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泰國廚藝小旅行:來去泰國學料理

9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1脫掉馬靴換涼鞋,哦,NO!

法國的女人從九歲到九十九歲,每個人都一定會有一雙馬靴,我擁有一雙最貴的過膝長馬靴,就是在巴黎購得。不過來到泰國曼谷,馬靴怎可能派上用場,但是要我換上「涼鞋」進廚房,我可真的掙扎了好久,畢竟在藍帶廚房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是說真的,在曼谷穿涼鞋真是再適合不過了,我也顧不得露腳趾衛不衛生、美不美觀的問題了。

於是,我脫下時尚嬌貴的馬靴換上輕便涼鞋,從巴黎轉換到曼谷,同樣是學習料理,歐洲和亞洲在地球的兩端,有著不同的菜系和文化背景。一般人對法國料理的印象是講究精緻和完美,對食物有著超高標準,而事實上,真正法國地方的傳統料理和甜點卻是很平民化和家庭化,這道理,在泰國也是一樣。泰國皇家料理也一樣,不是人人都喜歡也不容易吃到,反而是街頭小吃烤物、炸物、沙拉、咖哩、海鮮、酸辣湯之類的平民化小吃,才真的受人喜愛,聲名遠播。

而今日,學習泰國廚藝也變成到泰國觀光的一部分了,絕大多數的歐美觀光客,都能夠享受半天的泰式廚藝訓練,等著回家後在親友面前大展身手。泰國菜的親民和他們人們臉上的微笑一樣,熱情又單純,而且不管你的手藝高超與否,只要隨口一句「會不會太辣 ?」「你能不能吃辣?」之類的貼心的問候,總是能讓人打開話匣子。

於是,我穿上涼鞋,直接來到曼谷,我要深入泰國菜的國度,探訪道地傳統的泰國菜做法,希望能學會可以打動人心的泰國菜。

會英語就沒問題

到泰國學料理,語言不會是個很大的問題,你不用一定得會講泰語才行;但是日常生活如果你能入境隨俗學會一點點泰語,應該會有幫助。

大家都很想知道,到泰國上廚藝課講的是泰文還是……?答案是,英文。

許多人知道我前往泰國學廚藝,第一個問我的問題就是,你去泰國學廚藝,那你會講泰語嗎?我的回答是,「別擔心,講英文就好啦!」

因為這幾年來,學習泰國菜早已經是泰國觀光的宣導重點之一,所有的廚藝課程都是以英文授課,你拿到的也會是英文食譜,而這些針對觀光課的授課老師,通常英文都講得十分流利,像藍象學校的幾個老師,英文好的讓人印象深刻,教授專業廚藝課程,也都會貼心的分對國內和國外學生授課,所以語言上並不用太擔心。泰國曼谷是個國際級的都市,用英文能夠溝通,而也別忘了世界共通語言很多,像音樂、舞蹈、美術……,包括:美食、廚藝,有些東西不需要過多言語,用心體會才是真正的領悟。

學習廚藝,用眼睛看、嘴巴吃,再讓雙手做出來,就把語言當作是個基本的溝通工具,就像做菜需要一把刀,一把世界通用的萬用刀是非常重要的。

在曼谷,我碰見的老師當中有英文講得很好,廚藝也一級棒,但也是有廚藝頂呱呱,卻說得一口破英文的,但是如果你已經具備基礎英文能力,上廚藝課不會有問題。

不過日常生活上,離開了外國人生活圈或觀光後,一般老百性可是不太會說英文的,如果你完全不懂泰語,只能靠比手畫腳,像買東西碰到泰國人對外國人獅子大開口的事就很常見,到時你也只能啞巴吃黃蓮了。

而我認為最難的事是搭計程車,經常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除了機場線或觀光區,搭乘計程車就只能靠著「泰文」字條好讓司機知道,你將要去的目的地。誇張的是,許多司機惡行惡狀目無王法,繞遠路、亂跳表的一大堆,有的甚至還沒到目的地,就半路放點,花去你大把時間又招來滿肚子怒氣,最最離譜的是最後付車錢時,司機可是不找零錢的,不過,後來我問過一些當地的泰國人,他們說會講泰語搭計程也會碰到上述的問題,所以,不會講泰語的影響不大。

魔法心情好料理

許多人藉著離開熟悉的地方來轉換心情,旅行成了不藥而癒的最佳療癒妙帖,旅行之後,可以分享的是心得和照片,但是照片不能吃,做菜卻不一樣,用來分享的是菜色,食物能讓人心情更美妙,這就是我愛學異國料理的原因。

接觸新的事物可以讓自己沉澱,填補時間和填補心靈空虛,因此不需要用狂吃、狂哭,如果有一個調方可以轉換你的心情,轉移注意力,還可以讓你一個人忙得團團轉,完全沒有餘力再去管心情好不好,非廚房莫屬了。

