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醣,最適合這個時代的健康飲食
這十幾年營養門診的諮詢經驗發現,現代人的飲食其實出了很大的問題:高油、高鹽、高糖,上班族買外食雖然很方便,但卻充斥過多精緻澱粉、加工品和油炸物,及辦公室特有團購含糖飲料手搖杯、下午茶跟零食的文化。
分析國民健康署公布的「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會發現,不管是蔬菜、堅果油脂類,還是乳製品,約有8成的成人,每天吃不到建議攝取量,反倒是全榖雜糧類(醣類)跟豆魚蛋肉類,有5成以上的民眾吃得過多。
簡單來說,就是約有高達8成的民眾處於「營養失衡」的狀態,也難怪現代人有許多文明病都是「吃」出來的。像是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甚至是罹患率第一名的大腸直腸癌,都跟飲食脫不了關係!相信有許多朋友的早午晚三餐,常會是以下這樣的組合:
〈NG早午晚餐〉
早餐:蘿蔔糕/飯糰/鐵板麵+奶茶
午餐:炸雞腿便當+含糖手搖飲料
點心:紅豆餅/雞蛋糕/蔥油餅
晚餐:炒麵/炒飯+熱羹湯
從上面常吃的飲食內容,你發現問題了嗎?這樣的食物組合,多屬於高度加工的食物,含有大量精緻澱粉(醣類)和添加糖。但身體該補充的膳食纖維、植化素、維生素跟礦物質等營養,幾乎都沒吃到!我常跟門診學生說,人體就是一台車子,每天賴以為生的食物就像是加油,車子要加98無鉛的汽油,你卻只加柴油,隨著車齡增長再加上每天勞累過度使用,車子就會拋錨給你看;同理,當我們每天都吃錯營養素,再加上現代人壓力很大,體內就會代謝失衡,肥胖只是剛開始第一步而已,接下來可能還有一堆病在等著你!不可不慎!
◎充滿精緻飲食的時代,需要改變傳統觀念
過去我在醫院擔任臨床營養師所提倡的觀念,是按照標準均衡飲食方式,建議碳水化合物(醣類)比例占總飲食熱量的55 %∼60 %,豆魚蛋肉類等蛋白質比例只占總飲食的14%,其實說真的,已經不太符合現代人的飲食習慣了,比較像是過去傳統農家社會,大部分是吃飯配青菜豆腐,而雞鴨魚肉會在特殊節慶才有的奢侈搭配!
按照這樣的比例,蔬菜跟肉在餐盤上的比例都只有一片跟一小格,而白飯就會占大部分,如果有讀者自己或是家人曾經住過院、訂過醫院的治療餐,就會知道我的意思了。每次巡病房,都會有糖尿病和中風的病人,常會跟我說:「營養師啊⋯⋯那個醫院的餐完全吃不飽耶!而且沒味道好難吃(因為三高病人都設定低鹽餐),我怕住院營養不夠、體力不足不能戰勝病魔,就偷偷買別的東西吃了。」
這時候其實我都會覺得好氣又好笑,好笑的是病人們很可愛,坦白又誠實,氣的是這樣沒味道又吃不飽的餐食,對病人真的好嗎?一味注重學理上的營養比例,但是卻忽略了現代人的心理狀態,已經習慣吃很多肉跟重口味的我們,無法接受醫院的標準均衡飲食,吃不飽結果就是忍不住去亂買東西吃,造成吃了更多油脂、精緻澱粉的問題發生;出院回家之後,因為已經對所謂「標準飲食」心生抗拒,更不可能照醫院營養師安排的飲食執行,導致本來可以用「吃」來預防的慢性病卻更加惡化。
◎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法,才能吃一輩子保健康
我一直相信:「既然肥胖跟三高的大部分起因都是因為吃錯食物,那我們就更應該用吃對營養把健康吃回來!」抱持著這個信念,我研讀了這幾十年各國的營養飲食研究文獻,總結發現我們的鄰近國家—日本,這十年來有許多醫學博士跟營養師都在提倡的「糖質OFF飲食法」(減醣飲食),跟我的理念竟然不謀而合。
什麼是減醣飲食呢?做法是適度調整三大營養素的比例,把過去認為每天吃最多的碳水化合物降低,稍微提高蛋白質、油脂的比例,搭配大量蔬菜膳食纖維,這樣的飲食配置,反而能讓人更有飽足感,是一個比較符合亞洲人目前的飲食習慣,還可以兼具健康跟美味。
