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0~3個月新生兒階段【母乳寶寶】
如何正確哺乳
Q 母乳是唯一針對寶寶的食物?
母乳可說是大自然中唯一針對寶寶所設計的食物,含有上千種以上的營養素,能完全提供寶寶6個月大之前的所有營養,比方乳清蛋白、乳糖、脂肪酸、礦物質。研究指出,即使在寶寶1歲後,母乳仍可持續提供適當的營養素,尤其是蛋白質、脂肪及多數的維生素。
Q 初乳為寶寶的第一劑預防針?
乳房第一次分泌出來的奶水就是「初乳」,就是約在產後1星期左右所分泌出來的淡黃色、帶點黏稠性的母乳。初乳富含高單位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而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含量卻比再3~5天後所分泌的母乳來得低,因此是低脂低糖,且含有大量的礦物質,特別是鈉,更是成熟乳的3倍以上,有促進胎便排泄的重要功能;此外,初乳含有抗體,能幫助新生兒寶寶抵抗母親感染過的病毒。
出生後頭幾天的初乳是寶寶的第一劑預防針,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能對抗細菌和病毒,減緩造成過敏的蛋白對寶寶的影響。此外,也有大量的白血球,具有殺菌和抵抗病毒的作用,另有抑菌物質乳鐵蛋白(Lactoferrin),可降低寶寶體內壞菌的生長。
TIPS
初乳有助寶寶抵抗病症
根據「日本家族計畫協會」的研究,初乳能幫助新生兒抵抗破傷風菌、百日咳菌、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白喉桿菌、沙門氏桿菌,甚至包含流行性感冒病毒、麻疹病毒等,都能有效抵禦。
Q 順利哺乳有步驟?
●洗淨雙手/哺乳前,為了保護新生兒寶寶不被細菌感染,務必用肥皂將雙手洗淨。
●擦拭乳頭周圍的肌膚/用乾淨紗布沾取溫水後擦拭乳頭周圍。
●讓乳頭變軟/用拇指跟食指,垂直下壓乳暈位置,然後用雙指往中間靠的方式擠奶,一方面變換手指頭的位置,直到乳頭變軟為止,大約需要做個5~6次。
●保持正確且舒服的姿勢/親餵的姿勢包括直立式、搖籃式、橄欖球式等。
●確認寶寶含乳正確/寶寶的嘴要整個含住媽媽的乳暈,嘴唇向上翻起是最佳狀態,同時也要觀察寶寶的吞嚥。
Tips
父母有人過敏,最好餵母乳如果父母雙方任一人有過敏體質,寶寶的過敏體質機率就會增加,為了降低過敏機率和嚴重度,醫界建議在寶寶1歲以前,應該儘量哺育母乳。母乳媽媽較少得乳癌哺育母乳能減少停經前的乳癌、卵巢癌產生的機率;同時可降低貧血的程度、減少膀胱及其他感染,及停經後的大腿關節炎與脊椎骨折等發生率。
Q 最正確的哺乳姿勢是臥姿?
臥姿
媽媽躺在床上,膝蓋微微彎曲,可放個枕頭在頭下、兩腿間及背後,一側的手放在寶寶的頭下方,並支撐他的背部,這可說是最舒適方便的餵奶姿勢。
坐姿
橄欖球式:
1 坐著時,雙腳墊高,膝蓋上放一個枕頭。
2 像抱橄欖球一樣,用手托住寶寶的頭。
3 用手支撐寶寶的身體,讓他的腳在你的背後。
4 或用手臂夾住他的身體。
搖籃式:
1 同橄欖球式。
2 讓寶寶的頭枕在你的手肘。
3 用前手臂支撐寶寶的身體。讓他貼近你的胸腹。
4 讓他一隻手繞在你的背後,一隻手放在你的胸前。
0~3個月新生兒階段【配方奶寶寶】
常見餵奶問題
Q 寶寶奶量怎麼計算?
很多家長會擔心寶寶吃不飽,或者是發現食慾不佳,奶量一直停留在原處,毫無進展。到底寶寶1天所需的奶量如何計算?要吃多少才能滿足現階段的成長發育?
