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醋雞皮
堅稱大腸和雞皮不是脂肪是膠原蛋白
罪惡感瞬間減輕許多
陷入深深感動的主角,渾圓的眼眸滑落一行清淚,看戲的觀眾也跟著哭了。這是戲裡經常出現的景象。恐怕,那位主角纖細手腕上的肌膚,必定也起了感動的「雞皮疙瘩」。觀眾也跟著起了雞皮疙瘩。不是「跟著哭」,而是「跟著起雞皮疙瘩」。如果在關西,是說「冷突」嗎?啊不是,我也不是很確定啦。
人在深刻感動或恐懼時,會起雞皮疙瘩。當然冷的時候也會。說到有點 靈異的事情的時候,若氣氛逼真起來,我們也常常會說:「我起雞皮疙瘩了啦!」然後伸出手臂給旁邊的人看。會有人回答:「我也是!」作為分享感動或恐懼的工具,雞皮疙瘩可以說確實是有效的。
說到這裡,最近我已經很少感動了,連恐懼的感覺都失去了,是因為麻痺了嗎?已經很久沒有起雞皮疙瘩的經驗了。想到這裡,我看了看自己的手臂。那已經不是連毛髮都會豎立的富有彈性的皮膚,也不是那種能說出「我起雞皮疙瘩了」,然後現給別人看的皮膚了。
一邊想著這些事時,我突然好想吃「雞皮」。在雞肉串燒店熱烈大啖也不錯,但我今天想介紹一款可以在家做的初夏私房菜:「柑橘醋雞皮」。
在我出生長大的福岡,所有超市的熟食區,都一定會有這道跟「醋大腸」擺在一起的定番小菜。但是在東京,我只在喝酒店裡的小菜區看過。所以想吃時,就只能自己做了。
首先,是材料——雞皮。這超市裡就有,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去高級超市買。大概是因為許多人對雞皮的脂肪敬而遠之吧?品種雞的皮種類豐富,而且價格很便宜。去特價超市時,也常會遇到特地去買雞皮的客人。因是熱門商品,競爭激烈,價格也比較貴。雖是這麼說,一百克也不到一百日圓,可以安心選購。
四百克左右的雞皮,先放入鍋中煮過,去除多餘的脂肪後,放進水裡沖洗。然後在砧板上切得細細的,加上一整束的萬用蔥和一和,和醋、醬油、芝麻油,一同攪拌。如果有石垣島辣油和柑橘類的味道,那就更完美。最後將成品放進冰箱裡冰鎮幾個小時,一道好吃到會起雞皮疙瘩的柑橘醋雞皮就完成了。
燉煮鯖魚
比誰都知道我吃飯吃得很香的
阿姨的故事
京都有東映和松竹的攝影棚,如果被叫去那裡拍片的話,就要從東京趕過去,住上好一陣子。當時我對攝影棚的老規矩經常感到困惑,這部分我以前也在散文裡寫過,在此割愛。但除了那些,讓我煩惱的,還有「吃飯」這件事。被稱為大明星的諸位,每晚帶著跟班們在祇園飲酒設宴。可是,不是大明星、連拍馬屁都當不上的我,為了吃上還可以的飯菜,每天都彷徨地四處奔走。
當時我固定住在四條大宮。某天從那邊往烏丸方向走的時候,發現了一塊小小的立牌,上面寫著「鯖煮一嬉」,只有五個吧檯座位的小店,完全沒有客人。走進去很需要勇氣啊。我跳過了這間店,但還是很在意,所以又回頭折返了。往還沒有客人的店裡一瞧,不料和吧檯深處的阿姨對上了眼。我尷尬得轉身往車站走去,但是不論如何,那天都不想再吃牛丼店的定食了。「那就賭賭看吧。」我又走了回去,提心吊膽地推開門。小個子的阿姨笑臉 迎人:「歡迎光臨,您迷路得可真久啊。」
在那裡吃到的燉煮鯖魚,真是衝擊性的。用醬油燉煮到甜甜鹹鹹的鯖魚,油脂正好,非常下飯。菜單上只有「燉鯖魚定食」和「每日定食」兩種。每日定食是阿姨的即興作品,完全吃不膩。於是,我每天都去那裡報到。阿姨是那種一心只想讓人吃到「她覺得美味的食物」的那種人。後來我到京都工作的機會變少,阿姨每次發現什麼好吃的,也還是會寄給我。河內晚柑、豆大福、豬肉饅頭、白葡萄……她的守備範圍很廣。
之後,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接手店面的她兒子來了通知,說是阿姨發現罹癌,已經來不及治療,住進了安寧機構。我慌忙地打了電話過去,她的聲音出乎意料地很有精神。她開心地告訴我,雖然沒食欲,不過找到很好吃、容易入口的麵條。我約好下次休假要去京都探病,但未能如願。在出發探病的前一晚,阿姨去世了。我煮了阿姨最後寄來的「半田麵」。嗯,阿姨,這也是,超乎尋常的好吃啊。
鰻魚
該吃蒲燒還是白燒加山葵?