我也在我的臨床減肥個案實際執行了6年,比起傳統一味限制熱量的高碳水飲食法來說,「減醣飲食」的成功比例達八成以上,且沒有因為這樣的飲食讓血脂肪升高(在營養師的協助下),個案抽血報告反而都是往健康無紅字的數值邁進!因此,我認為這或許是目前看起來最能符合現代人的飲食習慣,能長久執行又可以維持健康,不傷身又有效的飲食法。
國民健康署在2018年最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中,提出三大營養素應占每日攝取總熱量的比例是這樣的:
1 碳水化合物(醣類):占50~60%,約為總熱量的一半。這是供應身體熱量的主要來源,飲食來源為澱粉類和水果、蔬菜、奶類。
2 蛋白質:約占10~20%。飲食來源以豆、魚、肉、奶、蛋為主。
3 脂肪:約占20~30%。以動物性及植物性油脂為主。
◎想減重,絕不能挨餓!每餐都吃飽,才有動力繼續瘦
過去對於減肥我們常聽到的觀念,多半是想減肥成功你一定要「少吃多動」,認為只要吃進食物總熱量,少於身體活動所消耗的熱量,就可以一直瘦瘦瘦。
所以想減肥的女孩兒們,天天瘋狂的計算卡路里、養成小鳥胃,每天都在節食瘦身。而且用這樣的方式一定要非常有毅力,還要有恆心,因為只要不堅持,稍微幾天吃多了,脂肪就會馬上完完整整的全部囤積回來。我在門診常見到許多女生還會因此產生許多負面的情緒,像是很後悔、很有罪惡感進而去催吐,還有一些人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自信心大失,從此就自暴自棄不想再減肥。
◎節食會養成「易胖體質」!千萬別再這樣做
其實,我要告訴大家,用這種斤斤計較計算熱量、每天恐怖節食的低卡路里減肥法,減肥失敗真的不是你的問題,只是遲早的事情!
隨著我們年紀愈大,新陳代謝愈來愈差,「節食」只是一種最容易讓你失去信心、然後自暴自棄的減肥法!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因為造成我們會發胖的原因很複雜,除了飲食不均和營養不良之外,腸道排便順暢度、睡眠品質、女性生理期的經血量、生活的壓力指數、運動多寡、體型體質、身體年齡和是否有新陳代謝內分泌失調問題,甚至情緒性暴食等都會影響,絕對不是卡路里加加減減這麼簡單。
我曾在門診遇過一位35歲的媽媽,餐餐精算卡路里,忍受飢餓,不敢和先生、小孩吃一樣的食物,就怕吃進太多熱量變胖,三餐只吃三片蘇打餅乾跟黑咖啡。雖然第一週瘦了快3公斤,但每天情緒很暴躁、看什麼都不順眼,經常和老公吵架、罵小孩,家裡的氣氛烏煙瘴氣。
結果第二週還沒過一半,那位媽媽就因為實在餓到受不了而破戒,開始狂吃。一回到正常飲食的狀態,體重一週甚至還比一開始胖了2公斤,讓她整個人更憂鬱難受,情緒盪到谷底。這個媽媽後來又試了一週,三餐只吃三片蘇打餅乾跟黑咖啡,沒想到1公斤都沒掉,再加上整整一週都便祕,整個大崩潰。
這是非常典型惡性節食失敗的案例,因為真的很餓很難堅持,而且只要一回到正常飲食,肥肉就會再次跑回來,不僅僅是這樣,還會養成「易胖體質」,因為身體已經學習記憶了,下次當再節食,效果就不如第一次執行的好,只會反覆失敗、愈減愈肥。
◎愛吃甜點,你已經有「糖上癮症」
攝取過量高度加工的精緻澱粉,再加上現代人運動量少,真的很容易發胖。因為當人體攝取過量精緻碳水化合物時,血液中的血糖濃度會快速上升,使胰島素大量分泌,促使糖分轉化成脂肪儲存於體內,形成體脂肪。而過多的體脂肪,正是讓人體態發福、變胖的關鍵。常見的精緻碳水化合物,例如蛋糕、蘿蔔糕、蔥抓餅之類的食物,也常常伴隨有高油脂的問題,讓人吃多不胖也難。不僅是發胖問題,還有可能患有很難戒斷的「糖上癮症」。
許多國外臨床研究發現,經常吃精製加工含糖食物,容易讓人對甜食上癮,而且不吃會很焦慮,一吃又停不下來,身體不斷的需要糖分,但糖讓血糖很快上升又下降,馬上產生飢餓感、又想再吃。不只是甜食,如果你常吃同時含有高碳水化合物合併高脂肪的食物,大腦會更容易著迷,結果對這些食物更加欲罷不能,特別是壓力大的時候,會更想吃這類食物抒壓,更加容易讓身體跟心情都失控。
◎肥胖不是「吃太多」,是吃錯導致「營養不良」
