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前言】 麥香中,藏著鄉愁
私下被稱為「鬼老師(おにせんせい)」的仁瓶利夫,有著一貫嚴肅的神情,當他走進教室,空氣彷彿跟著凝凍成冰,一股肅殺氣氛油然而生。
他發自丹田的低沉有力的響:「有沒有人吃過法國麵包?」眼神銳利掃過四方,全班沒人敢回答,靜默到聽得見彼此刻意壓抑的喘息。緊接著問:「要怎麼吃出法國麵包的美味?」還是沒有人舉手……
○父親嘴裡沒說的答案
一個悠閒午後,買著剛出爐的法國麵包,順手帶瓶紅酒,騎著單車到可以遠眺城鎮美景的高處,一面品嚐嘴中滋味,一面低吟心中愛的詩句。這是仁瓶老師想要聽到的回應。
仁瓶利夫的神態讓我想起父親,父子倆不多話,可也不生份,同樣一臉嚴肅內斂,實則內心充滿無限關愛的形象。
一家之主的義務就是讓全家大小吃得飽穿得暖,那種微妙情感,每回都在餐桌上表現出父執輩的親熱。父親因為報關行的工作,在我的童年時期無法時常相伴,就用食物作為問候,小時候飯碗裡老是堆滿滿,一桌子的好菜讓我明白父親對我的疼愛。從商的父親對於獨子的志向當然有諸多意見,家中經營貿易運輸公司,父親預見即將成為夕陽工業,因此不建議我從事這一行,但也不同意我走向烘焙這一途。他的工作經常得應付黑白兩道,需要八面玲他的工作經常得應付黑白兩道,需要八面玲瓏的交陪,身段要軟、智慧要高,哪邊都不能有所得罪,要是換成是我,完完全全招架不住啊!
但我有自己的道路,烘焙始終在筆下擬定的路線規劃,繞成心頭的鄉愁。
「兒子,你真的想學做麵包?這是一條很辛苦的路啊!」母親眼神充滿掛慮,認真的望著我。「這輩子,就是這條路了!」我篤定的回答,於是高中畢業後,飛往日本追夢。父親自始自終都反對我進這一行,儘管我最後終究選擇了不同的方向,遠離他原先期盼的航道,他還是默默叮囑母親聯繫日本親戚,打理我的落腳處。我知道他依然在後方看顧我,就算我飛得再遠再高。直到臨終前一刻,我從日本學校趕回來,長途飛行座艙裡無法安眠,雙眼纏滿紅絲,許多畫面在腦海盤旋。記憶中始終沉默的父親,是否諒解了我?是不是還在埋怨我沒有遵照他的意見?報關行現在如何了?不在的這段日子,他們過得好嗎?……小時候,我曾跟著父親在基隆港,看著一艘艘貨輪進出港口,搬運卸貨點交,堤防下的兩個身影,一個拿著啤酒,一個喝著彈珠汽水,夕陽逐漸把天色與海岸線染成橘紅色,我們有時笑鬧的對話,有時安靜看著時間在眼前的流變。「爸爸以後帶你坐船好不好?」「好,我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爸爸你想去哪裡?以後我們一起去!」遠處的海潮聲響淹沒了我的思緒。「爸!我回來了!」把親手做的紅豆麵包,送給躺臥床榻的他品嚐。
過去他從不吃我試做出來的麵包,那一刻他吃了,還是一貫的表情,不同的是這次他的眼睛散發出柔和的疼惜,一個父親對兒子的疼惜,嘴裡的咀嚼,已經肯定我一路僕僕風塵帶回來的成績。
他從不說支持我的話,可是這次,我彷彿聽見他默默肯定的答覆。
PART 2 學習職人烘焙精神
拿起畚斗、掃把,很快就把教室裡外的地板打掃乾淨了。森田助教問我:「你確定有掃乾淨嗎?」我點點頭。他嚴正道:「姿勢、態度都不對,簡直亂掃一通!」「依照你的方式,只能清理看得見的垃圾,但是看不到的灰塵呢?」
1-1 做麵包,先從掃地開始
看到老師穿著乾淨整潔的制服,做麵包的眼神、態度跟手勢,舉手投足之間發散一股不可言說的魅力,那份自信宛如自然天成,想到自己往後也可以成為其中一員,就感到萬分興奮。
