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製作麵包常見問題(小標)
1.真的不用手揉麵團嗎?
不用,因為有麵包機代勞,不需要會揉出「手套膜」這種高大上的技術,只要利用冷藏發酵,也可以做出好吃濕潤又有彈性的麵包。
2.冷藏發酵是什麼?
在冰箱冷藏的低溫下緩慢進行發酵的過程,藉由長時間的小麥麵粉中的蛋白質水解作用也就是水合法,不須揉捏麵團也能自行產生麵筋。
3.冷藏發酵需要多少時間?
要看所使用的酵母粉量。本書中都是用速發乾酵母,在室溫發酵時,一般建議用量是麵粉總重的1∼2%,如果改成在冰箱的冷藏發酵,建議是8∼12小時。如果想要延長至24小時,就要減少酵母粉用量到0.8∼1%。
4.如何判斷發酵是否完成?
(1)按壓法:目測是否有發酵到2倍大,而且手指按壓下去麵團沒有回彈。
(2)整體標記法:將整個麵團放入透明容器中,用橡皮筋束在外面做記號,等麵團長大到記號處高度的2倍時(如8cm變到16cm),表示發酵完成。
(3)部分標記法:麵團中捏一球小麵團另外放入透明小杯中,用橡皮筋做記號,跟麵團一起發酵,等小麵團長大到2倍高就表示主麵團發酵完成。
5.冷藏發酵完成的麵團要回溫才能繼續下一步嗎?
要回溫至17℃。如果從冰箱拿出來就直接進行整形,麵團容易損傷導致麵包口感不佳。
6.麵包有兩次發酵步驟,為什麼有的食譜是在一次發酵時進行冷藏發酵,有的食譜卻是在二次發酵時?
本書食譜多是以可愛造型為主,在一次發酵完成後開始做造型,若是希望麵包的外型比例保持良好,建議冷藏發酵在一次發酵時進行,二次發酵則是用室溫發酵,這樣隨時可以查看發酵狀況,避免過度發酵造成外型變形;而像佛卡夏類沒有整形的問題,選擇一次發酵或是二次發酵時冷藏發酵都可以。
7.請建議麵包的烤溫?
一般來說,我會採用高溫短時的方式來進行,因為在烤箱內越久就越容易損失水分,麵包容易乾粗。以190度為基準,視麵包種類調整,像佛卡夏或歐包這種糖很少的,可以飆到200∼220度去烤。
油糖分比例高的麵包或是因為造型顏色上的考慮,不想讓麵包上色,如想保持抹茶粉的翠綠,可以降低到180度加上蓋鋁箔紙。
8.如何判斷麵包是否烤好?
沒有完全烤透的麵包,出爐後容易塌陷變皺、吐司會凹陷歪腰。可以仔細觀察麵包與模具的交界處,如果麵包邊緣脫離模具且也上色了,那就表示差不多快烤好。
比較精準的方法就是用溫度計插入麵包中心去測量,完全熟透的麵包中心溫度是93℃以上。某些軟麵包類的可能到88∼90℃就可以了,出爐後會微塌陷,但口感很軟且回烤後不輸剛出爐的口感。油糖蛋比例高的麵包,如布里歐修類的麵包,由於外表很容易上色,要注意避免外皮烤好但內部麵團還沒熟的狀況。
9.如何保存麵包?
當日沒有吃完的麵包建議馬上放進密封袋內冷凍保存,可以保存兩周,下次要吃的時候,從冷凍庫拿出來不必解凍,直接放電鍋外鍋加1/4∼1/2杯水去蒸,就會解凍回復成柔軟麵包,若想吃到脆脆表皮可以再放進烤箱叮一下。若是用微波爐,從冷凍庫取出微波解凍,一樣再放進烤箱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