每餐都能吃飽,才會讓人有想要繼續瘦下去的動力。我們的身體真的很奇妙,當給細胞充足的營養,其實是不容易會有飢餓感的,所以如果你常常都有飢餓感,常常都想吃,要覺察留意一下,是身體真的「需要」還是只是大腦「想要」,吃錯營養素會造成一直有飢餓感,那我們就試著找到適合自己的營養補充跟飲食的方式;但若是大腦一直想吃,肚子其實飽飽的,那我就會建議,要好好的去抒解壓力,有可能是特定的事件,讓你造成情緒暴食的壓力胖。
肥胖,其實也是一種營養不良,當錯誤的飲食習慣導致身體營養不夠、缺乏原料的情形下,就無法順利新陳代謝,進而堆積肥肉。因此,只要學會給身體營養、吃對食物,讓身體都飽飽的,不用餓肚子、不用節食,也能輕鬆享「瘦」。
我認為減肥「不需要再斤斤計較計算熱量」,因為永遠也算不準確,每個季節的食物營養成分都會略有差異,而且許多添加物跟不同的烹調方式,都讓營養素難以計算,再加上現在市售商品的營養標示也不一定準確,所以大家可以不用太執著,真的要算營養成分,大概抓一下就可以了,完美主義只會累死自己,並不會讓你的減肥計畫加速成功。
如果你一直反覆減肥失敗,不妨來試看看風糜歐美和日本的糖質OFF飲食,除了可以每餐都吃飽之外,還可以讓你吃得很開心,再搭配個人化的飲食作適當的調整菜單,我認為這個是相對適合現代人的最佳減肥瘦身方式,甚至是可以開心執行一輩子健康飲食的生活方式。
◎只有想要減重的人,才需要減醣飲食嗎?
對於現代人的過食、飽食、精緻食的飲食習慣,低醣和減醣我認為是目前來說最容易執行,且符合亞洲人的飲食法。但也有人想問,如果沒有減重瘦身的需求,平時食量不算大、也不算重口味,那麼還需要減醣嗎?
其實,我常跟門診學生說,當你開始改變飲食,調整生活型態,會體驗到精神變好、工作效率提高、排便愈來愈順暢且開始感覺愈來愈年輕,而瘦身減重只是美妙的附加價值而已。當身體因為減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就更有胃口跟容量可以補充平日常被忽略的營養素,如: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跟適當的蛋白質跟好油脂,身體會回饋你更多好處,就等待你來發掘,只要掌握可以吃飽、開心、精神好的營養補充方式,就是能維持一輩子的健康飲食法。
【我需要立即開始減醣飲食嗎?】
﹝身體各項數值檢測﹞
1 BMI超標:BMI(BodyMassIndex)身體質量指數超標,體重(Kg)/身高(㎡)數值≧24。
2 腰圍過粗: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
3 內臟脂肪超標:標準的數值為女性2∼4,男性4∼6,數值大於≧10要特別小心!
4 體脂肪過高:30歲以下男性≧20%、女性≧25%,30歲以上男性≧25%、女性≧30%。
5 三酸甘油酯超標: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膽固醇LDL-C)濃度≧130mg/dl,總膽固醇濃度≧200mg/dl。
6 代謝症候群: A 腹部肥胖、B 血壓偏高、C 血糖偏高、D 三酸甘油酯偏高、E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只要上述A ∼ E 五項中滿足三項,就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
7 脂肪肝:肝臟細胞脂肪含量≧5%,被醫師診斷有脂肪肝。
8 婦科相關問題:多囊性卵巢、生理期亂經、經血不規則等。
﹝生活和飲食習慣檢測﹞
9 糖上癮現象:每天都要喝一杯含糖手搖飲料,愛吃麵包、蛋糕等糕餅類食物,吃不到會很憂鬱或焦慮。
10 甜食控:包包裡常備有糖果、餅乾、巧克力之類的零食。
11 嗜睡:早上總睡不飽、起不來,午飯後昏昏欲睡。
12 飲食不均:三餐無法定食定量,經常囫圇吞棗的亂吃。胃痛、胃食道逆流。
13 記憶力減退:開始記憶衰退,可能是吃太多精製糖。
14 輪班睡眠不正常:需要加班、輪夜班。
15 應酬喝酒:工作常需要應酬、喝酒、吃宵夜。
