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1:能耐.一九一二年
記憶中,我這輩子第一次品嘗過後就馬上想再吃一口的東西,是我祖母抹起從鍋子邊緣溢出、粉紅中帶點灰色的草莓果醬浮沫。當時我約莫四歲。
相較於如今,那個時代的女性在操持家務上相當重視儀式感。有時候,你甚至難以區分這和執著且無意識的殉道行為有何不同。這時候一定要做「這件事」,那時候非得做「那件事」不可。每年有一週固定要留給「女紅」。當然,「春季大掃除」也是少不了的。還有其他家務,這些事幾乎就像是打斷正常生活的各種節慶,無論天候、家中的經濟與健康狀況如何,我們仍需奉行不悖。
就我現在看來,當中有許多事情看似古怪、甚至可笑。但這一成不變的節奏,卻為足不出戶的流逝歲月,帶來一種多采多姿的興奮之情。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們家每到夏天總會有幾段短暫、但極其瘋狂的果醬製作時光。板條箱、籃子、搬運箱滿載著當季且最便宜的水果,香氣四溢地在門廊的陰涼處等待著,而林林總總的琺瑯鍋、長柄勺、寬口漏斗則會從某個深色櫥櫃中現身。
當時的我對實際製程了解不多,只記得在我們享受美好野餐時光的同時,祖母、母親和廚子會在我們寬敞陰暗的廚房裡開始工作,進入某種彷彿被藥物催眠的專注模式。她們疲憊而暴躁,同時又因著贏得這場對抗夏日酷熱和水果腐敗的競賽,心生奇異的勝利快感。
現在我知道了,草莓打頭陣,主要用來製作果醬。酸溜溜的紅櫻桃是拿來做派的,產季較晚一些,其中顏色較深的會接著被我們醃漬起來,而杏桃則在此之後出場。若杏桃熟透了,就會直接被拿來做成果醬,若還新鮮,就直接把它們「醃起來」──這是我祖母的用語,也是北愛荷華州的思維,意指撒點糖漬煮,在早餐時吃或當成冬季的甜點。
她是個不苟言笑的女人,彷彿在很早以前就認定自己絕對能因此上天堂似的。我總覺得我父親可能曾經也想要幫忙製作果醬,就像當時的我一樣。然而,祖母展現出典型虔誠婦女的執著,幾近歡欣且鞠躬盡瘁地履行職責,並明確表示在廚房幫忙是一項辛苦且繁重的事務,男性絕不許插手,通常也不容孩子參與。有時候,她會讓我拔櫻桃梗,當我快要九歲的那一年,我獲准不時攪拌一下鍋內,保持安靜,並盡可能地避免自己礙手礙腳。
不過,反正廚房裡本來就不許廢話、不准胡亂聊天。我的母親正值青春活潑的年紀,廚子也是……然而在祖母的雷厲風行之下,她們只能安靜且迅速地工作……攪拌,揮汗,加快速度。真是太可惜了。我認為如此香氣四溢的家務,做來應該是有趣的。
儘管維多利亞時代晚期的禁欲主義猶存,但炎熱的廚房香氣氤氳。正在腐爛的水果躺在門廊上的板條箱裡,或者堆放在沾滿果汁的桌上閃閃發亮,準備投入燉鍋和木勺的懷抱。一向節省的祖母,如同祭司般地站在彌漫的蒸氣中,將果醬浮沫「抹」進一只厚實的白色碟子中。有時她會允許我、不過更多時候是禁止我,將手指伸進正在冷卻的泡沫中並舔一口。溫熱、甜美而芬芳。我愛死這種感覺了。
(摘自:《我的飲食歲月》,〈能耐.一九一二年〉)
試閱2:分享.一九二七年
我從寄宿學校畢業的那年,我父母還有三個比我更小的孩子要照顧,印象中……當時家中似乎還面臨了突如其來但無可避免的事情,我不太記得了。總之,他們不太知道如何安頓我。