事實上,寶寶不會把自己餓壞的,只要寶寶餓了,媽媽就可以開始餵奶,等到寶寶喝飽了,自然就會出現不想繼續喝的動作,例如把頭轉開,或鬆開嘴巴等。至於計算方式,以4個月內的配方奶寶寶為例,奶量大約是每天每公斤體重需150c.c.,也就是說4公斤的寶寶,1天的總奶量為150c.c.×4=600c.c.。6個月到1歲間,已開始添加副食品,奶量每天約需600~900c.c.。等到1歲以後,母奶、配方奶以外的食物才是寶寶的主食,只需早中晚各補充1杯(約150~200c.c.)奶類即可。
Q 寶寶喝奶超過1小時就停止餵?
一般來說,平均的喝奶時間,應該為20~30分鐘,若是寶寶的喝奶時間拉的太長,經常需要1個小時以上時,不妨停止餵食。畢竟「餓了就吃」是正常的反應,不但大人如此,寶寶也一樣;如果他真的餓了,自然會積極的喝奶,若是表現的愛吃不吃,或者邊吸邊睡,或許就表示他不餓。
Q 如何避免寶寶喝進太多空氣?
餵食嬰兒配方奶時,較容易吸進過多的空氣,若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可以將奶瓶稍稍傾斜,不讓奶瓶前方堆積太多的空氣,就能避免讓寶寶喝進不必要的空氣,而造成腹脹。Q 奶量忽然減少就是厭奶嗎?
寶寶出現厭奶現象最常見的原因,分成病理因素和心理因素。若身體不舒服時,寶寶就會出現厭奶的症狀,所以厭奶應注意是否為病理因素,當厭奶合併嘔吐、便祕、腹脹或發燒等現象時,應立即就醫。
心理因素多半是吃膩了,寶寶從出生開始直到約3、4個月大,幾乎天天都喝同一種食物,因此可能出現厭奶現象。不過大多數的寶寶過了一段時間後,胃口就會逐漸回復。其實只要寶寶的活動力好、精神狀況也佳,就沒有大礙。
Q 如何改變寶寶半夜喝奶的習慣?
●想辦法讓寶寶在晚上11點前就把1天的奶量喝完。
●在早上7點到晚上7點之間,讓寶寶醒著的時間拉長。
●在白天的時間裡,給他多一點的刺激,多一些活動。
●晚上11點的那一餐,一定要盡量保持安靜,培養睡眠情緒及環境,如果寶寶這時半睡半醒,就很可能會在半夜醒來。
●讓寶寶有白天、黑夜的分別,白天時盡量讓房間明亮一點,到了晚上睡覺時,則盡量將房間弄暗。
Q 寶寶不小心嗆奶怎麼辦?
遇到寶寶嗆奶時,新手媽媽總是手忙腳亂,處理原則只要掌握輕拍、擦掉嘴角奶水、觀察呼吸是否順暢等3個重點即可。
TIPS
嗆奶的預防方式
1 不讓寶寶喝奶喝得太急、太快(可以更換奶嘴,或每喝一段時間休息拍嗝)。
2. 喝奶後,記得幫寶寶拍背打嗝。
3 若等不到打嗝,或者媽媽無法觀察寶寶是否打嗝時,可以將寶寶的身體稍稍墊高,將頭側向旁邊以防嗆奶,觀察30分鐘左右,再幫他翻身(以防頭型變形)。
4~6個月 Baby開始吃副食品
什麼是副食品
Q 什麼是副食品?
寶寶逐漸長大後,母乳或配方奶已經不足以應付寶寶的需求了,因此,為了讓寶寶慢慢適應大人的飲食習慣,就要循序漸進地讓他適應副食品。副食品就是日本所謂的「離乳食」,指的是在寶寶能夠完全接受固體食物之前的過渡期所吃的食物,只要開始進入固體食物,就應該算是正餐,而不是副食品了。
副食品階段可分為準備期(0~3個月)、前期(4~6個月)、中期(7~9個月)、後期(10~12個月)與完成期(13~15個月),食物的型態會從稀糊狀直到小塊狀,質地的改變是為了要配合寶寶口腔的發展,因此強求不來,且由於每個寶寶的發育情況不盡相同,副食品的餵食也應該因個別差異而有所調整。Q 為什麼要添加副食品?
