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認識「好眠練習」,

給自己和孩子更好的選擇

 

  • 用最溫和有效的方式,讓寶寶自然學會「睡好覺」

 

  在基礎醫療體制尚未完善的十九世紀八○年代初期,多數人們相信「孩子睏了就會睡覺」。然而,隨著許多專業人士意識到睡眠的重要性,以及睡眠品質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有多大,睡眠訓練也隨之興起。

 

  你是否認為,睡眠訓練意味著任憑孩子哭天搶地,讓年幼的嬰孩獨自在房裡入睡?這只有心很硬的父母才能做到吧?雖然這與我們要談的「睡眠訓練法」不同,但事實上,過去的確存在這樣的派別。「哭泣睡眠法(Cry it out, CIO)」最早在1894年由美國知名兒科醫生路德‧艾米特‧霍爾特(Luther Emmett Holt)提出,這種方法是讓孩子獨自留在房間裡,父母直到早上才進去。這個意思就是,不論孩子哭多久都不要介入,一直等到孩子自行入睡。

 

  而這樣的認知,也在推動睡眠訓練的困境。雖然近年來,在西方頗為盛行的睡眠訓練文化逐漸傳入東方家庭,對家有嬰幼兒的父母來說算是熱門的話題。但上一代的長輩仍然多半認為:「有必要做什麼睡眠訓練嗎?為什麼要讓孩子一直哭?」老實說,在進行嬰幼兒睡眠諮詢時,來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親戚們的反對,經常成為一大阻礙。

 

  類似的聲音不僅僅來自長輩,還來自媽媽們的社群。在這些社群裡,時不時會出現有關嬰幼兒睡眠困擾的討論,認為「睡眠訓練」實踐起來門檻頗高,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但事實上,在這些交流群組中,非專業人士的經驗分享,很容易被誤會成專家的建議,並不一定正確或是適合每個家庭。舉例來說,讓我最驚訝的是,很多父母在孩子未滿三個月就用「百歲法訓練(編按:放任嬰兒哭泣不予理會,嬰兒適應後就不會再哭泣)」。我甚至在Instagram上看到一則貼文寫著:「用百歲法訓練出生58天的寶寶,他哭了一小時!」

 

  採用百歲法訓練嬰幼兒入睡,這件事本身並沒有問題。但是,專業的睡眠專家不建議在未滿三個月的孩子身上使用百歲法,因為這個時期的自我調節能力尚未發展完全。考量到孩子的年齡、特性、性格、是否有分離焦慮以及父母能否忍受孩子哭鬧,睡眠專家會透過反覆諮詢,給予最適當的睡眠建議。

 

  若家長們僅按照媽媽的建議,選擇噓拍法、抱放法或百歲法等睡眠訓練的方式,勢必會經歷很多挫折,一旦失敗了,難免出現「我的孩子做不到」的想法,讓育兒的信心受到不小打擊。前輩媽媽們還會這樣告訴你:「我到孩子兩歲才熬過來,你的孩子在凌晨醒來很正常,再忍耐兩年吧!」這樣的建議,對於正在與睡過夜奮戰的父母親來說,完全無濟於事。

 

  當然,你可以在腦海中這樣想:「兩年而已,牙一咬撐過去就好了。」但是,隨著投入育兒戰場的時間拉長,每一天都會更加疲憊不安。你盯著自己的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體力逼近極限。你一點也不喜歡自己的生活,伴侶的一舉一動都顯得礙眼,甚至可能出現產後憂鬱的症狀。我就是這樣的過來人。

 

  有人說,睡眠訓練是孩子出生後所接受的第一個教育。既然如此,我相信比起隔壁三姑六婆或姊妹們的七嘴八舌,向擁有專業認證的睡眠專家請教,用安全、理性、耐心的方式引導孩子入睡更為實在。

 

  睡眠訓練的目的,是培養孩子能夠自行入睡,並且養成正確、健康的睡眠習慣。我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睡眠訓練。這裡指的嬰幼兒睡眠訓練,並非毫無來由任憑孩子哭泣,或者讓孩子與父母分房睡覺。

 

  睡眠訓練的作用,是為孩子打造安全、且能舒適入睡的睡眠環境,幫助父母正確辨識孩子疲憊時的訊號、建立睡前儀式,並規劃吃飯、遊戲和睡覺的日常安排,用溫和的方式,為孩子培養「自主獨立入睡」的能力。

 

 

 

  • 為什麼寶寶無法好好入睡?