我母親的學生時期過得很平順,她在歐洲度過了一段被照顧得宜的漫長時光,甚至身邊不乏追求者。然後,在正確的時間點,她結婚了。她嫁給了一名面黃肌瘦的鄉下報紙編輯,而不是從雙頰飽滿的眾多青年才俊中挑選丈夫,不過,她畢竟是結婚了。我有許多表親──至少是我母親那邊的表親──也遵循一樣的模式,畢業後便在社交圈初次亮相,然後步入禮堂。
「另一邊」就不一樣了:我父親的父親和母親都是大學畢業生。我祖母花了八年才從大學畢業,因為她就學一年之後,便因著生小孩而休學一年,而後就這麼依循此模式直到生完四個兒子,才拿到文學學士學位。她所有的兒子也都上了大學,而我父親的姪女們當然也走上同樣的路。
然而在家裡,我父母之間卻存在著一股幾近無形的怨念。若父親無意中提起(我確定他並非刻意)某人的妻子是大學畢業生,母親馬上就不高興了。
但她表達生氣的方式是如此隱晦,我不覺得父親總是有注意到:她的右腳會快速輕巧地打拍子,這是她無人能及的獨特技能,而且她會費盡心力地證明自己所受的教育更好,去過更遠的地方,比某人的妻子更博覽群書等。通常她的論點都是真的。事實上,她很清楚地表明──至少對我表明,某人的妻子只不過是「路人甲」,大學教育對於那些沒有其他優勢的女人來說,或許正合適,但是……
怪的是,母親似乎從來不覺得她帶著不痛不癢的態度、口口聲聲說的「優勢」,正是我和任何愚昧無知、想要上大學的女性所缺少的:我從未離家至十二個小時車程外的地方度假;我住在加州某個迷你小鎮的外圍鄉間;我在那裡幾乎沒有任何朋友,因為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不住在家裡,個性又變得害羞且勢利;我缺乏性魅力,像個九十歲的老修女。我僅存的少數幾個羞於見人的夢想,就是羅納.考爾門(Ronald Colman)看到我時會說:「那就是我下一部電影的女主角!」
我就這麼突然出現在家裡,長大成人,個性陰鬱,精力充沛卻無處揮霍。父親和母親在驚慌失措下,決定將我送進洛杉磯的一所大型大學,這樣我就能「離家近一點」,直到……直到奇蹟發生為止吧,我想。
然而那個時候的我,離家近一點正是我無法忍受的事情。我出於本能地抗拒,就像手術臺上的病人抗拒乙醚一樣。我離家的時間到了,而且我必須堅決地離開,就像我堅決地相信有一天我會重回親愛家人的懷抱一樣。
我大概在大學撐了兩個月吧,我學著如何打橋牌,因為別人告訴我,如果學不會,我等於在社交上完全失敗;在一場又一場的姊妹會派對中,其他女孩悄悄告訴我,如果我吃掉我所謂的沙拉中最下方襯底的萵苣,我就會被排擠。或許我父母看到我實在過得太淒慘了,以至於他們改變了原本的保護策略,給了我一大筆錢,小心隱藏著自己的痛苦,把我送上了開往伊利諾的火車,好讓我跟表妹共度一個學期。這是他們讓我震驚的眾多舉措之一,或許他們自己也很震驚吧。
我和母親的弟弟伊凡斯(Evans)舅舅一起前往芝加哥。他是一個安靜而見多識廣的人,有時像學者一樣,但總是很好相處,而且他對餐桌樂趣的了解,比我之前遇到的任何人都多。
