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山餐廳 忽忽
我媽在我國中時開了家人山餐廳,位於松江路和長春路口,當時附近有不少公司行號:中華日報、國華廣告、震旦行等,中華日報採訪組長期在我們家包飯,那時候的採訪組長是盧申芳,後來是張祖安,年輕時帥帥的張國立是我們家的客人。
前幾年認識的朋友中居然有好幾個人山的老客人。例如名記范立達剛進中華日報當菜鳥記者時,就曾在我家搭過一年的伙。所以有一次見面,他搖著頭對我說:「齁!那個海帶豆芽湯!」一副白頭宮女,不勝唏噓狀。
我認為我家最好吃的菜是豆乾肉絲;豆乾切得細細,入口滑嫩,一般豆乾炒起來都很硬,有點豆子腥。但我家有一道簡單的處理,就把豆乾肉絲變成閃亮大明星。有個客人老遠從美國飛回來,特別指名要吃這道菜。吃了兩口後,筷子放下,愁雲慘霧地跟我媽媽說:「老闆娘這不是妳炒的對不對?」我媽媽只好親自下廚炒一盤給他吃。
住在美國的有一天,我在99超市買菜,赫然一個中年男人,站在我面前不肯走,手指著我,一臉很執著地:「妳妳妳……」妳半天。我幾乎被他催眠了,傻望著他等他下文。好不容易他蹦出四個字:「豆乾肉絲。」
還有一次我路過香港,剛好朋友的舞台劇要演出,臨時抓我寫兩段獨白,其中一段寫的就是豆乾肉絲。當時暗寫的是愛情。演出的時候我去看,沒想到演員是導演關錦鵬,聽他緩緩地,以不太標準的國語唸出那段獨白,我開心地彷彿心裡投下一顆小石子般蕩漾了好久。那時我們好迷阿關的《胭脂扣》。沒事一票人半夜跑到西環,就是電影場景附近,滿街大叫「如花」、「如花」。
我相信自己的瘋勁是早期憂鬱碾過的痕跡。於是就有了不在乎。不在乎其實是掩飾自己的太在乎。
我在乎自己,在乎愛,在乎家人和朋友,在乎純粹的生活品質,我在乎甚至堅持要吃到好吃的酸辣湯,可惜在美國的那幾年實在找不到合我口味的,只好打越洋電話回家問清大小細節後,自己動手做。不過麻辣鍋底真是件麻煩的事情,十幾道手續,過程起碼三個鐘頭以上,最後還要拜託朋友幫忙一起吃,因為人多吃麻辣鍋才好吃。對於吃麻辣鍋這件事,我大概是最願意付出又不厭其煩的吧!人山是高陽取的名
人山餐廳是高陽取的名,我媽跟他老婆好姨合夥的。她們倆真是絕配:好吃、好請客、好算命。常常趁著下午休息的時間跑到某某地方去算命,把店丟給我一個人。當時還兼賣火鍋,一回她們去宜蘭找一個濟公,直到八點半才回來。進屋一看,哇!滿屋子鬧哄哄全是人,大半的客人吃的是火鍋。
吃火鍋客人很輕鬆,我卻忙昏了,要用機器切肉、做鍋底、加白菜、豆腐、青蒜、番茄、點菜、送菜。總之我已七手八腳做了一屋子的火鍋,好幾桌都買單走人啦。事後我媽和好姨跟我陪了三天的笑臉,因為我臉臭臭地說:「喂!妳們這些大人太沒責任感了吧。」不過心裡暗爽好久。我想,在這樣的餐廳長大,多少有被訓練到吧。
因為位在商業區,中午忙起來一個鐘頭有百來個客人,常常是「嘩啦」一下洪水般地湧進。一坐十桌八桌,得記得誰點了什麼菜,誰先誰後,隨時盯廚房出菜。有些客人對端錯菜這事反應很激烈的,好像跟自尊名節有關似的臉紅脖子粗。不過來我們家的客人都蠻可愛的,有些人常見面也都混熟了,再熟一點,就會自己動手添湯、添飯,跟自助餐大食堂似的,省了不少人工。
我佩服我媽媽的一點是,她能把最壞最挑剔的客人,變成最好的客人,活生生的一個例子,便是教我紫微斗數的老師,她原是我們家的客人,嘴巴又刁又壞,硬是被我媽馴地服服貼貼到後來變成朋友,其實她比我沒大幾歲,不過太喜歡我媽的為人了,自動跑去她那一國,硬要當我的長輩就對了。
從唸小學開始,我和我弟就喜歡帶同學回家吃飯。開了餐廳以後,我們仍照帶不誤,而我媽從來都是眉開眼笑地請客,這點她真的很大方。
