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有多少狗努力溝通卻徒勞無功,特別是小型犬。當然我們無法針對一個行為,從所有面向、所有角度切入,然後給出適合每一隻狗狀況的建議。因此重點是請吸收本書的資訊,以此為基礎繼續強化你的覺察。如需進一步協助,可參閱書末所列的資源。
我們每個人都受到自身經驗的形塑,在我看來,如果每位飼主都能先了解怎麼跟狗「相處」,再來決定要跟狗「做些什麼」,那會很有幫助。我希望提供資訊幫助更多飼主/照護者了解狗兒心事,也鼓勵更多人想要進一步了解狗。
由於這是一套全方位的做法,不只討論顯而易見的問題,更要考量狗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本書不同章節之間不免會相互參照,因為許多面向都有骨牌效應,在改變不同行為問題時都應列入考量,所以某些資訊會在多個章節中出現,因為這些資訊與多個議題相關。我認為重點在於了解哪些關鍵會影響狗的行為,我也希望了解的人越多越好。
我試著從狗的角度出發,思考牠們可能會如何詮釋我對牠們的要求,想想這個要求對於這隻狗是否恰當。如果我認為這要求是恰當的,接下來則要問,我要如何用狗最容易學會的方式達到我的目的。我選出最適合這隻狗的做法,讓牠能夠開心學會,因為這樣最能達到人狗雙贏。我們人要求動物做事,動物照辦,這其實是件容易上癮的事;狗聽話人就開心,於是我們一直要求下去,因為叫狗坐下趴下等待牠都立馬照辦,讓人感覺良好,我們以自己的狗為榮,控制得了狗也讓我們建立自信,但不幸的是,狗的自信卻可能下降,因此我們要注意觀察情況。
我們的社會似乎喜歡看到狗聽令行事,即便多數情況下其實不需要這樣控制狗。然而,我們對狗管得越多,狗就越沒有能力自己做決定,結果我們人的自信提高了,狗的自信卻減弱了,牠們也就越加仰賴我們的指揮。
如果我們對狗的溝通一無所知,我們要怎麼知道狗的心裡在想什麼?身體怎麼了?不過,要是我們對於控制狗這件事上了癮,那麼每次狗兒乖乖聽令,我們就感覺良好,輕鬆拋開這類擔憂。
有時候我們甚至不去質疑我們為什麼要跟狗做這些事——也許是人云亦云,也許是我們不知道還有其他做法,但狗真的喜歡我們叫牠們坐下趴下等待走腳側這些事嗎?這對牠們來說有任何道理嗎?
我們究竟在追求什麼?指令的背後是什麼?我們希望狗有這樣的舉止背後的理由又是什麼?要人去探究這些問題也許不是那麼容易,但這麼做對狗比較公平合理。我希望各位考慮清楚,不要只是指揮狗兒做這做那。
不斷重複要求狗做這些動作,可能會對牠們的身心產生負面影響。如果你看不懂狗的語言,狗要怎麼告訴你,某個姿勢牠會不舒服?或是每次坐下身體都有某個地方會痛?我的第一隻英國獒犬考斯(Kaos),之前都乖乖聽指令坐下,有一天突然叛逆起來怎麼也不肯坐了。後來我們發現她的腿部十字韌帶有問題,我好幾個月來反覆下指令叫她做的各種動作可能都讓她非常不適,每週走在訓練教室光滑的地板上更是煎熬。我本以為她就是固執,但狗做與不做其實都有原因,很少只為頑固而頑固。也許,我們可以學會傾聽、調整,好讓牠們的生活更公平合理。就跟多數成功的關係一樣,重點是互相讓步,互相理解。想想你是怎麼跟好朋友相處的,如果你用同樣的方式與狗相處,相處本身就是樂趣:你的喜悅來自跟牠互動,而不只是強迫牠順你的意。
長時間重複地接受指揮、缺乏選擇,狗可能會失去做出合理決定的能力,變得完全仰賴我們告訴牠們要做什麼,什麼時候做,怎麼個做法。
給狗選擇能建立牠們的自信,如果我們為牠們設定好界線,給牠們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去行動,那麼隨之而來的學習會比較深刻,因為過程中牠們在自己準備好的時候做了一些決定—狗是可以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