 

  睡眠訓練的定義如前所述,是針對在子宮內待了十幾個月,來到這個世界上,對「如何睡得好」仍然懵懂的嬰兒,所進行的「自我入睡練習」。很多初為父母的人認為,嬰兒躺下就能睡,我也曾這樣想。沒想到,讓嬰兒睡個覺竟然這麼困難!

 

  已經有無數的兒科醫生指出,睡眠是嬰兒需要學習的技能。所以,如果還沒有學會,當然沒辦法好好睡。接下來,我想分享一個成功完成睡眠訓練的案例──夏珍寶寶和她的媽媽的故事。

 

  夏珍四個月大,白天的小睡時間讓媽媽特別困擾。媽媽總希望小睡能自然延長,但夏珍總是在30分鐘內醒來,接著便會一直哭泣,因為她還是覺得很累。夏珍小睡時,媽媽必須一直在旁邊等待、陪伴,或輕拍她、發出噓聲,又或者抱著她,才能勉強把小睡時間拉長到30分鐘以上。

 

  寶寶的哭聲讓媽媽患上了產後憂鬱症和恐慌症。不僅如此,由於每次只睡30分鐘,夏珍的情緒也變得喜怒無常、時常哭鬧、焦慮不安。進行睡眠訓練前,我們列出夏珍寶寶的幾個主要問題:

 

•總是側身入睡。

•哭聲非常刺耳。

•白天不能自行入睡。

 

  夏珍的問題,主要在於沒辦法自行入睡,而且,將嬰兒固定在特定姿勢睡覺並不安全,加上她對吸吮有強烈依賴。改善這三點後,夏珍便成為了好眼寶寶。

 

  要了解寶寶為什麼無法好好睡覺,我們需要先認識所謂的「睡眠週期」。一個「睡眠週期」可分成五個階段,當我們從淺眠到深度睡眠後,會再次回到淺眠狀態,然後進入循環。嬰兒的一個「睡眠週期」大約是30到40分鐘,比成人來得短。

 

  對於嬰兒來說,在每一個週期之間清醒是很自然的事,他們不像成年人一樣,能夠自然進入深度且長時間的睡眠。進行諮詢時,我經常舉一個例子讓父母更好了解──要求一個連注音都沒學過的孩子:「睡一覺起床後,寫一個『蘋果』!其他孩子都寫得很好喔!」並不合理。

 

  沒辦法自己入睡的孩子,很難將睡眠週期「連接」起來,因此會頻繁醒來、哭泣,無法安穩睡過夜。所以,教導他們在這個時候「自行入睡」,就是睡眠訓練的目的。那麼,睡眠訓練究竟是為了讓父母更輕鬆,還是為了讓孩子更舒服呢?我們先來看看高品質的睡眠,對孩子有哪些好處:

 

1. 提高智力和認知能力。

2. 白天的狀態更穩定。

3. 促進生長激素分泌。

4. 降低壓力。

5. 減低兒童肥胖和成年慢性疾病的機率。

6. 解決睡眠問題,奶量也會自然增加。

 

  對於父母來說,則有以下的好處:

 

1. 可預測的育兒狀態:心理更穩定,有餘裕規劃事情,在長期育兒的路上更輕鬆。

2. 提高育兒的自信心:在育兒時,沒有什麼比自信更重要。孩子是家庭團隊的一員,而爸媽是領導者。如果領導者感到茫然,就會在育兒過程中形成沉重的心理負擔。

3. 減少產後憂鬱:幸福的育兒能讓父母獲得真正的自信並且感到開心。當媽媽感到快樂,白天自然充滿活力,更能溫柔地擁抱孩子,給孩子燦爛的微笑。良好的睡眠同時給孩子和媽媽正面的能量,有助於降低產後憂鬱的風險,避免睡眠不足對身心造成負面影響。

 

 

 

建立「好眠作息」,

陪孩子隨著月齡健康成長

 

  • 設立「起床」和「入睡」的彈性時間

 

早晨的起床時間

  在孩子的好眠練習中,起床的時間非常重要,這是一天的開始,如果這個時間不穩定,接下來一整天都會受到影響。舉例來說,如果孩子有一天早上六點起床,隔天早上九點起床,那麼小睡和就寢的作息也會跟著亂掉。

 