在政府發布禁酒令以前,他熱愛啤酒和上好的威士忌,也喜歡在春天喝五月酒(May wine)並喝到引吭高歌或留下幾滴眼淚,因為他非常多愁善感。然而政府禁酒之後,他馬上就不再喝酒了;他是教授法律的老師,誠實的他無法接受自己言行不一。像他這樣的人真是世間少有了。
我個人對他的誠實深感遺憾,因為我認為他會是個很好的酒友。不過待國家解禁、以及我知道如何喝酒時,卻為時已晚,因為他被一個酒醉的駕駛撞死了。
然而,在我十九歲那年離家探索新世界的夏天,我最初的旅伴是他。那也是我第一次學到,不應該急急忙忙、漫不經心地瀏覽菜單。
在那趟旅程中,我可說是他的磨難,就算不是,也是個討人厭的旅伴。我當時的自我意識極強;我希望每個人都看著我,認為我是世界上最迷人的生物,但如果我看到有人隨便瞥了我一眼,又會讓我覺得自己難堪渺小得要死。當時,我們所搭的餐車異常出色,宛如後來的百老匯特快車,令人愉悅且不怎麼顛簸。然而我只是隨意看了菜單一眼,便輕聲嘟噥著點一些熟悉的菜色,例如羊排。
「但你已經知道羊排是什麼滋味了,」我舅舅會輕鬆地說,「何不點些有趣的東西呢?何不來點……嗯……東部干貝如何?好,就這個。」在我尷尬地倒吸一口氣之前,他已經自顧自地說了起來:「領班,我們今晚想來點干貝,我還要酪梨雞尾酒,新鮮萊姆汁放多一點……」他繼續給予諸如此類的指示。
我舅舅輕描淡寫地幫我倆點菜,讓我感到自由又快樂,而這些與他共進的餐車晚餐,是我在那趟漫長燠熱又髒亂的旅途中唯一記得的事情。
當我們抵達芝加哥時,他的兒子前來和我們會合。伯納德(Bernard)至今仍是我母親那邊的同輩表親中最聰明的人,我相當敬重他。他或許對我也一樣敬重,若真如此,想必是出於其他原因,不過他從未表現出來就是了。當我看到他濃密眉毛之下、那張嚴肅年輕的臉龐時,舅舅帶給我的所有輕鬆感霎那間全都消失了。當我們走進車站裡的某間餐廳吃晚餐、舅舅問我想吃什麼時,我只能全身僵硬地咕噥著:「噢,什麼都好……什麼都好,謝謝。」
(那是一間高級餐館:小小的包廂裡擺放著舒服的椅子,侍者年齡雖大卻相當專業。我想它應該位於聯合車站吧,多年後我重返此處,發現它的酒單相當不錯,主廚的手藝也好。這就像是兜兜轉轉了一大圈,卻發現我想要的滿足就在最初尋索的起始點。)
「什麼都好。」我說,然後抬頭看了舅舅一眼──我看到了我的笨拙、我是多麼想要在他和他那聰明優秀的兒子面前顯得極具品味和修養,而意識到這點的我,發現他正用他那雙棕色的眼睛冷酷且有些厭惡地看著我。
那眼神彷彿在對我說:「你這愚蠢又粗野的小笨蛋,在我特地帶你來高級餐廳用餐、和我兒子花時間陪你、過去五天耐著性子教你之後,你竟敢不經大腦就說出這種話?」
我不知道這過程花了多久的時間,但我知道那是我人生中極其重要的時刻。那是我人生有史以來第一次,全神灌注地讀著手上的菜單。
「請稍等一下。」我非常平靜地說。我保持冷靜,宛如準備好要動刀的外科醫生,或是正要下第一步棋的棋手。最後,我直勾勾地看著伊凡斯舅舅說:「請給我法式冷湯,謝謝,接著上燉小牛胸腺和水田芥沙拉……其餘的我稍後再點。」
我記得他聽完後便微微向後靠著椅子,我知道他為我感到驕傲,而且非常欣賞我。因為我也是。
從那一刻開始,在往後的日子裡,即便我得獨自進餐、家中籠罩著死亡的陰影,或者心如死灰,我再也不曾讓自己說「噢,什麼都好」,甚至是抱持如此念頭了。
(摘自:《我的飲食歲月》,〈能耐.一九二七年〉)
