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給寶寶聽的童話】果果的小木屋

這真是一座美麗又平靜的樹林。
明鏡般平滑的湖面上,胖呼呼的雪白雲朵緩緩飄過,
鳥兒們在湖面上劃過水面、又朝著天空飛去,
這座湖泊,正是河狸果果一手打造的。

自從果果開始築堤堰以後,河水就慢慢地匯聚成了湖泊,
然而,若是樹林中的鄰居遇到果果老大爺,
主動和他打招呼的話,一定沒有好事,
就算和果果道謝,他也只會拋下一句:「不要管我!」厭煩地走開。
果果雖然是一隻非常勤勞的河狸,但沒有一點與人交朋友的天分。

果果畢生就只有一個夢想。
那便是在湖泊的正中央,打造一座雅致又美麗的小木屋,
所以果果一直一個人努力地蓋房子。
就這樣不知不覺間,果果已經上了年紀,鬍鬚也已斑白,
現在,連樹林中的朋友們,都要尊稱他一聲「果果老大爺」。

在冬天的腳步接近的某一天,果果的小木屋終於完工了。
但這一天,卻發生讓果果難以想像的事件。
心情愉快的果果揹著許多橡實回到小木屋,
卻有一對體型巨大的水獺夫婦坐在客廳裡等著果果,
果果嚇得生氣大喊,要他們趕快離開,
然而水獺夫婦卻懇求果果,讓他們在孩子生下來以前,暫時留在小木屋裡。

「馬上從這裡離開!否則我要叫樹林裡的朋友們,來把你們趕走了!」
果果生氣的說,但是水獺夫婦實在是無處可去,
果果無論如何也想要把水獺夫婦趕出去。
但是水獺很巨大又很有力氣,果果根本束手無策,
於是他跑去請鄰居幫忙,替他將水獺夫婦趕走,
然而,因為果果一直以來冷眼相待,沒有任何人願意幫助他。

最後,果果只得去找性格惡劣的狐狸三兄弟,
並答應只要他們能將水獺夫婦趕走,就會幫他們建造木屋。
可惜狐狸三兄弟也沒有辦法馬上實現他的請求,
因為,若是想要進到果果的小木屋,必須從冷冰冰的水底潛水進去才行,
所以,果果不得不跟水獺夫婦一起生活。

回到家,果果對水獺夫婦裝作視而不見,自顧自地過著日子。
正眼也不看他們一眼、一句話都不說,也一個人吃飯。
「我的名字是新月,我太太的名字則是圓月。」
水獺先生的問候,果果也只是聽而不聞。但一起生活久了,果果也不禁在意水獺夫婦的一舉一動,
再加上新月每天晚上,都會輕輕撫摸著圓月的肚子,
給肚子裡的孩子描述許多許多有趣的故事,
那是一個流浪的勇者、展開冒險旅程的有趣故事。
果果一生都生活在湖邊,從來沒有離開過,
因此,新月的故事對他來說既新奇又有趣,
就算他想要當作沒有聽見,卻也慢慢地陷進故事的魅力之中。

果果每晚都對故事的發展無比好奇,簡直一秒也難以忍受,
最終他不得不拜託新月繼續說故事。
每天晚上,新月都會為肚子中的孩子和果果,
講上許多豐富有趣的故事。
一天又一天過去,果果和水獺夫婦越來越親近。
果果讓出自己的床給圓月休息,也為他們點上溫暖的暖爐,
和他們分享美味的冬季橡實,也熬煮橡子粥和他們一起吃。
就在這段日子裡,冬天快步到來,湖水漸漸地凍結起來。

某一天,發生了件驚人的大事。
狐狸三兄弟趁著果果不在家的時候,闖進小木屋裡,
因為湖面已經結成冰,因此他們才能闖進家中。
新月獨自攔阻兇惡的狐狸三兄弟,受了嚴重的傷。
果果心中滿是深深的內疚和痛苦,
因為正是自己去拜託狐狸三兄弟將水獺夫婦趕出小木屋的呀。