  想想成年人早上起床的時間。除非刻意睡回籠覺,否則成年人的起床時間大多是固定的。這個固定的時間,並不是一分不差早上七點鐘,而是在早上六點三十分到七點三十分之間都有可能。

 

  孩子也應該如此。沒有必要替孩子訂下精準的起床時間,但必須盡量減少前後相差一兩個小時的情況。例如,今天早上六點起床,明天早上八點起床。留意孩子的「平均起床時間」,並根據這個時間叫醒孩子,生活會自然變得有規律。

 

  然而,請勿將「平均」的起床時間,視為「必須」的起床時間,因為如果孩子經常早起,就會遇到很多要「強迫」孩子繼續睡的狀況。那麼,各月齡嬰兒平均的起床時間是什麼時候呢?

 

【各月齡的平均起床時間】

•0到1個月嬰兒:上午9點到10點

•2個月嬰兒:上午8點到9點

•3個月後嬰兒:上午6點到7點

 

  從新生兒時期就設定好起床時間,可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日常作息。但請注意,這只是「平均」,參考的意思。兩個月的嬰兒,也可能在早上六點到七點開始新的一天,但是,即使比平均時間早起,只要晚上有睡滿十小時,並且孩子當天的狀態良好,早起或晚起都可以接受。

 

  我在YouTube影片上看過別人分享,孩子應該在七點到八點睡覺。可是,身為一位無法讓兩個月大寶寶在晚上八到十點之間入睡的媽媽,我想和大家分享這一點,希望不會有其他人和我一樣有相同的誤解。

 

  另一方面,有很多父母早上會捨不得叫醒孩子,或者認為孩子好不容易睡得這麼熟,巴不得讓他多睡一點。還有一些情況是,夜裡太頻繁醒來,媽媽和孩子都感到很疲憊。

 

  在諮詢時,我總是這樣告訴家長:「如果你上班遲到了,就必須晚下班。」如果孩子清醒的時間比平常晚,那麼入睡時間(下班時間)往後延也很正常。

 

  大多數孩子和父母的困境,都是從這裡開始的。如果今天早上晚起,但作息沒有調整,晚上還是同樣時間入睡,孩子可能會認為:「白天我沒有玩夠、清醒的時間不夠、也沒有吃飽!」在這樣的情況下,抗拒入睡也是正常。

 

  雖然我常說「早上六點是正常的起床時間」,但多數父母還是希望孩子能睡到七點。如果孩子本身就是高睡眠需求的類型,那當然有可能;但一般孩子大多會在早上六點到七點間醒來。請務必考量孩子實際情況,設定具有可行性的作息。

 

  舉例來說,有些父母會將目標設定為:孩子晚上八點入睡,早上六點半到七點之間起床。這樣的話,只要是在早上六點之後醒來,都屬於正常範圍內(已睡滿十小時)。但是,如果孩子在清晨四點半或五點就開始動來動去,可能就會讓爸媽感到有點緊張了。這個時候,大多數父母會選擇積極、最大程度的介入,以確保孩子能夠好好睡覺(如果讀到這裡讓你感到尷尬,請別擔心,大多數家長都是這樣的!)。

 

  很多爸媽問我,如果孩子在早上四點半醒來,能不能抱著他安撫,或者用餵奶的方式讓他睡著?我不建議這麼做。

 

  通常孩子在清晨四點到六點之間可能會扭來扭去,睡得比較淺,經常張開眼睛、翻來覆去、發出嗚咽聲或哭泣。很多父母擔心孩子養成在這個時間醒來的習慣,或者孩子太早起會很累,因此選擇積極介入、想讓孩子多睡一下。但父母積極介入延長睡眠時間,反而會讓淺眠的孩子養成習慣,變成經常在這個時間點醒來,需要父母幫忙再次入睡。此外,父母持續介入,像是搖晃、撫慰、擁抱、餵奶等等,也可能增加孩子清醒的次數。

 

  睡眠訓練不是為了讓孩子「今晚」好睡,而是為了建立習慣,改善孩子往後的睡眠品質。請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給他們「自己入睡」的機會,盡量避免主動介入。現在,讓我總結一下:

 

【設定早晨起床時間的重點】

1. 如果比預計時間晚起,就把孩子叫起來。

2. 如果孩子比預計時間早起很多,請盡量等待,讓孩子自己入睡,並了解他醒來的原因(太冷或太熱?尿布濕了嗎?肚子餓了嗎?)