記憶中,我這輩子第一次品嘗過後就馬上想再吃一口的東西,是我祖母抹起從鍋子邊緣溢出、粉紅中帶點灰色的草莓果醬浮沫。當時我約莫四歲。
相較於如今,那個時代的女性在操持家務上相當重視儀式感。有時候,你甚至難以區分這和執著且無意識的殉道行為有何不同。這時候一定要做「這件事」,那時候非得做「那件事」不可。每年有一週固定要留給「女紅」。當然,「春季大掃除」也是少不了的。還有其他家務,這些事幾乎就像是打斷正常生活的各種節慶,無論天候、家中的經濟與健康狀況如何,我們仍需奉行不悖。
就我現在看來,當中有許多事情看似古怪、甚至可笑。但這一成不變的節奏,卻為足不出戶的流逝歲月,帶來一種多采多姿的興奮之情。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們家每到夏天總會有幾段短暫、但極其瘋狂的果醬製作時光。板條箱、籃子、搬運箱滿載著當季且最便宜的水果,香氣四溢地在門廊的陰涼處等待著,而林林總總的琺瑯鍋、長柄勺、寬口漏斗則會從某個深色櫥櫃中現身。
當時的我對實際製程了解不多,只記得在我們享受美好野餐時光的同時,祖母、母親和廚子會在我們寬敞陰暗的廚房裡開始工作,進入某種彷彿被藥物催眠的專注模式。她們疲憊而暴躁,同時又因著贏得這場對抗夏日酷熱和水果腐敗的競賽,心生奇異的勝利快感。
現在我知道了,草莓打頭陣,主要用來製作果醬。酸溜溜的紅櫻桃是拿來做派的,產季較晚一些,其中顏色較深的會接著被我們醃漬起來,而杏桃則在此之後出場。若杏桃熟透了,就會直接被拿來做成果醬,若還新鮮,就直接把它們「醃起來」──這是我祖母的用語,也是北愛荷華州的思維,意指撒點糖漬煮,在早餐時吃或當成冬季的甜點。
她是個不苟言笑的女人,彷彿在很早以前就認定自己絕對能因此上天堂似的。我總覺得我父親可能曾經也想要幫忙製作果醬,就像當時的我一樣。然而,祖母展現出典型虔誠婦女的執著,幾近歡欣且鞠躬盡瘁地履行職責,並明確表示在廚房幫忙是一項辛苦且繁重的事務,男性絕不許插手,通常也不容孩子參與。有時候,她會讓我拔櫻桃梗,當我快要九歲的那一年,我獲准不時攪拌一下鍋內,保持安靜,並盡可能地避免自己礙手礙腳。
不過,反正廚房裡本來就不許廢話、不准胡亂聊天。我的母親正值青春活潑的年紀,廚子也是……然而在祖母的雷厲風行之下,她們只能安靜且迅速地工作……攪拌,揮汗,加快速度。真是太可惜了。我認為如此香氣四溢的家務,做來應該是有趣的。
儘管維多利亞時代晚期的禁欲主義猶存,但炎熱的廚房香氣氤氳。正在腐爛的水果躺在門廊上的板條箱裡,或者堆放在沾滿果汁的桌上閃閃發亮,準備投入燉鍋和木勺的懷抱。一向節省的祖母,如同祭司般地站在彌漫的蒸氣中,將果醬浮沫「抹」進一只厚實的白色碟子中。有時她會允許我、不過更多時候是禁止我,將手指伸進正在冷卻的泡沫中並舔一口。溫熱、甜美而芬芳。我愛死這種感覺了。
(摘自:《我的飲食歲月》,〈能耐.一九一二年〉)
試閱2:分享.一九二七年
我從寄宿學校畢業的那年,我父母還有三個比我更小的孩子要照顧,印象中……當時家中似乎還面臨了突如其來但無可避免的事情,我不太記得了。總之,他們不太知道如何安頓我。
