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土壤是什麼
平常我們習以為常的土壤,是孕育地球上一切生命與環境的根本。所謂「土壤」,也可稱為「能栽培作物的土壤」,是經由地球長久的作用創造而成。您對於土壤了解多少呢?了解土壤的作用與構造後,就更能明白土壤管理作業在栽培蔬菜與花卉時的必要性。
1-1 土壤是重要資源
土壤是地球的皮膚
土壤,是覆蓋在地球陸地的表面,可說是「地球的皮膚」。以岩石為主原料,驅動包含水、空氣、動物、微生物等地球的綜合力量,由大自然經年累月而創造的珍貴寶物,就是「土壤」。
普通的菜園或稻田的土壤深度約有1公尺,然而,假如地球上全部的土壤都聚集在一處,單純地平坦延展,其厚度據說也僅有18公分。而且在日本的風土氣候下,1年內形成的土壤厚度也不超過2毫米。如此可知,土壤是地球不可替代的資源。
土壤能療癒人心
邊玩土邊種植蔬菜與花卉,享受收成或鑑賞等園藝之樂的人正逐年增加。不只家庭庭院與花壇,在陽台上用花盆、花架栽培,活用都市農園出借區塊給想種植的人,或市民農園與體驗農園等皆大受歡迎。不曾接觸過土壤的一般人,在園藝風潮的帶動下,也對土壤愛不釋手。
另外,人與土壤的關係不僅限於園藝的領域。透過栽種植物,鑑賞、收成、加工等園藝活動,以高齡者或身心障礙者等需要治療支援的人為對象,有助於療癒心靈或恢復身體功能的「園藝療法」;或志願從事園藝活動,讓日常生活充實、帶來滿足感與生存價值的「園藝福祉」等,在醫療、福利的領域中也受到極大的矚目。
如此,身為地球資源的土壤,與人們的生活更加緊密結合,有了發揮的舞台。或許您覺得土壤是隨處可見的,但正因我們處於目前這個時代,對於土壤的深入理解更形重要。
土壤由什麼所構成?
地球誕生時只有岩石,但因太陽熱能形成的地表裂縫讓水滲入凍結膨脹,將岩石撐開破壞,或岩石經由冰河的移動削切變細,再加上植物產生的有機物,遂而形成土壤。
請拾起庭院的泥土,用指尖搓搓看。泥土中含有粗糙的砂與光滑的黏土。砂是因岩石風化而變細,黏土則是砂的一部分,與水和空氣起化學反應所形成的,在本質上與砂構造相異。土壤的顏色主要多是黑色,這是稱為腐植質的有機物。
腐植質發揮如水泥般的作用,結合砂與黏土形成土壤。然後,耗費數千年、數萬年不斷地重複,逐漸製成土壤。
腐植質
土壤中的植物殘餘或動物遺骸等有機物腐敗後,分解形成的物質。是大自然經年累月才形成的有機化合物,雖說是將如堆肥般的有機物放進土壤中,但不是立刻就能製成的。
1-4 植物偏好的土壤
認識土壤的3條件
所謂植物偏好的土,就是適合根生長環境的土壤。在植物需要時,能提供水分、養分、空氣的土壤,即為土壤的基本。首先,大多數的植物因浸在水中的狀態下無法呼吸而氧氣不足。為了讓排水良好,土壤顆粒和顆粒之間需要有空隙。只要有空隙,空氣就能進入,同時也能成為多餘水分的排水路徑。
為了有效栽種花卉或蔬菜等植物,首先,需要排水與保水能力佳的土壤,因此,使土壤團粒化的「物理性質改善」甚有必要。另外,為了讓植物的根在土壤中順利伸展,維持土壤的pH值和適度養分的「化學性質改善」亦為一大重點。而且,這些項目改善後,用來促進土壤團粒化的分解有機物、跟土壤微生物與土壤小動物有關的「土壤生物的影響」皆會變得活躍。
在此,說明土壤的物理性和化學性。
何謂pH值
所謂pH值,是表示「酸性、中性、鹼性」程度的值,在化學領域中將7定義為中性,但植物生長方面則是略低於此值的6.0〜6.5最為合適。其中也有像藍莓或映山紅(杜鵑花)等植物,偏好pH5程度的酸性土壤。
排水、保水佳(土壤的物理性)