16 慣性熬夜:熬夜會讓肝臟運作失常、影響胰島素作用,使吃進肚子的醣類更容易轉化成脂肪儲存。
17 便祕:排便不順,一個禮拜排便次數少於三次。
18 水腫:喜歡吃重口味食物,導致水分代謝、血液循環差。
19 頭暈貧血:老是精神不濟、整個人懶洋洋,做什麼都提不起勁、頭昏腦脹、思緒不佳。
20 暴飲暴食:壓力大、感覺疲勞時,喜歡用大吃、大喝來發洩情緒。
〈案例〉壓力疲勞型肥胖:熬夜、睡眠不足,3年爆肥20公斤
小檔案:37歲的廣告公司中階主管,經常熬夜加班,最高紀錄甚至曾工作到快
凌晨5點才回到家,洗個澡又進公司上班。在長期熬夜、處於高度壓
力的環境下,短短3年間,就胖了20公斤。
怡惠(化名)是一名廣告公司中階主管,負責任、謹慎的個性,讓她在公事上幾乎凡事事必躬親。自從兩年前接下主管職務後,每天從早上10點,工作到晚上8、9點下班,幾乎已經是常態。有時候為了趕客戶結案,晚上12點下班也不稀奇,最高紀錄甚至曾加班到快凌晨5點才回到家,洗了澡又回到公司上班。
另外,由於接下主管職務,對上要面對上司,對下要盯緊下屬,長期高壓、熬夜的生活,讓原本體重55公斤的怡惠,短短3年就胖了20公斤。她苦惱的表示,「不但衣櫃很多衣服穿不下,前陣子參加大學同學會,更被笑說變化太大差點認不出來。」實在是太委屈了,才下定決心一定要瘦身成功。
不僅要改變飲食,更要改變心態
當我進一步詢問她的飲食、生活習慣,卻發現怡惠因為經常要加班,常和同事一起叫速食、外賣,常選擇高精緻澱粉的漢堡、薯條、炒飯、炒麵當晚餐;有時加班回家後,甚至還會買炸雞、吃泡麵當宵夜。而且雖然每天忙到很晚,但因為工作壓力大,卻還是難以入睡,甚至常因為夢到下屬出包,惡夢連連到半夜驚醒。
雖然怡惠急著瘦身,不過,在了解她的生活形態後,我發現正因為她發胖的主因和幾乎天天熬夜、睡不好有關,因此在飲食的部分,我建議她先從適度減醣開始,把白飯和麵條,替換成纖維含量較高的糙米、地瓜或馬鈴薯。每餐盡量吃足2到3份的蔬菜,來補充膳食纖維,並增加飽足感。
除此之外,我建議她更要調整「什麼都自己來」的心態,練習交辦跟信賴下屬,並每週留一天下班時間給自己,不管是讓自己睡飽,還是做岩盤浴、SPA、按摩活動放鬆一下,舒緩緊繃的神經都很好。
而我的建議,卻讓怡惠相當驚訝。「營養師,你是第一個跟我這樣說的人!大家都說減肥就要趕快運動,怎麼你會叫我去睡覺、去按摩啊?」
睡眠不足,不僅更容易胖,還容易傷肝
其實,睡眠不足,不但會讓飢餓素上升、瘦體素下降,使人容易感到飢餓,產生想吃東西的慾望。而長期熬夜更會增加肝臟損傷、無法正常運作的問題,使新陳代謝速率下降、脂肪大量囤積。所以,怡惠在長期吃的不對、身體代謝力差的狀況下,自然不胖也難!因此,比起急著運動,好好睡飽、調整失常的內分泌系統更重要。
在經過三週調整作息後,怡惠體重就從75公斤降至73公斤,整個人看起來氣色也更紅潤有精神了。不過,怡惠還是說她真的是戒不掉吃宵夜的習慣,下班回家好好放鬆後,就忍不住想大吃。
在考量準備的便利性,我建議她可以在冰箱放一些大番茄跟毛豆,下班嘴饞的話,大番茄有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跟茄紅素,也是增加飽足感,提升抗氧化力,幫助清除熬夜產生的自由基,是避免身體發炎、肥胖的好方法。搭配鹽味毛豆,豐富的蛋白質給她飽足感,還可以一邊看韓劇一邊吃很方便,若還是真的很想吃泡麵,就拿泡麵的調味料來煮蒟蒻絲跟玉米筍、木耳、花椰菜等蔬菜,慢慢地,她就戒掉一定要吃泡麵才能入睡的習慣。
而怡惠在飲食進行減醣,改變心態和維持充足睡眠下,半年後體重就減輕了15公斤,體脂肪也從原先的32%減至23%,衣服小了好幾個尺碼,看起來也更年輕有活力。
【穎養師的快瘦教室】
﹝瘦身重點﹞
1.用糙米、地瓜等取代白米和麵條,每餐吃足2~3份蔬菜。
2.改變心態,空出放鬆的時間給自己,提升睡眠品質。
3.用糙米、地瓜等取代白米和麵條,每餐吃足2~3份蔬菜。
﹝成果﹞半年內瘦下15公斤,體脂肪由32%降至23%,衣服小了好幾個尺碼,精神變好,看起來年輕許多!