「沒錯,就是這裡!」心中篤定地對自己說。一九九二年,我到日本念書,真正見識到所謂的職人精神。日本念書負擔不小,還好親戚提供寄宿,讓我不必太過擔心住宿花費問題,可以好好專注烘焙技術的熟成。一有空閒,我會興奮地走訪日本街頭各家特色麵包坊,感受到在這裡經營一家麵包店,就好像經營一種生活態度,進一步發現當地人相當尊重烘焙業,視烘焙職人為藝術家,做麵包就像從事藝術創作,因此加深我投身烘焙的決心。當時語言學校念完之後,隨即進入《東京製菓學校》報讀,學校分科非常仔細,有和菓子、洋菓子、麵包及食品衛生教育,洋菓子跟和菓子是兩年學制,我選讀一年學制的麵包科。承襲日本傳統的製菓學校,不僅講求技術面的步驟、原物料的選材、設備器具跟環境都要符合高規格高品質,乃至對自身的尊重及要求,都有著神聖不可侵犯的態度。日本烘焙師對技藝的尊崇,無形中奠定了我的信念。
此外,學校邀請許多校外名師作為客座講師,視烘焙教育為一份傳承藝術的偉大志業,完全符合我心目中的烘焙殿堂。「就是這裡!」我大聲吶喊著。
班上四十幾人只有我來自台灣,日本人不因國籍或年齡而有差別待遇,全都一視同仁,包括打掃這件事。從小到大都有清理家居的經驗,這當然不成問題。當我第一天被分配到打掃時,很快就掃完了。後來森田助教問我:「你確定有把地掃乾淨嗎?」他重新教我兩手拿著掃把,一步一步有韻律的清掃,用心體會掃把滑過地面的聲音,想像灰塵慢慢聚攏,再用虔誠的動作掃除地面的垃圾,也掃盡內心的污垢。唯有姿勢、心態都正確了,才是真正的掃地。沒想到打掃環境的姿勢反映出態度,原來我們可能只是在「完成一件事」,若是忽略了內心層次的「灑掃拂拭」,再怎麼努力都是徒勞無功。
森田助教要我用兩手掃地,雖然較為吃力,掃除的動作變得紮實,連帶使心情沉澱下來;如果只用單手打掃,就體會不出這份深沉的功夫。森田助教其實才大我幾歲,卻特別為我上了這一課,帶我愉快的領會這層道理。
我因為純粹喜歡和興趣踏上這條學習之路,即使如此心中仍多少有些顧慮,直到發現學校的老師與助教,對於自身職業的認同跟尊重,讓我體會出,當你投入一件事情的時候,唯有肯定與尊重自己,就算是打掃,也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手感吐司隨堂考
「我自己的手完全控制不了麵糰啊!」「天啊!麵糰完全黏住了呀!」驚呼聲此起彼落,每個人的手心額頭都是汗。
學校有著完善的機具設備,可是有一堂隨堂測驗,要求我們親手揉麵糰,不可以使用機器代工,半天之內做出一條吐司。
「機器可以做到的事,為什麼要用手揉?還拿來當作測驗?」大家私下嘀咕著,彷彿這是件浪費時間的事。一對一的考試過程,才發現手裡的麵糰極具黏性,讓人難以掌控,甚至搓揉到滿頭大汗,麵糰在手中不受控制,好像陷入泥沼一般,越是用力越往下沉,手中的麵團差點就要覆滅,讓身心漸漸逼近臨界點,但前方的老師不斷地向你喊話:「加油,快好了,再往前走!」繼續揉麵當中,我感受到麵粉在手中的變化,筋性慢慢出來了,越揉越能發現麵粉延展的力量,不一會就從麵糊變成了麵糰,這種突然間改變的觸感,透過手心傳遞到內心,才感知到原來麵糰也有生命與態度。
後來終於把麵糰弄起來,做成吐司,接著送進發酵箱發酵、烘烤、出爐,通過考試的那一刻我才瞭解,不管什麼樣的麵糰,最後終將送入烤箱,重要的不是烘焙是否成功,而是藉由考試過程,讓我們體驗到麵糰在手中的微妙轉化。
藉由這個「不簡單」的隨堂測驗,讓我往後製做麵包的過程,能用心感受麵糰在攪拌缸裡頭發生的狀況,毫無感知的機器一直攪動著,可是具有生命力的麵糰卻持續在改變。
如果沒有親手感受過那份微妙的力量,只是用機器打發、眼睛觀看,又該如何體悟麵糰裡頭的神奇祕密?