根系的生長發育首重改良空氣的流動。根透過呼吸取得氧氣,氧化植物內儲存的有機物以排放二氧化碳,再經由此能量吸收水分和養分。因此,在透氣性佳、氧氣充足的環境下,會活躍地不斷伸展新的根。然而,土壤中空氣不流通而氧氣不足時,根會出現窒息狀態而從根的頂端處開始枯萎,這就是所謂的根腐病。在預防根腐病上,需要翻耕土壤成蓬鬆狀態,使土壤團粒化。
將一顆團粒放大觀察,可知每顆團粒都是由小團粒相結合而成,而小團粒也是由更小的團粒組成。每顆團粒都是由大小不同的砂或黏土組成。
團粒和團粒之間的寬度有許多種,空隙愈窄愈能儲存水分;空隙愈寬水分愈能順利流過,然後讓新鮮的空氣進入。
利用使土壤團粒化的方式,改善土壤的排水性、保水性、透氣性。
在菜園田地的土壤中製造大量的團粒時,需要施用有機肥料或堆肥等有機物,來活化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的pH值和保肥力(土壤的化學性)
為了讓植物的根順利伸展,土壤的pH值和養分(無機營養素)的均衡必須適當。
在降雨量多的日本,土壤中的鈣(Ca)或鎂(Mg)等鹼性礦物會藉由雨水流至地下,因而形成約pH5〜6酸性強的土質。酸性土壤中的鋁離子會對植物的根造成極大損傷,因此有必要保持適當的酸度。
另外,植物在需要時必須從根部吸收所需的養分量。土壤具備儲存養分的能力,此能力稱為「保肥力」。如果土壤中的優質黏土和腐植質較多,則保肥力提升,作物穩定生長。
作為肥料施與土壤的養分當中,氮(N)、鉀(K)、鈣、鎂的任何一種溶於水時都會轉變為陽離子。因此能吸附在帶負電(負電荷)的黏土或腐植質上,即使有雨水或灌水亦不容易流失。也就是說,當土壤的負電荷量愈多,保肥力就愈大。這一點由「陽離子交換能力」的值表示,且以英文的開頭字母「CEC」稱之。
另外,人維持健康時,均衡攝取八分飽的優質食物是很重要的,相同地,土壤也需要適量地給予養分。
施肥過量是大忌,同時也必須注意土壤在不知不覺間累積肥料成分。若過量給予氮肥,鹽類濃度會升高,且滲透壓提升,將使土壤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此外,如同日文俗語「青菜に塩」(意指「無精打采、垂頭喪氣」)所言,水分可能會從根部流出,最後造成生長不良。
平常我們習以為常的土壤,是孕育地球上一切生命與環境的根本。所謂「土壤」,也可稱為「能栽培作物的土壤」,是經由地球長久的作用創造而成。您對於土壤了解多少呢?了解土壤的作用與構造後,就更能明白土壤管理作業在栽培蔬菜與花卉時的必要性。
1-1 土壤是重要資源
土壤是地球的皮膚
土壤,是覆蓋在地球陸地的表面,可說是「地球的皮膚」。以岩石為主原料,驅動包含水、空氣、動物、微生物等地球的綜合力量,由大自然經年累月而創造的珍貴寶物,就是「土壤」。
普通的菜園或稻田的土壤深度約有1公尺,然而,假如地球上全部的土壤都聚集在一處,單純地平坦延展,其厚度據說也僅有18公分。而且在日本的風土氣候下,1年內形成的土壤厚度也不超過2毫米。如此可知,土壤是地球不可替代的資源。
土壤能療癒人心
邊玩土邊種植蔬菜與花卉,享受收成或鑑賞等園藝之樂的人正逐年增加。不只家庭庭院與花壇,在陽台上用花盆、花架栽培,活用都市農園出借區塊給想種植的人,或市民農園與體驗農園等皆大受歡迎。不曾接觸過土壤的一般人,在園藝風潮的帶動下,也對土壤愛不釋手。
另外,人與土壤的關係不僅限於園藝的領域。透過栽種植物,鑑賞、收成、加工等園藝活動,以高齡者或身心障礙者等需要治療支援的人為對象,有助於療癒心靈或恢復身體功能的「園藝療法」;或志願從事園藝活動,讓日常生活充實、帶來滿足感與生存價值的「園藝福祉」等,在醫療、福利的領域中也受到極大的矚目。
如此,身為地球資源的土壤,與人們的生活更加緊密結合,有了發揮的舞台。或許您覺得土壤是隨處可見的,但正因我們處於目前這個時代,對於土壤的深入理解更形重要。
土壤由什麼所構成?