●母乳寶寶在經過6個月後,媽媽的乳汁分泌量會逐漸減少,寶寶的食量也已經開始增加,這時光喝母乳已經不足以應付寶寶1天的營養。
●此外,6~12個月大的寶寶,正是發展咀嚼與吞嚥的關鍵期,對於寶寶來說,咀嚼與吞嚥能力是需要學習的,如果沒有練習,到了1歲以後,就會拒絕嘗試,即使肯吃,有時也會馬上吐掉,造成餵食上的困難。
●副食品能提供更多元、完整的各種營養,包括:熱量、鐵質與維生素,甚至是微量元素如鋅、銅等。漸次給予不同種類的副食品,可讓寶寶習慣多種口味,避免日後偏食的現象。
●寶寶4~6個月大時,腸胃澱粉酶及各種消化酵素已經開始分泌,表示消化及吸收功能已逐漸成熟,此時就可以開始練習吃副食品,以增加腸胃道功能,同時寶寶營養足夠,才能更加茁壯。
Q 何時開始添加副食品?
有的寶寶會在4個月左右開始就能很快地接受副食品,但也有些寶寶6個月才開始。一般建議,最快不能早於4個月,最晚則要在6個月內開始。
Q 如何觀察寶寶可以吃副食品了?
一般來說,泥狀的副食品可以在寶寶4~6個月大時開始接觸,要怎樣知道寶寶可以開始試呢?通常判斷的依據為:寶寶看大人吃東西的時候會想要伸手去拿、寶寶看到大人吃東西會流口水、有時寶寶會張嘴看起來像要吃東西的樣子,或者把東西放在他的手裡,他會握得很緊。
也有其他的判斷依據可以參考,例如寶寶每日的奶量已經達到1000c.c.以上、同時餵奶間隔固定等,都是表示寶寶準備好了,是可以嘗試吃副食品的時候了。
糙米糊
●材料/糙米80公克,水500c.c.。(一次可煮多一點,煮後分裝冷凍儲存,食用時再退冰加熱)
●做法/糙米泡水2小時,煮成稀飯後,用果汁機攪打,過濾後以湯匙餵食。
【營養成分】
熱量52.22(大卡)/醣類11.0(毫克)/蛋白質1.11(毫克)/脂肪0.42(毫克)
1~3歲 寶寶與大人共食
1歲的寶寶還要喝奶嗎?
Q 寶寶需要多少牛奶?
對寶寶的第一年來說,母乳或配方奶是主要的營養來源,多攝取奶類確實能讓寶寶的生長發育得到充足發展。但到了2歲以後,生長發育逐漸變得較為緩慢,對奶量的需求也會逐漸下降(因多攝取了成人食物)。不過,奶類中的鈣質和其他維生素仍是寶寶骨骼、組織、牙齒發育的重要來源之一。一般來說,當寶寶滿2歲後,1天喝250c.c.〜500c.c.的牛奶就已經足夠。然而有些寶寶會逐漸厭惡喝奶,父母可以考慮使用其他乳製品來做替換,例如乳酪和優格等。
Q 需要幫寶寶戒奶瓶嗎?
有些寶寶即使到了上幼稚園階段,每次喝牛奶時,仍需要用奶瓶餵食,令父母很困擾,到底該如何幫寶寶戒奶瓶?
想幫寶寶戒奶瓶,務必掌握幾個重點:其一,在孩子出現可自己用手拿奶瓶且拿得很穩時,就試著用水杯裝牛奶或飲料,讓他自己拿著喝,剛開始即使只是一小口都無所謂,只要常常練習,就會越來越熟練,並讓他習慣使用杯子喝水、飲料等;其二,建議在2歲以前完成奶瓶的戒斷,否則,當孩子2歲以後,個性逐漸穩定,已經不適合用強迫的方式,如果這時才開始訓練,可能就要耗費更大的心力了。
Q 寶寶已經1歲了,卻還只喝母乳怎麼辦?
可以持續喝母乳,但必須同時增加其他食物的攝取。建議延長每次餵母乳的時間,並加入成人食物。理論上來說,寶寶不會讓自己餓肚子,且多數1歲以上的小孩多能接受各種口感的食物,味覺發育也較成熟,喜歡口味較重的食物(當然不建議給寶寶吃重口味的食物),因此可以開始訓練1歲以上的寶寶吃成人食物。要盡量避免讓寶寶吃小零嘴、飲料或果汁之類的食物,以免影響吃正餐的食慾。
一開始可以嘗試在每次進食前,先給他固體食物,例如香蕉、蘋果切片、吐司、麵包等,可以讓他抓著吃的食物。甚至讓他坐在餐桌前,跟著大人一起進食,讓他自己從盤子中拿食物吃,讓吃東西變成一種愉快、好玩的事,也許就能讓寶寶喜歡上母乳以外的食物了!
