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3個月~5個月】
1.此時寶寶有多了解這個世界?
◎會觀察表情
寶寶出生三個月後,眼睛可以看到距離二十公分內的事物。同時,寶寶會想要抓住玩具,但是手的力量不夠,無法好好抓著玩具。而到了四個月左右,寶寶就可以抓住眼前的玩具了,視覺發展最晚到五個月,此時期已經看得到桌上的小東西。由於,寶寶在四個月後已經具備了可以看到小東西的視力,因此寶寶可以看出對方的臉部表情及臉部肌肉微細的變化;當對方的表情很多時,四個月大的嬰兒會留心觀察對方的臉並與對方對視。
因此,父母可以用許多表情跟嬰兒進行各種溝通對話。當寶寶不安的時候,父母可以用各種笑臉,傳達出「沒事,不要擔心」的訊息,讓寶寶理解並且得到安撫。透過熟悉的臉和聲音與嬰兒溝通的話,更具有意義。父母的笑臉和溫柔的聲音,可以讓尋找安全感的寶寶以「嗯嗯啊啊」的嬰兒語回應。
出生一至二個月為止的小嬰兒會比較注意造型突出的圖案,而非簡單的圖案。直到第三個月開始,他會特別留意人臉,此時若有親戚和鄰居來家裡作客的話,寶寶對人會特別好奇。
寶寶會看著人臉然後開始分辨這是不是熟人,因此,初次見面的人若要取得寶寶的信任,需要給予寶寶充足的時間。當寶寶突然遇到有陌生人跑過來抱他時,會有嚴重的不安全感,所以陌生人請保持約一公尺以上的距離,避免讓寶寶感到不安,並帶著寶寶會喜歡的玩具,用溫柔的表情跟寶寶玩,寶寶會自行判斷。他認為這個人不會危害自己,就會自己脫離父母的懷抱,往這個陌生人靠近。所以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們請等到寶寶信任你為止才能抱寶寶。如果寶寶還沒有感受到信任感,陌生人就突然跟寶寶皮膚接觸的話,就會傳達出危險的訊號給寶寶。
但是,也有個性外向的寶寶,他對人的好奇心很高,看到陌生人很感興趣,會先對陌生人微笑,向陌生人伸出手,想要跟陌生人玩,甚至被陌生人抱比被自己父母抱更開心,這種狀況新手父母會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比較喜歡陌生人。寶寶笑著走向陌生人,不是因為他比較喜歡陌生人,而是對陌生人好奇心比較重的個性使然,若是寶寶想跟對方說話時,期望對方也能給予溫柔的回應。對於陌生人是警戒還是高興的行為,也代表著寶寶已經具有可以區分父母及陌生人臉部的能力。若是寶寶的個性喜歡跟陌生人互動,父母也不需要吃醋或擔心。這個時期如果寶寶不喜歡陌生人,就請陌生人遠一點。觀察寶寶的臉部表情,如果寶寶很高興的話,可以請陌生人給寶寶一個微笑的表情。(節錄)
3. 該怎麼跟寶寶溝通?
◎寶寶有拒絕反應的時候
個性比較任性挑剔的寶寶,有時被媽媽抱著時,背部會使力弓著。一旦寶寶有這種動作,新手父母往往都會用更大的力氣將寶寶抱住;將寶寶抱得更緊,寶寶背部就會更用力,這時候父母跟寶寶就會開始出現角力的狀況。因此,當寶寶的背部用力弓著時,可以先將寶寶放下,眼睛看著寶寶並給予他笑容。直到寶寶背部放鬆,再將寶寶抱起來。如果寶寶還是用力將背部弓著時,再度將寶寶放下並且給他微笑;反覆這樣的動作,只要寶寶將背部用力弓著,就將他放下來,可以讓寶寶知道自己那樣的動作會得不到父母的親密接觸,寶寶就不會繼續弓著背部了。
同時將寶寶放在地板上的動作,也是要轉達給寶寶「好了,不要再鬧脾氣了」的溝通方式。三至五個月寶寶,他還聽不懂父母的話,用行動直接傳達溝通訊息會比較簡單。如果只是對寶寶說「好了,這樣媽媽很累,為什麼一直鬧脾氣?」這類的話語,寶寶聽不懂也就無法改變自己的行為了。(節錄)
【出生6個月~14個月】
2.寶寶如何表達心情?
