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塊肉基本法
九歲時,我母親驟逝,大哥接下母親留下的小吃攤,在外工作的父親為了安定家庭,從餐廳外場選了一位服務生,與我大哥結為連理,從小都吃媽媽親手煮的滷肉飯、豬油拌飯、紅糟肉、什錦麵長大,但十一歲以後,大嫂進了門,每天固定滷一鍋肉,除了五花肉,還有滷蛋和三角油豆腐,每天添新續舊。
那時五花肉便宜,醬油好香,一天滷過一天,天天滿室生香,每天吃肉配飯不覺膩,大嫂用這一鍋餵飽全家大小,滷肉幾乎成為家裡唯一的主菜,也讓我從小就很愛,也很會滷肉。
大塊豬肉
滷肉要香,辛香料、五花肉都要煎香,料酒和醬油也要趁熱熗出味,雖是中式料理,但建議使用鑄鐵鍋或厚底燉鍋烹調。
大塊豬肉基本法:煎辛香料→煎肉→熗酒→調味→燜燒→收汁
必學菜餚:紅燒肉
材料:
五花肉一點五斤、青蔥三枝、大姆指般中薑兩塊、大蒜六粒。
調味料:
食用油三大匙、八角一個、砂糖半大匙、米酒四大匙、冰糖一大匙、醬油三分之一碗、胡椒粉一茶匙。
前置:
1.五花肉切大塊,寬度約三公分。
2.青蔥、老薑、大蒜用菜刀刀面拍一拍。
做法:
1.中大火熱鍋,倒入食用油,輕輕搖鍋,均勻油溫。
2.蔥薑蒜入鍋爆香,不急著翻動,聞到焦香,略炒。
3.放五花肉,仍不動,以煎代炒。
4.聞到肉香,翻肉,續煎,並加八角。
5.再聞肉香,加砂糖,翻炒變焦糖色。
6.紅肉轉白,見肉收縮,沿鍋邊熗酒。
7.翻肉五秒待酒氣揮發,加醬油繼續炒二至三分鐘*。
8.加水至肉的八成高,再加冰糖**、胡椒粉。
9.見湯汁滾沸,轉小火,加蓋***燜煮四十分鐘至一小時,每十五分鐘上下翻動一次。
10.取筷戳肉,若稍為用刀即可穿透,表示火候正好,開大火,試味調整收汁起鍋。
大塊豬肉基本法再運用:
1.紅燒排骨、紅燒豬腳、紅燒蹄膀的基本法皆相同。
2.排骨剁約五公分長,豬腳要先煎皮,滷一個半至兩小時,見關節爆開。
大塊蹄膀
用電鍋做蹄膀的靈感,是源於餐廳宴席菜的大量製作,昔日蹄膀先煮到豬皮膨脹,撈出抹糖色,入鍋炸上色,再加調味料蒸製,不過做法好看不好吃,如今轉一個彎,改良方法,方便又美味。
大塊蹄膀基本法:戳肉→醃肉→煎肉→調味→蒸肉→收汁
必學菜餚:紅燒蹄膀(電鍋法)
材料:
蹄膀一個約重一斤多(醃肉鹽巴少許)。青蔥三支、老薑一塊、大蒜四粒。圓糯米一大匙、濾茶袋一個。另備,真空水煮桂竹筍一斤。
調味料:
食用油三大匙、紹興酒兩大匙、醬油五大匙、八角半個、冰糖兩大匙、清水四大匙。
前置:
1.取長籤在蹄膀表面戳洞,抹上一層薄鹽巴,醃半小時。
2.圓糯米裝進濾茶袋。
3.拉除桂竹筍筍尾老茸,對撕兩片,再用菜刀在筍頭處劃出零點八公分的梳子狀寬度,再一一撕開成條,排列整齊,切成四公分長段。汆燙瀝乾備用。
做法:
1.熱鍋潤油*,加冷油少許,待油熱,蹄膀的皮朝下煎至冒出疙瘩,皮轉上微煎瘦肉,並放蔥薑蒜同時煎香,取出備用。
