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韓國飲食文化

如想正確了解韓國飲食文化,應先理解韓國的自然環境。韓國介於中國與日本列島之間,與兩個鄰國積極展開交流而擁有共同的文化。但,由於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及流入食材發達,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韓國特有的自然環境成為在韓半島均勻生產農產品、水產品、畜產品的基礎,形成與眾不同的飲食文化,並不斷反覆演進。韓國自古以穀物為主食,用各種蔬菜、肉類、海鮮製作各種各樣的菜餚,形成固有的飲食文化,在本書將記述這些韓國料理的精髓。

具備豐富的食材

韓國地處亞洲大陸東北部,是自北向南延伸的半島國家。北側與中國、俄羅斯鄰接,其餘三面被西海、東海、南海圍繞,因此漁業非常發達。在三面大海中,東海的海岸線比較單調,南海和西海的海岸線十分曲折,周圍有很多島嶼,具備適合利用大海的地理條件,因此海產品非常豐富。地形方面:國土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由山地形成,山林資源豐富。食用山菜種類繁多,而且還利用旱田栽培。除此之外,洛東江、漢江、錦江等江河與山一起形成大江流,往西海方面形成寬闊的平野。因此,韓半島西南部經常利用水田栽培,東北部經常利用旱田栽培。並且,韓半島的東西南北地勢和氣候條件大有不同,根據特性發展出各地的傳統飲食,即鄉土料理非常發達。如今,隨著交通便利性提高,各地的生活文化越來越相似,但各地的飲食文化仍保持傳統命脈。

四季享受當季食材的多種味道和營養

雖然是同樣的食材,但根據季節顯示不同的味道和營養,在韓國利用當季食材的烹飪法特別發達。韓國的夏季既炎熱又潮濕;春季.夏季多為晴朗乾燥的天氣,食材豐富;而寒冷的冬季主要食用乾蔬菜或泡菜等蔬菜類。在南方地區,用魚類醃漬後發酵而成的魚醬類非常發達,可以看出祖先們度過寒冷冬季和炎熱夏季的智慧。最近,隨著氣候變化,韓國也受到亞熱帶氣候的影響,當季食材種類也逐漸有了變化。

了解韓國料理的6 種要點

穀物美食多樣 韓國自古以農耕為主業,最重視穀物,把用大米或大麥等煮成的米飯作為主食。除此之外,還有用大麥或蕎麥煮成的粥、麵條等,用酒麴、大麥、糯米等釀製的傳統酒和用黃豆製成的醬油、大醬等穀物發酵飲食也非常發達。

明確區分主食與副食 用餐時同時食用主食(即米飯)和副食(即各種菜餚)。採用蔬菜、肉類、魚類等食材,透過各種烹飪法做成菜餚。基本家常菜有清湯或醬湯和一、兩種泡菜,並根據情況準備3~9種小菜。
飲食生活內含「醫食同源」和「陰陽五行說」的基本哲學

以「食用的美食會成為補藥」的醫食同源和重視宇宙萬物之協調的陰陽五行說為基礎,製作一盤料理時不僅考慮營養的均衡,而且注重味道和質感、色澤。在一種飲食中放入5~6種調味料追求協調的美味,並且放上紅色、綠色、黃色、白色、黑色等五方色菜碼,凸顯美食的外觀。

具有「時節食」風俗

「時節食」是時食與節食的合成語。韓國具有固有風俗,即利用當季食品製作富含營養之料理的「時食」及按二十四節氣準備各種料理後祭祀祖先,並與家人、鄰居一起享用的「節食」。

調味料和香辛料相協調而完成固有風味

韓國美食一般在一種料理中放入醬油、白糖、蔥、大蒜、芝麻鹽、芝麻油、胡椒粉、辣椒粉等各種調料。這些調料不僅凸顯食材原本的味道,而且表現出濃醇豐富的美味。

韓國料理投入大量精誠和時間

韓國料理的基本調料,即醬油、大醬、辣椒醬等醬類是最具代表性的慢食Slow-food。經長時間精心發酵製成,味道和氣味獨特。並且,比起使用整塊食材,經常按適當大小切段或磨碎後製作,口感柔和、容易食用。

一次端上所有料理的傳統套餐

韓定食 Hanjeongsik/Korean Table d’hôte 韓國的傳統套餐以米飯為主食,搭配適合與米飯一起食用的小菜。而如今的韓定食是一次將所有料理端上餐桌,與韓國傳統套餐中的「八仙桌」類似。韓定食擁有多種由來:一是源自士大夫家的套餐;二是源自朝鮮時代宮廷男廚待令熟手製作的宮廷料理。而且,還有源自日帝強占時期「料亭文化」的說法。明確的是,到朝鮮後期不存在韓定食這個用語,推斷韓定食這個用語是日帝強占時期最早出現的。之後,1950 年代韓國戰爭期間,韓國傳統套餐比起單品菜單更傾向於同時端上主食和副食的套餐。查看「定食」這個用語的來源,在韓語詞典中定義為「在餐廳規定價格後銷售的定量料理」或「在餐廳或旅館等按規定時間食用的料理」,之後開始使用「白飯定食」或「烤排骨定食」等料理名稱。結果,套餐的詞典定義為「按照韓食的用餐規矩,一次上桌的所有美食」,由此可知傳統套餐在進入現代後改變為韓定食形式。最近,韓定食也像西式大餐一樣,按照「時段展開型」根據用餐規矩端出由煎菜、穀物為主的主食和副食(小菜)及甜點組成的套餐;或按照「空間展開型」,同時端出主食和副食、甜點。韓定食的食材種類繁多,根據喜好採用各地特產品或多種當季食材。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