◎開心的時候:表現出活潑的動作
出生六至十四個月的寶寶,心情好時會說很多話,或者是表現出開心的表情。有的寶寶會開心拍著雙手、有的寶寶會將給他的玩具往地板丟,發出聲音,也有的寶寶會突然把玩具丟掉,用坐著的姿勢搖晃上半身或跳舞。
這個時期的寶寶雖然聽得懂別人跟他說的話,但還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思,因此突然尖叫或丟玩具的動作,也都是表達自己開心的行為。但是父母時常不太能夠將這些動作判讀為正面的情感表達,反而覺得是帶有攻擊性的負面表達,同時,寶寶可以看出父母慌張的樣子,但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所以寶寶會再度用一樣的動作想告知父母。但是在父母的立場上,對於寶寶想要傳達自己的訊息,父母無法正確區分寶寶是不是單純的鬧脾氣。因此,父母如果感受到寶寶開心的樣子,可以跟他說「很開心喔!」,這樣正面且溫和的回應可以幫助寶寶提昇表達情緒的能力和智慧,面對這時期寶寶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想說的話時,父母仍舊需要用適當的言語協助寶寶。(節錄)
【出生15個月~23個月】
在二十三個月之後對語言刺激感到好奇的寶寶,還可以了解周圍事物的細部名稱。例如寶寶可以區分「小狗」和「小狗的尾巴」的不同,這個時期的寶寶看到小狗時,對話者可以不只說出「小狗」一詞,在對話中還要跟他說出「小狗的尾巴」、「小狗的腳」等細部名稱;看到車子時也是一樣,除單純地說出「車子」,還可以教寶寶認識「車子的輪胎」、「車門」等細部單字,增加語言發展的效果。
十七個月以後的寶寶會開始了解「所有格」,可以和自己已經知道的人事物名稱進行連結,他可以正確地指出來這些是「媽媽的鞋子」或是「爸爸的包包」等表達出所有者與所有物的組合,如果寶寶還不懂「所有格」的意義,父母也不用太著急,只要持續地對寶寶說,到了第二十三個月後他就能夠正確掌握所有格的意思了。(節錄)
【出生24個月~35個月】
對理解文法神經網較不發達的寶寶說「爸爸去房間了呢!」,他可能會聽成「爸爸」、「去房」的意思;若是對他說「水如果倒在這邊地板上,會怎麼樣?」的話,寶寶就只知道「水」、「這邊」和「地板」的意思而已。尤其是「如果聽媽媽的話,就會給你餅乾;如果不聽媽媽的話,就不給你餅乾」像這麼長的話,寶寶只能聽得懂「媽媽」、「餅乾」、「媽媽」、「餅乾」,其它整句話的意思都聽不懂。
因此,要對寶寶說多長的話,必須看寶寶理解文法神經網發展的狀況判斷。對無法聽懂文法的寶寶,必須持續以單字或短句為主來跟寶寶溝通。父母如果想要跟寶寶詳細說明,每次都說長句子的話,對理解文法的神經網不發達的寶寶而言,父母的話特別難懂,反而會讓寶寶不想理會父母的話。日後養成習慣就不好了。很多父母認為在寶寶小的時候,常唸繪本給寶寶聽,就可以讓其語言能力發達。這個舊觀念應做修正了。必須確認寶寶天生文法理解能力,並配合其水準跟寶寶溝通,才能達到理想的對話狀態。(節錄)【出生36個月~60個月】
◎有壓力時,會表現出拒絕的行為
即便寶寶會自己說長句子,但在有爭執的狀況下,還是無法有條理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寶寶有壓力時,會簡單的以「不是」、「不可以」、「不要」和「討厭」等簡單的單字,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無法用正確的單字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有時候會用比較激烈的方式表達。
當寶寶用比較激烈的方式表達時,請體諒寶寶受傷的心情。不需要在寶寶說出「弟弟去死」的說法,父母卻回「你說這什麼話!想要弟弟死掉嗎?」等話,可以回應「我知道了,你因為弟弟而難過嗎?」等理解寶寶心情的說法。當寶寶表現在心理上無法理解對方立場,又找不到適當的單字可以表達時,會出現比較激動或用尖叫的方式大哭大鬧。(節錄)
【附錄】
◎在家做,語言理解能力鑑定圖(18-60個月)
此附錄是用來評估語言理解力水準的47張鑑定圖。讓父母在家裡也能為孩子進行語言能力鑑定,並藉由圖中的遊戲來增進理解力。
請使用接近孩子月數的圖片來鑑定,18~23個月的寶寶請測驗18個月的項目,答對率在80%~100%都屬正常範圍。評估結果,孩子如果無法通過在適當月數的測驗項目,理解能力則比實際年齡還低。請參考遊戲指導方法,協助孩子增加語言理解能力。
這個附錄是考量父母在家中可以用快速的方式來評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如果對孩子的理解力發展遲緩有所遲疑時,請諮詢專家並進行專業評估。
◎出生後18個月
遊戲1
Q.汽車的輪胎在哪裡?