2.取十人份大同電鍋內鍋,依序放入:糯米袋、皮朝下的蹄膀、蔥薑蒜、醬油、紹興酒、八角、冰糖、清水。
3.電鍋外鍋倒入四大杯清水,放進內鍋,封保鮮膜,按下開關,見蒸氣冒出計時八十分鐘。
4.時間一到,將蹄膀上下翻轉,並放進桂竹筍,外鍋補加熱水三杯,再蒸一小時。
5.夾出糯米包丟棄,取砂鍋,先鋪桂竹筍,再放蹄膀,開中大火滾沸五分鐘,令油水乳化,試味調整即可。
*熱鍋潤油基本法:鍋子洗淨上爐→開中大火空燒→開始冒煙轉小火→慢慢加一大杓油→轉動鍋子讓油均勻吃進毛細孔→倒出熱油即變不沾鍋
中華炒鍋會生鏽,用畢刷洗乾淨,擦乾水份或火烤乾燥。若已經生鏽,則先乾燒再刷洗。
大塊牛肉
愛吃牛肉料理的人,此招必學!牛肉先白煮,做為基本法,第一餐現吃清燉牛肉,第二餐便可燒製各種味道,分袋冷凍,靈活運用。
大塊牛肉基本法:汆燙→蒸軟(或煮軟)→分袋打包→燒製各種味道
材料:
美國牛肋條一公斤、白蘿蔔一條、紅蘿蔔一條,米酒三大匙、青蔥三枝、大姆指般中薑兩塊。另備熱水。
前置:
1.牛肋條切塊約三公分見方,入沸水汆燙,撈出洗淨。
2.蔥與薑用刀面拍裂。紅白蘿蔔均去皮、切滾刀塊。
做法:
1.所有材料放進電鍋內鍋,加熱水淹過材料約四公分高度。
2.電鍋外鍋放水超過三杯,按下開關,蒸五十分鐘,再燜半小時,撈掉蔥薑。
3.放至冷透,連汁帶肉,分袋打包,飯碗計量,一碗一袋,再加原汁,約四人份,冷凍保存。可在前一天移至冷藏,或前一頓拿出解凍,就能方便燒製任何牛肉料理。
必學菜餚:紅燒牛肉
材料:
基本法處理之牛肉一碗與原汁半碗、大蒜四粒切末、薑末三分之一大匙、蒜苗一枝分白綠,白斜切成片,綠細切成末。
調味料:
食用油一大匙、蠔油一點五大匙、紹興酒半大匙、砂糖三分之一大匙、白胡椒粉少許、芡粉水*少許。
做法:
1.中大火熱鍋,加油爆香薑蒜,轉小火加蠔油、紹興酒炒香,放牛肉與原汁、砂糖、白胡椒粉。
2.開大火,加入蒜白,待煮沸轉小火,加蓋燜四至五分鐘,試味,轉中大火收汁勾芡,起鍋後入盤撒蒜苗末。
*芡粉水,比例為太白粉三大匙,清水四大匙,下鍋前記得再次攪勻。
必學菜餚:家常牛肉
材料:
基本法處理之牛肉一碗與原汁半碗、大蒜四粒切末、薑末三分之一大匙、蒜苗一枝切斜片。
調味料:
食用油一大匙、辣豆瓣醬一大匙、米酒半大匙、醬油三分之一大匙、芡粉水(見P.23)。
做法:
1.中大火熱鍋,加油爆香薑蒜與蒜苗,加辣豆瓣醬炒香,再噴米酒、淋醬油,放進牛肉與原汁。
2.待煮沸,轉小火,加鍋蓋燜四至五分鐘,試味,轉中大火收汁勾芡,起鍋入盤。
必學菜餚:沙茶牛肉
材料:
基本法處理之牛肉一碗與原汁半碗、大蒜四粒切末、蒜苗一枝切段。
調味料:
食用油一大匙、沙茶醬一大匙、醬油膏一又三分之一大匙、米酒半大匙、砂糖三分之一大匙、芡粉水(見P.23)。
做法:
