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無土栽培技術(第二版)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八章 無土栽培生產實例
任務一 果菜類蔬菜無土栽培
一、番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
1 設施構造

(1)栽培槽。栽培槽框架可以使用磚、水泥板、塑膠泡沫板和木板等建造。但總體來說,磚的成本較低,操作管理方便,而且易於觀察根系生長情況。栽培槽為南北走向,用磚壘成內徑寬48cm、邊框高24cm(平放4層磚)的槽子,也可直接在地上挖半地下式栽培槽,深12cm,兩邊再用兩層磚壘起。槽距為70~80cm,溫室內北邊留80cm的走道,南邊留30cm。槽間走道可用水泥磚、紅磚、編織布、塑膠膜、沙子等與土壤隔離,保持栽培系統清潔。栽培槽的底部採用塑膠膜把基質和土壤隔開,膜邊用最上層的磚壓緊即可。塑膠膜上鋪厚5cm左右的消毒過的粗基質,用於儲水和儲氣,粗基質可選用粗沙、石子、粗爐渣等。粗基質上鋪一層可以滲水的塑膠編織布,在塑膠編織布上鋪栽培基質,塑膠編織布可以用普通編織袋剪開後代替,能有效降低成本。

(2)栽培基質。有機基質採用玉米稭、菇渣、棉籽殼、向日葵稭、玉米芯、蔗渣、鋸末、樹皮、刨花等。使用前將所選基質進行發酵和消毒處理,具體方法見附錄二。並且加入一定比例的無機基質進行混配,如爐渣、沙、珍珠岩等。例如,採用草炭:玉米稭:爐渣=2:6:2比例混合的基質栽培。另外,定植前栽培基質需要施基肥,可採用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專用固態肥。每立方公尺基質所施用的肥料內應含有氮(N)1.5~2.0kg、磷(P₂O₅)0.5~0.8kg、鉀(K₂O)0.8~2.4kg。如每立方公尺基質中添10kg腐熟消毒雞糞、1kg磷酸二銨、1.5kg硫酸銨和1.5kg硫酸鉀作基肥,足夠一茬番茄每667m²產8000~10000kg的養分需求量。基質與肥料混勻後即可填槽。每茬作物收穫後可進行基質消毒,基質更新年限一般為3~5年。

(3)灌溉設施。在溫室內建一蓄水池,外管道和棚內主管道及栽培槽內的滴灌帶可用塑膠管道。槽內鋪設滴灌帶1~2根,並在滴灌帶上覆蓋一層塑膠薄膜,以防滴灌水外噴,用於膜下灌溉。

2 生產技術

(1)品種選擇。選擇抗性強、早熟、高產、品質好、結果期長、耐儲藏的品種,如中雜系列、寶冠系列、佳粉系列等。

(2)育苗。為了殺滅種子上可能攜帶的病原菌和蟲卵,催芽前必須對種子進行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溫燙浸種和藥劑處理。溫燙浸種的水溫50~55℃,浸種時種子需要不斷攪動,並隨時補充溫水,保持50~55℃水溫10~15min,之後水溫自然下降至30℃時停止攪動。按要求繼續進行浸種8~10h。藥劑消毒有藥粉拌種和藥液浸種。藥粉拌種常用多菌靈、克菌丹等殺菌劑和敵百蟲等殺蟲劑進行拌種,用藥量為種子質量的0.2%~0.3%。藥液浸種可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15min,撈出用清水洗淨,再進行浸種。

將浸種後的種子搓洗乾淨,用清水淘洗2~3遍,從水中撈出,稍晾,用濕紗布、毛巾或麻袋片包裹,置於25~30℃下催芽,時間為2~4d。催芽期間經常檢查和翻動種子,使種子受熱均勻,並用清水淘洗種子,待大部分種子(60%~70%)露白時停止催芽,即可播種。

播種前先按草炭:蛭石=3:1的比例配好基質,每立方公尺基質中再加入5kg消毒雞糞和0.5kg有機生態無土栽培專用肥,混勻後填入穴盤。穴盤要與地面隔開,澆透水後即可播種,每穴1粒種子,上覆蛭石1cm,表面稍稍灑點水。冬春季蓋上塑膠薄膜保溫,夏秋季蓋報紙保濕降溫。出苗後應及時撤去這些覆蓋物。出苗前溫度保持25~30℃,出苗後溫度白天22~25℃,夜間10~15℃。苗盤保持濕潤,經過約30d,苗2~3片真葉時白天20℃,夜間13℃,持續10~12d,有利於花芽分化,當苗有3~4片真葉時可出盤定植。