Q.飛機的翅膀在哪裡?
Q.杯子的把手在哪裡?
★評估基準★
只要一個項目正確,孩子就是已經達到十八個月的語言理解能力水準。孩子不一定需要用手指著圖案,只要眼睛有看著圖案也是通過。
★遊戲指導方法★
‧在觀察周圍物品時,請告知孩子物品的名稱。
‧請拿著孩子喜歡的玩具或圖畫,並告知孩子細部名稱。
◎出生後24個月
遊戲3
Q.最多的糖果在哪裡?
★評估基準★
可以用手指指出或眼睛看出最多糖果的玻璃罐,即是擁有二十四個月語言理解力水準。
★遊戲指導方法★
•在吃點心時,可以準備兩個盤子,一邊放較多量,一邊放較少量,讓孩子知道「多」與「少」。給孩子相對的概念,不要只將點心放在一盤只跟孩子說點心「多」。
1.此時寶寶有多了解這個世界?
◎會觀察表情
寶寶出生三個月後,眼睛可以看到距離二十公分內的事物。同時,寶寶會想要抓住玩具,但是手的力量不夠,無法好好抓著玩具。而到了四個月左右,寶寶就可以抓住眼前的玩具了,視覺發展最晚到五個月,此時期已經看得到桌上的小東西。由於,寶寶在四個月後已經具備了可以看到小東西的視力,因此寶寶可以看出對方的臉部表情及臉部肌肉微細的變化;當對方的表情很多時,四個月大的嬰兒會留心觀察對方的臉並與對方對視。
因此,父母可以用許多表情跟嬰兒進行各種溝通對話。當寶寶不安的時候,父母可以用各種笑臉,傳達出「沒事,不要擔心」的訊息,讓寶寶理解並且得到安撫。透過熟悉的臉和聲音與嬰兒溝通的話,更具有意義。父母的笑臉和溫柔的聲音,可以讓尋找安全感的寶寶以「嗯嗯啊啊」的嬰兒語回應。
出生一至二個月為止的小嬰兒會比較注意造型突出的圖案,而非簡單的圖案。直到第三個月開始,他會特別留意人臉,此時若有親戚和鄰居來家裡作客的話,寶寶對人會特別好奇。
寶寶會看著人臉然後開始分辨這是不是熟人,因此,初次見面的人若要取得寶寶的信任,需要給予寶寶充足的時間。當寶寶突然遇到有陌生人跑過來抱他時,會有嚴重的不安全感,所以陌生人請保持約一公尺以上的距離,避免讓寶寶感到不安,並帶著寶寶會喜歡的玩具,用溫柔的表情跟寶寶玩,寶寶會自行判斷。他認為這個人不會危害自己,就會自己脫離父母的懷抱,往這個陌生人靠近。所以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們請等到寶寶信任你為止才能抱寶寶。如果寶寶還沒有感受到信任感,陌生人就突然跟寶寶皮膚接觸的話,就會傳達出危險的訊號給寶寶。
但是,也有個性外向的寶寶,他對人的好奇心很高,看到陌生人很感興趣,會先對陌生人微笑,向陌生人伸出手,想要跟陌生人玩,甚至被陌生人抱比被自己父母抱更開心,這種狀況新手父母會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比較喜歡陌生人。寶寶笑著走向陌生人,不是因為他比較喜歡陌生人,而是對陌生人好奇心比較重的個性使然,若是寶寶想跟對方說話時,期望對方也能給予溫柔的回應。對於陌生人是警戒還是高興的行為,也代表著寶寶已經具有可以區分父母及陌生人臉部的能力。若是寶寶的個性喜歡跟陌生人互動,父母也不需要吃醋或擔心。這個時期如果寶寶不喜歡陌生人,就請陌生人遠一點。觀察寶寶的臉部表情,如果寶寶很高興的話,可以請陌生人給寶寶一個微笑的表情。(節錄)
3. 該怎麼跟寶寶溝通?