1.中大火熱鍋,加油爆香蒜末,加沙茶醬、醬油膏、米酒炒香,放進牛肉與原汁,再放砂糖,加蒜苗拌勻。
2.待煮沸,轉小火,加鍋蓋燜四至五分鐘,試味,轉中大火收汁勾芡。可撒少許蒜苗花裝飾。
必學菜餚:貴妃牛肉
材料:
基本法處理之牛肉一碗與原汁半碗、蒸軟的紅蘿蔔塊六十克、蒜苗一枝切斜段、洋蔥丁六十克、大蒜四粒切末、磨菇片四粒。
調味料:
食用油一大匙、辣豆瓣醬半大匙、番茄醬兩大匙、蠔油半大匙、米酒半大匙、砂糖三分之二大匙、芡粉水、白醋一茶匙。
做法:
1.中大火熱鍋,加油爆香洋蔥丁和蒜末,再放磨菇片、辣豆瓣醬、番茄醬、蠔油炒香。
2.加米酒,放牛肉與原汁、紅蘿蔔、蒜苗,以及砂糖。
3.待煮沸,轉小火,加鍋蓋燜四至五分鐘,試味,轉中大火收汁勾芡,從鍋邊淋白醋拌勻即起。
必學菜餚:咖哩牛肉
材料:
基本法處理之牛肉一碗與原汁半碗、洋蔥片六十克、磨菇片四粒、香菜梗末半大匙。
調味料:
食用油一大匙、米酒半大匙、清水一大匙、咖哩粉三分之二大匙、薑黃粉一茶匙、砂糖三分之一大匙、魚露甩六下、鹽巴、芡粉水。
做法:
1.中大火熱鍋,加油爆香洋蔥,放磨菇片與香菜梗末續炒出香,淋米酒、加水,轉小火放咖哩粉、薑黃粉,中小火炒至香氣出。
2.再放入牛肉與原汁*,加砂糖、魚露,試味,以鹽巴調整,待煮沸轉小火,加鍋蓋燜四至五分鐘,試味,轉中大火收汁勾芡。
*可額外增加紅蘿蔔和馬鈴薯,兩者去皮、切滾刀塊,入電鍋蒸二十五分鐘至熟軟,燴牛肉時再一起加入。
九歲時,我母親驟逝,大哥接下母親留下的小吃攤,在外工作的父親為了安定家庭,從餐廳外場選了一位服務生,與我大哥結為連理,從小都吃媽媽親手煮的滷肉飯、豬油拌飯、紅糟肉、什錦麵長大,但十一歲以後,大嫂進了門,每天固定滷一鍋肉,除了五花肉,還有滷蛋和三角油豆腐,每天添新續舊。
那時五花肉便宜,醬油好香,一天滷過一天,天天滿室生香,每天吃肉配飯不覺膩,大嫂用這一鍋餵飽全家大小,滷肉幾乎成為家裡唯一的主菜,也讓我從小就很愛,也很會滷肉。
大塊豬肉
滷肉要香,辛香料、五花肉都要煎香,料酒和醬油也要趁熱熗出味,雖是中式料理,但建議使用鑄鐵鍋或厚底燉鍋烹調。
大塊豬肉基本法:煎辛香料→煎肉→熗酒→調味→燜燒→收汁
必學菜餚:紅燒肉
材料:
五花肉一點五斤、青蔥三枝、大姆指般中薑兩塊、大蒜六粒。
調味料:
食用油三大匙、八角一個、砂糖半大匙、米酒四大匙、冰糖一大匙、醬油三分之一碗、胡椒粉一茶匙。
前置:
1.五花肉切大塊,寬度約三公分。
2.青蔥、老薑、大蒜用菜刀刀面拍一拍。
做法:
1.中大火熱鍋,倒入食用油,輕輕搖鍋,均勻油溫。
2.蔥薑蒜入鍋爆香,不急著翻動,聞到焦香,略炒。
3.放五花肉,仍不動,以煎代炒。
4.聞到肉香,翻肉,續煎,並加八角。
5.再聞肉香,加砂糖,翻炒變焦糖色。
6.紅肉轉白,見肉收縮,沿鍋邊熗酒。
7.翻肉五秒待酒氣揮發,加醬油繼續炒二至三分鐘*。