這十幾年營養門診的諮詢經驗發現,現代人的飲食其實出了很大的問題:高油、高鹽、高糖,上班族買外食雖然很方便,但卻充斥過多精緻澱粉、加工品和油炸物,及辦公室特有團購含糖飲料手搖杯、下午茶跟零食的文化。
分析國民健康署公布的「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會發現,不管是蔬菜、堅果油脂類,還是乳製品,約有8成的成人,每天吃不到建議攝取量,反倒是全榖雜糧類(醣類)跟豆魚蛋肉類,有5成以上的民眾吃得過多。
簡單來說,就是約有高達8成的民眾處於「營養失衡」的狀態,也難怪現代人有許多文明病都是「吃」出來的。像是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甚至是罹患率第一名的大腸直腸癌,都跟飲食脫不了關係!相信有許多朋友的早午晚三餐,常會是以下這樣的組合:
〈NG早午晚餐〉
早餐:蘿蔔糕/飯糰/鐵板麵+奶茶
午餐:炸雞腿便當+含糖手搖飲料
點心:紅豆餅/雞蛋糕/蔥油餅
晚餐:炒麵/炒飯+熱羹湯
從上面常吃的飲食內容,你發現問題了嗎?這樣的食物組合,多屬於高度加工的食物,含有大量精緻澱粉(醣類)和添加糖。但身體該補充的膳食纖維、植化素、維生素跟礦物質等營養,幾乎都沒吃到!我常跟門診學生說,人體就是一台車子,每天賴以為生的食物就像是加油,車子要加98無鉛的汽油,你卻只加柴油,隨著車齡增長再加上每天勞累過度使用,車子就會拋錨給你看;同理,當我們每天都吃錯營養素,再加上現代人壓力很大,體內就會代謝失衡,肥胖只是剛開始第一步而已,接下來可能還有一堆病在等著你!不可不慎!
◎充滿精緻飲食的時代,需要改變傳統觀念
過去我在醫院擔任臨床營養師所提倡的觀念,是按照標準均衡飲食方式,建議碳水化合物(醣類)比例占總飲食熱量的55 %∼60 %,豆魚蛋肉類等蛋白質比例只占總飲食的14%,其實說真的,已經不太符合現代人的飲食習慣了,比較像是過去傳統農家社會,大部分是吃飯配青菜豆腐,而雞鴨魚肉會在特殊節慶才有的奢侈搭配!
按照這樣的比例,蔬菜跟肉在餐盤上的比例都只有一片跟一小格,而白飯就會占大部分,如果有讀者自己或是家人曾經住過院、訂過醫院的治療餐,就會知道我的意思了。每次巡病房,都會有糖尿病和中風的病人,常會跟我說:「營養師啊⋯⋯那個醫院的餐完全吃不飽耶!而且沒味道好難吃(因為三高病人都設定低鹽餐),我怕住院營養不夠、體力不足不能戰勝病魔,就偷偷買別的東西吃了。」
這時候其實我都會覺得好氣又好笑,好笑的是病人們很可愛,坦白又誠實,氣的是這樣沒味道又吃不飽的餐食,對病人真的好嗎?一味注重學理上的營養比例,但是卻忽略了現代人的心理狀態,已經習慣吃很多肉跟重口味的我們,無法接受醫院的標準均衡飲食,吃不飽結果就是忍不住去亂買東西吃,造成吃了更多油脂、精緻澱粉的問題發生;出院回家之後,因為已經對所謂「標準飲食」心生抗拒,更不可能照醫院營養師安排的飲食執行,導致本來可以用「吃」來預防的慢性病卻更加惡化。
◎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法,才能吃一輩子保健康
我一直相信:「既然肥胖跟三高的大部分起因都是因為吃錯食物,那我們就更應該用吃對營養把健康吃回來!」抱持著這個信念,我研讀了這幾十年各國的營養飲食研究文獻,總結發現我們的鄰近國家—日本,這十年來有許多醫學博士跟營養師都在提倡的「糖質OFF飲食法」(減醣飲食),跟我的理念竟然不謀而合。
什麼是減醣飲食呢?做法是適度調整三大營養素的比例,把過去認為每天吃最多的碳水化合物降低,稍微提高蛋白質、油脂的比例,搭配大量蔬菜膳食纖維,這樣的飲食配置,反而能讓人更有飽足感,是一個比較符合亞洲人目前的飲食習慣,還可以兼具健康跟美味。
我也在我的臨床減肥個案實際執行了6年,比起傳統一味限制熱量的高碳水飲食法來說,「減醣飲食」的成功比例達八成以上,且沒有因為這樣的飲食讓血脂肪升高(在營養師的協助下),個案抽血報告反而都是往健康無紅字的數值邁進!因此,我認為這或許是目前看起來最能符合現代人的飲食習慣,能長久執行又可以維持健康,不傷身又有效的飲食法。
