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為什麼我的狗會咬我
寵物新定義:伴侶家人
在早期台灣的農業、工業社會裡,我們養狗大都是為了看家,這個時期的狗還談不上是「寵物」,我們平常與狗的互動,大都只是簡單的餵食和打掃排泄物,人們與狗之間的關係單純不複雜。在單純的關係裡面,狗沒有機會與人建立起不正確的關係,偶爾遇到主人心血來潮去摸摸這隻狗,這個時候狗就會顯得相當高興,很樂意、很開心地讓人撫摸他的身體和被毛。
如今在台灣的社會裡,我們養狗的心態已經全然不同,狗是家中成員的一份子。在人與狗彼此之間的稱呼上,我們常常可以聽見人對狗說的話已經進入了擬人化,這更是直接反映出狗在我們心中的地位與重要性。我們可以知道,狗已經跳脫出「寵物」的定義,狗就是我們的家人。我們與狗之間互動的頻率增加了,跟狗一起散步一起玩、抱著狗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甚至於讓狗跟著我們一起睡在床上。
研究指出,狗是有智慧的動物,狗除了有智慧之外,狗也是最能夠貼近人類思想和情感的動物之一,這同時也包含了記憶力和思考能力。事實上,每一隻狗都有自己的獨立性格,就跟人類一模一樣,也就是說,狗會表現出喜怒哀樂各種不同的情緒,包括了接下來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攻擊咬人情緒。
相較於狗對人類的攻擊行為,狗與狗之間的攻擊行為成因較為簡單。
我們來看看天生天養的野生狗(在人類的社會意識下,我們可以稱為流浪狗)。流浪狗具有群體生活的習性,勝者為王是領袖意識,佔地為王是地域意識(地盤意識),當流浪母狗發情時,公狗與公狗之間會產生繁衍後代的荷爾蒙分泌意識,這些狀況之下所產生的攻擊行為都是正常的,但是一旦攻擊的對象是人類時,這個攻擊行為就會變得相當的複雜。
被人類飼養的狗,我們可以稱為家犬(狗是俗名,犬是學名)。承上述,家犬與我們共同生活在一起,與我們之間的互動關係相當頻繁,加上狗有獨立的性格,也有著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因此在狗與我們共同生活時,我們可以知道這對狗而言就是群體生活。
在狗與我們的群體生活裡,我們提供了食物給狗,所以在正常的狀況之下,狗會認為我們的位階比較高。這其實不完全正確,位階關係並不是單純只透過餵食就能夠建立起來,位階關係的建立是在於狗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互動裡,在多種面向中,一天一天慢慢地建立起來。
我來舉幾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走路暴衝」這個行為在狗的思緒裡是不存在的,但是出現了「人與牽繩」這些複雜的關係與物品。當我們帶狗出門散步,狗拉直了牽繩拖著我們走,這就是狗在領導人,並非我們所想的,是我們在牽制狗,因此,步調是要放慢,還是暴衝,便由狗來決定。
我們準備了玩具球給狗玩,狗咬著球來到了我們面前,我們伸出手要將球自狗的口中拿取過來,狗不願意將球交出來,這就是狗有著自我意識。再舉例,我們每天固定時間帶狗出門散步,假設有一天,我們因為某些因素無法帶狗出門,此時狗會咬著牽繩來到我們面前,他在告訴我們該帶我出門了,這就是狗對人產生的制約要求反應。
諸如此類,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各種多樣化的人與狗互動行為,讓狗有機會發展出與我們產生不正確的位階關係,若狗的領導慾望再高一點、自主意識再高一點、制約要求反應再激烈一點,那麼狗所產生的異常行為將會無止盡地放大。
為什麼我的狗會咬我?
家犬會攻擊咬自己的飼主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被飼主給寵壞了,另一個就是被飼主給打壞了。
被寵壞的狗,他擁有至高無上的領導權,他叫你摸他你就會去摸,摸著摸著他不要你摸他時,他就會獠牙(甚至開口咬)叫你住手。假設你們睡在一起,他在熟睡時你翻個身吵醒他了,他就咬你,他這是在懲罰你將他給吵醒了。
被打壞的狗,他整天相當恐懼跟你一起相處,能離你多遠就離你多遠,他的神經緊繃著無法放鬆,導致他的性格愈來愈敏感,因而激發出狼的原始性格,他開始自覺他可以、他必須要攻擊你,如此他才能夠免於被暴力對待,如此才能夠自己保護好自己。
為什麼我的狗會咬我,所有的原因都是出自於飼主自己的身上!
