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要按照體質進補?
選擇「合宜」的藥膳與食材,有助迅速恢復生理機能
為什麼要坐月子?
產婦透過6~8週(約42~56天)適當的調養與休息,才能恢復到懷孕前的生理狀態。
坐月子期間的調養是否得宜,關係到婦女未來身體的健康狀態,如果能掌握調理時機,按照正確的方法坐月子,適度地補氣補血,攝取豐富的營養,以及充分的休息,就能改善某些生產前體質不佳的問題,為未來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礎。
產婦飲食需視體質調整
坐月子期間,「飲食調養」扮演重要角色,但並非大量進補就是恰當的。產後的補身不應局限於營養的補充,而是該依照產婦的體質,選擇「合宜」的藥膳與食材,才能迅速的恢復生理機能。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患者的體質各有不同,應使用相異的藥物進行調理。吃同樣進補藥材的產婦,因其不同的體質,也會出現相異的結果,甚至造成不適症狀。
坐月子的食材、藥膳,必須視產婦的體質而有所調整,可請專科醫生依個人不同的體質,調配適合的中醫藥膳調理身體。體質特殊者更要視狀況,做飲食上的調整。
特殊體質產婦的飲食禁忌
高血壓患者
口味不能太重,避免高鹽的料理,若同時膽固醇過高,則應限制食用動物內臟,如腰子、豬肝、豬心等,並增加蔬菜攝取量以補充鉀,因為鉀與鈉在人體內有拮抗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
若因為餵奶需要「少量多餐」的飲食,可以請營養師計算一日所需的熱量和三大營養素的需求量,減少單醣及雙醣食物,以複合性高纖維的主食為主,少吃以太白粉水勾芡與含酒精的料理,以免額外增加熱量攝取,進而影響血糖變化。
甲狀腺亢進患者
避免進食燥熱食物與酒類,麻油、米酒不宜多吃,並使用不含碘的鹽烹調。
找到適合自己的食材與藥膳,才能補得好、補得巧,真正達到「坐月子,養身子」的目的。
坐月子乃是人生大事,是女性產後調理體質的黃金時期,切勿自己當醫生,胡亂嘗試。
◎ 坐月子期間不能喝水嗎?
喝冰水,「適量」飲用溫開水,或以湯品解渴
在民間習俗中,不少人都聽過「坐月子禁喝水」的說法,認為喝開水會導致小腹突出、胃下垂。
產婦易水腫,飲水需適量
懷孕時,孕婦體內水分增加,加上懷孕後期子宮壓迫血管,造成水腫。故剛生產完,多數產婦仍有4成左右的多餘水分滯留體內,等待排出。
一般在產後前2週,身體會排出相當多的水分,這時「適量」飲水反而很重要。覺得口渴時,可坐著喝溫熱開水(冰水不宜),以小口方式讓水潤喉後,再慢慢用吞嚥的方式,達到止渴的效果。
不喝水,小心感染、脫水、便祕、乳汁不夠
中醫的典籍中,並沒有產後不能喝水的說法,主張應視寒、熱體質的不同進行調養。若刻意不喝水,不僅影響產婦的乳汁分泌,體質燥熱的產婦,燥熱現象也易加重,進而引發脫水、便祕等問題。
在西醫的觀點中沒有不能喝水的限制,主張應視產婦身體狀況適量飲水,甚至鼓勵要多喝水。不喝水或水喝太少,容易導致膀胱發炎,新陳代謝也會較差。
以補湯、甜品、粥代替白開水
若是體內缺少水分,自然沒有足夠的液體生成乳汁,因此,每日補充足夠的「液體量」也是影響乳汁多寡的一大關鍵,補充液體量的標準值以媽咪的體重為主,每公斤為35c.c.,例如媽咪產後70公斤,以70×35c.c.=2450c.c.,即為每日應補充的液體量,包含補湯、溫開水、泌乳茶等,隨著體重下降,所需的水分也可逐漸減少,補充水分的時間,最好是每次餵完母乳後,就要補充200c.c.~300c.c.,但要避免喝含糖飲料,因為不利體重控制。
若家中長輩堅持產婦不宜喝白開水,建議選用黑豆、枸杞、荔枝殼、紅棗、桂圓、觀音串(中藥)等材料煮水喝,也可以從稀飯、各種藥膳補湯、甜品中補充水分。
◎坐月子養身食譜
第1週
補血、去除惡露、促進子宮收縮
歷經懷孕時期的生理變化以及分娩過程的氣血消耗,坐月子是女性調養身體的最佳時機,尤其第1週是產後復原的關鍵時刻,宜透過補氣、補血、營養均衡的適當食療,強化身體的修復能力,預防產後各種後遺症。
坐月子為什麼要這樣吃?