我母親的學生時期過得很平順,她在歐洲度過了一段被照顧得宜的漫長時光,甚至身邊不乏追求者。然後,在正確的時間點,她結婚了。她嫁給了一名面黃肌瘦的鄉下報紙編輯,而不是從雙頰飽滿的眾多青年才俊中挑選丈夫,不過,她畢竟是結婚了。我有許多表親──至少是我母親那邊的表親──也遵循一樣的模式,畢業後便在社交圈初次亮相,然後步入禮堂。
「另一邊」就不一樣了:我父親的父親和母親都是大學畢業生。我祖母花了八年才從大學畢業,因為她就學一年之後,便因著生小孩而休學一年,而後就這麼依循此模式直到生完四個兒子,才拿到文學學士學位。她所有的兒子也都上了大學,而我父親的姪女們當然也走上同樣的路。
然而在家裡,我父母之間卻存在著一股幾近無形的怨念。若父親無意中提起(我確定他並非刻意)某人的妻子是大學畢業生,母親馬上就不高興了。
但她表達生氣的方式是如此隱晦,我不覺得父親總是有注意到:她的右腳會快速輕巧地打拍子,這是她無人能及的獨特技能,而且她會費盡心力地證明自己所受的教育更好,去過更遠的地方,比某人的妻子更博覽群書等。通常她的論點都是真的。事實上,她很清楚地表明──至少對我表明,某人的妻子只不過是「路人甲」,大學教育對於那些沒有其他優勢的女人來說,或許正合適,但是……
怪的是,母親似乎從來不覺得她帶著不痛不癢的態度、口口聲聲說的「優勢」,正是我和任何愚昧無知、想要上大學的女性所缺少的:我從未離家至十二個小時車程外的地方度假;我住在加州某個迷你小鎮的外圍鄉間;我在那裡幾乎沒有任何朋友,因為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不住在家裡,個性又變得害羞且勢利;我缺乏性魅力,像個九十歲的老修女。我僅存的少數幾個羞於見人的夢想,就是羅納.考爾門(Ronald Colman)看到我時會說:「那就是我下一部電影的女主角!」
我就這麼突然出現在家裡,長大成人,個性陰鬱,精力充沛卻無處揮霍。父親和母親在驚慌失措下,決定將我送進洛杉磯的一所大型大學,這樣我就能「離家近一點」,直到……直到奇蹟發生為止吧,我想。
然而那個時候的我,離家近一點正是我無法忍受的事情。我出於本能地抗拒,就像手術臺上的病人抗拒乙醚一樣。我離家的時間到了,而且我必須堅決地離開,就像我堅決地相信有一天我會重回親愛家人的懷抱一樣。
我大概在大學撐了兩個月吧,我學著如何打橋牌,因為別人告訴我,如果學不會,我等於在社交上完全失敗;在一場又一場的姊妹會派對中,其他女孩悄悄告訴我,如果我吃掉我所謂的沙拉中最下方襯底的萵苣,我就會被排擠。或許我父母看到我實在過得太淒慘了,以至於他們改變了原本的保護策略,給了我一大筆錢,小心隱藏著自己的痛苦,把我送上了開往伊利諾的火車,好讓我跟表妹共度一個學期。這是他們讓我震驚的眾多舉措之一,或許他們自己也很震驚吧。
我和母親的弟弟伊凡斯(Evans)舅舅一起前往芝加哥。他是一個安靜而見多識廣的人,有時像學者一樣,但總是很好相處,而且他對餐桌樂趣的了解,比我之前遇到的任何人都多。
在政府發布禁酒令以前,他熱愛啤酒和上好的威士忌,也喜歡在春天喝五月酒(May wine)並喝到引吭高歌或留下幾滴眼淚,因為他非常多愁善感。然而政府禁酒之後,他馬上就不再喝酒了;他是教授法律的老師,誠實的他無法接受自己言行不一。像他這樣的人真是世間少有了。
