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小心被流行語洗腦
你也在神魔化你的隊友嗎?

在網路時代,流行語傳播得特別快,每天被洗腦的結果,也影響了我們的判斷能力。不要倉促論斷身邊的伴侶,好好地覺察內心,傳遞正確訊息,才能培養出「神默契」。

還記得小孩剛出生的時候,遇到各種新挑戰,我不時會上網查查其他媽媽的育兒經,常常讀著讀著就會在字裡行間看到「感謝神隊友」或是「我那個豬隊友」之類的字眼。一開始,我也就這樣看過去,畢竟那是別人的老公,跟我的關係不大,但是漸漸地我發現這些文字好像會沉澱在我的腦海裡,對我的思考產生影響,進而改變我在現實生活中的言行舉止。

沒有神隊友或是豬隊友

我開始不時為身邊這位新手爸爸打分數,默默地將他與我讀到的「隊友們」比較,不是刻意的,但卻在不知不覺之間就發生了。這個打分數,不是真的在評分,而是帶著保留的眼光看著,「喔,這件事做得還可以」、「喔,拜託那是怎樣啊?哪有這樣做事的?」然後我的內心在那些沒達到「我的」標準的時候,會很自動化地飄出一句抱怨:「吼,真的是豬隊友耶!」

此話就算沒說出口,但臉上的表情加上渾身散發的怨氣,想必不會讓人覺得溫柔可親,更遑論美麗。做比較,如果真的很客觀也就罷了,但讓我覺得可怕的是,不論是我或身旁的朋友,我們要找到隊友不好的地方,機會可比讚譽他們是神隊友的時候多太多了!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就是人性啊!看到我們不滿意的部分,遠比去計算祝福或表達感謝來得容易多了,尤其是在自己感到匱乏、疲憊的時候。其實,身旁的那個他,哪裡是什麼神或豬一般的存在呢?

他和你一樣,就是個平凡人

他,和你一樣,就是一個平凡的人。他有自己的優缺點,要經歷每天心情的高低起伏,有自己根深蒂固的一些個性,也有自己每天要面對的挑戰。簡言之,他不可能是完美的;反過來說,他也不可能一無是處。

為什麼我們會常常忍不住期待對方做個神隊友,或是忍不住一再舉證對方是豬隊友呢?會不會是因為我們也帶著很極端的眼光在看待自己,一下被自卑感挾持,在內心最深處認為自己無法做個夠好的母親,因此期待另一半來神救援?或者我們一下又被驕傲所俘虜,認為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看別人做的都不到位?

可想而知,這種不斷檢視對方,常常在判斷「我對你錯」或「你需要一直表現好,不可以讓我失望」的期待,對於夫妻關係以及將一切看在眼裡的孩子來說,其實是有不良影響的。如果你也發現自己開始在心裡做這樣的事,可以怎麼調整才好呢?

停下來,覺察內心的聲音

第一步,往往是回到自己的心,靜下來問問自己:我怎麼了?我現在會看這個東西不順眼,是因為它打到了我內心的哪個標準或信念?我內心是否有個微小的聲音在吶喊些什麼?

舉例來說,太太看到隊友做一件事內心冒出了一個OS:「做事可以更有效率吧?」那麼A太太可以先好奇地觀照自己:效率為什麼對我來說這麼重要?我是不是也一直督促自己過著很有效率的生活?並認為旁人都應該這樣才是對的?

另一個例子,B太太看到隊友一回家吃過飯就坐在沙發上滑手機,她內心OS:「他又來了!只會在那邊滑手機!他就是不在乎我們,只在乎自己!」再往內挖掘,B太太可能是期待對方可以主動幫忙,或是希望被多在乎一些,或是感到不公平.. 每一個人最在乎的點可能都不太一樣。

總之,先去看見、聽見自己內心深層的習慣或需要,不批判地、試著接納這個聲音,相信它是其來有自,這麼做往往也可以讓情緒先平穩下來。接著,我們再針對不同的情境採取不同的做法。A太太的例子裡,牽涉到習慣,我們可以試著練習拓展觀點;B太太的例子,牽涉到內在需求,我們則可以練習有更好的表達。