然則請客這事到了我弟當兵,我進了電視台、劇場以後就越來越誇張了;我們姐弟倆都是「邪門外道」的朋友一堆,可我媽媽對待每一個我們的朋友都客客氣氣,管他是大明星還是小兄弟,所以我那些朋友多喜歡我媽媽呀!尤甚羨慕我跟我母親的關係,什麼玩笑話都能講,正經事兒也能商量,既親密又開放。人山餐廳除了我媽好姨兩個老闆娘外,還有阿綢我三舅媽;阿綢十六歲從田中上來我家幫傭,一直帶我長到七歲,因為乖巧我媽便將她介紹給我三舅,不幸的是我這酒鬼三舅婚後沒幾年就肝硬化一命嗚呼去也,彼時他的女兒才幾個月大。後來阿綢在中和賣花生湯紅豆湯,二十歲的我在中正橋學開車時,一次無意中走到她店裡,她一看到我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只是哭個不停,不久我媽就把她接回餐廳住,帶著我的小表妹。
內外場風雲
大廚叫阿燕,好賭成性,簽六合彩簽到天昏地暗,每常她一炒菜過油或過鹹,我媽就知道她又摃龜了,其他時還算穩健。
所以每逢六合彩開獎,我媽不忘警告她:「妳個臭阿燕,今天再炒得客人退菜,我就叫妳吃一斤的鹽,妳好膽給我試試看。」但我媽講這話時是笑嘻嘻的,大家包括阿燕自己也全都笑了。
廚房除了阿燕,還有陳媽、阿鳳和大鳳三人,外場小妹的流動率較大,較有印象的是二高:高美麗和高麗燕。
當時她們還是十信夜間部的學生,高美麗雖然年紀小,卻是我表阿姨,我媽淡海娘家的小表妹,這二高長相清新,嘴巴甜,禮貌周到,能記得客人的姓名和口味,頗得客人歡心。不過她們恃寵而驕,離開得很不愉快。另外還有阿芬、莉莉、大頭、秀卿、美滿、惠玲,來來去去,當然還有我。我從高中畢業後就在家裡打零工,直到二十二歲進「年代」以前,都是拿我媽的薪水。
好姨也是個交遊廣闊五湖四海的女人,常有朋友來找她。像上官靈鳳、陳麗麗、張美倫等老牌明星,總之人山總有一桌熱鬧滾滾的客人流水席。
而我媽什麼都好,就是不善理財,變成朋友的客人她就大方極了,不但沒看到錢,反而賠進了我家三棟房子。不過這筆爛帳也就不提了。
好姨跟高陽叔叔離婚後也退了股,於是當時正失業的我五舅便要求入股,我媽當然不會拒絕她這個么弟,於是又租下隔壁兩間打通,一下子餐廳擴充三倍大,座位將近一百個,中午十分鐘不到就坐得滿滿的,我們幾個打外場的還真得七手八腳耳聰目明才行。
五舅的女友青青,來自馬來西亞,大我兩歲,水蛇腰白鶴腳,成天濃妝艷抺飄來飄去跟個女鬼似的,儘管事情不怎麼會做,pose倒能擺得挺好。自從五舅入股後,這個青青就以老闆娘自居,處處跟我媽奪權,而我媽媽對她家人向來是忍氣吞聲,但餐廳裡其他人,廚房的,外場的,豈是她一個二十幾歲的女孩指揮得動的?於是乎擦槍走火的情況日增。
終於有一天為了青青不知道說了什麼小話,我五舅怒氣沖沖地拿著菜刀上樓找我媽理論。
我一看我小舅抓了狂,二話不說,廚房操了兩把菜刀衝進三樓我媽房內。只見我媽正縮在床上發抖,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而我小舅正兩眼噴火大聲咆哮,彷彿要殺人,並沒有注意到我的突然出現。
說時遲那時快,我一個箭步擋在我媽和小舅中間,發狂似地大叫:「你給我閉嘴!你給我滾!」兩把刀已被我直直地架在他脖子上。
小舅瞿然噤聲,許是被我嚇傻了,等他回過神來一要開口,我便半真半假地大聲狂吼蓋過他的聲音。彼時我已在蘭陵,略通演戲本領,那些丹田吐氣、刀馬旦的功夫可是如假包換。
我媽則是呼天搶地:「女兒啊不要衝動做錯事啊!」
這一喊更壯了我的氣勢,我直登登瞪著小舅惡狠狠地說:「媽隔壁咧都要殺人了還管他錯不錯……」我小舅當場就萎了一半,鼻子摸摸乖乖下樓去。
日後我們娘兒倆每聊起這段往事樂不可支不待說,甚且還客氣地互相推讓:她說我恰北北,我說她恰北北,母女倆爭半天…
最後她宣布:「我雖然恰,可是我恰得比較可愛。」