◎寶寶有拒絕反應的時候
個性比較任性挑剔的寶寶,有時被媽媽抱著時,背部會使力弓著。一旦寶寶有這種動作,新手父母往往都會用更大的力氣將寶寶抱住;將寶寶抱得更緊,寶寶背部就會更用力,這時候父母跟寶寶就會開始出現角力的狀況。因此,當寶寶的背部用力弓著時,可以先將寶寶放下,眼睛看著寶寶並給予他笑容。直到寶寶背部放鬆,再將寶寶抱起來。如果寶寶還是用力將背部弓著時,再度將寶寶放下並且給他微笑;反覆這樣的動作,只要寶寶將背部用力弓著,就將他放下來,可以讓寶寶知道自己那樣的動作會得不到父母的親密接觸,寶寶就不會繼續弓著背部了。
同時將寶寶放在地板上的動作,也是要轉達給寶寶「好了,不要再鬧脾氣了」的溝通方式。三至五個月寶寶,他還聽不懂父母的話,用行動直接傳達溝通訊息會比較簡單。如果只是對寶寶說「好了,這樣媽媽很累,為什麼一直鬧脾氣?」這類的話語,寶寶聽不懂也就無法改變自己的行為了。(節錄)
【出生6個月~14個月】
2.寶寶如何表達心情?
◎開心的時候:表現出活潑的動作
出生六至十四個月的寶寶,心情好時會說很多話,或者是表現出開心的表情。有的寶寶會開心拍著雙手、有的寶寶會將給他的玩具往地板丟,發出聲音,也有的寶寶會突然把玩具丟掉,用坐著的姿勢搖晃上半身或跳舞。
這個時期的寶寶雖然聽得懂別人跟他說的話,但還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思,因此突然尖叫或丟玩具的動作,也都是表達自己開心的行為。但是父母時常不太能夠將這些動作判讀為正面的情感表達,反而覺得是帶有攻擊性的負面表達,同時,寶寶可以看出父母慌張的樣子,但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所以寶寶會再度用一樣的動作想告知父母。但是在父母的立場上,對於寶寶想要傳達自己的訊息,父母無法正確區分寶寶是不是單純的鬧脾氣。因此,父母如果感受到寶寶開心的樣子,可以跟他說「很開心喔!」,這樣正面且溫和的回應可以幫助寶寶提昇表達情緒的能力和智慧,面對這時期寶寶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想說的話時,父母仍舊需要用適當的言語協助寶寶。(節錄)
【出生15個月~23個月】
在二十三個月之後對語言刺激感到好奇的寶寶,還可以了解周圍事物的細部名稱。例如寶寶可以區分「小狗」和「小狗的尾巴」的不同,這個時期的寶寶看到小狗時,對話者可以不只說出「小狗」一詞,在對話中還要跟他說出「小狗的尾巴」、「小狗的腳」等細部名稱;看到車子時也是一樣,除單純地說出「車子」,還可以教寶寶認識「車子的輪胎」、「車門」等細部單字,增加語言發展的效果。
十七個月以後的寶寶會開始了解「所有格」,可以和自己已經知道的人事物名稱進行連結,他可以正確地指出來這些是「媽媽的鞋子」或是「爸爸的包包」等表達出所有者與所有物的組合,如果寶寶還不懂「所有格」的意義,父母也不用太著急,只要持續地對寶寶說,到了第二十三個月後他就能夠正確掌握所有格的意思了。(節錄)
【出生24個月~35個月】
對理解文法神經網較不發達的寶寶說「爸爸去房間了呢!」,他可能會聽成「爸爸」、「去房」的意思;若是對他說「水如果倒在這邊地板上,會怎麼樣?」的話,寶寶就只知道「水」、「這邊」和「地板」的意思而已。尤其是「如果聽媽媽的話,就會給你餅乾;如果不聽媽媽的話,就不給你餅乾」像這麼長的話,寶寶只能聽得懂「媽媽」、「餅乾」、「媽媽」、「餅乾」,其它整句話的意思都聽不懂。
