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鸚鵡的祕密!

9特價261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鸚鵡會說謊,也會裝病
  
「動物不會說謊」是人類塑造的幻想。

以鸚鵡來說,常見的例子是當鸚鵡想惡作劇的時候。如果人類看穿這點罵牠說「不乖」,鸚鵡做出嚇到的反應後稍微回頭裝作「我沒打算做什麼喔?我怎麼可能做壞事呢?」的表情離開。

儘管如此,人類每天都看在眼裡,鸚鵡想著「穿幫了……」的心情都寫在表情和走路方式上,顯而易見。

當鸚鵡拿到好吃的食物時也是如此。人類輪流給一圈以後,鸚鵡會露出「我還沒拿到,請給我」的眼神走到面前,懇求似的抬頭仰望。

不過這只是「能拿到就好了……」這種程度的小演技,當人類說「不行」的話,鸚鵡會輕易讓步想著「沒辦法呢」,只是這種程度的心情。

出乎意料地,生病等身體不適的事情,鸚鵡記得一清二楚。但是疼痛難受的記憶似乎不太會留下來。留下的是喜歡的人一直待在身邊,這種偏向「好事」的記憶。  

關乎性命的事件另當別論,像是身體不適、食慾不振、感冒,這些身體有點不舒服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很快就會忘記。

雖然鸚鵡痊癒已是萬幸,不過從飼主的角度來看可是大事。熬夜照顧、跑醫院奔波的辛苦記憶,人類都會記得。另一方面,(悠哉的)鸚鵡只留下「可以獨佔喜歡的人」的模糊記憶。

基於這樣的記憶,有些鸚鵡會「學會耍小聰明」。認為只要身體不舒服,飼主就會一直陪在身邊。

不過健康的鸚鵡不會這麼容易生病,通常無法如願以償。體驗過因為生病而吃不下的鸚鵡之中,有些鸚鵡會學到「不吃飯會有人擔心牠」。

掉羽毛的換羽期,有些鳥兒會出現輕微食慾不振的症狀。有些鸚鵡明明稍微勉強也不是吃不下,但即使肚子餓也故意不吃,裝作沒食慾的樣子,讓喜歡的人類長時間陪在牠身邊。

鸚鵡為了引起喜歡的人注意,會使出人類所謂的「裝病」。

人類只要看牠接下來幾天吃飯的樣子就能分辨是真病或裝病。

鸚鵡對「死亡」的認知

即使出生以來從沒有這種經驗,但鸚鵡知道被肉食野獸或鳥類襲擊殺死的恐怖。因為這被刻劃在本能中。

根據一項說法,包含人類所有動物,同伴被殺瞬間的恐懼被刻劃在DNA中,透過遺傳留給子孫。

當鳥類察覺到獵捕牠的敵人存在時,鳥類的本能告訴牠:「不想死就快點逃,看是跑得遠遠的,還是逃到同伴身邊!」鸚鵡內心深處希望無論誰都好,想要有誰陪在身邊,結果導致鸚鵡有群居的傾向,都是為了避開「死亡」的恐懼。就算一隻也好,只要有一隻在牠身邊,牠一定能逃得掉。可以活下來。鸚鵡是這麼想的。

鸚鵡或許可以想像遭到敵人襲擊的狀況和結果,想像自己會落得什麼下場。或許那些畫面甚至會浮現在腦海中。

但是鸚鵡等鳥類對於病死沒什麼認知。

恐怕是因為鸚鵡看到同伴病死的機會很少,就算真的看過病死的同伴,也不會留下煽動不安或危機感的強烈記憶。

對於鳥類來說,遭到襲擊的「死亡」跟因為生病、寒冷、衰老的「死亡」或許是不同的。或許鳥類不太理解這種形式的「死亡」和「睡眠」有什麼差別。

另外,或許是因為不曾經歷的事情就無法預測,就算病得多嚴重,鳥類似乎也不會像人類一樣感受到不祥預感導致的不安。

鸚鵡身體不適時,會盡全力面對疾病,滿腦子只想著撐過現在。牠們根本不會想像將來病情惡化導致死亡的未來。

當鸚鵡努力想治好身體時,就算腦海裡浮現「病死」的畫面,對牠也絲毫幫不上忙。鸚鵡在下意識有這種想法。

這麼一來,在因為生病而衰弱死亡的情況中,或許只有在死亡降臨的瞬間,鸚鵡才會清楚認知到何謂「死亡」。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