這可是個大問題
我曾經演過一個擠在鰻魚群裡被殺掉的男人。那是在濱松的養鰻場拍攝,導演原本想要犯人角色的我,掉在水池裡和鰻魚群一同死去的畫面。可是因為纖細的鰻魚群並未暴走,只是沉在池裡,其實是很樸素的死法。還好是這樣,我沒有留下心理創傷,現在也還是很愛鰻魚。
「吃鰻魚一定要吃吉塚鰻魚店的。」這是我父親那一輩老博多人的口頭禪。不過,那間福岡名店,他一次都沒帶我去過。雖然鰻魚是奢侈品,可是連親生的孩子都捨不得給他吃,那真是,該說什麼好呢。到了新天地東京後,我想有必要找到可以跟吉塚匹敵的特別店家。在這種想法下,我飛奔前往「下北澤的野田岩」。當時還提供天然鰻魚吧?看到「請注意肝臟上的釣針」時,我都雀躍了起來。鰻魚飯確實昂貴,但作為給自己的犒賞,實在恰如其分。在壽司、燒肉、法國菜等幾種豪華料理中,我決定自詡為「鰻魚一派」。
但是後來投身舞台劇的世界,持續過著無法再犒賞自己的貧窮生活。那段期間,演出舞台劇《哈姆雷特》的時候,認識了指導擊劍的老師。他的本業是鰻魚職人,被他說一定得去品嚐一次的店,就是「神田菊川」。因為鰻魚而久違地心動,我問老師擊劍和鰻魚的關係,他回答:「都要刺下去吧。」味覺的記憶,真的是太奇異了。總之,鰻魚是特別的。微波過的超市鰻魚沒什麼好說的,更別說牛丼店的「鰻牛」,那種把鰻魚跟牛肉片一起鋪在飯上,試著想想鰻魚的心情吧。每年一次,不,是幾次,在烤好的幾十分鐘裡,在香噴噴的氣味中,超度自 己的努力、痛苦和遺憾,然後一口氣吃掉剛上桌的鰻魚飯,忘掉一切,面向 未來。鰻魚飯就是該這樣吃的啊,嗯。
順道一提,我回福岡掃墓時,一定會順道繞去「吉塚鰻魚」,買鰻魚飯大快朵頤。心中思念亡父,在鰻魚飯的盒蓋上供一片鰻魚——這種事我完全不會做。我可是連飯盒的每個角落都舔得乾乾淨淨。附著在食物上的恨意,格外地深沉。
土鍋飯
準備就緒從土鍋裡華麗現身
他才是真英雄
今天,終於要講到「白飯」了。不只是搞笑藝人或演員,對所有自由工作者來說,「這個工作能不能當飯吃」,是最初的抵達點。即使在貨幣經濟 的今日,從前用白米支付俸祿的時代,依然存在語言裡。我到三十好幾,都過著「吃不上飯」的生活。但那時,幸好總還能吃到白米飯。劇團裡有一位米店的公子。只要有他煮的白飯,我就能養出耐得住被導演破口大罵的體力。再加上佃煮屋公子勝村政信帶來的醬蝦佃煮,連精氣神都幫我補足了。就算是三餐不繼,多虧了他們,我的夢想才能持續下去。