就我的經驗來說,多數飼主認為要讓狗能夠處理生活的大小事,同時保持牠們的個性,這很重要。以前人家認為我滿會訓練自家的狗,所以我也幫忙訓練別人的狗,但當我開始改變觀點,思考我為什麼要狗聽指令,我很快就發現: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些指令往往沒有必要、沒有太大用處,也沒有真正的好處。考斯後來變得怕狗也怕人(故事經過寫在社會化那章),我教她散步時走在我身後,這樣人狗朝我們走來時我可以當她的屏障,也教她「看我」,讓她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
考斯很棒,每次都照我教的做——除非有人狗朝我們接近,那種時候她當然沒辦法看我,牠得盯著讓她害怕的事物。
想想看,可怕的東西朝你過來,你還有辦法眼睛盯著別人嗎?考斯會變得根本無法思考、無法處理,結果就表現得像一隻危險的狗,但其實她只是太害怕了,所以對著入侵她個體空間的人狗撲跳、吠叫。每隻狗需要的空間大小因狗而異,也可能每天都有變化,但過去的經驗讓考斯大多數時候都需要相當大的空間。
我改變了做法,去衡量考斯之所以這樣反應背後原因是什麼,我不再強迫她或對她要求很高,我開始得到她的信任,她也開始覺得比較放心。過了一段時間,她終於對我有足夠的信心,相信我已經學會另一套管理環境的方法。我們一起用更自然的方式慢慢努力,一開始不要太接近她害怕的事物,等她準備好再進階,整個過程花了好幾個月。當狗有問題時,太過執著於問題可能會使問題變本加厲。當我發現考斯有狀況時,由於我看得懂她的溝通,所以這可以幫助我判斷什麼時候適合教她,什麼時候不適合。人每天的心情都不一樣,動物也是,而我發現考慮考斯的心情,訓練效果會更好。
不管人有沒有顧及狗的感受,很多狗都會聽令於人,但我喜歡能夠保障狗兒福祉的做法,用同理心對待狗,照牠們的步調走。此外,我也認為要不時重新審視我跟狗做些什麼,重新評估。
我們每個人都受到自身經驗的形塑,在我看來,如果每位飼主都能先了解怎麼跟狗「相處」,再來決定要跟狗「做些什麼」,那會很有幫助。我希望提供資訊幫助更多飼主/照護者了解狗兒心事,也鼓勵更多人想要進一步了解狗。
由於這是一套全方位的做法,不只討論顯而易見的問題,更要考量狗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本書不同章節之間不免會相互參照,因為許多面向都有骨牌效應,在改變不同行為問題時都應列入考量,所以某些資訊會在多個章節中出現,因為這些資訊與多個議題相關。我認為重點在於了解哪些關鍵會影響狗的行為,我也希望了解的人越多越好。
我試著從狗的角度出發,思考牠們可能會如何詮釋我對牠們的要求,想想這個要求對於這隻狗是否恰當。如果我認為這要求是恰當的,接下來則要問,我要如何用狗最容易學會的方式達到我的目的。我選出最適合這隻狗的做法,讓牠能夠開心學會,因為這樣最能達到人狗雙贏。我們人要求動物做事,動物照辦,這其實是件容易上癮的事;狗聽話人就開心,於是我們一直要求下去,因為叫狗坐下趴下等待牠都立馬照辦,讓人感覺良好,我們以自己的狗為榮,控制得了狗也讓我們建立自信,但不幸的是,狗的自信卻可能下降,因此我們要注意觀察情況。
我們的社會似乎喜歡看到狗聽令行事,即便多數情況下其實不需要這樣控制狗。然而,我們對狗管得越多,狗就越沒有能力自己做決定,結果我們人的自信提高了,狗的自信卻減弱了,牠們也就越加仰賴我們的指揮。
如果我們對狗的溝通一無所知,我們要怎麼知道狗的心裡在想什麼?身體怎麼了?不過,要是我們對於控制狗這件事上了癮,那麼每次狗兒乖乖聽令,我們就感覺良好,輕鬆拋開這類擔憂。
有時候我們甚至不去質疑我們為什麼要跟狗做這些事——也許是人云亦云,也許是我們不知道還有其他做法,但狗真的喜歡我們叫牠們坐下趴下等待走腳側這些事嗎?這對牠們來說有任何道理嗎?