私下被稱為「鬼老師(おにせんせい)」的仁瓶利夫,有著一貫嚴肅的神情,當他走進教室,空氣彷彿跟著凝凍成冰,一股肅殺氣氛油然而生。
他發自丹田的低沉有力的響:「有沒有人吃過法國麵包?」眼神銳利掃過四方,全班沒人敢回答,靜默到聽得見彼此刻意壓抑的喘息。緊接著問:「要怎麼吃出法國麵包的美味?」還是沒有人舉手……
○父親嘴裡沒說的答案
一個悠閒午後,買著剛出爐的法國麵包,順手帶瓶紅酒,騎著單車到可以遠眺城鎮美景的高處,一面品嚐嘴中滋味,一面低吟心中愛的詩句。這是仁瓶老師想要聽到的回應。
仁瓶利夫的神態讓我想起父親,父子倆不多話,可也不生份,同樣一臉嚴肅內斂,實則內心充滿無限關愛的形象。
一家之主的義務就是讓全家大小吃得飽穿得暖,那種微妙情感,每回都在餐桌上表現出父執輩的親熱。父親因為報關行的工作,在我的童年時期無法時常相伴,就用食物作為問候,小時候飯碗裡老是堆滿滿,一桌子的好菜讓我明白父親對我的疼愛。從商的父親對於獨子的志向當然有諸多意見,家中經營貿易運輸公司,父親預見即將成為夕陽工業,因此不建議我從事這一行,但也不同意我走向烘焙這一途。他的工作經常得應付黑白兩道,需要八面玲他的工作經常得應付黑白兩道,需要八面玲瓏的交陪,身段要軟、智慧要高,哪邊都不能有所得罪,要是換成是我,完完全全招架不住啊!
但我有自己的道路,烘焙始終在筆下擬定的路線規劃,繞成心頭的鄉愁。
「兒子,你真的想學做麵包?這是一條很辛苦的路啊!」母親眼神充滿掛慮,認真的望著我。「這輩子,就是這條路了!」我篤定的回答,於是高中畢業後,飛往日本追夢。父親自始自終都反對我進這一行,儘管我最後終究選擇了不同的方向,遠離他原先期盼的航道,他還是默默叮囑母親聯繫日本親戚,打理我的落腳處。我知道他依然在後方看顧我,就算我飛得再遠再高。直到臨終前一刻,我從日本學校趕回來,長途飛行座艙裡無法安眠,雙眼纏滿紅絲,許多畫面在腦海盤旋。記憶中始終沉默的父親,是否諒解了我?是不是還在埋怨我沒有遵照他的意見?報關行現在如何了?不在的這段日子,他們過得好嗎?……小時候,我曾跟著父親在基隆港,看著一艘艘貨輪進出港口,搬運卸貨點交,堤防下的兩個身影,一個拿著啤酒,一個喝著彈珠汽水,夕陽逐漸把天色與海岸線染成橘紅色,我們有時笑鬧的對話,有時安靜看著時間在眼前的流變。「爸爸以後帶你坐船好不好?」「好,我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爸爸你想去哪裡?以後我們一起去!」遠處的海潮聲響淹沒了我的思緒。「爸!我回來了!」把親手做的紅豆麵包,送給躺臥床榻的他品嚐。
過去他從不吃我試做出來的麵包,那一刻他吃了,還是一貫的表情,不同的是這次他的眼睛散發出柔和的疼惜,一個父親對兒子的疼惜,嘴裡的咀嚼,已經肯定我一路僕僕風塵帶回來的成績。
他從不說支持我的話,可是這次,我彷彿聽見他默默肯定的答覆。
PART 2 學習職人烘焙精神
拿起畚斗、掃把,很快就把教室裡外的地板打掃乾淨了。森田助教問我:「你確定有掃乾淨嗎?」我點點頭。他嚴正道:「姿勢、態度都不對,簡直亂掃一通!」「依照你的方式,只能清理看得見的垃圾,但是看不到的灰塵呢?」
1-1 做麵包,先從掃地開始
看到老師穿著乾淨整潔的制服,做麵包的眼神、態度跟手勢,舉手投足之間發散一股不可言說的魅力,那份自信宛如自然天成,想到自己往後也可以成為其中一員,就感到萬分興奮。