Q 寶寶邊吃邊玩,怎麼辦?
寶寶不願意坐好乖乖吃飯,對父母來說,的確是一種困擾,尤其每餐都要追著他跑,不只容易生氣,還會因此破壞和諧的親子關係。如果寶寶不想吃,乾脆先將飯菜收起,等他累了或者時間長了,自然就會肚子餓。也不用擔心他會因為少吃一餐而營養不良,沒有孩子會願意餓肚子的。
只是切記,和下一頓飯之間,不要給予其他高熱量且營養不均衡的食物,這樣會讓寶寶知道──如果不吃正餐,是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填飽肚子的!Q 寶寶為什麼不愛吃蔬菜?
很多蔬菜因為有「草」味,且纖維量高,不容易咀嚼,因此使得許多寶寶都不愛吃。不論如何,都不要使用強迫的方式,逼寶寶吃下某種他不喜歡的食物,否則容易造成更大的反彈,降低對食物的興趣。寶寶對食物的偏好通常不會持續很久,有時只要一段時間之後變個菜色,他就會忘了以前曾經不愛吃的情況;而他吃了某樣以前不愛吃的食物時,也別忘了給予鼓勵喔!
Q 刺激寶寶喜歡吃蔬菜的好方法?
從餵食一些比較容易入口、口味清淡且纖維質較低的蔬菜開始,像是白蘿蔔、絲瓜等;或者是將烹煮的方式做些修正,做成美味的蔬菜湯,或者蔬菜餅等,增加食材的變化度。此外,還可利用孩子的想像力,將蔬菜擬人化,讓他知道如果不吃蔬菜,「蔬菜會很傷心」等情境,只要父母用心配合演出,通常寶寶都會願意做些嘗試。
Q 自己做的炒飯才適合寶寶吃?
外面買的炒飯,油脂過量,對於寶寶來說的確不適合;自己做炒飯,方便控制油量,而且可以加入青椒、芹菜、紅蘿蔔等蔬菜一起拌炒;建議蔬菜要切小塊一點,以免被寶寶發現挑起來不吃。
什錦炒飯(2人份)
●材料/白飯1碗,糙米飯1/4碗,肉絲10克,蝦仁10克,毛豆10克,玉米粒10克,青蔥1根,蛋1顆,太白粉少許。
●調味料/油1小匙,鹽少許,醬油少許。
●做法/
1 蔥切花;蝦仁以少許鹽及太白粉抓一下;蛋打散成蛋液。
2 熱一油鍋,放入蛋液,炒至略熟,放入肉絲、蝦仁,拌炒至八分熟,轉小火。
3 放入白飯、糙米飯,炒鬆。
4 加入毛豆、玉米粒,炒熟;加入鹽、醬油,炒勻;起鍋前撒上蔥花即可。
【營養成分】(1人份)
熱量211(大卡)/醣類30.25(毫克)/蛋白質7.65(毫克)/脂肪6.6(毫克)
Q 番茄醬是否適合寶寶食用?
番茄醬是寶寶們喜歡的調味料之一,但所含的鈉離子較高,使用時不建議再放鹽,以免過鹹;另外,烹調時也可搭配新鮮番茄,減少番茄醬的使用量。
番茄鮪魚蛋包飯(2人份)
●材料/鮪魚罐頭20克,番茄1/2顆,番茄醬1小匙,蛋1顆,沙拉油1小匙,白飯1.5碗。
●作法/
1. 番茄切小丁;用筷子夾出鮪魚罐頭的鮪魚,和番茄丁拌在一起;蛋打散成蛋液。
2. 熱一油鍋,倒入蛋液,煎成蛋皮,起鍋。
3. 另熱一油鍋,加入白飯,炒鬆;放入番茄鮪魚、番茄醬,炒至均勻,以蛋皮包覆即可。TIPS
有些人會將番茄去皮後再料理,但番茄皮也是纖維質來源之一,建議連皮烹調較佳。
【營養成分】(1人份)
熱量283.3(大卡)/醣類49.95(毫克)/蛋白質7.15(毫克)/脂肪6.1(毫克)
如何正確哺乳
Q 母乳是唯一針對寶寶的食物?