我個人對他的誠實深感遺憾,因為我認為他會是個很好的酒友。不過待國家解禁、以及我知道如何喝酒時,卻為時已晚,因為他被一個酒醉的駕駛撞死了。
然而,在我十九歲那年離家探索新世界的夏天,我最初的旅伴是他。那也是我第一次學到,不應該急急忙忙、漫不經心地瀏覽菜單。
在那趟旅程中,我可說是他的磨難,就算不是,也是個討人厭的旅伴。我當時的自我意識極強;我希望每個人都看著我,認為我是世界上最迷人的生物,但如果我看到有人隨便瞥了我一眼,又會讓我覺得自己難堪渺小得要死。當時,我們所搭的餐車異常出色,宛如後來的百老匯特快車,令人愉悅且不怎麼顛簸。然而我只是隨意看了菜單一眼,便輕聲嘟噥著點一些熟悉的菜色,例如羊排。
「但你已經知道羊排是什麼滋味了,」我舅舅會輕鬆地說,「何不點些有趣的東西呢?何不來點……嗯……東部干貝如何?好,就這個。」在我尷尬地倒吸一口氣之前,他已經自顧自地說了起來:「領班,我們今晚想來點干貝,我還要酪梨雞尾酒,新鮮萊姆汁放多一點……」他繼續給予諸如此類的指示。
我舅舅輕描淡寫地幫我倆點菜,讓我感到自由又快樂,而這些與他共進的餐車晚餐,是我在那趟漫長燠熱又髒亂的旅途中唯一記得的事情。
當我們抵達芝加哥時,他的兒子前來和我們會合。伯納德(Bernard)至今仍是我母親那邊的同輩表親中最聰明的人,我相當敬重他。他或許對我也一樣敬重,若真如此,想必是出於其他原因,不過他從未表現出來就是了。當我看到他濃密眉毛之下、那張嚴肅年輕的臉龐時,舅舅帶給我的所有輕鬆感霎那間全都消失了。當我們走進車站裡的某間餐廳吃晚餐、舅舅問我想吃什麼時,我只能全身僵硬地咕噥著:「噢,什麼都好……什麼都好,謝謝。」
(那是一間高級餐館:小小的包廂裡擺放著舒服的椅子,侍者年齡雖大卻相當專業。我想它應該位於聯合車站吧,多年後我重返此處,發現它的酒單相當不錯,主廚的手藝也好。這就像是兜兜轉轉了一大圈,卻發現我想要的滿足就在最初尋索的起始點。)
「什麼都好。」我說,然後抬頭看了舅舅一眼──我看到了我的笨拙、我是多麼想要在他和他那聰明優秀的兒子面前顯得極具品味和修養,而意識到這點的我,發現他正用他那雙棕色的眼睛冷酷且有些厭惡地看著我。
那眼神彷彿在對我說:「你這愚蠢又粗野的小笨蛋,在我特地帶你來高級餐廳用餐、和我兒子花時間陪你、過去五天耐著性子教你之後,你竟敢不經大腦就說出這種話?」
我不知道這過程花了多久的時間,但我知道那是我人生中極其重要的時刻。那是我人生有史以來第一次,全神灌注地讀著手上的菜單。
「請稍等一下。」我非常平靜地說。我保持冷靜,宛如準備好要動刀的外科醫生,或是正要下第一步棋的棋手。最後,我直勾勾地看著伊凡斯舅舅說:「請給我法式冷湯,謝謝,接著上燉小牛胸腺和水田芥沙拉……其餘的我稍後再點。」
我記得他聽完後便微微向後靠著椅子,我知道他為我感到驕傲,而且非常欣賞我。因為我也是。
從那一刻開始,在往後的日子裡,即便我得獨自進餐、家中籠罩著死亡的陰影,或者心如死灰,我再也不曾讓自己說「噢,什麼都好」,甚至是抱持如此念頭了。
(摘自:《我的飲食歲月》,〈能耐.一九二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