我媽在我國中時開了家人山餐廳,位於松江路和長春路口,當時附近有不少公司行號:中華日報、國華廣告、震旦行等,中華日報採訪組長期在我們家包飯,那時候的採訪組長是盧申芳,後來是張祖安,年輕時帥帥的張國立是我們家的客人。
前幾年認識的朋友中居然有好幾個人山的老客人。例如名記范立達剛進中華日報當菜鳥記者時,就曾在我家搭過一年的伙。所以有一次見面,他搖著頭對我說:「齁!那個海帶豆芽湯!」一副白頭宮女,不勝唏噓狀。
我認為我家最好吃的菜是豆乾肉絲;豆乾切得細細,入口滑嫩,一般豆乾炒起來都很硬,有點豆子腥。但我家有一道簡單的處理,就把豆乾肉絲變成閃亮大明星。有個客人老遠從美國飛回來,特別指名要吃這道菜。吃了兩口後,筷子放下,愁雲慘霧地跟我媽媽說:「老闆娘這不是妳炒的對不對?」我媽媽只好親自下廚炒一盤給他吃。
住在美國的有一天,我在99超市買菜,赫然一個中年男人,站在我面前不肯走,手指著我,一臉很執著地:「妳妳妳……」妳半天。我幾乎被他催眠了,傻望著他等他下文。好不容易他蹦出四個字:「豆乾肉絲。」
還有一次我路過香港,剛好朋友的舞台劇要演出,臨時抓我寫兩段獨白,其中一段寫的就是豆乾肉絲。當時暗寫的是愛情。演出的時候我去看,沒想到演員是導演關錦鵬,聽他緩緩地,以不太標準的國語唸出那段獨白,我開心地彷彿心裡投下一顆小石子般蕩漾了好久。那時我們好迷阿關的《胭脂扣》。沒事一票人半夜跑到西環,就是電影場景附近,滿街大叫「如花」、「如花」。
我相信自己的瘋勁是早期憂鬱碾過的痕跡。於是就有了不在乎。不在乎其實是掩飾自己的太在乎。
我在乎自己,在乎愛,在乎家人和朋友,在乎純粹的生活品質,我在乎甚至堅持要吃到好吃的酸辣湯,可惜在美國的那幾年實在找不到合我口味的,只好打越洋電話回家問清大小細節後,自己動手做。不過麻辣鍋底真是件麻煩的事情,十幾道手續,過程起碼三個鐘頭以上,最後還要拜託朋友幫忙一起吃,因為人多吃麻辣鍋才好吃。對於吃麻辣鍋這件事,我大概是最願意付出又不厭其煩的吧!人山是高陽取的名
人山餐廳是高陽取的名,我媽跟他老婆好姨合夥的。她們倆真是絕配:好吃、好請客、好算命。常常趁著下午休息的時間跑到某某地方去算命,把店丟給我一個人。當時還兼賣火鍋,一回她們去宜蘭找一個濟公,直到八點半才回來。進屋一看,哇!滿屋子鬧哄哄全是人,大半的客人吃的是火鍋。
吃火鍋客人很輕鬆,我卻忙昏了,要用機器切肉、做鍋底、加白菜、豆腐、青蒜、番茄、點菜、送菜。總之我已七手八腳做了一屋子的火鍋,好幾桌都買單走人啦。事後我媽和好姨跟我陪了三天的笑臉,因為我臉臭臭地說:「喂!妳們這些大人太沒責任感了吧。」不過心裡暗爽好久。我想,在這樣的餐廳長大,多少有被訓練到吧。
因為位在商業區,中午忙起來一個鐘頭有百來個客人,常常是「嘩啦」一下洪水般地湧進。一坐十桌八桌,得記得誰點了什麼菜,誰先誰後,隨時盯廚房出菜。有些客人對端錯菜這事反應很激烈的,好像跟自尊名節有關似的臉紅脖子粗。不過來我們家的客人都蠻可愛的,有些人常見面也都混熟了,再熟一點,就會自己動手添湯、添飯,跟自助餐大食堂似的,省了不少人工。
我佩服我媽媽的一點是,她能把最壞最挑剔的客人,變成最好的客人,活生生的一個例子,便是教我紫微斗數的老師,她原是我們家的客人,嘴巴又刁又壞,硬是被我媽馴地服服貼貼到後來變成朋友,其實她比我沒大幾歲,不過太喜歡我媽的為人了,自動跑去她那一國,硬要當我的長輩就對了。
從唸小學開始,我和我弟就喜歡帶同學回家吃飯。開了餐廳以後,我們仍照帶不誤,而我媽從來都是眉開眼笑地請客,這點她真的很大方。