國民健康署在2018年最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中,提出三大營養素應占每日攝取總熱量的比例是這樣的:
1 碳水化合物(醣類):占50~60%,約為總熱量的一半。這是供應身體熱量的主要來源,飲食來源為澱粉類和水果、蔬菜、奶類。
2 蛋白質:約占10~20%。飲食來源以豆、魚、肉、奶、蛋為主。
3 脂肪:約占20~30%。以動物性及植物性油脂為主。
◎想減重,絕不能挨餓!每餐都吃飽,才有動力繼續瘦
過去對於減肥我們常聽到的觀念,多半是想減肥成功你一定要「少吃多動」,認為只要吃進食物總熱量,少於身體活動所消耗的熱量,就可以一直瘦瘦瘦。
所以想減肥的女孩兒們,天天瘋狂的計算卡路里、養成小鳥胃,每天都在節食瘦身。而且用這樣的方式一定要非常有毅力,還要有恆心,因為只要不堅持,稍微幾天吃多了,脂肪就會馬上完完整整的全部囤積回來。我在門診常見到許多女生還會因此產生許多負面的情緒,像是很後悔、很有罪惡感進而去催吐,還有一些人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自信心大失,從此就自暴自棄不想再減肥。
◎節食會養成「易胖體質」!千萬別再這樣做
其實,我要告訴大家,用這種斤斤計較計算熱量、每天恐怖節食的低卡路里減肥法,減肥失敗真的不是你的問題,只是遲早的事情!
隨著我們年紀愈大,新陳代謝愈來愈差,「節食」只是一種最容易讓你失去信心、然後自暴自棄的減肥法!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因為造成我們會發胖的原因很複雜,除了飲食不均和營養不良之外,腸道排便順暢度、睡眠品質、女性生理期的經血量、生活的壓力指數、運動多寡、體型體質、身體年齡和是否有新陳代謝內分泌失調問題,甚至情緒性暴食等都會影響,絕對不是卡路里加加減減這麼簡單。
我曾在門診遇過一位35歲的媽媽,餐餐精算卡路里,忍受飢餓,不敢和先生、小孩吃一樣的食物,就怕吃進太多熱量變胖,三餐只吃三片蘇打餅乾跟黑咖啡。雖然第一週瘦了快3公斤,但每天情緒很暴躁、看什麼都不順眼,經常和老公吵架、罵小孩,家裡的氣氛烏煙瘴氣。
結果第二週還沒過一半,那位媽媽就因為實在餓到受不了而破戒,開始狂吃。一回到正常飲食的狀態,體重一週甚至還比一開始胖了2公斤,讓她整個人更憂鬱難受,情緒盪到谷底。這個媽媽後來又試了一週,三餐只吃三片蘇打餅乾跟黑咖啡,沒想到1公斤都沒掉,再加上整整一週都便祕,整個大崩潰。
這是非常典型惡性節食失敗的案例,因為真的很餓很難堅持,而且只要一回到正常飲食,肥肉就會再次跑回來,不僅僅是這樣,還會養成「易胖體質」,因為身體已經學習記憶了,下次當再節食,效果就不如第一次執行的好,只會反覆失敗、愈減愈肥。
◎愛吃甜點,你已經有「糖上癮症」
攝取過量高度加工的精緻澱粉,再加上現代人運動量少,真的很容易發胖。因為當人體攝取過量精緻碳水化合物時,血液中的血糖濃度會快速上升,使胰島素大量分泌,促使糖分轉化成脂肪儲存於體內,形成體脂肪。而過多的體脂肪,正是讓人體態發福、變胖的關鍵。常見的精緻碳水化合物,例如蛋糕、蘿蔔糕、蔥抓餅之類的食物,也常常伴隨有高油脂的問題,讓人吃多不胖也難。不僅是發胖問題,還有可能患有很難戒斷的「糖上癮症」。
許多國外臨床研究發現,經常吃精製加工含糖食物,容易讓人對甜食上癮,而且不吃會很焦慮,一吃又停不下來,身體不斷的需要糖分,但糖讓血糖很快上升又下降,馬上產生飢餓感、又想再吃。不只是甜食,如果你常吃同時含有高碳水化合物合併高脂肪的食物,大腦會更容易著迷,結果對這些食物更加欲罷不能,特別是壓力大的時候,會更想吃這類食物抒壓,更加容易讓身體跟心情都失控。
◎肥胖不是「吃太多」,是吃錯導致「營養不良」