母乳可說是大自然中唯一針對寶寶所設計的食物,含有上千種以上的營養素,能完全提供寶寶6個月大之前的所有營養,比方乳清蛋白、乳糖、脂肪酸、礦物質。研究指出,即使在寶寶1歲後,母乳仍可持續提供適當的營養素,尤其是蛋白質、脂肪及多數的維生素。
Q 初乳為寶寶的第一劑預防針?
乳房第一次分泌出來的奶水就是「初乳」,就是約在產後1星期左右所分泌出來的淡黃色、帶點黏稠性的母乳。初乳富含高單位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而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含量卻比再3~5天後所分泌的母乳來得低,因此是低脂低糖,且含有大量的礦物質,特別是鈉,更是成熟乳的3倍以上,有促進胎便排泄的重要功能;此外,初乳含有抗體,能幫助新生兒寶寶抵抗母親感染過的病毒。
出生後頭幾天的初乳是寶寶的第一劑預防針,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能對抗細菌和病毒,減緩造成過敏的蛋白對寶寶的影響。此外,也有大量的白血球,具有殺菌和抵抗病毒的作用,另有抑菌物質乳鐵蛋白(Lactoferrin),可降低寶寶體內壞菌的生長。
TIPS
初乳有助寶寶抵抗病症
根據「日本家族計畫協會」的研究,初乳能幫助新生兒抵抗破傷風菌、百日咳菌、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白喉桿菌、沙門氏桿菌,甚至包含流行性感冒病毒、麻疹病毒等,都能有效抵禦。
Q 順利哺乳有步驟?
●洗淨雙手/哺乳前,為了保護新生兒寶寶不被細菌感染,務必用肥皂將雙手洗淨。
●擦拭乳頭周圍的肌膚/用乾淨紗布沾取溫水後擦拭乳頭周圍。
●讓乳頭變軟/用拇指跟食指,垂直下壓乳暈位置,然後用雙指往中間靠的方式擠奶,一方面變換手指頭的位置,直到乳頭變軟為止,大約需要做個5~6次。
●保持正確且舒服的姿勢/親餵的姿勢包括直立式、搖籃式、橄欖球式等。
●確認寶寶含乳正確/寶寶的嘴要整個含住媽媽的乳暈,嘴唇向上翻起是最佳狀態,同時也要觀察寶寶的吞嚥。
Tips
父母有人過敏,最好餵母乳如果父母雙方任一人有過敏體質,寶寶的過敏體質機率就會增加,為了降低過敏機率和嚴重度,醫界建議在寶寶1歲以前,應該儘量哺育母乳。母乳媽媽較少得乳癌哺育母乳能減少停經前的乳癌、卵巢癌產生的機率;同時可降低貧血的程度、減少膀胱及其他感染,及停經後的大腿關節炎與脊椎骨折等發生率。
Q 最正確的哺乳姿勢是臥姿?
臥姿
媽媽躺在床上,膝蓋微微彎曲,可放個枕頭在頭下、兩腿間及背後,一側的手放在寶寶的頭下方,並支撐他的背部,這可說是最舒適方便的餵奶姿勢。
坐姿
橄欖球式:
1 坐著時,雙腳墊高,膝蓋上放一個枕頭。
2 像抱橄欖球一樣,用手托住寶寶的頭。
3 用手支撐寶寶的身體,讓他的腳在你的背後。
4 或用手臂夾住他的身體。
搖籃式:
1 同橄欖球式。
2 讓寶寶的頭枕在你的手肘。
3 用前手臂支撐寶寶的身體。讓他貼近你的胸腹。
4 讓他一隻手繞在你的背後,一隻手放在你的胸前。
0~3個月新生兒階段【配方奶寶寶】
常見餵奶問題
Q 寶寶奶量怎麼計算?
很多家長會擔心寶寶吃不飽,或者是發現食慾不佳,奶量一直停留在原處,毫無進展。到底寶寶1天所需的奶量如何計算?要吃多少才能滿足現階段的成長發育?
