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論中國之花卉:中國花卉與性情之教

79特價284
上市通知我
下次再買
第一、中國花卉之學

花卉園藝之在中國,早已進入人文科學之領域,實不能僅以自然科學處理之。此使中國花卉園藝學之內容,遠較豐富;而其範圍所及,亦非通常所見花卉園藝學定義之所能概括。在目前世界中,中國花卉之學,實有其一種全新之面目,至此,我人亦不能不以一種全新之目光對待之。
在一真正之花卉園藝家之目光中,關於花卉之栽培及其利用,自應僅佔花卉園藝學上之一小部分,而其重要部門,則應為花卉之鑑賞。特重此花卉之鑑賞,而視花卉之栽培及其利用,往往儘為花匠之事,此為我國花卉園藝之流弊,但亦為其特點之所在。
自中國花卉之學視之,栽花容易,看花實難。時至今日,西方人士,固不識花,而東方人士在西方之影響下,亦漸失其看花之本領。我國唐宋之風行牡丹、芍藥,與夫當今之世,群趨向於薔薇、唐菖蒲等之愛好:一為豐厚、滋潤、朗爽,而含渾;一為鮮麗、濃郁、澆薄而開張。兩相對照,世運之興衰,心靈之通塞,與夫人性之剝復,實亦不難於此中,獲其消息。所謂「一花一世界」,拈花不免微笑,微笑即已了然。
惟中國花卉園藝者,亦非一味騰空,只識超越。我國以前,有所謂「果不熟曰荒」、「蔬不熟曰饉」,在「饑荒」、「饑饉」並提中,花卉亦每併入於本草。芍藥固以其能調和百藥而得名,牡丹亦復具備重要之藥性。此使一花之微,於人文上成一「尺度」之外,又在日用上成一藥物。一方面是極虛玄,一方面是極實利;一方面是極高明,一方面是道中庸。這點綴著日常生活,又反映著歷史文化。
在我國歷史文化中所陶冶出來的境界與胸襟,正同於在我國一花一木下所陶融出來的境界與胸襟。要使「一草一木,各得其所」,必須使這「一草一木」,各有其應得之意義。於此,一個民族的境界與胸襟,亦正如一個人的境界與胸襟,如欲見其高下,見其廣狹,其看花本領之培養如何,即不能不問。
讓花卉園藝者成為「性情中人」,從而讓花卉園藝成為「性情中事」,這實是中國花卉園藝學之一大要領。《群芳譜》作者王象晉之〈花譜小序〉,有云:
「………試觀朝華之敷榮,夕秀之競爽,或偕眾卉而並育,或以違時而見珍,雖艷質奇葩,未易綜攬,而榮枯開落,輒動欣戚。誰謂寄興賞心,無關情性也。」
似此等語,其連結花卉於性情,實已成我國一般人士之通識。由此而有「愛花如命」之言,並無處無「愛花如命」之事,若非對花卉有真認識與鑑賞,又何能至此地步。又「將離別,贈芍藥;相招召,贈文無;欲人忘憂,贈丹棘;欲蠲人之忿,贈青堂」(語見《古今註》,按文無即當歸,丹棘即忘憂草,青堂即合歡),凡此意在言外與不言之教,亦俱有賴於一花一木。於是「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使東方的世界是一個性情的世界,這亦使東方的世界,是一個花木的世界。
《五燈會元》,饒州薦福道英禪師,僧問:「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琉璃瓶貯花。」曰:「出世後如何?」師曰:「瑪瑙缽盛果」。把人生也直截作如是觀,這使東方的人生,生活在性情裡;這也使東方的人生,生活在花木裡。於是「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在有花有果的世界裡,自然也是真的有花有果的人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