● 選擇易消化、清淡又開胃的食物
太過油膩的飲食,會造成腸胃負擔,宜選擇營養、開胃、清淡的食物,不僅好消化,也可提振產婦食慾。
● 掌握「低鹽」原則,多吃利尿食物
應避免過鹹、煙燻、醃漬的食物,因鹽分攝取過多,會造成體內水分滯留,導致產婦出現水腫。亦可多吃紅豆、薏仁等利尿食物,以排出多餘水分。
● 營養均衡為首要,適量飲水不可少
產後首週應多方面攝取各種營養,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都不可少,以彌補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並應適量飲水,以利身體復原和促進乳汁分泌。
產婦食補重點
● 活血去瘀
● 排除惡露
● 促進子宮收縮
● 利水消腫
● 補血養血
● 鎮定安神
● 舒緩情緒壓力
● 增加體力
● 促進傷口癒合
坐月子飲食原則
◆ 均衡攝取營養
◆ 吃柔軟易消化食物
◆ 飲食宜清淡
◆ 忌食生冷食物
◆ 少量多餐
◆ 掌握「低鹽」原則
◆ 適度補充蔬果
營養師的叮嚀
● 坐月子是女性產後調理體質的黃金時期,因此產後的補身,不僅限於營養的補充,還應依照產婦體質滋補,選擇合宜的飲食調養方式,才能真正達到「坐月子,養身子」的目的。
● 現代人營養大多無虞,一味進補或大量攝取單一食物已不合時宜。調理重點應在於調整體質,而非增加脂肪,造成身體負擔。
*坐月子養身食譜示範*
藥膳聖品
首烏紅棗雞湯
調養Point:補益肝腎+修復組織
烹調難度:★☆☆☆☆
2人份
●熱量 361.2大卡
●醣類 14.4克
●蛋白質 58.1克
●脂肪 7.9克
●膳食纖維 1.4克
材料:烏骨雞300克,何首烏15克,紅棗10克,薑30克
調味料:鹽1/4小匙
作法:
1 材料洗淨;薑切片;烏骨雞切塊,汆燙後瀝乾備用。
2 鍋中加入所有材料和水2000c.c.,以中火燉3小時。
3 起鍋前加鹽調味即可。
滋補養身功效:烏骨雞含胺基酸、礦物質,能幫助修復體內受損組織;何首烏有補益肝腎、養氣血、壯筋骨之效,能幫助產後快速補充營養。
營養主食
苦茶油拌麵
調養Point:滋補五臟+維護細胞功能
烹調難度:★★☆☆☆
1人份
●熱量 371.78大卡
●醣類 3521克
●蛋白質 11.79克
●脂肪 20.65克
●膳食纖維 0.15克
材料:麵線50克,雞蛋1顆,蔥絲5克,薑2片,水2杯
調味料:苦茶油1大匙,醬油膏1/2小匙
作法:
1 鍋中倒水煮至大滾,放入麵線攪散,煮5分鐘至熟,撈出待涼。
2 雞蛋打散,倒入油鍋中煎成薄蛋皮,取出切絲;薑切絲,備用。
3 將麵線、蛋絲和蔥絲盛盤,淋上拌勻的調味料即可。
滋補養身功效:苦茶油跟麻油相較,較不易上火,坐月子吃添加苦茶油的料理,能幫助產婦迅速恢復體力,是產婦坐月子的最佳補品,且可避免身體過於燥熱。
貼心提醒:苦茶油是從苦茶籽壓榨出來的珍貴油品,非常耐熱,燃點也很高,加熱不易冒煙,適合煎、煮、炸、涼拌等烹調,運用非常廣泛,婦女坐月子或是胃不好的人,可以多用苦茶油製作養生料理。
Q 苦茶油對產婦有何好處?