「沒錯,就是這裡!」心中篤定地對自己說。一九九二年,我到日本念書,真正見識到所謂的職人精神。日本念書負擔不小,還好親戚提供寄宿,讓我不必太過擔心住宿花費問題,可以好好專注烘焙技術的熟成。一有空閒,我會興奮地走訪日本街頭各家特色麵包坊,感受到在這裡經營一家麵包店,就好像經營一種生活態度,進一步發現當地人相當尊重烘焙業,視烘焙職人為藝術家,做麵包就像從事藝術創作,因此加深我投身烘焙的決心。當時語言學校念完之後,隨即進入《東京製菓學校》報讀,學校分科非常仔細,有和菓子、洋菓子、麵包及食品衛生教育,洋菓子跟和菓子是兩年學制,我選讀一年學制的麵包科。承襲日本傳統的製菓學校,不僅講求技術面的步驟、原物料的選材、設備器具跟環境都要符合高規格高品質,乃至對自身的尊重及要求,都有著神聖不可侵犯的態度。日本烘焙師對技藝的尊崇,無形中奠定了我的信念。
此外,學校邀請許多校外名師作為客座講師,視烘焙教育為一份傳承藝術的偉大志業,完全符合我心目中的烘焙殿堂。「就是這裡!」我大聲吶喊著。
班上四十幾人只有我來自台灣,日本人不因國籍或年齡而有差別待遇,全都一視同仁,包括打掃這件事。從小到大都有清理家居的經驗,這當然不成問題。當我第一天被分配到打掃時,很快就掃完了。後來森田助教問我:「你確定有把地掃乾淨嗎?」他重新教我兩手拿著掃把,一步一步有韻律的清掃,用心體會掃把滑過地面的聲音,想像灰塵慢慢聚攏,再用虔誠的動作掃除地面的垃圾,也掃盡內心的污垢。唯有姿勢、心態都正確了,才是真正的掃地。沒想到打掃環境的姿勢反映出態度,原來我們可能只是在「完成一件事」,若是忽略了內心層次的「灑掃拂拭」,再怎麼努力都是徒勞無功。
森田助教要我用兩手掃地,雖然較為吃力,掃除的動作變得紮實,連帶使心情沉澱下來;如果只用單手打掃,就體會不出這份深沉的功夫。森田助教其實才大我幾歲,卻特別為我上了這一課,帶我愉快的領會這層道理。
我因為純粹喜歡和興趣踏上這條學習之路,即使如此心中仍多少有些顧慮,直到發現學校的老師與助教,對於自身職業的認同跟尊重,讓我體會出,當你投入一件事情的時候,唯有肯定與尊重自己,就算是打掃,也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手感吐司隨堂考
「我自己的手完全控制不了麵糰啊!」「天啊!麵糰完全黏住了呀!」驚呼聲此起彼落,每個人的手心額頭都是汗。
學校有著完善的機具設備,可是有一堂隨堂測驗,要求我們親手揉麵糰,不可以使用機器代工,半天之內做出一條吐司。
「機器可以做到的事,為什麼要用手揉?還拿來當作測驗?」大家私下嘀咕著,彷彿這是件浪費時間的事。一對一的考試過程,才發現手裡的麵糰極具黏性,讓人難以掌控,甚至搓揉到滿頭大汗,麵糰在手中不受控制,好像陷入泥沼一般,越是用力越往下沉,手中的麵團差點就要覆滅,讓身心漸漸逼近臨界點,但前方的老師不斷地向你喊話:「加油,快好了,再往前走!」繼續揉麵當中,我感受到麵粉在手中的變化,筋性慢慢出來了,越揉越能發現麵粉延展的力量,不一會就從麵糊變成了麵糰,這種突然間改變的觸感,透過手心傳遞到內心,才感知到原來麵糰也有生命與態度。
後來終於把麵糰弄起來,做成吐司,接著送進發酵箱發酵、烘烤、出爐,通過考試的那一刻我才瞭解,不管什麼樣的麵糰,最後終將送入烤箱,重要的不是烘焙是否成功,而是藉由考試過程,讓我們體驗到麵糰在手中的微妙轉化。
藉由這個「不簡單」的隨堂測驗,讓我往後製做麵包的過程,能用心感受麵糰在攪拌缸裡頭發生的狀況,毫無感知的機器一直攪動著,可是具有生命力的麵糰卻持續在改變。
如果沒有親手感受過那份微妙的力量,只是用機器打發、眼睛觀看,又該如何體悟麵糰裡頭的神奇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