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圖解植生工程

79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1-1 植物之定義與分類

1. 植物的定義

植物(plant)為與動物、礦物之相對名詞,為具細胞壁與葉綠素,能行光合作用的自營生物。

2. 植物的分類

關於植物之分類系統有多種不同的學派,簡易的植物分類系統將植物界分為菌藻植物亞界與有胚植物亞界,前者再細分為細菌、藍藻、紅藻、綠藻、灰青藻、變形菌、裸藻、甲藻、黃綠藻、褐藻、菌及地衣等12門,後者則細分為以孢子行無性繁殖的蘚苔植物、蕨類植物,及以種子行有性繁殖的種子植物。種子植物中,裸子植物之種子裸露於外,而被子植物之種子則被包覆於果實內;被子植物因子葉數目可細分為單子葉植物及雙子葉植物。如圖1-1所示。

3. 高等植物與低等植物

植物也可依維管束構造之有否,區分為高等植物與低等植物(表1-1)。高等植物因具有木質部和韌皮部成束排列之結構,故又稱維管束植物,包括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等;低等植物在形態上無明顯根、莖、葉等器官之區別;如蘚苔、藻類、地衣等。高等植物與低等植物之比較,如表1-1。

4.臺灣地區的維管束植物

臺灣植物誌Flora of Taiwan (Ⅱ)(2003)記載臺灣維管束植物約4,200種,其中約有4,000種為臺灣原生植物(近1,000種為台灣特有種),約200種為外來歸化植物。該書中分別說明各植物之學名、形態描述、檢索、引證標本、分布地區、相關文獻、插圖照片、總名錄及索引等。本書所提及之植物名稱、特性說明,概以臺灣植物誌之資料為準。

1-2 植物與植生

1. 植物之個體與群體

植物個體(plant individual):指單一的植株個體,描述時注重其個體大小、高度及其根、莖、葉、花、果、種等器官之形態特性。

植物族群(plant population):指同種植物聚集生長在一特定棲地或某一區域範圍之植物群體,描述時注重其組成之種類、數量與族群大小;其族群大小(population size)即指其族群內個體數量之多寡。

植物群落(plant association):指生長在同一生育地,由其形相或多種植物組成的複雜集合體。植物群落意涵著特定之植物發育(演替)過程,有一定的形相及植物種類之組合。其最小分類單位亦稱為植物群叢。

植物社會(plant community):生長在同一生育地之相同或不同之植物群落,彼此營運著不同功能,相互依存、影響及協調,達到一有系統規律而穩定的社會。植物社會之結構與功能會因棲地環境因子之變化而改變,造成植生群落取代之消長現象。2. 植生與植被

植生(vegetaion)又稱為植被,為「某一地區生長之所有植物的總稱」,特別是指地表面所生長的蕨類、草類、灌木、喬木等高等植物。不同研究領域或工作領域對植生或植被之習慣用語常有差異,如工程界、景觀植栽或水土保持領域慣用「植生」一詞,而生態保育研究或森林工作人員則慣用「植被」一詞。

3. 植物種類變化與植生演替

植物群落之組成與構造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具有動態變化。一地區植物種類、數量隨時間系列改變之過程,即一個植物群落被另一個植物群落取代的演變過程,稱為植生演替(vegetation succession)或植物消長。植生演替的機制為前一期的植物族群無法自行更新,或無法與後一期的植物競爭之結果。

以台灣山坡地崩塌產生的裸露地為例(圖1-3),通常由在崩塌初期土壤貧瘠,僅能生長對地力需求度低的先驅草本植物,當土壤條件及微氣候逐漸為草本植物所改善後,灌木等陽性植物開始入侵,並逐漸取得優勢,再漸次由其他小喬木、大喬木族群所取代,最後陰性樹種優勢生長,至達到保育機能高之極盛相森林群落。不同環境條件下將形成不同的極盛相,亦有些因環境限制而無法達到極盛相。

1-3 植生工程之定義與內容

1. 植生工程之定義

植生工程(vegetaion engineering)係研究植生施工之對象,選取適宜生長之植生材料,配合基礎與保護工程之構置及植生導入作業,使達到植生設計目的之科學與相關技術。

2. 植生工程之內容

植生工程計畫流程,如圖1-4。規劃時需先確立植生工程之預期目標,再依不同規模、地形、地質、氣候等基地環境調查結果,擬定植生對策與施工計畫;利用基礎與保護工之建構及植生導入,來達到資源重建及環境永續利用之效果。

植生工程之內容包括植生前期作業(或稱植生基礎工)、植生導入作業(或稱植生工法)及植生維護與管理等項目(如圖1-5),其內涵如下:

(1) 植生前期作業:指在裸露坡面導入植生前所做的措施,目的在穩定坡面並營造成適合植生生長的環境。

(2) 植生導入作業:指依坡面條件與植生目的,使用適宜的方法使植物能在坡面上長成。植生導入作業方法可概分為播種法、栽植法與植生誘導法。

(3) 維護管理作業:指為確保植生工程成效所需採行的措施。3.植生工程相關名詞釋義

(1) 綠化工程(revegetation engineering)

或稱為綠化工,屬日本之慣用名詞, 包括綠地植物之再生、復原、創造、保護等相關之計畫、施工、管理等工作項目之總稱,即包括綠化基礎工、植生工與植生管理工等。「綠化工程」一詞,目前在台灣地區常與「綠美化工程」混淆使用,較習用於都市社區綠地之營造等。

(2) 綠美化工程(greening and esthetic engineering)

係以人類視覺感受與身心保健為考量,通常屬小區域範圍之都市環境綠化與改善景觀風貌、提升民眾生活、居住環境品質之植栽工程。綠美化工程多數以景觀植物為植物材料,在已完成基地土方工程或不再挖填土方之基地上栽植苗木,配置草花或為改善環境品質、視覺感受所進行之相關步道、簡易休憩措施等。

(3) 植栽工程(planting works)

以植栽法進行植生導入作業,即利用樹木栽植、草苗栽植、草皮鋪植、扦插繁殖、育苗穴植等方式達成植生規劃設計目的之方法。植栽工程係植生工程中針對使用種子播種工法的相對用語,或謂利用苗木、成木及草本等材料之植生工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