苦茶油和黑麻油都是坐月子補身的聖品,但苦茶油較不燥熱。剖腹產後不能太早吃麻油,以免影響傷口癒合,可先吃苦茶油料理。市售苦茶油種類很多,一般多呈黃色,氣味較香。品質好的苦茶油顏色很清澈,香味較淡。
高纖蔬食
蠔油芥蘭
調養Point:強化骨骼+增強免疫力
烹調難度:★☆☆☆☆
1人份
●熱量 246.3大卡
●醣類 20.5克
●蛋白質 5.6克
●脂肪 15.8克
●膳食纖維 2.9克
材料:芥藍菜150克,水500c.c.
調味料:蠔油2大匙,苦茶油、糖各1小匙,太白粉水1大匙
作法:
1 芥藍菜摘除老葉,取嫩梗、洗淨、切長段。
2 鍋中加水燒開,加適量的鹽,放入芥藍菜燙熟,撈出沖冷水瀝乾。
3 熱油鍋,將蠔油、糖、太白粉水一起炒勻為醬汁備用。
4 芥藍菜拌入苦茶油排盤,將醬汁淋在芥藍菜上即可。
滋補養身功效:芥藍菜屬於深綠色蔬菜,加點油更能釋出脂溶性的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另外,維生素C、鈣和鐵,可增強身體免疫力;其中並富含膳食纖維,可將體內代謝廢物排出體外,改善消化功能。
貼心提醒:芥藍菜中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維生素,會由刀口處流失,且含水量較多,如果切得較細小,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容易從零碎過多的切口處流失,吃起來就不會脆嫩爽口,在烹調過程中,會產生過多水分,使菜相不佳,影響口感跟食慾。
元氣料理
木耳炒豬肉
調養Point:改善貧血+強筋健骨
烹調難度:★★☆☆☆☆
2人份
●熱量 294.1大卡
●醣類 11.9克
●蛋白質 18.4克
●脂肪 19.21克
●膳食纖維 6.14克
材料:豬肉、紅蘿蔔各100克,黑木耳50克,薑30克
調味料:鹽1/4小匙,胡椒粉1/6小匙,橄欖油1大匙
作法:
1 所有食材洗淨瀝乾;豬肉切片;紅蘿蔔去皮切絲;黑木耳、薑切絲,備用。
2 熱油鍋,爆香薑絲,加入黑木耳、豬肉一同翻炒。
3 再加入紅蘿蔔及調味料拌炒,最後加2大匙的水略燜即可。
滋補養身功效:黑木耳具潤肺、美膚、養血、固腰腎、強筋骨等功效;豬肉蛋白質含量高且易吸收,可提供產婦所需能量;此道料理可改善產後虛勞貧血的狀況,幫助產婦體內組織修復。
點心甜品
桂圓荔枝殼湯
調養Point:鎮定安神+利尿排水
烹調難度:★☆☆☆☆
1人份
●熱量 143大卡
●醣類 31.9克
●蛋白質 1.8克
●脂肪 0.9克
●膳食纖維 1.1克
材料:桂圓肉100克,荔枝殼20克
調味料:黑糖1大匙
作法:
1 所有食材洗淨、瀝乾,備用。
2 湯鍋加入1000c.c.水,放入桂圓肉及荔枝殼,以小火燜煮2小時。
3 最後加入黑糖略煮,再取出荔枝殼即可食用。
滋補養身功效:桂圓能開胃益脾、養血安神、鎮定滋補;黑糖可溫暖子宮、補虛止痛、活血化瘀;荔枝殼則可利尿排水,改善產後水腫。