地球誕生時只有岩石,但因太陽熱能形成的地表裂縫讓水滲入凍結膨脹,將岩石撐開破壞,或岩石經由冰河的移動削切變細,再加上植物產生的有機物,遂而形成土壤。
請拾起庭院的泥土,用指尖搓搓看。泥土中含有粗糙的砂與光滑的黏土。砂是因岩石風化而變細,黏土則是砂的一部分,與水和空氣起化學反應所形成的,在本質上與砂構造相異。土壤的顏色主要多是黑色,這是稱為腐植質的有機物。
腐植質發揮如水泥般的作用,結合砂與黏土形成土壤。然後,耗費數千年、數萬年不斷地重複,逐漸製成土壤。
腐植質
土壤中的植物殘餘或動物遺骸等有機物腐敗後,分解形成的物質。是大自然經年累月才形成的有機化合物,雖說是將如堆肥般的有機物放進土壤中,但不是立刻就能製成的。
1-4 植物偏好的土壤
認識土壤的3條件
所謂植物偏好的土,就是適合根生長環境的土壤。在植物需要時,能提供水分、養分、空氣的土壤,即為土壤的基本。首先,大多數的植物因浸在水中的狀態下無法呼吸而氧氣不足。為了讓排水良好,土壤顆粒和顆粒之間需要有空隙。只要有空隙,空氣就能進入,同時也能成為多餘水分的排水路徑。
為了有效栽種花卉或蔬菜等植物,首先,需要排水與保水能力佳的土壤,因此,使土壤團粒化的「物理性質改善」甚有必要。另外,為了讓植物的根在土壤中順利伸展,維持土壤的pH值和適度養分的「化學性質改善」亦為一大重點。而且,這些項目改善後,用來促進土壤團粒化的分解有機物、跟土壤微生物與土壤小動物有關的「土壤生物的影響」皆會變得活躍。
在此,說明土壤的物理性和化學性。
何謂pH值
所謂pH值,是表示「酸性、中性、鹼性」程度的值,在化學領域中將7定義為中性,但植物生長方面則是略低於此值的6.0〜6.5最為合適。其中也有像藍莓或映山紅(杜鵑花)等植物,偏好pH5程度的酸性土壤。
排水、保水佳(土壤的物理性)
根系的生長發育首重改良空氣的流動。根透過呼吸取得氧氣,氧化植物內儲存的有機物以排放二氧化碳,再經由此能量吸收水分和養分。因此,在透氣性佳、氧氣充足的環境下,會活躍地不斷伸展新的根。然而,土壤中空氣不流通而氧氣不足時,根會出現窒息狀態而從根的頂端處開始枯萎,這就是所謂的根腐病。在預防根腐病上,需要翻耕土壤成蓬鬆狀態,使土壤團粒化。
將一顆團粒放大觀察,可知每顆團粒都是由小團粒相結合而成,而小團粒也是由更小的團粒組成。每顆團粒都是由大小不同的砂或黏土組成。
團粒和團粒之間的寬度有許多種,空隙愈窄愈能儲存水分;空隙愈寬水分愈能順利流過,然後讓新鮮的空氣進入。
利用使土壤團粒化的方式,改善土壤的排水性、保水性、透氣性。
在菜園田地的土壤中製造大量的團粒時,需要施用有機肥料或堆肥等有機物,來活化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的pH值和保肥力(土壤的化學性)
為了讓植物的根順利伸展,土壤的pH值和養分(無機營養素)的均衡必須適當。
在降雨量多的日本,土壤中的鈣(Ca)或鎂(Mg)等鹼性礦物會藉由雨水流至地下,因而形成約pH5〜6酸性強的土質。酸性土壤中的鋁離子會對植物的根造成極大損傷,因此有必要保持適當的酸度。
另外,植物在需要時必須從根部吸收所需的養分量。土壤具備儲存養分的能力,此能力稱為「保肥力」。如果土壤中的優質黏土和腐植質較多,則保肥力提升,作物穩定生長。
作為肥料施與土壤的養分當中,氮(N)、鉀(K)、鈣、鎂的任何一種溶於水時都會轉變為陽離子。因此能吸附在帶負電(負電荷)的黏土或腐植質上,即使有雨水或灌水亦不容易流失。也就是說,當土壤的負電荷量愈多,保肥力就愈大。這一點由「陽離子交換能力」的值表示,且以英文的開頭字母「CEC」稱之。
另外,人維持健康時,均衡攝取八分飽的優質食物是很重要的,相同地,土壤也需要適量地給予養分。
施肥過量是大忌,同時也必須注意土壤在不知不覺間累積肥料成分。若過量給予氮肥,鹽類濃度會升高,且滲透壓提升,將使土壤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此外,如同日文俗語「青菜に塩」(意指「無精打采、垂頭喪氣」)所言,水分可能會從根部流出,最後造成生長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