做泰國菜在中式廚房就能完成,不太需要再添購設備,炒、蒸、煮和炸,都是很基本的。我學習泰國菜的入門是從食材當中的新鮮香料開始,香茅、檸檬草、南薑、青檸葉,乾的香料則是小茴香和香菜籽, 神奇的是這些香料光聞就可以讓人很放鬆。學習泰國廚藝,讓自己打發時間,心情不佳就快點進入廚房,把所有的青菜肉類和調味料全部集合起來,把沮喪、寂寞、憤怒,都換成一道道泰國的美食,保證所有煩惱拋到九霄雲外。

我喜歡料理,我瞭解料理對於某些人的意義,我可以深刻感受那種被治癒的感覺,我喜歡用料理來療癒心靈。這一次透過親自飛到泰國學習泰國菜,我讓自己重新再出發。

2關於住的選擇和原則

其實要短住在曼谷 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因為有太多的選擇,如果怕住的問題會造成困擾的話,有以下的原則可以遵循。

地區:要住在離你的學校或者同一學區,最近的距離,如果離學校太遠的話要舟車勞頓,會容易迷路,或者睡晚了容易遲到太久。

交通:方便為第一選擇,曼谷許多地區有許多巷道,距離是否需要搭乘摩托車,要事先弄清楚。

如果你選擇居住長期或短期公寓,則務必要考慮安全和設備齊全。如果你居住的大樓或地方有祭拜的一些禮俗或者祭拜儀式,你最好也要跟著有一顆尊敬的心才好。

入境隨俗很重要

在泰國廚藝學院上廚藝課與法國藍帶有天壤之別,法國的廚藝學習,以法文授課,講究軍事化的管理,嚴格要求和規定,在泰國則是以英文和泰語授課,家庭氣氛濃厚。

法國藍帶的教育課程與制度都規畫的相當完整,大廚嚴格要求你必須按照教授的方式,自己絕對不可隨心所欲,萬一沒按照大廚示範的味道進行調味,會當場給你一個大白眼,表示你「儒子不可教也」,或者搖頭斥責。

所以來到泰國學習,我便必須習慣要把上述的觀念拋到腦後。不但有些沒有教案(並非所有泰國學校皆如此),也沒有特殊要求和服裝規定,學習廚藝就只能要靠眼睛和嘴巴體會。

我想這或許是源自於熱帶國家慵懶和緩慢享樂的民族性。

學習做泰國菜時,大可自行加油添醋,老師最常說的一句話是,「play around」,「自由發揮料理」,頭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我有點傻眼,因為受到法式廚藝教育的影響,我總認為按部就班的學習才是王道,即使是創意也須建立在深厚扎實的基礎上。

要適應這樣有點散漫的學習環境,需要深深吸口氣,自我安慰,並提醒自己不要太嚴肅,一切放輕鬆,就當玩扮家家酒吧。例如,坐在地上處理菜餚是泰式傳統,婦女們席地或坐在草蓆上面,刀子、沾板、全都放在腳邊,彎著腳,讓身體往前傾才能完成切菜動作,我相信,切完菜一定腳麻、腰痠背疼,難怪泰式整套按摩療程那麼棒,原來是有需求。

事實上,學校更像是住家,後院就是我們的廚房,傳統泰國家庭會把廚房設在戶外,因為萬一發生火災時,還能保住房子。後院則是完全沒裝潢的廚房,五張木頭桌子,擺著十台瓦斯爐,與瓦斯桶,旁邊有不太穩又窄小的調味架子、炒菜鍋、鍋鏟和湯鍋是主要炊具,沒有微波爐、烤箱、抽油煙機或冷氣,我像來到泰國人家裡的廚房!揮汗做菜,偶爾來一陣午後大雷雨,才會感到涼快,但是我們就必須馬上搶救可憐的瓦斯爐,用一大塊塑膠布擋著大雨,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幸好我並不需要坐在地板上切菜,還好學校允許我們坐著在教室完成搗咖哩、切菜等備料工作。

我投入料理學習工作多年,廚藝對我來說一向是有紀律的事,一旦到了一個緩慢、悠閒、無壓力的環境,就像是到海邊游泳卻沒有準備救生圈一樣,學習變得很沒有安全感,不過相對的我反而會自發出一股自我要求的力量,而這樣的壓力會隨著白天的氣溫逐漸升高。

從頭學泰國菜,氣候加上語言的障礙都是問題,而最大的癥結在於我太喜歡歐洲的歷史文化、廚藝和當地的風土。

民情文化的歷史背景有重要的聯結,如果義大利是個用美食來認識的國家,那麼泰國就該是個用香料來認識的民族。

在泰國有許多要打破傳統思考的事情,就如同他們吃麵包沾辣椒醬。很多事情必須要先去除成見讓自己歸零才能夠用理解,雖然我們上課是使用英文溝通,但是在生活上依然存在著許多無形隔閡,需要去克服,一切正好似在曼谷的夜晚,在戶外乘涼需要噴上防蚊液,才能防止蚊蟲的親吻。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