【坐月子保健常識】
產後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了解產後身體變化,有異狀應立即就醫
變化1 排出惡露
惡露是產後子宮排出的分泌物,其量與顏色,會隨著時間和子宮恢復的情形而改變,可分為:
血性惡露:約於產後2~3天排出的分泌物,顏色鮮紅,惡露量與月經量相近,或稍多,有血腥味。
漿性惡露:約於產後5~8天排出,顏色粉紅或褐色,沒有味道。
白色惡露:約於產後10~20天排出,顏色呈白色或褐色。
惡露持續的時間,依每位產婦體質而有所不同,但一般說來,直到出現正常的白帶顏色為止,才算排淨。全部排淨大約要4週,但若發生惡露量增加、大量血塊,或有異味、發燒的症狀,都應立即就醫。
變化2 子宮收縮
隨著胎兒及胎盤排出,產後子宮縮小變硬,這時可在肚臍周圍摸到約像胎兒頭部般大小的硬物。產後第2天子宮仍高於肚臍,約2週降至骨盆腔,子宮恢復原來大小通常需要6週左右。
子宮恢復初期,哺乳時,子宮會同步出現收縮產生間歇性的收縮所引起的疼痛,俗稱「產後痛」。較常發生於「經產婦」(指第一胎以上),且疼痛情形也比「初產婦」更嚴重。疼痛感於1週內特別明顯,將持續1個月,親餵比擠奶後再餵的子宮收縮更明顯。若腹痛劇烈,且伴隨臭味惡露,甚至有發燒症狀,可能是子宮發炎,應盡速就醫。
變化3 陰道鬆弛、會陰傷口癒合
分娩後,陰道會較鬆弛、擴張,約於產後3週內縮小且皺褶回復,但無法完全恢復到產前的狀態。
為使產程更加順利,「會陰切開術」幾乎是產婦在自然生產時,必經的步驟之一。若產後傷口沒有感染、發炎跡象,約4~5天,傷口即會自然癒合。
產後必須注意會陰清潔,最初24小時內,可以冰敷會陰來減輕疼痛。每次排泄後,均需用溫水或消毒水,由前往後沖洗會陰部,使傷口保持乾淨,且使用衛生紙輕按會陰處,吸乾沖洗液。
大多數的產婦只要護理得當,會陰部發生感染的機率非常小。約7天左右,疼痛感便會消失;4~6週後即可恢復原狀。但若出現紅腫、疼痛加劇,或異常分泌物的症狀,則應盡速就醫。
變化4 乳房脹痛
約產後的2~3天,產婦開始分泌乳汁,淡黃色的乳汁稱為「初乳」。數日後,乳汁變白色,即真正的母乳。
乳汁無法順利排出時,會造成乳房脹痛,可適當冰敷或熱敷、按摩或借助吸奶器幫助乳汁排出,以緩解腫脹感。若持續脹痛、乳房紅腫、乳汁顏色有異、發燒,則可能是乳腺發炎,應盡速就醫。
變化5 恢復排卵
乳汁分泌的多寡,會影響卵巢何時恢復排卵,也就是說,與母體餵奶的次數、哺乳量的多寡密切相關。產後未哺乳者或只有部分餵母奶的產婦,通常在6~8週左右,月經就會來臨。而如果全部餵母奶,月經可能要半年到一年才會來。
產後多久,需要開始避孕是許多產婦關心的問題。沒有餵或僅部分餵母乳的婦女,在滿月後、月經來臨前,均有懷孕可能,應採取避孕措施。全部餵母奶者,理論上可等到產後3個月再避孕,但仍有極少數全母奶餵哺者的產婦3個月內,因沒有避孕而懷孕。
選擇「合宜」的藥膳與食材,有助迅速恢復生理機能
為什麼要坐月子?