3. 參考各月齡的平均起床時間。

4. 如果不希望孩子很晚睡,讓爸媽都很疲憊,請在設定的時間叫醒孩子。

 

 

夜晚的就寢時間

  就像設定早上起床的鬧鐘一樣,孩子也會自然設定就寢的時間。當孩子養成固定時間就寢的習慣,也可以讓家長擁有愉快的「下班時間」!雖然,有些孩子晚上自然就睡得很好,但確實也有一些孩子晚上很難熟睡。

 

  如果成功設定好早上的起床時間,設立就寢時間就會比較容易。最重要的是掌握「12小時法則」,也就是一天「至少」要有12小時是清醒的。這12小時包括小睡時間,意思是:從早上醒來一直到夜晚入睡,至少要間隔12小時。

 

  舉例來說,早上八點醒來的寶寶,至少要在晚上八點以後入睡(符合清醒時間12小時的要求);而早上九點半醒來的寶寶,至少要在晚上九點半以後才能入睡。先制定一個大略的框架,再計算寶寶整晚睡著的時間(=入睡時間,指從晚上睡著到隔天清晨醒來的時間)。

 

  簡單來說,假設A寶寶在晚上九點半睡覺,夜間餵了一次奶,並在凌晨起床玩耍,後來又睡著,一路到早上九點才清醒。那麼,A寶寶這一晚的總睡眠時間就是11個半小時。請用同樣的方式,計算出孩子的「平均夜間睡眠時間」。如果A寶寶的平均夜間睡眠時間是11個半小時,那個他在白天保持清醒的時間應該至少有12個半小時,而非12個小時,這樣一來,大略時間表就可以訂為:早上九點起床,晚上九點半就寢。理解這個概念之後,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不同月齡寶寶的平均就寢時間。

 

【各月齡的平均就寢時間】

•0到1個月嬰兒:晚上9點到10點

•2個月嬰兒:晚上8點到9點

•3個月後嬰兒:晚上7點到8點

 

  就寢時間就如起床時間一樣,設定一個大略範圍就好,前後相差30分鐘到一個小時也不要緊。如果我們平常都是晚上11點睡覺,提早到10點45分,或是晚睡半小時也沒什麼問題。我們的孩子也是如此。

 

  人體的生長激素會在睡眠時分泌。晚上睡九小時和十一小時的孩子相比,睡十一小時的孩子有潛力長得更高,原因就在於生長激素分泌得較多。在睡眠期間,會促進孩子的肌肉生長、細胞再生和刺激大腦發育。因此,重點不是死守晚上必須「幾點睡覺」,而是晚上上床後實際「睡了多久」,整體睡眠時間和睡眠品質最重要。接下來,將介紹一個關於睡眠時間的個案:

 

  「我讀了嬰幼兒睡眠相關的書,也看了YouTube影片,努力培養孩子的睡眠習慣。按照所學,我嘗試在晚上八點讓孩子入睡,但孩子只睡了半小時就醒來,就像是個短暫的小睡一樣。我們夫妻努力抱著寶寶,每次都要花兩到三個小時,才能讓他在十二點入睡。我一直試圖讓他早點睡,卻都失敗。很多媽媽都說長大就好了,但寶寶都六個月了,還是經常到晚上十二點、哭累了才睡。經過諮詢後,發現我們家寶寶不適合太早睡,晚睡、晚醒更適合他。在建立基本習慣後,問題就慢慢解決了。透過持續訓練,我們家寶寶現在每天規律在晚上九點入睡、早上八點醒來。」

 

  有些孩子的生理時鐘,可能已經適應了「晚睡晚醒」的模式。但若晚上很晚睡,早上卻很早醒來,孩子一整天的總睡眠時間就會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漸進式提早每天的就寢時間,每次減少5到15分鐘。例如今天晚上讓孩子在12點就寢,那麼明天改成11點45分,提早15分鐘;接著,再嘗試調整成11點30分,以此類推。請注意,除了就寢時間外,也要同步調整早上的起床時間,才能讓孩子逐漸適應新的時間表,請務必遵循12小時法則。

 

【設定夜晚就寢時間的重點】

1. 從早上起床開始計算,至少維持12 小時的清醒時間(包含餵奶和小睡時間)。

2. 計算孩子的平均夜間睡眠時間。

3. 三個月以下的嬰兒,夜間睡眠時間維持在11到12小時。三個月後,再調整成10到12小時。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