經歷過吃著舊米、更舊的米、甚至更更舊的米的生活後,我終於能靠這份工作吃飽飯了。這麼一來,卻湧起「想吃美味白飯」的欲望。那時,品牌飯類米剛在市面普及,高價位電鍋也開始暢銷。某天,一位演員給了我白飯,超級好吃。他說,自從換了電鍋,米飯的味道也改變了。那是現在已經看不到的SANYO公司出的產品,聽說那家公司裡有一位被稱為「釜鍋之神」的開發者。我馬上買了一台,煮出來的米飯超好吃。很長一段時間,我將它視為珍寶。可是,當電鍋故障、不得不汰換時,卻找不到那家公司,也找不到那位「神」了。後來有一段時期,我乾脆放棄使用電鍋。因為缺少「決定性的下手處」,只能過著放棄模式的日子。
就在那時,有人寄來了「華月」土鍋。那是地方物產群眾募資網站的合作案,也是下期要介紹的產品。雖說是鍋子,但它是專門用來煮米飯的。我打開來看了,覺得煮飯方式好像有點難,本打算到現場前先放著,結果第二天早上,老婆興致勃勃說想要試試看。她說:「其實煮法頗為簡單啊。」只要把洗好的米跟水放進土鍋,中火煮七、八分鐘,沸騰後等三十秒關火,然後放著靜置就好。一打開蓋子,出現了高級旅館等級的白米飯。這是我第一次在家裡看到米粒是「站著」的。咬下一口,甘美的滋味在口中大迸發。就算放涼了,米飯也封存了那份甜味。我曾經認為,是因為有了配角才有主角,因為有了配菜,白飯才變得好吃。但自從那天起,我即使單吃白飯,都能感 受到幸福。
——更多精彩內文,請詳閱《吃貨筆記。》⋯⋯
堅稱大腸和雞皮不是脂肪是膠原蛋白
罪惡感瞬間減輕許多
陷入深深感動的主角,渾圓的眼眸滑落一行清淚,看戲的觀眾也跟著哭了。這是戲裡經常出現的景象。恐怕,那位主角纖細手腕上的肌膚,必定也起了感動的「雞皮疙瘩」。觀眾也跟著起了雞皮疙瘩。不是「跟著哭」,而是「跟著起雞皮疙瘩」。如果在關西,是說「冷突」嗎?啊不是,我也不是很確定啦。
人在深刻感動或恐懼時,會起雞皮疙瘩。當然冷的時候也會。說到有點 靈異的事情的時候,若氣氛逼真起來,我們也常常會說:「我起雞皮疙瘩了啦!」然後伸出手臂給旁邊的人看。會有人回答:「我也是!」作為分享感動或恐懼的工具,雞皮疙瘩可以說確實是有效的。
說到這裡,最近我已經很少感動了,連恐懼的感覺都失去了,是因為麻痺了嗎?已經很久沒有起雞皮疙瘩的經驗了。想到這裡,我看了看自己的手臂。那已經不是連毛髮都會豎立的富有彈性的皮膚,也不是那種能說出「我起雞皮疙瘩了」,然後現給別人看的皮膚了。
一邊想著這些事時,我突然好想吃「雞皮」。在雞肉串燒店熱烈大啖也不錯,但我今天想介紹一款可以在家做的初夏私房菜:「柑橘醋雞皮」。
在我出生長大的福岡,所有超市的熟食區,都一定會有這道跟「醋大腸」擺在一起的定番小菜。但是在東京,我只在喝酒店裡的小菜區看過。所以想吃時,就只能自己做了。