產婦透過6~8週(約42~56天)適當的調養與休息,才能恢復到懷孕前的生理狀態。
坐月子期間的調養是否得宜,關係到婦女未來身體的健康狀態,如果能掌握調理時機,按照正確的方法坐月子,適度地補氣補血,攝取豐富的營養,以及充分的休息,就能改善某些生產前體質不佳的問題,為未來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礎。
產婦飲食需視體質調整
坐月子期間,「飲食調養」扮演重要角色,但並非大量進補就是恰當的。產後的補身不應局限於營養的補充,而是該依照產婦的體質,選擇「合宜」的藥膳與食材,才能迅速的恢復生理機能。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患者的體質各有不同,應使用相異的藥物進行調理。吃同樣進補藥材的產婦,因其不同的體質,也會出現相異的結果,甚至造成不適症狀。
坐月子的食材、藥膳,必須視產婦的體質而有所調整,可請專科醫生依個人不同的體質,調配適合的中醫藥膳調理身體。體質特殊者更要視狀況,做飲食上的調整。
特殊體質產婦的飲食禁忌
高血壓患者
口味不能太重,避免高鹽的料理,若同時膽固醇過高,則應限制食用動物內臟,如腰子、豬肝、豬心等,並增加蔬菜攝取量以補充鉀,因為鉀與鈉在人體內有拮抗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
若因為餵奶需要「少量多餐」的飲食,可以請營養師計算一日所需的熱量和三大營養素的需求量,減少單醣及雙醣食物,以複合性高纖維的主食為主,少吃以太白粉水勾芡與含酒精的料理,以免額外增加熱量攝取,進而影響血糖變化。
甲狀腺亢進患者
避免進食燥熱食物與酒類,麻油、米酒不宜多吃,並使用不含碘的鹽烹調。
找到適合自己的食材與藥膳,才能補得好、補得巧,真正達到「坐月子,養身子」的目的。
坐月子乃是人生大事,是女性產後調理體質的黃金時期,切勿自己當醫生,胡亂嘗試。
◎ 坐月子期間不能喝水嗎?
喝冰水,「適量」飲用溫開水,或以湯品解渴
在民間習俗中,不少人都聽過「坐月子禁喝水」的說法,認為喝開水會導致小腹突出、胃下垂。
產婦易水腫,飲水需適量
懷孕時,孕婦體內水分增加,加上懷孕後期子宮壓迫血管,造成水腫。故剛生產完,多數產婦仍有4成左右的多餘水分滯留體內,等待排出。
一般在產後前2週,身體會排出相當多的水分,這時「適量」飲水反而很重要。覺得口渴時,可坐著喝溫熱開水(冰水不宜),以小口方式讓水潤喉後,再慢慢用吞嚥的方式,達到止渴的效果。
不喝水,小心感染、脫水、便祕、乳汁不夠
中醫的典籍中,並沒有產後不能喝水的說法,主張應視寒、熱體質的不同進行調養。若刻意不喝水,不僅影響產婦的乳汁分泌,體質燥熱的產婦,燥熱現象也易加重,進而引發脫水、便祕等問題。
在西醫的觀點中沒有不能喝水的限制,主張應視產婦身體狀況適量飲水,甚至鼓勵要多喝水。不喝水或水喝太少,容易導致膀胱發炎,新陳代謝也會較差。
以補湯、甜品、粥代替白開水
若是體內缺少水分,自然沒有足夠的液體生成乳汁,因此,每日補充足夠的「液體量」也是影響乳汁多寡的一大關鍵,補充液體量的標準值以媽咪的體重為主,每公斤為35c.c.,例如媽咪產後70公斤,以70×35c.c.=2450c.c.,即為每日應補充的液體量,包含補湯、溫開水、泌乳茶等,隨著體重下降,所需的水分也可逐漸減少,補充水分的時間,最好是每次餵完母乳後,就要補充200c.c.~300c.c.,但要避免喝含糖飲料,因為不利體重控制。
若家中長輩堅持產婦不宜喝白開水,建議選用黑豆、枸杞、荔枝殼、紅棗、桂圓、觀音串(中藥)等材料煮水喝,也可以從稀飯、各種藥膳補湯、甜品中補充水分。
◎坐月子養身食譜
第1週
補血、去除惡露、促進子宮收縮
歷經懷孕時期的生理變化以及分娩過程的氣血消耗,坐月子是女性調養身體的最佳時機,尤其第1週是產後復原的關鍵時刻,宜透過補氣、補血、營養均衡的適當食療,強化身體的修復能力,預防產後各種後遺症。
坐月子為什麼要這樣吃?