8.加水至肉的八成高,再加冰糖**、胡椒粉。
9.見湯汁滾沸,轉小火,加蓋***燜煮四十分鐘至一小時,每十五分鐘上下翻動一次。
10.取筷戳肉,若稍為用刀即可穿透,表示火候正好,開大火,試味調整收汁起鍋。
大塊豬肉基本法再運用:
1.紅燒排骨、紅燒豬腳、紅燒蹄膀的基本法皆相同。
2.排骨剁約五公分長,豬腳要先煎皮,滷一個半至兩小時,見關節爆開。
大塊蹄膀
用電鍋做蹄膀的靈感,是源於餐廳宴席菜的大量製作,昔日蹄膀先煮到豬皮膨脹,撈出抹糖色,入鍋炸上色,再加調味料蒸製,不過做法好看不好吃,如今轉一個彎,改良方法,方便又美味。
大塊蹄膀基本法:戳肉→醃肉→煎肉→調味→蒸肉→收汁
必學菜餚:紅燒蹄膀(電鍋法)
材料:
蹄膀一個約重一斤多(醃肉鹽巴少許)。青蔥三支、老薑一塊、大蒜四粒。圓糯米一大匙、濾茶袋一個。另備,真空水煮桂竹筍一斤。
調味料:
食用油三大匙、紹興酒兩大匙、醬油五大匙、八角半個、冰糖兩大匙、清水四大匙。
前置:
1.取長籤在蹄膀表面戳洞,抹上一層薄鹽巴,醃半小時。
2.圓糯米裝進濾茶袋。
3.拉除桂竹筍筍尾老茸,對撕兩片,再用菜刀在筍頭處劃出零點八公分的梳子狀寬度,再一一撕開成條,排列整齊,切成四公分長段。汆燙瀝乾備用。
做法:
1.熱鍋潤油*,加冷油少許,待油熱,蹄膀的皮朝下煎至冒出疙瘩,皮轉上微煎瘦肉,並放蔥薑蒜同時煎香,取出備用。
2.取十人份大同電鍋內鍋,依序放入:糯米袋、皮朝下的蹄膀、蔥薑蒜、醬油、紹興酒、八角、冰糖、清水。
3.電鍋外鍋倒入四大杯清水,放進內鍋,封保鮮膜,按下開關,見蒸氣冒出計時八十分鐘。
4.時間一到,將蹄膀上下翻轉,並放進桂竹筍,外鍋補加熱水三杯,再蒸一小時。
5.夾出糯米包丟棄,取砂鍋,先鋪桂竹筍,再放蹄膀,開中大火滾沸五分鐘,令油水乳化,試味調整即可。
*熱鍋潤油基本法:鍋子洗淨上爐→開中大火空燒→開始冒煙轉小火→慢慢加一大杓油→轉動鍋子讓油均勻吃進毛細孔→倒出熱油即變不沾鍋
中華炒鍋會生鏽,用畢刷洗乾淨,擦乾水份或火烤乾燥。若已經生鏽,則先乾燒再刷洗。
大塊牛肉
愛吃牛肉料理的人,此招必學!牛肉先白煮,做為基本法,第一餐現吃清燉牛肉,第二餐便可燒製各種味道,分袋冷凍,靈活運用。
大塊牛肉基本法:汆燙→蒸軟(或煮軟)→分袋打包→燒製各種味道
材料:
美國牛肋條一公斤、白蘿蔔一條、紅蘿蔔一條,米酒三大匙、青蔥三枝、大姆指般中薑兩塊。另備熱水。
前置:
1.牛肋條切塊約三公分見方,入沸水汆燙,撈出洗淨。
2.蔥與薑用刀面拍裂。紅白蘿蔔均去皮、切滾刀塊。
做法:
1.所有材料放進電鍋內鍋,加熱水淹過材料約四公分高度。
2.電鍋外鍋放水超過三杯,按下開關,蒸五十分鐘,再燜半小時,撈掉蔥薑。
3.放至冷透,連汁帶肉,分袋打包,飯碗計量,一碗一袋,再加原汁,約四人份,冷凍保存。可在前一天移至冷藏,或前一頓拿出解凍,就能方便燒製任何牛肉料理。
必學菜餚:紅燒牛肉
