究顯示發生脂漏性皮膚炎的部位有較多的皮屑芽孢菌存在。 由此可知,脂漏性掉髮症是由於頭皮的皮脂分泌過盛,導致頭皮毛孔阻塞,皮脂積存在毛囊中引起頭皮發炎,於是形成掉髮的現象。改善脂漏性掉髮正主要的方法為使用合適的洗髮用品經常洗頭保持頭皮清潔。其他容易引起掉髮症的皮膚疾病還包括過敏性皮膚炎、全身紅斑性狼瘡以及乾癬。
秕糠性掉髮症
導致秕糠性掉髮症的原因是乾性頭皮屑阻塞毛囊,妨礙頭髮生長而形成掉髮的現象。此外,洗頭頻率過多,導致皮脂過度流失,也是造成秕糠性掉髮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秕糠性掉髮症通常並不會有頭皮發紅的現象,頭皮屑是乾燥而且經常呈現白色, 這一點與脂漏性皮膚炎不同。換句話說,脂漏性皮膚炎的頭皮屑屬於濕性頭皮屑,而秕糠性掉髮症的頭皮屑則屬於乾性頭皮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