● 選擇易消化、清淡又開胃的食物
太過油膩的飲食,會造成腸胃負擔,宜選擇營養、開胃、清淡的食物,不僅好消化,也可提振產婦食慾。
● 掌握「低鹽」原則,多吃利尿食物
應避免過鹹、煙燻、醃漬的食物,因鹽分攝取過多,會造成體內水分滯留,導致產婦出現水腫。亦可多吃紅豆、薏仁等利尿食物,以排出多餘水分。
● 營養均衡為首要,適量飲水不可少
產後首週應多方面攝取各種營養,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都不可少,以彌補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並應適量飲水,以利身體復原和促進乳汁分泌。
產婦食補重點
● 活血去瘀
● 排除惡露
● 促進子宮收縮
● 利水消腫
● 補血養血
● 鎮定安神
● 舒緩情緒壓力
● 增加體力
● 促進傷口癒合
坐月子飲食原則
◆ 均衡攝取營養
◆ 吃柔軟易消化食物
◆ 飲食宜清淡
◆ 忌食生冷食物
◆ 少量多餐
◆ 掌握「低鹽」原則
◆ 適度補充蔬果
營養師的叮嚀
● 坐月子是女性產後調理體質的黃金時期,因此產後的補身,不僅限於營養的補充,還應依照產婦體質滋補,選擇合宜的飲食調養方式,才能真正達到「坐月子,養身子」的目的。
● 現代人營養大多無虞,一味進補或大量攝取單一食物已不合時宜。調理重點應在於調整體質,而非增加脂肪,造成身體負擔。
*坐月子養身食譜示範*
藥膳聖品
首烏紅棗雞湯
調養Point:補益肝腎+修復組織
烹調難度:★☆☆☆☆
2人份
●熱量 361.2大卡
●醣類 14.4克
●蛋白質 58.1克
●脂肪 7.9克
●膳食纖維 1.4克
材料:烏骨雞300克,何首烏15克,紅棗10克,薑30克
調味料:鹽1/4小匙
作法:
1 材料洗淨;薑切片;烏骨雞切塊,汆燙後瀝乾備用。
2 鍋中加入所有材料和水2000c.c.,以中火燉3小時。
3 起鍋前加鹽調味即可。
滋補養身功效:烏骨雞含胺基酸、礦物質,能幫助修復體內受損組織;何首烏有補益肝腎、養氣血、壯筋骨之效,能幫助產後快速補充營養。
營養主食
苦茶油拌麵
調養Point:滋補五臟+維護細胞功能
烹調難度:★★☆☆☆
1人份
●熱量 371.78大卡
●醣類 3521克
●蛋白質 11.79克
●脂肪 20.65克
●膳食纖維 0.15克
材料:麵線50克,雞蛋1顆,蔥絲5克,薑2片,水2杯
調味料:苦茶油1大匙,醬油膏1/2小匙
作法:
1 鍋中倒水煮至大滾,放入麵線攪散,煮5分鐘至熟,撈出待涼。
2 雞蛋打散,倒入油鍋中煎成薄蛋皮,取出切絲;薑切絲,備用。
3 將麵線、蛋絲和蔥絲盛盤,淋上拌勻的調味料即可。
滋補養身功效:苦茶油跟麻油相較,較不易上火,坐月子吃添加苦茶油的料理,能幫助產婦迅速恢復體力,是產婦坐月子的最佳補品,且可避免身體過於燥熱。
貼心提醒:苦茶油是從苦茶籽壓榨出來的珍貴油品,非常耐熱,燃點也很高,加熱不易冒煙,適合煎、煮、炸、涼拌等烹調,運用非常廣泛,婦女坐月子或是胃不好的人,可以多用苦茶油製作養生料理。
Q 苦茶油對產婦有何好處?