材料:
基本法處理之牛肉一碗與原汁半碗、大蒜四粒切末、薑末三分之一大匙、蒜苗一枝分白綠,白斜切成片,綠細切成末。
調味料:
食用油一大匙、蠔油一點五大匙、紹興酒半大匙、砂糖三分之一大匙、白胡椒粉少許、芡粉水*少許。
做法:
1.中大火熱鍋,加油爆香薑蒜,轉小火加蠔油、紹興酒炒香,放牛肉與原汁、砂糖、白胡椒粉。
2.開大火,加入蒜白,待煮沸轉小火,加蓋燜四至五分鐘,試味,轉中大火收汁勾芡,起鍋後入盤撒蒜苗末。
*芡粉水,比例為太白粉三大匙,清水四大匙,下鍋前記得再次攪勻。
必學菜餚:家常牛肉
材料:
基本法處理之牛肉一碗與原汁半碗、大蒜四粒切末、薑末三分之一大匙、蒜苗一枝切斜片。
調味料:
食用油一大匙、辣豆瓣醬一大匙、米酒半大匙、醬油三分之一大匙、芡粉水(見P.23)。
做法:
1.中大火熱鍋,加油爆香薑蒜與蒜苗,加辣豆瓣醬炒香,再噴米酒、淋醬油,放進牛肉與原汁。
2.待煮沸,轉小火,加鍋蓋燜四至五分鐘,試味,轉中大火收汁勾芡,起鍋入盤。
必學菜餚:沙茶牛肉
材料:
基本法處理之牛肉一碗與原汁半碗、大蒜四粒切末、蒜苗一枝切段。
調味料:
食用油一大匙、沙茶醬一大匙、醬油膏一又三分之一大匙、米酒半大匙、砂糖三分之一大匙、芡粉水(見P.23)。
做法:
1.中大火熱鍋,加油爆香蒜末,加沙茶醬、醬油膏、米酒炒香,放進牛肉與原汁,再放砂糖,加蒜苗拌勻。
2.待煮沸,轉小火,加鍋蓋燜四至五分鐘,試味,轉中大火收汁勾芡。可撒少許蒜苗花裝飾。
必學菜餚:貴妃牛肉
材料:
基本法處理之牛肉一碗與原汁半碗、蒸軟的紅蘿蔔塊六十克、蒜苗一枝切斜段、洋蔥丁六十克、大蒜四粒切末、磨菇片四粒。
調味料:
食用油一大匙、辣豆瓣醬半大匙、番茄醬兩大匙、蠔油半大匙、米酒半大匙、砂糖三分之二大匙、芡粉水、白醋一茶匙。
做法:
1.中大火熱鍋,加油爆香洋蔥丁和蒜末,再放磨菇片、辣豆瓣醬、番茄醬、蠔油炒香。
2.加米酒,放牛肉與原汁、紅蘿蔔、蒜苗,以及砂糖。
3.待煮沸,轉小火,加鍋蓋燜四至五分鐘,試味,轉中大火收汁勾芡,從鍋邊淋白醋拌勻即起。
必學菜餚:咖哩牛肉
材料:
基本法處理之牛肉一碗與原汁半碗、洋蔥片六十克、磨菇片四粒、香菜梗末半大匙。
調味料:
食用油一大匙、米酒半大匙、清水一大匙、咖哩粉三分之二大匙、薑黃粉一茶匙、砂糖三分之一大匙、魚露甩六下、鹽巴、芡粉水。
做法:
1.中大火熱鍋,加油爆香洋蔥,放磨菇片與香菜梗末續炒出香,淋米酒、加水,轉小火放咖哩粉、薑黃粉,中小火炒至香氣出。
2.再放入牛肉與原汁*,加砂糖、魚露,試味,以鹽巴調整,待煮沸轉小火,加鍋蓋燜四至五分鐘,試味,轉中大火收汁勾芡。
*可額外增加紅蘿蔔和馬鈴薯,兩者去皮、切滾刀塊,入電鍋蒸二十五分鐘至熟軟,燴牛肉時再一起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