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最想知道的貓咪不可思議!

9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前言

對貓了解透徹的人才會贏得貓的芳心

不知道為什麼,可愛的貓咪總是偏好某一種人。這種人並不特別喜歡貓,卻能讓貓主動靠近。與極度愛貓的人相比,漠不關心的人反而較能獲得貓的好感,這一點或許也經常令愛貓者羨慕不已。

這樣的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不會做出令貓討厭的行為。「不使貓討厭」說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因為必須察知貓的心情。什麼行為會令貓討厭?發出刺耳的聲音、瞪視似的死盯著貓看,或是一直想要逗弄貓等等。這些行為連我們人類也非常反感。

但如果您以為貓討厭的事情和人一樣,那就是把貓當人一般看待了。我們很容易忘記,貓確實有些感覺與人相似,但是也有不少地方迥異於人。

本來貓和人類的生長方式就截然不同。儘管如此,卻能夠相處融洽,說起來是很不可思議的。狗同樣是人類的生活伴侶,但起源和貓不一樣。狗具有看門狗、獵犬的身分,貓則是為了捕捉老鼠,而在不知不覺中開始與人類同居,成為家庭的成員。也因為這樣,貓不會接受人類的指令,不高興的話隨時都會離開。這就是貓的「野生」性格。

另一方面,貓也在與人的生活中顯出柔軟的身段,即使是成貓也會出現「小貓似的撒嬌行為」。舉例來說,牠們只會在有什麼需求時來到飼主身邊,發出小貓似的叫聲,因為牠們發現只要這麼做就會有好事情發生,譬如有點心吃或得到撫摸,而逐漸養成依心情撒嬌的習性。這也就是「寵物」特有的性質。

貓就是會像這樣出現與其心性相反的情緒。不僅會從野生貓變成寵物貓,也會從成貓變成小貓,而且會在瞬時之間變換心情。如果讀者覺得貓的心思很難猜透,或許原因是出在不曉得貓有這些性質。

本書希望能夠協助想要徹底了解貓的人,學習了解貓這種動物,進而博得貓的芳心。掌握貓的本質是解讀貓心的捷徑,而能夠在這方面提供解答的莫過於與貓有關的動物學了。

為什麼貓會做出某種行為?一切都可以從進化的過程找到蛛絲馬跡。或許從科學的角度冷靜審視貓,就能夠逐漸體會貓的心情。

而在客觀審視貓的同時,讀者應該也會發現有些行為是所有貓都有的習性,有些則是自家貓咪才有的個性。只要了解那隻貓獨有的個性,您就會覺得不只是外表而已,連其行為舉止也無不巧妙可愛,而使您與貓咪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

關鍵就在於察知對方的心情,這一點不僅是人貓之間,對人際關係也很重要。貓會提醒我們容易在忙碌的生活中忘卻的真實,為我們帶來幸福......養貓的妙趣就在這裡。

讓貓有興趣的遊戲是「狩獵」

飼主想要和貓玩的時候,如果貓沒有心情,就不會理人。要贏得貓咪的歡心,絕對不能干擾牠們睡覺或休息。比起想玩的時候飼主不肯奉陪,貓更討厭人類干擾牠們的生活步調。

想要增進與愛貓的感情,就要等牠們自己來腳邊磨蹭,或是喵喵叫著提出邀請。這時就能和牠們玩到盡興。但也不能讓牠們太興奮,還是得適可而止。

貓休息夠了,起身打算巡邏時,似乎會有心情玩一回合。「一二三木頭人」也許很適合作為貓巡邏中的遊戲。譬如貓去浴室檢查時,你在角落等牠,看到牠走出來立刻躲到暗處。貓會覺得奇怪而駐足思考,然後往你的方向走來。

這時你趕快現身揭開謎底,貓就會停下腳步,了解當下的情況。接著你又躲起來,勾起貓的好奇心,使牠又慢慢走過來......過程就像這樣一再重複,性質如同人類小孩經常玩的「一二三木頭人」。

這是在模擬貓的狩獵行為。貓在山林巡邏時,察覺到野鼠或小鳥的動靜就會停下腳步,先確認獵物的位置,然後依相隔的距離判斷有可能捕獲,這才壓低身體慢慢潛行。眼睛會盯著獵物,看到獵物把頭低下來吃東西,就趁機前進幾步,獵物一抬頭警戒,就又停下腳步動也不動,亦即「freeze(凍結)」的態勢。等到距離夠近了,只剩1~1.5公尺,就會進一步壓低身體,再度靜止不動。

牠在尋找往前一跳就能撲倒獵物的時機,此時牠的尾端會左右晃動,腦子裡有兩股力量在交戰,一股是想要撲過去的衝動,另一股是要自己耐心等待的理智。

「一二三木頭人」是飼主化身為獵物,讓貓想要偷偷靠近的玩法,如果運用市售會動的老鼠玩具,以狩獵的形式陪貓玩,貓或許就不會很快就生膩。飼主不一定要去寵物店購買玩具,花點心思活用各種現成的物品,應該也能成為愛貓的理想玩伴。

貓覺得適宜的距離

貓和一般人一樣,喜歡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與陌生人的距離越遠越好,而人的外表也會影響距離的長短,如果那人看起來很可怕,貓會覺得待在看不見的地方比較安心,而如果是熟識的人,僅僅相隔三十公分也不會有壓力。就像情侶,縱使雙方之間只有一公分的空隙,也會覺得「太遠了!」換句話說,如果兩者的關係生疏,距離最好遠一點。

動物之間也有最合適的距離,超過這段距離,就會想要逃躲或攻擊。這種距離稱為「逃走距離」或是「臨界距離」。開戰的距離因動物種類而異,相當複雜。

舉例來說,小鳥碰到散步中的人,通常逃走距離是兩、三公尺,但如果那個人的胸前掛著照相機,可能隔著五到十公尺就會逃走,因為照相機看起來很像眼球,通常會令動物討厭。

除了小鳥,人在街上散步時往往會遇到流浪貓。貓的逃走距離一般是三到五公尺,但是有個別差異,依每隻貓之前的遭遇而定,但通常要比一般的逃走距離多幾十公分,貓才會安心。如果是經常碰見或會餵食的人,貓會願意縮短距離。以耐心慢慢接觸的話,或許能夠近到只距離五十公分。

家貓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牠們知道人類是無害的,大可放心過日子。但初次見面時,逃走距離通常會超過一公尺,憑本能知道不能太靠近生人。但等到彼此熟稔了,貓不僅不會逃走,反而會主動靠近,真是不可思議。

人類也有逃走距離,但是為了在社會中生活,就必須割捨這種距離感。例如在擁擠的電車上與他人貼背對臉,就遠遠超過了可以接受的距離,因此會覺得壓力相當大。貓也是一樣,除非牠們主動靠近,否則保持一定的距離是應有的禮貌。飼主或許會覺得有點不合情理,但是貓必須有那段距離才會感到舒適。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