苦茶油和黑麻油都是坐月子補身的聖品,但苦茶油較不燥熱。剖腹產後不能太早吃麻油,以免影響傷口癒合,可先吃苦茶油料理。市售苦茶油種類很多,一般多呈黃色,氣味較香。品質好的苦茶油顏色很清澈,香味較淡。
高纖蔬食
蠔油芥蘭
調養Point:強化骨骼+增強免疫力
烹調難度:★☆☆☆☆
1人份
●熱量 246.3大卡
●醣類 20.5克
●蛋白質 5.6克
●脂肪 15.8克
●膳食纖維 2.9克
材料:芥藍菜150克,水500c.c.
調味料:蠔油2大匙,苦茶油、糖各1小匙,太白粉水1大匙
作法:
1 芥藍菜摘除老葉,取嫩梗、洗淨、切長段。
2 鍋中加水燒開,加適量的鹽,放入芥藍菜燙熟,撈出沖冷水瀝乾。
3 熱油鍋,將蠔油、糖、太白粉水一起炒勻為醬汁備用。
4 芥藍菜拌入苦茶油排盤,將醬汁淋在芥藍菜上即可。
滋補養身功效:芥藍菜屬於深綠色蔬菜,加點油更能釋出脂溶性的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另外,維生素C、鈣和鐵,可增強身體免疫力;其中並富含膳食纖維,可將體內代謝廢物排出體外,改善消化功能。
貼心提醒:芥藍菜中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維生素,會由刀口處流失,且含水量較多,如果切得較細小,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容易從零碎過多的切口處流失,吃起來就不會脆嫩爽口,在烹調過程中,會產生過多水分,使菜相不佳,影響口感跟食慾。
元氣料理
木耳炒豬肉
調養Point:改善貧血+強筋健骨
烹調難度:★★☆☆☆☆
2人份
●熱量 294.1大卡
●醣類 11.9克
●蛋白質 18.4克
●脂肪 19.21克
●膳食纖維 6.14克
材料:豬肉、紅蘿蔔各100克,黑木耳50克,薑30克
調味料:鹽1/4小匙,胡椒粉1/6小匙,橄欖油1大匙
作法:
1 所有食材洗淨瀝乾;豬肉切片;紅蘿蔔去皮切絲;黑木耳、薑切絲,備用。
2 熱油鍋,爆香薑絲,加入黑木耳、豬肉一同翻炒。
3 再加入紅蘿蔔及調味料拌炒,最後加2大匙的水略燜即可。
滋補養身功效:黑木耳具潤肺、美膚、養血、固腰腎、強筋骨等功效;豬肉蛋白質含量高且易吸收,可提供產婦所需能量;此道料理可改善產後虛勞貧血的狀況,幫助產婦體內組織修復。
點心甜品
桂圓荔枝殼湯
調養Point:鎮定安神+利尿排水
烹調難度:★☆☆☆☆
1人份
●熱量 143大卡
●醣類 31.9克
●蛋白質 1.8克
●脂肪 0.9克
●膳食纖維 1.1克
材料:桂圓肉100克,荔枝殼20克
調味料:黑糖1大匙
作法:
1 所有食材洗淨、瀝乾,備用。
2 湯鍋加入1000c.c.水,放入桂圓肉及荔枝殼,以小火燜煮2小時。
3 最後加入黑糖略煮,再取出荔枝殼即可食用。
滋補養身功效:桂圓能開胃益脾、養血安神、鎮定滋補;黑糖可溫暖子宮、補虛止痛、活血化瘀;荔枝殼則可利尿排水,改善產後水腫。