我們究竟在追求什麼?指令的背後是什麼?我們希望狗有這樣的舉止背後的理由又是什麼?要人去探究這些問題也許不是那麼容易,但這麼做對狗比較公平合理。我希望各位考慮清楚,不要只是指揮狗兒做這做那。
不斷重複要求狗做這些動作,可能會對牠們的身心產生負面影響。如果你看不懂狗的語言,狗要怎麼告訴你,某個姿勢牠會不舒服?或是每次坐下身體都有某個地方會痛?我的第一隻英國獒犬考斯(Kaos),之前都乖乖聽指令坐下,有一天突然叛逆起來怎麼也不肯坐了。後來我們發現她的腿部十字韌帶有問題,我好幾個月來反覆下指令叫她做的各種動作可能都讓她非常不適,每週走在訓練教室光滑的地板上更是煎熬。我本以為她就是固執,但狗做與不做其實都有原因,很少只為頑固而頑固。也許,我們可以學會傾聽、調整,好讓牠們的生活更公平合理。就跟多數成功的關係一樣,重點是互相讓步,互相理解。想想你是怎麼跟好朋友相處的,如果你用同樣的方式與狗相處,相處本身就是樂趣:你的喜悅來自跟牠互動,而不只是強迫牠順你的意。
長時間重複地接受指揮、缺乏選擇,狗可能會失去做出合理決定的能力,變得完全仰賴我們告訴牠們要做什麼,什麼時候做,怎麼個做法。
給狗選擇能建立牠們的自信,如果我們為牠們設定好界線,給牠們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去行動,那麼隨之而來的學習會比較深刻,因為過程中牠們在自己準備好的時候做了一些決定—狗是可以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
就我的經驗來說,多數飼主認為要讓狗能夠處理生活的大小事,同時保持牠們的個性,這很重要。以前人家認為我滿會訓練自家的狗,所以我也幫忙訓練別人的狗,但當我開始改變觀點,思考我為什麼要狗聽指令,我很快就發現: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些指令往往沒有必要、沒有太大用處,也沒有真正的好處。考斯後來變得怕狗也怕人(故事經過寫在社會化那章),我教她散步時走在我身後,這樣人狗朝我們走來時我可以當她的屏障,也教她「看我」,讓她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
考斯很棒,每次都照我教的做——除非有人狗朝我們接近,那種時候她當然沒辦法看我,牠得盯著讓她害怕的事物。
想想看,可怕的東西朝你過來,你還有辦法眼睛盯著別人嗎?考斯會變得根本無法思考、無法處理,結果就表現得像一隻危險的狗,但其實她只是太害怕了,所以對著入侵她個體空間的人狗撲跳、吠叫。每隻狗需要的空間大小因狗而異,也可能每天都有變化,但過去的經驗讓考斯大多數時候都需要相當大的空間。
我改變了做法,去衡量考斯之所以這樣反應背後原因是什麼,我不再強迫她或對她要求很高,我開始得到她的信任,她也開始覺得比較放心。過了一段時間,她終於對我有足夠的信心,相信我已經學會另一套管理環境的方法。我們一起用更自然的方式慢慢努力,一開始不要太接近她害怕的事物,等她準備好再進階,整個過程花了好幾個月。當狗有問題時,太過執著於問題可能會使問題變本加厲。當我發現考斯有狀況時,由於我看得懂她的溝通,所以這可以幫助我判斷什麼時候適合教她,什麼時候不適合。人每天的心情都不一樣,動物也是,而我發現考慮考斯的心情,訓練效果會更好。
不管人有沒有顧及狗的感受,很多狗都會聽令於人,但我喜歡能夠保障狗兒福祉的做法,用同理心對待狗,照牠們的步調走。此外,我也認為要不時重新審視我跟狗做些什麼,重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