每餐都能吃飽,才會讓人有想要繼續瘦下去的動力。我們的身體真的很奇妙,當給細胞充足的營養,其實是不容易會有飢餓感的,所以如果你常常都有飢餓感,常常都想吃,要覺察留意一下,是身體真的「需要」還是只是大腦「想要」,吃錯營養素會造成一直有飢餓感,那我們就試著找到適合自己的營養補充跟飲食的方式;但若是大腦一直想吃,肚子其實飽飽的,那我就會建議,要好好的去抒解壓力,有可能是特定的事件,讓你造成情緒暴食的壓力胖。
肥胖,其實也是一種營養不良,當錯誤的飲食習慣導致身體營養不夠、缺乏原料的情形下,就無法順利新陳代謝,進而堆積肥肉。因此,只要學會給身體營養、吃對食物,讓身體都飽飽的,不用餓肚子、不用節食,也能輕鬆享「瘦」。
我認為減肥「不需要再斤斤計較計算熱量」,因為永遠也算不準確,每個季節的食物營養成分都會略有差異,而且許多添加物跟不同的烹調方式,都讓營養素難以計算,再加上現在市售商品的營養標示也不一定準確,所以大家可以不用太執著,真的要算營養成分,大概抓一下就可以了,完美主義只會累死自己,並不會讓你的減肥計畫加速成功。
如果你一直反覆減肥失敗,不妨來試看看風糜歐美和日本的糖質OFF飲食,除了可以每餐都吃飽之外,還可以讓你吃得很開心,再搭配個人化的飲食作適當的調整菜單,我認為這個是相對適合現代人的最佳減肥瘦身方式,甚至是可以開心執行一輩子健康飲食的生活方式。
◎只有想要減重的人,才需要減醣飲食嗎?
對於現代人的過食、飽食、精緻食的飲食習慣,低醣和減醣我認為是目前來說最容易執行,且符合亞洲人的飲食法。但也有人想問,如果沒有減重瘦身的需求,平時食量不算大、也不算重口味,那麼還需要減醣嗎?
其實,我常跟門診學生說,當你開始改變飲食,調整生活型態,會體驗到精神變好、工作效率提高、排便愈來愈順暢且開始感覺愈來愈年輕,而瘦身減重只是美妙的附加價值而已。當身體因為減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就更有胃口跟容量可以補充平日常被忽略的營養素,如: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跟適當的蛋白質跟好油脂,身體會回饋你更多好處,就等待你來發掘,只要掌握可以吃飽、開心、精神好的營養補充方式,就是能維持一輩子的健康飲食法。
【我需要立即開始減醣飲食嗎?】
﹝身體各項數值檢測﹞
1 BMI超標:BMI(BodyMassIndex)身體質量指數超標,體重(Kg)/身高(㎡)數值≧24。
2 腰圍過粗: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
3 內臟脂肪超標:標準的數值為女性2∼4,男性4∼6,數值大於≧10要特別小心!
4 體脂肪過高:30歲以下男性≧20%、女性≧25%,30歲以上男性≧25%、女性≧30%。
5 三酸甘油酯超標: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膽固醇LDL-C)濃度≧130mg/dl,總膽固醇濃度≧200mg/dl。
6 代謝症候群: A 腹部肥胖、B 血壓偏高、C 血糖偏高、D 三酸甘油酯偏高、E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只要上述A ∼ E 五項中滿足三項,就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
7 脂肪肝:肝臟細胞脂肪含量≧5%,被醫師診斷有脂肪肝。
8 婦科相關問題:多囊性卵巢、生理期亂經、經血不規則等。
﹝生活和飲食習慣檢測﹞
9 糖上癮現象:每天都要喝一杯含糖手搖飲料,愛吃麵包、蛋糕等糕餅類食物,吃不到會很憂鬱或焦慮。
10 甜食控:包包裡常備有糖果、餅乾、巧克力之類的零食。
11 嗜睡:早上總睡不飽、起不來,午飯後昏昏欲睡。
12 飲食不均:三餐無法定食定量,經常囫圇吞棗的亂吃。胃痛、胃食道逆流。
13 記憶力減退:開始記憶衰退,可能是吃太多精製糖。
14 輪班睡眠不正常:需要加班、輪夜班。
15 應酬喝酒:工作常需要應酬、喝酒、吃宵夜。
16 慣性熬夜:熬夜會讓肝臟運作失常、影響胰島素作用,使吃進肚子的醣類更容易轉化成脂肪儲存。