事實上,寶寶不會把自己餓壞的,只要寶寶餓了,媽媽就可以開始餵奶,等到寶寶喝飽了,自然就會出現不想繼續喝的動作,例如把頭轉開,或鬆開嘴巴等。至於計算方式,以4個月內的配方奶寶寶為例,奶量大約是每天每公斤體重需150c.c.,也就是說4公斤的寶寶,1天的總奶量為150c.c.×4=600c.c.。6個月到1歲間,已開始添加副食品,奶量每天約需600~900c.c.。等到1歲以後,母奶、配方奶以外的食物才是寶寶的主食,只需早中晚各補充1杯(約150~200c.c.)奶類即可。
Q 寶寶喝奶超過1小時就停止餵?
一般來說,平均的喝奶時間,應該為20~30分鐘,若是寶寶的喝奶時間拉的太長,經常需要1個小時以上時,不妨停止餵食。畢竟「餓了就吃」是正常的反應,不但大人如此,寶寶也一樣;如果他真的餓了,自然會積極的喝奶,若是表現的愛吃不吃,或者邊吸邊睡,或許就表示他不餓。
Q 如何避免寶寶喝進太多空氣?
餵食嬰兒配方奶時,較容易吸進過多的空氣,若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可以將奶瓶稍稍傾斜,不讓奶瓶前方堆積太多的空氣,就能避免讓寶寶喝進不必要的空氣,而造成腹脹。Q 奶量忽然減少就是厭奶嗎?
寶寶出現厭奶現象最常見的原因,分成病理因素和心理因素。若身體不舒服時,寶寶就會出現厭奶的症狀,所以厭奶應注意是否為病理因素,當厭奶合併嘔吐、便祕、腹脹或發燒等現象時,應立即就醫。
心理因素多半是吃膩了,寶寶從出生開始直到約3、4個月大,幾乎天天都喝同一種食物,因此可能出現厭奶現象。不過大多數的寶寶過了一段時間後,胃口就會逐漸回復。其實只要寶寶的活動力好、精神狀況也佳,就沒有大礙。
Q 如何改變寶寶半夜喝奶的習慣?
●想辦法讓寶寶在晚上11點前就把1天的奶量喝完。
●在早上7點到晚上7點之間,讓寶寶醒著的時間拉長。
●在白天的時間裡,給他多一點的刺激,多一些活動。
●晚上11點的那一餐,一定要盡量保持安靜,培養睡眠情緒及環境,如果寶寶這時半睡半醒,就很可能會在半夜醒來。
●讓寶寶有白天、黑夜的分別,白天時盡量讓房間明亮一點,到了晚上睡覺時,則盡量將房間弄暗。
Q 寶寶不小心嗆奶怎麼辦?
遇到寶寶嗆奶時,新手媽媽總是手忙腳亂,處理原則只要掌握輕拍、擦掉嘴角奶水、觀察呼吸是否順暢等3個重點即可。
TIPS
嗆奶的預防方式
1 不讓寶寶喝奶喝得太急、太快(可以更換奶嘴,或每喝一段時間休息拍嗝)。
2. 喝奶後,記得幫寶寶拍背打嗝。
3 若等不到打嗝,或者媽媽無法觀察寶寶是否打嗝時,可以將寶寶的身體稍稍墊高,將頭側向旁邊以防嗆奶,觀察30分鐘左右,再幫他翻身(以防頭型變形)。
4~6個月 Baby開始吃副食品
什麼是副食品
Q 什麼是副食品?
寶寶逐漸長大後,母乳或配方奶已經不足以應付寶寶的需求了,因此,為了讓寶寶慢慢適應大人的飲食習慣,就要循序漸進地讓他適應副食品。副食品就是日本所謂的「離乳食」,指的是在寶寶能夠完全接受固體食物之前的過渡期所吃的食物,只要開始進入固體食物,就應該算是正餐,而不是副食品了。
副食品階段可分為準備期(0~3個月)、前期(4~6個月)、中期(7~9個月)、後期(10~12個月)與完成期(13~15個月),食物的型態會從稀糊狀直到小塊狀,質地的改變是為了要配合寶寶口腔的發展,因此強求不來,且由於每個寶寶的發育情況不盡相同,副食品的餵食也應該因個別差異而有所調整。Q 為什麼要添加副食品?