果果在樹林中挖掘草藥、全心全意地為新月治療傷口,
也去找狐狸三兄弟,對他們說:
「我會實踐諾言幫你們搭建木屋,所以,再也不要去找水獺夫婦的麻煩了!」

從那一天開始,果果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
白天,他要為了狐狸三兄弟建造木屋,
晚上,他要回家照料新月。

不僅如此,就像新月曾經做過的那樣,果果每晚為肚子裡的孩子說故事,
只是,他不曉得任何故事,只能給孩子說建造房子的方法。

就在一天晚上,果果給孩子說著故事,禁不住流下淚來,
因為自己而害新月受了傷,他心中的歉意難以言喻。
果果全心全意地照料,新月的氣色慢慢地好起來,
有一天,當果果獨自忙於建造木屋的時候,新月也跑來幫忙,
看著他們工作的模樣,狐狸三兄弟也對自己做過的事感到悔恨不已。

在冬日即將結束的時候,新月為果果準備了生日派對,
他邀請樹林中的鄰居們,也準備豐盛的食物,
那一天,果果的小木屋中,第一次這麼熱鬧,大家都來祝賀。
就在那天晚上,可愛的水獺寶寶出生了,
一生獨來獨往的果果,在那一天也擁有了新的家人。
【和媽媽一起想一想】請成長為有同理心的孩子

果果既勤勞、又懂得如何建造房子,但他卻不懂得交朋友的方法。交朋友這件事情,便是「建立關係」的意思,「關係」指的是什麼呢?

媽媽認為,「我」遇見了「他人」,成為「我們」的過程,就是關係。一開始,果果從來不願意接受「他人」,因此也從來沒有辦法形成「我們」。

但當他和水獺夫婦一起分享故事、打開心房的時候,水獺夫婦就再也不是別人,而成為了我們。

如果只為自己著想,那麼陌生的他人也就越來越多,但若是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那麼我們也會越來越多。

若擁有一顆體諒他人的心,為了那個人,再辛勞的事情也會在所不辭的。

因為我們深深地了解到,這樣的關係有多麼珍貴又得來不易啊。

【心靈小語】為了和心靈聰穎的孩子相遇

孩子們玩耍的模樣,乍看之下彷彿都沒有太大的差異,但若是花點時間仔細觀察,總會有特別引人注意的孩子。一開始雖然都會有些陌生、拘束,但時間一長,這個孩子的周邊就會聚攏了同齡的孩子們。仔細聆聽看看,那孩子應該時常說出這些類似的話語。

「你也是嗎?我也是耶。」
「沒錯,沒錯!我也是這樣想的。」
「所以後來怎麼樣了?我也想知道!」

對對方瑣碎的話語或細微的行動,都會一一細心關照並給予回應,並時時刻刻同理對方的感受,經過這樣幾次情感的交流,在不知不覺間,孩子們就會忘記你我之分,弭除彼此間的隔閡。此時這些孩子們已經不再是陌生人了,而是能夠互相幫助、互相倚靠的自己人,就算是沉重的包袱,也懂得自相彼此分攤。

人與人之間互相交流,很快地轉變成為「我們」的這股神秘力量,我們稱之為「同理的力量」、「關懷的力量」。不是因為理性或邏輯,而是自心靈湧出的這個能力,學者們稱之為「情緒智能」。情緒智能高的情況,簡而言之便是心靈聰穎,這是在社會生活中,比起任何學習能力都更為難能可貴的能力。

但是,這樣的能力,到底是從何處萌發而來的呢?或許,那個秘密就隱藏在孩子們最初聆聽的對話之中,也就是孩子出生之前與母親一起分享的「真正的對話」。比起語言和聲音,最先感受到情緒與感動的對話,就是真正的對話,所以在進行胎教的時候,比起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給孩子聽,母親在那故事之中投入多少情緒,才是最重要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孩子並不是因為感受到故事的情節,而是感受到母親傳遞的心靈悸動。也就是說,身懷有孩子的母親們,對於這世上的所有感受,都可以視為給孩子胎兒教育的信息。

胎兒是透過母親的感受來學習的。試著想像一下,母親所見所聞的所有事物,例如雨聲、風聲、鳥叫聲、花香與晚霞……等,都會包含在一個驚嘆號裡傳達給胎兒,胎兒則可以透過母親的感受,盡情地享受這份愉悅。