首先,是材料——雞皮。這超市裡就有,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去高級超市買。大概是因為許多人對雞皮的脂肪敬而遠之吧?品種雞的皮種類豐富,而且價格很便宜。去特價超市時,也常會遇到特地去買雞皮的客人。因是熱門商品,競爭激烈,價格也比較貴。雖是這麼說,一百克也不到一百日圓,可以安心選購。
四百克左右的雞皮,先放入鍋中煮過,去除多餘的脂肪後,放進水裡沖洗。然後在砧板上切得細細的,加上一整束的萬用蔥和一和,和醋、醬油、芝麻油,一同攪拌。如果有石垣島辣油和柑橘類的味道,那就更完美。最後將成品放進冰箱裡冰鎮幾個小時,一道好吃到會起雞皮疙瘩的柑橘醋雞皮就完成了。
燉煮鯖魚
比誰都知道我吃飯吃得很香的
阿姨的故事
京都有東映和松竹的攝影棚,如果被叫去那裡拍片的話,就要從東京趕過去,住上好一陣子。當時我對攝影棚的老規矩經常感到困惑,這部分我以前也在散文裡寫過,在此割愛。但除了那些,讓我煩惱的,還有「吃飯」這件事。被稱為大明星的諸位,每晚帶著跟班們在祇園飲酒設宴。可是,不是大明星、連拍馬屁都當不上的我,為了吃上還可以的飯菜,每天都彷徨地四處奔走。
當時我固定住在四條大宮。某天從那邊往烏丸方向走的時候,發現了一塊小小的立牌,上面寫著「鯖煮一嬉」,只有五個吧檯座位的小店,完全沒有客人。走進去很需要勇氣啊。我跳過了這間店,但還是很在意,所以又回頭折返了。往還沒有客人的店裡一瞧,不料和吧檯深處的阿姨對上了眼。我尷尬得轉身往車站走去,但是不論如何,那天都不想再吃牛丼店的定食了。「那就賭賭看吧。」我又走了回去,提心吊膽地推開門。小個子的阿姨笑臉 迎人:「歡迎光臨,您迷路得可真久啊。」
在那裡吃到的燉煮鯖魚,真是衝擊性的。用醬油燉煮到甜甜鹹鹹的鯖魚,油脂正好,非常下飯。菜單上只有「燉鯖魚定食」和「每日定食」兩種。每日定食是阿姨的即興作品,完全吃不膩。於是,我每天都去那裡報到。阿姨是那種一心只想讓人吃到「她覺得美味的食物」的那種人。後來我到京都工作的機會變少,阿姨每次發現什麼好吃的,也還是會寄給我。河內晚柑、豆大福、豬肉饅頭、白葡萄……她的守備範圍很廣。
之後,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接手店面的她兒子來了通知,說是阿姨發現罹癌,已經來不及治療,住進了安寧機構。我慌忙地打了電話過去,她的聲音出乎意料地很有精神。她開心地告訴我,雖然沒食欲,不過找到很好吃、容易入口的麵條。我約好下次休假要去京都探病,但未能如願。在出發探病的前一晚,阿姨去世了。我煮了阿姨最後寄來的「半田麵」。嗯,阿姨,這也是,超乎尋常的好吃啊。
鰻魚
該吃蒲燒還是白燒加山葵?