【坐月子保健常識】
產後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了解產後身體變化,有異狀應立即就醫
變化1 排出惡露
惡露是產後子宮排出的分泌物,其量與顏色,會隨著時間和子宮恢復的情形而改變,可分為:
血性惡露:約於產後2~3天排出的分泌物,顏色鮮紅,惡露量與月經量相近,或稍多,有血腥味。
漿性惡露:約於產後5~8天排出,顏色粉紅或褐色,沒有味道。
白色惡露:約於產後10~20天排出,顏色呈白色或褐色。
惡露持續的時間,依每位產婦體質而有所不同,但一般說來,直到出現正常的白帶顏色為止,才算排淨。全部排淨大約要4週,但若發生惡露量增加、大量血塊,或有異味、發燒的症狀,都應立即就醫。
變化2 子宮收縮
隨著胎兒及胎盤排出,產後子宮縮小變硬,這時可在肚臍周圍摸到約像胎兒頭部般大小的硬物。產後第2天子宮仍高於肚臍,約2週降至骨盆腔,子宮恢復原來大小通常需要6週左右。
子宮恢復初期,哺乳時,子宮會同步出現收縮產生間歇性的收縮所引起的疼痛,俗稱「產後痛」。較常發生於「經產婦」(指第一胎以上),且疼痛情形也比「初產婦」更嚴重。疼痛感於1週內特別明顯,將持續1個月,親餵比擠奶後再餵的子宮收縮更明顯。若腹痛劇烈,且伴隨臭味惡露,甚至有發燒症狀,可能是子宮發炎,應盡速就醫。
變化3 陰道鬆弛、會陰傷口癒合
分娩後,陰道會較鬆弛、擴張,約於產後3週內縮小且皺褶回復,但無法完全恢復到產前的狀態。
為使產程更加順利,「會陰切開術」幾乎是產婦在自然生產時,必經的步驟之一。若產後傷口沒有感染、發炎跡象,約4~5天,傷口即會自然癒合。
產後必須注意會陰清潔,最初24小時內,可以冰敷會陰來減輕疼痛。每次排泄後,均需用溫水或消毒水,由前往後沖洗會陰部,使傷口保持乾淨,且使用衛生紙輕按會陰處,吸乾沖洗液。
大多數的產婦只要護理得當,會陰部發生感染的機率非常小。約7天左右,疼痛感便會消失;4~6週後即可恢復原狀。但若出現紅腫、疼痛加劇,或異常分泌物的症狀,則應盡速就醫。
變化4 乳房脹痛
約產後的2~3天,產婦開始分泌乳汁,淡黃色的乳汁稱為「初乳」。數日後,乳汁變白色,即真正的母乳。
乳汁無法順利排出時,會造成乳房脹痛,可適當冰敷或熱敷、按摩或借助吸奶器幫助乳汁排出,以緩解腫脹感。若持續脹痛、乳房紅腫、乳汁顏色有異、發燒,則可能是乳腺發炎,應盡速就醫。
變化5 恢復排卵
乳汁分泌的多寡,會影響卵巢何時恢復排卵,也就是說,與母體餵奶的次數、哺乳量的多寡密切相關。產後未哺乳者或只有部分餵母奶的產婦,通常在6~8週左右,月經就會來臨。而如果全部餵母奶,月經可能要半年到一年才會來。
產後多久,需要開始避孕是許多產婦關心的問題。沒有餵或僅部分餵母乳的婦女,在滿月後、月經來臨前,均有懷孕可能,應採取避孕措施。全部餵母奶者,理論上可等到產後3個月再避孕,但仍有極少數全母奶餵哺者的產婦3個月內,因沒有避孕而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