因此,要對寶寶說多長的話,必須看寶寶理解文法神經網發展的狀況判斷。對無法聽懂文法的寶寶,必須持續以單字或短句為主來跟寶寶溝通。父母如果想要跟寶寶詳細說明,每次都說長句子的話,對理解文法的神經網不發達的寶寶而言,父母的話特別難懂,反而會讓寶寶不想理會父母的話。日後養成習慣就不好了。很多父母認為在寶寶小的時候,常唸繪本給寶寶聽,就可以讓其語言能力發達。這個舊觀念應做修正了。必須確認寶寶天生文法理解能力,並配合其水準跟寶寶溝通,才能達到理想的對話狀態。(節錄)【出生36個月~60個月】
◎有壓力時,會表現出拒絕的行為
即便寶寶會自己說長句子,但在有爭執的狀況下,還是無法有條理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寶寶有壓力時,會簡單的以「不是」、「不可以」、「不要」和「討厭」等簡單的單字,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無法用正確的單字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有時候會用比較激烈的方式表達。
當寶寶用比較激烈的方式表達時,請體諒寶寶受傷的心情。不需要在寶寶說出「弟弟去死」的說法,父母卻回「你說這什麼話!想要弟弟死掉嗎?」等話,可以回應「我知道了,你因為弟弟而難過嗎?」等理解寶寶心情的說法。當寶寶表現在心理上無法理解對方立場,又找不到適當的單字可以表達時,會出現比較激動或用尖叫的方式大哭大鬧。(節錄)
【附錄】
◎在家做,語言理解能力鑑定圖(18-60個月)
此附錄是用來評估語言理解力水準的47張鑑定圖。讓父母在家裡也能為孩子進行語言能力鑑定,並藉由圖中的遊戲來增進理解力。
請使用接近孩子月數的圖片來鑑定,18~23個月的寶寶請測驗18個月的項目,答對率在80%~100%都屬正常範圍。評估結果,孩子如果無法通過在適當月數的測驗項目,理解能力則比實際年齡還低。請參考遊戲指導方法,協助孩子增加語言理解能力。
這個附錄是考量父母在家中可以用快速的方式來評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如果對孩子的理解力發展遲緩有所遲疑時,請諮詢專家並進行專業評估。
◎出生後18個月
遊戲1
Q.汽車的輪胎在哪裡?
Q.飛機的翅膀在哪裡?
Q.杯子的把手在哪裡?
★評估基準★
只要一個項目正確,孩子就是已經達到十八個月的語言理解能力水準。孩子不一定需要用手指著圖案,只要眼睛有看著圖案也是通過。
★遊戲指導方法★
‧在觀察周圍物品時,請告知孩子物品的名稱。
‧請拿著孩子喜歡的玩具或圖畫,並告知孩子細部名稱。
◎出生後24個月
遊戲3
Q.最多的糖果在哪裡?
★評估基準★
可以用手指指出或眼睛看出最多糖果的玻璃罐,即是擁有二十四個月語言理解力水準。
★遊戲指導方法★
•在吃點心時,可以準備兩個盤子,一邊放較多量,一邊放較少量,讓孩子知道「多」與「少」。給孩子相對的概念,不要只將點心放在一盤只跟孩子說點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