●母乳寶寶在經過6個月後,媽媽的乳汁分泌量會逐漸減少,寶寶的食量也已經開始增加,這時光喝母乳已經不足以應付寶寶1天的營養。
●此外,6~12個月大的寶寶,正是發展咀嚼與吞嚥的關鍵期,對於寶寶來說,咀嚼與吞嚥能力是需要學習的,如果沒有練習,到了1歲以後,就會拒絕嘗試,即使肯吃,有時也會馬上吐掉,造成餵食上的困難。
●副食品能提供更多元、完整的各種營養,包括:熱量、鐵質與維生素,甚至是微量元素如鋅、銅等。漸次給予不同種類的副食品,可讓寶寶習慣多種口味,避免日後偏食的現象。
●寶寶4~6個月大時,腸胃澱粉酶及各種消化酵素已經開始分泌,表示消化及吸收功能已逐漸成熟,此時就可以開始練習吃副食品,以增加腸胃道功能,同時寶寶營養足夠,才能更加茁壯。
Q 何時開始添加副食品?
有的寶寶會在4個月左右開始就能很快地接受副食品,但也有些寶寶6個月才開始。一般建議,最快不能早於4個月,最晚則要在6個月內開始。
Q 如何觀察寶寶可以吃副食品了?
一般來說,泥狀的副食品可以在寶寶4~6個月大時開始接觸,要怎樣知道寶寶可以開始試呢?通常判斷的依據為:寶寶看大人吃東西的時候會想要伸手去拿、寶寶看到大人吃東西會流口水、有時寶寶會張嘴看起來像要吃東西的樣子,或者把東西放在他的手裡,他會握得很緊。
也有其他的判斷依據可以參考,例如寶寶每日的奶量已經達到1000c.c.以上、同時餵奶間隔固定等,都是表示寶寶準備好了,是可以嘗試吃副食品的時候了。
糙米糊
●材料/糙米80公克,水500c.c.。(一次可煮多一點,煮後分裝冷凍儲存,食用時再退冰加熱)
●做法/糙米泡水2小時,煮成稀飯後,用果汁機攪打,過濾後以湯匙餵食。
【營養成分】
熱量52.22(大卡)/醣類11.0(毫克)/蛋白質1.11(毫克)/脂肪0.42(毫克)
1~3歲 寶寶與大人共食
1歲的寶寶還要喝奶嗎?
Q 寶寶需要多少牛奶?
對寶寶的第一年來說,母乳或配方奶是主要的營養來源,多攝取奶類確實能讓寶寶的生長發育得到充足發展。但到了2歲以後,生長發育逐漸變得較為緩慢,對奶量的需求也會逐漸下降(因多攝取了成人食物)。不過,奶類中的鈣質和其他維生素仍是寶寶骨骼、組織、牙齒發育的重要來源之一。一般來說,當寶寶滿2歲後,1天喝250c.c.〜500c.c.的牛奶就已經足夠。然而有些寶寶會逐漸厭惡喝奶,父母可以考慮使用其他乳製品來做替換,例如乳酪和優格等。
Q 需要幫寶寶戒奶瓶嗎?
有些寶寶即使到了上幼稚園階段,每次喝牛奶時,仍需要用奶瓶餵食,令父母很困擾,到底該如何幫寶寶戒奶瓶?
想幫寶寶戒奶瓶,務必掌握幾個重點:其一,在孩子出現可自己用手拿奶瓶且拿得很穩時,就試著用水杯裝牛奶或飲料,讓他自己拿著喝,剛開始即使只是一小口都無所謂,只要常常練習,就會越來越熟練,並讓他習慣使用杯子喝水、飲料等;其二,建議在2歲以前完成奶瓶的戒斷,否則,當孩子2歲以後,個性逐漸穩定,已經不適合用強迫的方式,如果這時才開始訓練,可能就要耗費更大的心力了。
Q 寶寶已經1歲了,卻還只喝母乳怎麼辦?
可以持續喝母乳,但必須同時增加其他食物的攝取。建議延長每次餵母乳的時間,並加入成人食物。理論上來說,寶寶不會讓自己餓肚子,且多數1歲以上的小孩多能接受各種口感的食物,味覺發育也較成熟,喜歡口味較重的食物(當然不建議給寶寶吃重口味的食物),因此可以開始訓練1歲以上的寶寶吃成人食物。要盡量避免讓寶寶吃小零嘴、飲料或果汁之類的食物,以免影響吃正餐的食慾。
一開始可以嘗試在每次進食前,先給他固體食物,例如香蕉、蘋果切片、吐司、麵包等,可以讓他抓著吃的食物。甚至讓他坐在餐桌前,跟著大人一起進食,讓他自己從盤子中拿食物吃,讓吃東西變成一種愉快、好玩的事,也許就能讓寶寶喜歡上母乳以外的食物了!
