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住宿期間教學生做菜〉

「到底要怎麼認識法國朋友?」

「你門打開,你隔壁不就有法國人住嗎?」

當時一起在語言學校的一個臺灣同學煩惱不已來問我,我還真是李組長眉頭一皺,發覺……這是什麼問題?

 

宿舍不只是一個小型地球村,其實某種意義上也算是我在法國生活的縮影,就像我在宿舍裡還成立了一個廚藝社團。這種公立宿舍定期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給住宿生參加,有舞蹈、藝術、音樂、體育等等各種主題,內容不盡相同,有的是聘請外面的人來舉辦,大部分則是由住宿生自行發起。

 

說起會成立這個廚藝社團,是來自某次宿舍舉辦的廚藝班,當時宿舍和學生保險公司LMDE合作開了一系列為期三週、每週一次的廚藝教室,只要是住宿生都可以免費報名參加。

 

我當然充滿期待地去報名,本以為法國人的廚藝教學應該會很有一套,不過三週的課程下來,發現完全在我預料之外,因為教學者並非專業廚師,是健保公司的員工,看起來很年輕貌似剛畢業,料理的主軸是以健康快速為取向,因此可想而知做出來的東西相當「健康」。印象最深刻的一道菜是把花椰菜和洋菇直接切一切就拿來生吃,我超震驚的,說起來這可以算是我第一個法國的飲食文化衝擊。

 

就在最後一堂課即將結束,大家坐在一起享用當天莫名其妙說不上難吃也稱不上好吃的成果時,我不小心(好啦,其實很故意)讓在座的學員們知道我其實是想來法國學廚藝的,然後又不小心秀了一下自己做菜的照片,就有人拱我開班授課。由於是來自外國妹子的要求,當時的我哪抵擋得住,而且又剛好可以順理成章地互留聯絡方式,於是我就開始在宿舍教做菜了。

 

我在備課時其實頗掙扎的,煩惱到底要教什麼內容,因為參與的對象幾乎都是沒有烹飪經驗的大(ㄒㄧㄠˇ)學(ㄆㄧˋ)生(ㄏㄞˊ),要如何引發他們的興趣,並有效率地讓他們學會一些基本技巧,可以讓他們回家真正開始做菜,不要再一天到晚只能吃那些現成不健康的加工食品。

 

老實說,成立廚藝社團的原因,除了可以認識一堆妹子、加FB,另一個就是我入住學生宿舍後,我發現身邊學生們平常拿來填飽肚子的食物,真的是很糟糕,實在看不下去了。

 

宿舍裡面住著來自不同國家、世界各國的大學生,有趣的是,大家普遍對食物的理解都很淺薄。法國不像臺灣外食很方便,而且不便宜,外面隨便吃一餐最少也都要花個6至8歐(折臺幣約200、300多元),因此學生們為了省錢,經常會吃罐頭或微波食品配工廠生產的廉價麵包。

 

而且法國的微波食品沒有我們臺灣便利商店這麼厲害,除了冷凍披薩,就是便宜的義大利麵拌罐頭醬,窮學生普遍都吃這類食物;再不然就是很無聊的─拆開就能吃的沙拉。這也算是另一個我剛剛去到法國所受到的文化衝擊,心想:靠!法國食物這麼出名,結果他們當地的人吃得這麼隨便!

 

即便當地最常見的街頭小吃Kebab(類似沙威瑪但更道地,很像三明治裡夾肉和生菜再淋醬),配一份薯條加一杯飲料,大概要6、7歐元左右(折合臺幣200多元),以窮學生來說,不是人人就能負擔得起的。

 

想來想去,最後決定第一堂課就從基本的刀工、怎麼正確使用菜刀教起。再來,我準備了歐洲很常見的三道式菜單,前菜、主菜、甜點,這也成為往後我教學的固定模式,帶著學員認識一些當季低單價的新鮮食材,將重點放在如何在宿舍使用簡單省錢的食材,做出美味快速的料理。

(未完待續)

 

 

〈CAP證照難度見真章〉

老實說其實CAP考試內容本身並不難,對一般法國人而言就是一個基本的高職學歷的職業能力證明,全名為Certificat d’Aptitude Professionnelle,主要是給那些未成年中學生考的,各種跟技術相關的行業都有相對應的CAP考試,有點像臺灣的丙級技術士證照,是非常基礎的程度。

 

不過CAP一年只有考一次,而且所有類型、行業的專長考試都是全國統一一起考,因此每年六月就是學生們的考試季,內容除了考專業項目還要考一般科目。一般科目包含法語、英語、科學(數學物理化學)以及人文(歷史地理),專業項目除了實作還會有筆試和面試,範圍相當全面,因此對法語程度不夠的外國人來說難度非常高。

 

