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對東西比吃東西還重要
吃東西身體才有足夠的營養和熱量,才能應付我們日常生活的活動所需。這個道理在人身上適用,在寵物身上也是一樣的,但光是吃飽就夠了嗎?
「You are what you eat.」,每天都吃微波食品和吃新鮮的食物,相較之下,長久以來對身體的影響巨大,但怎麼吃才是最適合的呢?
在這一個章節裡,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除了食物營養成分的基本知識外,更主要的,是想要分享毛寶貝和我們人類在飲食上的差異性。
要吃東西才能活啊
英文有一句話叫做「like father like son.」,意思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在動物醫院,我們也常有「甚麼主人養甚麼狗」的既視感,看那種很胖的狗狗,主人往往也都是圓圓滾滾的福相,深怕自己家的毛寶貝吃不飽。
印象中有一次,有位飼主抱著他的狗狗匆匆忙忙的衝了進來,一見到我就說:「怎麼辦,怎麼辦,我的狗狗一直吐一直吐。」我看了一眼他的毛寶貝,光是那明顯過胖的身形,就足以證明這位飼主可能「太寵愛」他的毛寶貝了。
一問之下,果然是如此,這位飼主的觀念就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讓狗狗餓肚子」,因此,對他的毛寶貝簡直是「有求必應」,要飼料有飼料,要零食有零食,要罐頭有罐頭,隨時備著,狗狗要吃多少就有多少。
這種看似寵愛的行為,正是造成眼前他嘔吐的主要原因。
另一個例子則是飼主嚴格控管毛寶貝的進食量。那位飼主帶狗寶貝來做例行性檢查時,我發現光是用看的,就能看到狗狗的肋骨。大致問了一下飼主平日給狗狗進食的量,才發現飼主為了怕狗狗吃太多,平常不但一天只給一餐,早晚還帶狗狗出門運動,他覺得這樣一來,毛寶貝才能健康長大。
以上兩個例子的飼主都有盲點,因為毛寶貝本身不太會有「吃飽了」的感覺,因此,身為飼主的我們,在決定飼養他們之前,就要先做好功課,雖然人和寵物一樣,都是要吃才能活,但也不是隨便亂吃,畢竟吃甚麼就會導致自己的寵物變成甚麼樣子,身為飼主的我們是決定動物吃甚麼的關鍵人物,所以要給動物甚麼食物、給多少量、怎麼給,可說是決定了寵物健不健康的關鍵。
你給毛寶貝們吃對了嗎?
除了寵物罐頭、飼料外,你給你的毛寶貝們吃過甚麼呢?
曾經,我遇過一位飼主給他的狗狗吃了一片巧克力!還有飼主餵了家裡的貓寶貝吃了含有蔥薑的蒸魚⋯⋯。
「這會有甚麼問題嗎?」可能很多飼主都會有同樣的疑問。「我吃甚麼,就給毛寶貝們吃甚麼啊,他們看起來也很愛吃嘛。」
萬萬不可!
我們先要弄清楚一個概念——維持生命基本所需的必要物質稱為「營養素與能量」,不必要的物質為「代謝產物與有害物質」。
也就是說在平常的飲食而言,會同時攝取到必要及非必要的物質,在經過消化、吸收及代謝的過程後,會被利用為能量來源或是成為構成身體的成分,過程中產生的代謝廢物,主要透過尿液或是糞便排泄掉,以維持體內的恆定性。
回到一開始我舉的例子,巧克力和蔥、蒜。巧克力含有可可鹼和咖啡因,會傷害寵物的中樞神經,萬一誤食,嚴重的話是會死亡的;至於蔥蒜,則是因為含有二氧化硫,會造成寵物紅血球氧化,嚴重的話,也有可能奪走毛寶貝們的性命⋯⋯。
我有一位獸醫學長的狗,因為家人給他吃兩顆韭菜水餃,晚上開始軟腳,送醫院後就嚴重貧血,住院兩天就死掉了,不要小看,真的很嚴重。
由此可知,在替寵物們準備食物時,千萬不可大意,不能再存有「我吃甚麼,他就吃甚麼」,或是「就吃一口嘛,沒這麼嚴重」的觀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