然則請客這事到了我弟當兵,我進了電視台、劇場以後就越來越誇張了;我們姐弟倆都是「邪門外道」的朋友一堆,可我媽媽對待每一個我們的朋友都客客氣氣,管他是大明星還是小兄弟,所以我那些朋友多喜歡我媽媽呀!尤甚羨慕我跟我母親的關係,什麼玩笑話都能講,正經事兒也能商量,既親密又開放。人山餐廳除了我媽好姨兩個老闆娘外,還有阿綢我三舅媽;阿綢十六歲從田中上來我家幫傭,一直帶我長到七歲,因為乖巧我媽便將她介紹給我三舅,不幸的是我這酒鬼三舅婚後沒幾年就肝硬化一命嗚呼去也,彼時他的女兒才幾個月大。後來阿綢在中和賣花生湯紅豆湯,二十歲的我在中正橋學開車時,一次無意中走到她店裡,她一看到我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只是哭個不停,不久我媽就把她接回餐廳住,帶著我的小表妹。
內外場風雲
大廚叫阿燕,好賭成性,簽六合彩簽到天昏地暗,每常她一炒菜過油或過鹹,我媽就知道她又摃龜了,其他時還算穩健。
所以每逢六合彩開獎,我媽不忘警告她:「妳個臭阿燕,今天再炒得客人退菜,我就叫妳吃一斤的鹽,妳好膽給我試試看。」但我媽講這話時是笑嘻嘻的,大家包括阿燕自己也全都笑了。
廚房除了阿燕,還有陳媽、阿鳳和大鳳三人,外場小妹的流動率較大,較有印象的是二高:高美麗和高麗燕。
當時她們還是十信夜間部的學生,高美麗雖然年紀小,卻是我表阿姨,我媽淡海娘家的小表妹,這二高長相清新,嘴巴甜,禮貌周到,能記得客人的姓名和口味,頗得客人歡心。不過她們恃寵而驕,離開得很不愉快。另外還有阿芬、莉莉、大頭、秀卿、美滿、惠玲,來來去去,當然還有我。我從高中畢業後就在家裡打零工,直到二十二歲進「年代」以前,都是拿我媽的薪水。
好姨也是個交遊廣闊五湖四海的女人,常有朋友來找她。像上官靈鳳、陳麗麗、張美倫等老牌明星,總之人山總有一桌熱鬧滾滾的客人流水席。
而我媽什麼都好,就是不善理財,變成朋友的客人她就大方極了,不但沒看到錢,反而賠進了我家三棟房子。不過這筆爛帳也就不提了。
好姨跟高陽叔叔離婚後也退了股,於是當時正失業的我五舅便要求入股,我媽當然不會拒絕她這個么弟,於是又租下隔壁兩間打通,一下子餐廳擴充三倍大,座位將近一百個,中午十分鐘不到就坐得滿滿的,我們幾個打外場的還真得七手八腳耳聰目明才行。
五舅的女友青青,來自馬來西亞,大我兩歲,水蛇腰白鶴腳,成天濃妝艷抺飄來飄去跟個女鬼似的,儘管事情不怎麼會做,pose倒能擺得挺好。自從五舅入股後,這個青青就以老闆娘自居,處處跟我媽奪權,而我媽媽對她家人向來是忍氣吞聲,但餐廳裡其他人,廚房的,外場的,豈是她一個二十幾歲的女孩指揮得動的?於是乎擦槍走火的情況日增。
終於有一天為了青青不知道說了什麼小話,我五舅怒氣沖沖地拿著菜刀上樓找我媽理論。
我一看我小舅抓了狂,二話不說,廚房操了兩把菜刀衝進三樓我媽房內。只見我媽正縮在床上發抖,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而我小舅正兩眼噴火大聲咆哮,彷彿要殺人,並沒有注意到我的突然出現。
說時遲那時快,我一個箭步擋在我媽和小舅中間,發狂似地大叫:「你給我閉嘴!你給我滾!」兩把刀已被我直直地架在他脖子上。
小舅瞿然噤聲,許是被我嚇傻了,等他回過神來一要開口,我便半真半假地大聲狂吼蓋過他的聲音。彼時我已在蘭陵,略通演戲本領,那些丹田吐氣、刀馬旦的功夫可是如假包換。
我媽則是呼天搶地:「女兒啊不要衝動做錯事啊!」
這一喊更壯了我的氣勢,我直登登瞪著小舅惡狠狠地說:「媽隔壁咧都要殺人了還管他錯不錯……」我小舅當場就萎了一半,鼻子摸摸乖乖下樓去。
日後我們娘兒倆每聊起這段往事樂不可支不待說,甚且還客氣地互相推讓:她說我恰北北,我說她恰北北,母女倆爭半天…
最後她宣布:「我雖然恰,可是我恰得比較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