(3)定植。定植前,首先要適當地進行蹲苗、煉苗,有利於培育壯苗。並將基質翻勻整平,每個栽培槽內基質進行大水漫灌,使基質充分吸水。水滲後番茄按每槽兩行定植,株距30cm,每行植株距栽培槽內邊10cm左右。定植後立即按每株200mL的量澆灌定植水,以利於基質與根系密切接觸。

(4)定植後管理。

① 肥水管理。番茄有機無土栽培時,澆水宜根據植株的形態、外界氣候進行。定植後前期注意控水,開花坐果前維持基質濕度60%~65%,開花坐果後以促為主,保持基質濕度在70%~80%。一般定植後5d澆一次水,保持根際基質濕潤,不可使植株過旺徒長,也不能控成「小老苗」。坐果後勤澆,一般晴天上午、下午各澆一次,時間均為15~20min。陰天可視具體情況少澆或不澆。追肥一般在定植後20d開始,此後每隔10~15d追肥一次,每次每株追專用肥10~15g;坐果後7d追施一次肥,每次每株25g。肥料均勻撒在離根5cm處,即可隨滴灌水滲入基質。針對溫室內CO₂氣體虧缺的實際,可於棚內進行CO₂氣體追肥,以增強番茄的抗逆性,提高產量。

② 溫度、光照管理。番茄定植後,溫度應保持白天22~25℃、夜間10~15℃。坐果後提高溫度,保持白天25~28℃、夜間12℃左右。深冬季節棚溫可短時達到30℃,不可通大風降溫,以防濕度過低。嚴冬過後,恢復正常溫度管理。番茄喜光性強,在整個栽培期間,應保證正常的室溫,不過分降低棚內溫度,早拉晚放草苫,盡量讓植株多見光。

③ 植株調整。當植株高達30cm左右時,要及時搭架或吊蔓。搭架栽培的番茄需要進行綁蔓。綁蔓時要注意植株的長勢,有助於其頂端優勢的發揮,增強植株長勢。

溫室無土栽培番茄大多採用無限生長型的品種,整枝方式一般採用單乾整枝,即只留主蔓生長結果,摘除全部葉腋內的側枝。為保證植株生長健壯,打杈應在側枝10~15cm長時進行。一般春茬留果實6~8穗後摘心,秋茬留4~5穗後摘心,以利於果實提早成熟和按時拉秧,不影響後茬的基質準備工作。

在生長期間摘除病葉、老葉、黃葉,有利於植株下部通風透光,減輕病害的發生和蔓延,減少養分消耗,促進植株良好發育。摘葉的適宜時期是在生長的中後期,摘除基部色澤暗綠、繼而黃化的葉片及嚴重患病、失去同化功能的葉片。摘葉宜選晴天上午進行,用剪子留下一小段葉柄剪除。操作中也應考慮病菌傳染問題,剪除病葉後宜對剪刀做消毒處理。摘掉的老葉、病葉等應集中於專門的殘葉碎枝收集袋裡,然後運出溫室處理,以防止病蟲傳播。

④ 花果管理。番茄授粉方式較多,主要有激素處理、機械授粉和昆蟲輔助授粉等方式。常用的激素有番茄靈等,處理即將開放的花朵效果比較好。為了節省勞動力,一個花序可以只噴一次,當第一朵花開放,其餘的花有些還是花蕾時進行。生長素的濃度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配製,一般番茄靈使用濃度為20~30mg/L。生長素處理最好選擇晴天。機械授粉有人工振蕩授粉和振蕩器振蕩授粉等方式,開花後每天10:00-11:00進行震盪授粉,其授粉效果比激素處理好。規模化蔬菜生產可以利用昆蟲輔助授粉。

大果型品種每穗留果3~4個,中果型留4~5個。疏花疏果分兩次進行,每一穗花大部分開放時疏掉畸形花和開放較晚的小花,果實坐住後再把發育不整齊、形狀不標準的果疏掉。

(5)採收。採收後需長途運輸1~2d的,可在轉色期採收,此時果實大部分呈白綠色,頂部變紅,果實堅硬,耐儲運。採收後在當地銷售的,可在成熟期採收,此時果實1/3變紅,果實未軟化,口感最好。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