Q 寶寶邊吃邊玩,怎麼辦?
寶寶不願意坐好乖乖吃飯,對父母來說,的確是一種困擾,尤其每餐都要追著他跑,不只容易生氣,還會因此破壞和諧的親子關係。如果寶寶不想吃,乾脆先將飯菜收起,等他累了或者時間長了,自然就會肚子餓。也不用擔心他會因為少吃一餐而營養不良,沒有孩子會願意餓肚子的。
只是切記,和下一頓飯之間,不要給予其他高熱量且營養不均衡的食物,這樣會讓寶寶知道──如果不吃正餐,是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填飽肚子的!Q 寶寶為什麼不愛吃蔬菜?
很多蔬菜因為有「草」味,且纖維量高,不容易咀嚼,因此使得許多寶寶都不愛吃。不論如何,都不要使用強迫的方式,逼寶寶吃下某種他不喜歡的食物,否則容易造成更大的反彈,降低對食物的興趣。寶寶對食物的偏好通常不會持續很久,有時只要一段時間之後變個菜色,他就會忘了以前曾經不愛吃的情況;而他吃了某樣以前不愛吃的食物時,也別忘了給予鼓勵喔!
Q 刺激寶寶喜歡吃蔬菜的好方法?
從餵食一些比較容易入口、口味清淡且纖維質較低的蔬菜開始,像是白蘿蔔、絲瓜等;或者是將烹煮的方式做些修正,做成美味的蔬菜湯,或者蔬菜餅等,增加食材的變化度。此外,還可利用孩子的想像力,將蔬菜擬人化,讓他知道如果不吃蔬菜,「蔬菜會很傷心」等情境,只要父母用心配合演出,通常寶寶都會願意做些嘗試。
Q 自己做的炒飯才適合寶寶吃?
外面買的炒飯,油脂過量,對於寶寶來說的確不適合;自己做炒飯,方便控制油量,而且可以加入青椒、芹菜、紅蘿蔔等蔬菜一起拌炒;建議蔬菜要切小塊一點,以免被寶寶發現挑起來不吃。
什錦炒飯(2人份)
●材料/白飯1碗,糙米飯1/4碗,肉絲10克,蝦仁10克,毛豆10克,玉米粒10克,青蔥1根,蛋1顆,太白粉少許。
●調味料/油1小匙,鹽少許,醬油少許。
●做法/
1 蔥切花;蝦仁以少許鹽及太白粉抓一下;蛋打散成蛋液。
2 熱一油鍋,放入蛋液,炒至略熟,放入肉絲、蝦仁,拌炒至八分熟,轉小火。
3 放入白飯、糙米飯,炒鬆。
4 加入毛豆、玉米粒,炒熟;加入鹽、醬油,炒勻;起鍋前撒上蔥花即可。
【營養成分】(1人份)
熱量211(大卡)/醣類30.25(毫克)/蛋白質7.65(毫克)/脂肪6.6(毫克)
Q 番茄醬是否適合寶寶食用?
番茄醬是寶寶們喜歡的調味料之一,但所含的鈉離子較高,使用時不建議再放鹽,以免過鹹;另外,烹調時也可搭配新鮮番茄,減少番茄醬的使用量。
番茄鮪魚蛋包飯(2人份)
●材料/鮪魚罐頭20克,番茄1/2顆,番茄醬1小匙,蛋1顆,沙拉油1小匙,白飯1.5碗。
●作法/
1. 番茄切小丁;用筷子夾出鮪魚罐頭的鮪魚,和番茄丁拌在一起;蛋打散成蛋液。
2. 熱一油鍋,倒入蛋液,煎成蛋皮,起鍋。
3. 另熱一油鍋,加入白飯,炒鬆;放入番茄鮪魚、番茄醬,炒至均勻,以蛋皮包覆即可。TIPS
有些人會將番茄去皮後再料理,但番茄皮也是纖維質來源之一,建議連皮烹調較佳。
【營養成分】(1人份)
熱量283.3(大卡)/醣類49.95(毫克)/蛋白質7.15(毫克)/脂肪6.1(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