17 便祕:排便不順,一個禮拜排便次數少於三次。
18 水腫:喜歡吃重口味食物,導致水分代謝、血液循環差。
19 頭暈貧血:老是精神不濟、整個人懶洋洋,做什麼都提不起勁、頭昏腦脹、思緒不佳。
20 暴飲暴食:壓力大、感覺疲勞時,喜歡用大吃、大喝來發洩情緒。
〈案例〉壓力疲勞型肥胖:熬夜、睡眠不足,3年爆肥20公斤
小檔案:37歲的廣告公司中階主管,經常熬夜加班,最高紀錄甚至曾工作到快
凌晨5點才回到家,洗個澡又進公司上班。在長期熬夜、處於高度壓
力的環境下,短短3年間,就胖了20公斤。
怡惠(化名)是一名廣告公司中階主管,負責任、謹慎的個性,讓她在公事上幾乎凡事事必躬親。自從兩年前接下主管職務後,每天從早上10點,工作到晚上8、9點下班,幾乎已經是常態。有時候為了趕客戶結案,晚上12點下班也不稀奇,最高紀錄甚至曾加班到快凌晨5點才回到家,洗了澡又回到公司上班。
另外,由於接下主管職務,對上要面對上司,對下要盯緊下屬,長期高壓、熬夜的生活,讓原本體重55公斤的怡惠,短短3年就胖了20公斤。她苦惱的表示,「不但衣櫃很多衣服穿不下,前陣子參加大學同學會,更被笑說變化太大差點認不出來。」實在是太委屈了,才下定決心一定要瘦身成功。
不僅要改變飲食,更要改變心態
當我進一步詢問她的飲食、生活習慣,卻發現怡惠因為經常要加班,常和同事一起叫速食、外賣,常選擇高精緻澱粉的漢堡、薯條、炒飯、炒麵當晚餐;有時加班回家後,甚至還會買炸雞、吃泡麵當宵夜。而且雖然每天忙到很晚,但因為工作壓力大,卻還是難以入睡,甚至常因為夢到下屬出包,惡夢連連到半夜驚醒。
雖然怡惠急著瘦身,不過,在了解她的生活形態後,我發現正因為她發胖的主因和幾乎天天熬夜、睡不好有關,因此在飲食的部分,我建議她先從適度減醣開始,把白飯和麵條,替換成纖維含量較高的糙米、地瓜或馬鈴薯。每餐盡量吃足2到3份的蔬菜,來補充膳食纖維,並增加飽足感。
除此之外,我建議她更要調整「什麼都自己來」的心態,練習交辦跟信賴下屬,並每週留一天下班時間給自己,不管是讓自己睡飽,還是做岩盤浴、SPA、按摩活動放鬆一下,舒緩緊繃的神經都很好。
而我的建議,卻讓怡惠相當驚訝。「營養師,你是第一個跟我這樣說的人!大家都說減肥就要趕快運動,怎麼你會叫我去睡覺、去按摩啊?」
睡眠不足,不僅更容易胖,還容易傷肝
其實,睡眠不足,不但會讓飢餓素上升、瘦體素下降,使人容易感到飢餓,產生想吃東西的慾望。而長期熬夜更會增加肝臟損傷、無法正常運作的問題,使新陳代謝速率下降、脂肪大量囤積。所以,怡惠在長期吃的不對、身體代謝力差的狀況下,自然不胖也難!因此,比起急著運動,好好睡飽、調整失常的內分泌系統更重要。
在經過三週調整作息後,怡惠體重就從75公斤降至73公斤,整個人看起來氣色也更紅潤有精神了。不過,怡惠還是說她真的是戒不掉吃宵夜的習慣,下班回家好好放鬆後,就忍不住想大吃。
在考量準備的便利性,我建議她可以在冰箱放一些大番茄跟毛豆,下班嘴饞的話,大番茄有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跟茄紅素,也是增加飽足感,提升抗氧化力,幫助清除熬夜產生的自由基,是避免身體發炎、肥胖的好方法。搭配鹽味毛豆,豐富的蛋白質給她飽足感,還可以一邊看韓劇一邊吃很方便,若還是真的很想吃泡麵,就拿泡麵的調味料來煮蒟蒻絲跟玉米筍、木耳、花椰菜等蔬菜,慢慢地,她就戒掉一定要吃泡麵才能入睡的習慣。
而怡惠在飲食進行減醣,改變心態和維持充足睡眠下,半年後體重就減輕了15公斤,體脂肪也從原先的32%減至23%,衣服小了好幾個尺碼,看起來也更年輕有活力。
【穎養師的快瘦教室】
﹝瘦身重點﹞
1.用糙米、地瓜等取代白米和麵條,每餐吃足2~3份蔬菜。
2.改變心態,空出放鬆的時間給自己,提升睡眠品質。
3.用糙米、地瓜等取代白米和麵條,每餐吃足2~3份蔬菜。
﹝成果﹞半年內瘦下15公斤,體脂肪由32%降至23%,衣服小了好幾個尺碼,精神變好,看起來年輕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