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舞麥!麵包師的12堂課(熱銷放大版)

79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藏在生命裡的老爸味道
美味關係,在嘴裡,也遊蕩在記憶裡!


舞麥窯的麵包受到大家喜愛,卻很少人知道,我們最早想做的不是麵包,而是饅頭。「哪泥?」我可以想像大家面露狐疑的生動表情。大家不要被既有的印象框架限制住了。曾在一本外國麵包書上看到:「饅頭是蒸的麵包,而麵包是烤的饅頭。」兩者原是同根生,前段作業幾乎相同,長大後分道揚鑣,一個拿來蒸,另一個拿去烤,變成棕白兩兄弟。

所以,麵包做到一半,突然想吃饅頭,可以開大火煮開水、放蒸籠,把已發酵的麵團蒸成饅頭。只是,得先考量麵團餡料是否合適,以及需要蒸煮的時間,因為蒸饅頭和烘焙麵包的溫度是有落差的。

難忘的童年滋味
說到做饅頭,大家都聽過老麵饅頭,現在市面上只要打著老麵饅頭的名號,價格就可以翻幾倍。至於想做老麵饅頭的原因,只是閒著想回味記憶中的味道,沒想到卻一頭栽進去,從饅頭玩到做麵包,越玩越大,還蓋了座大尺寸的烤麵包磚窯。

記得小時候物資貧乏,農地收成勉強可以養活一家人, 雖餓不死,但要供應小孩上學,就捉襟見肘了。早年許多農民因此單槍匹馬離鄉討生活,留下家小在農村等待外來的經濟支援。當時,高冷蔬菜正夯,需要大批人力,家父出外到梨山工作,先是跟著興建德基水庫,後來留下來跟一群山東老兵種植高麗菜及水蜜桃。愛烹飪真的是遺傳。

老爸學會了做饅頭的工夫,偶爾下山回家,口袋裡有些錢,會奢侈的去買麵粉及乾酵母回家(買非必要的民生用品就算奢侈啦)。晚上吃完飯,開始揉麵團,清早起做饅頭,那發酵麵團切得整齊排列的景象、饅頭剛出爐的滋味,至今仍讓我念念不忘。

與野生酵母結緣
年過不惑,開始回頭看人生。記得剛拿到法學碩士學位,假日不必再為趕論文而神經緊繃,看著失去老伴的媽媽,靈光一閃說:「記得小時候吃老爸的饅頭,很幸福,要不要來試試?」當然啦,這想法也有安慰老媽的意味。說要做,買商業酵母最省事,不過,市面上流行老麵饅頭,就決定試試老麵饅頭。但是,對烘焙及發酵一竅不通,跟業者完全不熟,沒地方可問,那就發揮現代人最佳本領,上網查。拜網路發達之賜,就在CK 的幸福滋味網站,看到了養天然酵母的方法,趕忙列印下來。對養酵母完全沒概念的我,當時規規矩矩照表操課,依製作表的比例和做法,開始養起自己的野生天然酵母。

運氣真好,剛好是秋冬交際,基隆氣候涼爽宜人。洗好玻璃罐,切了一些蘋果、加入冷開水和糖,再用保鮮膜封住,拿牙籤戳幾個洞,放在流理台角落,等待它的泡泡。或許正是養酵母的好季節,一試就成功。大約一週,玻璃罐內出現許多泡泡,按照複製下來的方法,倒出含有酵母的水,依比例加進麵粉,放進玻璃罐裡。果然如網頁上所說,早上才加進麵粉,傍晚就如火山噴發一般,麵團擠滿整個玻璃罐,還從瓶蓋縫隙擠出來,活力十足。這次成功,讓我有更大的信心,自此跟野生天然酵母結下不解之緣。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