(未完待續)

你快要爆炸了嗎?
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失控

大人常覺得小孩無理取鬧,其實大人也會情緒失控。面對這個事實,找到應對的方法,從無衝突時、起衝突時,以及衝突過後如何因應開始練習。

有機會讀到一篇文章,內心五味雜陳。文章是Jaguar小姐所寫《戒吼媽:挑戰天不生氣的教養提案》的部分書摘,她在當中細細交代自己對著孩子情緒失控的來龍去脈,以及隨之而來的反思和行動。

我第一個感覺是深深敬佩。要能夠在大眾面前坦誠這樣失控的自己,還能列點剖析失控的原因,實在需要很大的勇氣。我相信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是每位父母都有的經驗,只是爆炸程度可能因人而異。

第二個感覺是「挫哩等」。文中說,孩子三、四歲後愈來愈有主見,於是父母更容易爆氣。

話說我的孩子兩歲多,我才竊喜好像剛度過的黑暗時期,可是熱情的路人常跟我說:「啊,現在是最可愛的時候!」暗示著前方路途艱難,還有重重難關要面對,而此言或許不假。對孩子情緒失控的四大原因

我自己讀完這篇,有一些體會想補充:Jaguar小姐提到:「每一個失控,背後都有原因。」她也清楚地描繪雙方情緒節節高升的過程:「我想,我生氣是因為她先用情緒來挑釁我,而我又想要控制她,之所以發脾氣,一方面是想反擊,另一方面是要她停止哭鬧。當輕度發脾氣後發現無法控制她,無力感會愈來愈深,此時我的脾氣就逐漸加強,反擊力道逐漸加大,最後轉變為憤怒,對她大吼大叫起來。」

在這樣的描繪之後,她也反問自己,為何自己在面對工作或其他成人時,情緒的起伏程度如此不同?最後她得到一個結論,簡要歸納自己失控的原因:「第一,我被她的情緒影響;第二,我想控制她;第三,我以大欺小;第四,我有別的壓力在。」

我很認同這些反思的內容,但是也不禁嘆息:作為一個想認真帶養孩子的父母,這四點幾乎是不可能完全排除的,不是嗎?也正因為這樣,作者所分享的情境對於父母讀者們來說,真是心有同感!

降低情緒失控的三種情境練習

那麼,這樣的困境究竟有沒有出路呢?

我想說要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試著降低四個原因同步發生的機率,減少風暴的威力,練習在不同情境下的應對方式。

•平時增加對自己的覺察,定期進廠維修保養。

平時父母們就要有能夠安靜、充電的時間,幫助自己可以定期調整到比較平衡的狀態;也可以練習增加對自己情緒、身體感覺和想法的覺察,時常﹁觀察﹂自己,例如「我現在感覺胃悶悶的、肩頸緊緊的,好像也開始感到不耐煩、快要發怒了。」

•交鋒當下:試著喊暫停,先穩定自己,再回頭找孩子。

當開始被孩子的﹁盧﹂引出無力、厭煩、憤怒等情緒,感覺自己快要失控時,可以先跟孩子表達:「你現在很生氣,媽媽也很生氣,我需要離開冷靜一下,等一下我會回來。」這個時候,有的孩子可能會更崩潰,但是請記得,只要確保孩子所處環境是安全的,如果真的需要離開一下才能讓你平靜,那就這麼做吧!優先讓自己平靜下來,絕對是關鍵,否則接下來只會愈演愈烈。這個短暫的冷靜片刻,或許去其他地方大吼兩聲,播放一首能安撫自己的音樂,等到感覺思緒恢復彈性,心也再次柔軟時,再回到孩子身邊。

•暴風雨過後:不怕向孩子道歉,透過和好儀式修復關係。

如果真的失控了,表現過當的情緒強度、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與其事後懊悔但又拉不下臉,想要維護父母的權威,不如找個雙方都平靜、準備好的時候,真誠地向孩子道歉。

(未完待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