而我們的受訓項目是Cuisine料理,也就是廚師考試。一般來說,餐飲高職生都是學校受訓兩年才參加考試,兩年當中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餐廳裡面當實習生,大約是三週工作加上一週上課這種產學合作的模式,薪水則是按照政府規定支付。不過我們的職訓中心主要針對成人,因此將訓練縮短為一年,課程內容大大濃縮,學校課程占了大部分比例,實習只有三次,每次各三週,因此實習整整需要達到九週的時間。

 

我們學的都是很基本傳統的法國菜以及甜點(是的,因為考試會考甜點),沒有什麼太過炫麗像電視上或電影裡演的那種假掰菜餚。Chef教學的方針主要是在幫我們打基礎,好讓我們之後去工作能夠融入團隊,並且順利通過考試。所以課程安排是依照考試範圍內要求的各種必備技能來規畫,原則上每一週都會做四道菜,各種前菜、主菜、甜點都會被安排在一週的課堂中,Chef也會依照當天食譜來指導及示範必要技巧,等到週五的時候,Chef就會從每人做的四道菜裡抽出兩道來評量。

 

一開始感到衝擊的就是得按表操課,所有食材都須依照食譜上的份量精確秤量,並且按照食譜上描述的步驟如法炮製,一步一步來,對我這種過去都是靠感覺做菜的人來說相當礙手礙腳,而且同時還得跟隊友兩兩一組協力製作,必須用我破破的法語再加上比手畫腳溝通,努力聽懂他們在供瞎毀。

 

此外每種材料都還有特定的處理步驟及方法,不像在家裡愛怎樣做就怎麼做,因為這些都是考試評分的依據,例如洗菜就有洗菜的步驟,煮馬鈴薯就有馬鈴薯對應的方法,不依照規定,考試時就會被扣分。Chef常在課堂上強調,這不是在家裡做菜,是以邁向專業為目標,很多家中廚房的習慣並不適用在專業廚房。因此在上這些課程時,不禁意識到自己過去以興趣累積起來的那套手路,原來距離職業等級還有一大段差距,後來才發現,原來那些自以為的廚藝基礎是如此薄弱。

(未完待續)

 

〈酒館裡的焢肉飯〉

第二次實習我找了Aix-les-bains本地的餐廳,那是間生意很好的小酒館,就位在市中心的餐廳一條街上,簽約時才發現原來老闆除了同時擁有街上這間小酒館及正對面的酒吧,隔壁那條大馬路上全鎮最著名的賭場裡面附設的餐廳也是他旗下事業之一。因此他們安排我兩週在小酒館、一週去賭場實習,由於賭場規定較嚴格,秘書還要我寫一份自我表明無犯罪紀錄證明,相當慎重。

 

由於我想排解苦悶的課後人生,同時趁早累積更多實戰經驗,因此這次早早就跟餐廳Chef打過照面,問他能不能提前開始我的實習,利用我課餘時間先來適應環境。他當然說好啊!這種要求有哪個餐廳會不要?多一個免費員工來幫忙根本賺到,因此我在正式實習兩週前,就開始每天下課過去報到。

 

第一天實習,Chef就挖了一個大坑給我跳,他跟每個客人介紹「這是我們臺灣來的實習生」,讓我簡直就像結婚新人逐桌敬酒似的,每個人都乾上一杯當地特產的藥草酒Génépi(是一種蒿類植物釀的酒,喝起來有點像高粱)。雖然我很不會喝酒,可是就覺得體驗這樣的文化很好玩,乾來乾去吼搭啦的下場悽慘無比,三更半夜肚子超痛,痛到從床上連滾帶爬到廁所去嘔吐,折騰了一整晚。從那次之後,我對Génépi一直有種又愛又恨的感覺,聞到那個味道會怕怕的,但卻會讓我想到那段美好有趣的回憶。

 

有一天跟Chef閒來無(有)事聊到臺灣料裡,大致跟他描述一些滷肉、熱炒之類在臺灣很常見的菜色,雖然依照我的口語程度不至於說得口沫橫飛,說菜倒是說得挺有娛樂效果,我還說出如果他想試試的話,用餐廳現有的一些材料就可以變(搞)出來,卻萬萬沒想到接下來就聽到他說:「那麼下週四中午的特餐(plat du jour)就交給你了!」

 

登楞!當下我眼神呆滯地傻住了五秒,「Chef要我做臺灣特色菜作為當日特餐」這令人驚嚇的一句話瞬間凝結了當下的空氣。

 

「那,要不要先做給你吃吃看?」還沒從SHOCK中回神過來,我提高明顯到不行的訝異聲調試探問他。

 

「沒關係,對你有信心!」Chef竟然這麼說。

 

我立刻OS:靠!傻小!

 

就這樣抱持著有點興奮又緊張的心情回家開始左思右想,還打電話給在臺灣的媽媽討論做什麼菜才好。既然要有臺灣特色就要能代表臺灣,原本是想到「東坡肉」,但一方面怕法國人覺得肥肉多,又想到綁線、拆線的做法十分麻煩,那就選擇可以把步驟簡化又保有特色的料理─焢肉。

(未完待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