這可是個大問題
我曾經演過一個擠在鰻魚群裡被殺掉的男人。那是在濱松的養鰻場拍攝,導演原本想要犯人角色的我,掉在水池裡和鰻魚群一同死去的畫面。可是因為纖細的鰻魚群並未暴走,只是沉在池裡,其實是很樸素的死法。還好是這樣,我沒有留下心理創傷,現在也還是很愛鰻魚。
「吃鰻魚一定要吃吉塚鰻魚店的。」這是我父親那一輩老博多人的口頭禪。不過,那間福岡名店,他一次都沒帶我去過。雖然鰻魚是奢侈品,可是連親生的孩子都捨不得給他吃,那真是,該說什麼好呢。到了新天地東京後,我想有必要找到可以跟吉塚匹敵的特別店家。在這種想法下,我飛奔前往「下北澤的野田岩」。當時還提供天然鰻魚吧?看到「請注意肝臟上的釣針」時,我都雀躍了起來。鰻魚飯確實昂貴,但作為給自己的犒賞,實在恰如其分。在壽司、燒肉、法國菜等幾種豪華料理中,我決定自詡為「鰻魚一派」。
但是後來投身舞台劇的世界,持續過著無法再犒賞自己的貧窮生活。那段期間,演出舞台劇《哈姆雷特》的時候,認識了指導擊劍的老師。他的本業是鰻魚職人,被他說一定得去品嚐一次的店,就是「神田菊川」。因為鰻魚而久違地心動,我問老師擊劍和鰻魚的關係,他回答:「都要刺下去吧。」味覺的記憶,真的是太奇異了。總之,鰻魚是特別的。微波過的超市鰻魚沒什麼好說的,更別說牛丼店的「鰻牛」,那種把鰻魚跟牛肉片一起鋪在飯上,試著想想鰻魚的心情吧。每年一次,不,是幾次,在烤好的幾十分鐘裡,在香噴噴的氣味中,超度自 己的努力、痛苦和遺憾,然後一口氣吃掉剛上桌的鰻魚飯,忘掉一切,面向 未來。鰻魚飯就是該這樣吃的啊,嗯。
順道一提,我回福岡掃墓時,一定會順道繞去「吉塚鰻魚」,買鰻魚飯大快朵頤。心中思念亡父,在鰻魚飯的盒蓋上供一片鰻魚——這種事我完全不會做。我可是連飯盒的每個角落都舔得乾乾淨淨。附著在食物上的恨意,格外地深沉。
土鍋飯
準備就緒從土鍋裡華麗現身
他才是真英雄
今天,終於要講到「白飯」了。不只是搞笑藝人或演員,對所有自由工作者來說,「這個工作能不能當飯吃」,是最初的抵達點。即使在貨幣經濟 的今日,從前用白米支付俸祿的時代,依然存在語言裡。我到三十好幾,都過著「吃不上飯」的生活。但那時,幸好總還能吃到白米飯。劇團裡有一位米店的公子。只要有他煮的白飯,我就能養出耐得住被導演破口大罵的體力。再加上佃煮屋公子勝村政信帶來的醬蝦佃煮,連精氣神都幫我補足了。就算是三餐不繼,多虧了他們,我的夢想才能持續下去。
經歷過吃著舊米、更舊的米、甚至更更舊的米的生活後,我終於能靠這份工作吃飽飯了。這麼一來,卻湧起「想吃美味白飯」的欲望。那時,品牌飯類米剛在市面普及,高價位電鍋也開始暢銷。某天,一位演員給了我白飯,超級好吃。他說,自從換了電鍋,米飯的味道也改變了。那是現在已經看不到的SANYO公司出的產品,聽說那家公司裡有一位被稱為「釜鍋之神」的開發者。我馬上買了一台,煮出來的米飯超好吃。很長一段時間,我將它視為珍寶。可是,當電鍋故障、不得不汰換時,卻找不到那家公司,也找不到那位「神」了。後來有一段時期,我乾脆放棄使用電鍋。因為缺少「決定性的下手處」,只能過著放棄模式的日子。
就在那時,有人寄來了「華月」土鍋。那是地方物產群眾募資網站的合作案,也是下期要介紹的產品。雖說是鍋子,但它是專門用來煮米飯的。我打開來看了,覺得煮飯方式好像有點難,本打算到現場前先放著,結果第二天早上,老婆興致勃勃說想要試試看。她說:「其實煮法頗為簡單啊。」只要把洗好的米跟水放進土鍋,中火煮七、八分鐘,沸騰後等三十秒關火,然後放著靜置就好。一打開蓋子,出現了高級旅館等級的白米飯。這是我第一次在家裡看到米粒是「站著」的。咬下一口,甘美的滋味在口中大迸發。就算放涼了,米飯也封存了那份甜味。我曾經認為,是因為有了配角才有主角,因為有了配菜,白飯才變得好吃。但自從那天起,我即使單吃白飯,都能感 受到幸福。
——更多精彩內文,請詳閱《吃貨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