透過以感覺進行的對話,可以充分的享受其中。若母親能夠時常感受到愉悅、幸福,擁有豐富有趣的經歷,便能夠藉由培育豐沃的心靈土壤,使孩子的「情緒性免疫力」更為發達。所謂的情緒性免疫力,便是在面對生活中無數負面情感的時候,能夠守護並穩定自己的心緒的力量,所以請毫不保留地享受幸福、愉悅、歡喜與悸動等好的情感吧。

當然,總有些時候,我們會遭受憂鬱、不安、悲傷與怨懟等情緒的侵襲,儘管不是好的情緒,但比起盲目地壓抑對待,我們必須冷靜地坐下來正視,並且輕撫著肚子,這樣對孩子訴說吧。

「孩子啊,現在媽媽所感受到的,是稱作不安的一種情緒。」

清楚地讓孩子知道這種情緒的正確稱呼吧。

因為唯有這麼做,才能將不安這樣的情緒,從心中清晰地辨明、分離開來。

其次,盡可能地在腦海中進行鮮明的想像,想像負面的情緒,從心中逐漸遠離、最終消逝遠去的模樣。說不定,這段時間以來累積的正面情緒,也會對此有所助益。在反覆這種想像的過程之中,胎兒也能夠藉由母親,培養情緒性的免疫力,當情緒免疫力增強,負面的情緒便不會在心中徘徊久留。

情緒智能高的孩子們,能夠清晰地辨識自己心中感受到的各種情感,並能夠按照當下的情緒,自己知道該選擇什麼行動與反應,進而更深入一步地,連他人的感受也能夠同理解讀。這樣的孩子,只要透過幾句簡單的對話,人們隨即能察覺這是個「令人感受舒服的孩子」、「心靈穩定的孩子」。孩子的這種能力,是從家庭中接收到完整的愛之下產生的結晶。看到情緒智能高的孩子們,首先就可以知道父母,尤其是母親也擁有很高的情緒智能。因此所謂真正意義的胎教,可說是孩子出生後正式教育前的預先練習時間,也可說是向孩子承諾的時間。亦即,培育母親的情緒智能就是胎教。

若是您認為培育「頭腦聰明的孩子」比「心靈聰慧的孩子」還要重要的話,那麼就可說是本末倒置了。在各自的領域當中取得成就的人們,大部分的共同點就是擁有情緒智能這優越的基礎。要打下這個基礎,便要從胎教開始著手。

閱讀書籍、觀賞電影或電視劇的時候,與其費心尋找對孩子有助益的教育性元素,不如試著同理劇中人物的情感、站在人物的立場與他們感同身受。這是培養情感轉移能力與同理心的過程,也是日後勢必要教導孩子的內容。在懷孕以前,或許總是無心地說話與行動,現在要有先觀察對方情感的過程,此舉便是心靈上的學習。所以,母親每天也一定需要特定的時間進行沉澱與思考。

進行胎教,並不一定需要聆聽特別的音樂或特定的書籍。取而代之的,若能夠在陽光明媚的早晨、穿著舒適的衣服,走出戶外悠閒的好好散步,或許效果更佳。

請一邊用掌心輕輕地撫過路邊的花草、一邊緩緩地前行,試著附耳在高大的樹木上聆聽、或是在遊樂場的沙地上,掬一把細沙,讓它從手指間慢慢地流瀉吧。也可以花上一段時間,觀察落在地上的樹葉會往何處翻飛而去,或者坐在長椅上,閉上眼睛細數耳邊聽見的每一個聲響。盡妳所能地多方體驗、多方感受。這所有的瞬間、所有的情感都不僅有母親能體會,腹中的孩子也在與妳共同感受著。做母親的,一天中總有幾次會浮現這種想法吧。

「孩子現在到底是什麼感覺呢?」

每當這樣好奇的時候,就試著成為孩子去感受吧。用孩子的眼睛、孩子的心靈,去徹底體會這個世界。這個瞬間,孩子就不僅是在母親的子宮中成長,更在母親的心中茁壯。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