1-3 狗的高度自主意識
我是狗的異常行為矯正訓練師,在面對每一隻具有異常行為的狗時,我必須去瞭解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那就是「狗在想些什麼?」
「散步」是狗與人類相處時最經常性,最平凡不過的互動行為,別小看這個散步的動作,裡面包含了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訊息。這也是為什麼我到每一位飼主家中到府教學時,與飼主見面後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請飼主牽狗散步讓我看看。
狗是可以習慣群體生活的動物,當狗與飼主一同生活時,狗與飼主之間便形成了一個小群體。狗也是具有領袖意識的動物,尤其當一群狗在一起生活時,我們不難發現裡面所謂的「狗王」是哪一隻狗。在狗與飼主之間所形成的小群體裡,當狗的性格很聰明,很古靈精怪(或是稱為奸巧),那麼狗將會嘗試去領導飼主,嚴重一點甚至還會去嘗試去支配飼主。
我們可以由飼主牽狗散步的情形裡,判斷出狗對飼主的領導意識到達甚麼程度,這很容易判斷,就看狗走在飼主的什麼位置。正常行為中,散步時,狗會走在飼主的前面,即使飼主改變行進方向,狗仍然會馬上走到飼主的前面,但是並不會使盡用力拖著飼主走,也不會過度在意身邊經過的來往路人。
若狗已具有領導意識,狗除了會走在飼主的前面之外,甚至會加快自己的速度,強拉著飼主前進。又若是同時具有敏感性格的狗,當飼主特意不去配合狗的行進速度,這個時候,狗可能會回過頭來咬飼主手上的牽繩,甚至於轉身回頭攻擊飼主,這個反應代表,狗不願意被狗視為低位階的飼主約束牽引。
一隻狗表現出高度自主意識時,代表著這隻狗被飼主寵壞了的可能性很大,這種「寵壞了」其實都是在日常生活裡不知不覺養成的。你跟狗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狗趴在你的懷裡;上床睡覺時,狗睡在你的床上,並在你的身體高度降低躺平時,狗會站立起來(甚至站立在你身上),然後居高臨下地看著你;狗咬了一個玩具球跑到面前,你接過手來將玩具球丟出去;準備餵狗吃飯時,狗對著你大聲吠叫,並甚至用前肢觸碰著你、催促你;準備帶狗出門散步,門一打開,狗不管你鞋子穿好了沒有,就一股腦兒的拉著你出門……
首先我們要知道,「高度」對狗而言的意義非常重要,如同我們在跟小孩子說話時,若蹲下來跟小孩子視線齊平說話,大人把位階放低,小孩子感受到的壓力會比較小,訊息接收度也會比較高。
一隻位階低的狗,絕對不會居高臨下去看著領袖狗,更不會用自己身體任何部位去壓、去搭在領袖狗的身上,這樣的行為,即是為了避免向領袖狗宣示主權。相對的,領袖狗也不容許位階低的狗對他做出種種宣示主權的動作。狗咬了玩具球跑到了你的面前,他是在叫你丟球給他玩,於是你乖乖聽話照辦;準備餵狗吃飯,狗對著你大聲吠叫,他是在叫你快一點快一點,於是你也是乖乖聽話照辦;準備帶狗出門散步時,門一打開狗就拉著你出門了,其實是反過來他在帶著你出門散步……
面對這樣高度自主意識的狗,若問題行為只是單一的行為,那麼我們也許可以選擇忽略,若問題行為轉變成為一連串行為問題,這就表示所有的行為問題全部都是環環相扣,我們就必須去正視這些行為問題,透過服從性訓練來矯正。
3-2 攻擊行為:咬飼主
狗的攻擊行為背後的成因相當複雜,攻擊的對象、時機,與攻擊的模式,各自代表不同的含義。
我時常接到狗攻擊咬飼主請求協助的案子,飼主的定義包含了飼主一家人,以及經常與飼主來往的親朋好友。每一位飼主都會對我細細數落狗狗的惡行惡狀,但其實我心理很明白,狗會咬飼主,而且是狠狠狂咬,絕大多數都因為曾經被飼主狠狠地暴力對待過。
不可否認,現實情形裡,的確有狗因為被飼主暴力對待後,狗兒變得比較乖,但是我仍然總是再三告誡飼主,千萬不要暴力對待狗狗,因為當有一天暴力對待再也無效時,意味著你可能需要花一筆高額的訓練費請訓練師來教,也或許將意味著這隻狗將會被飼主棄養了!
在這裡我想特別說明,所謂的暴力對待,包含任何形式的打跟罵,很多人認為使用報紙或紙捲打狗,狗不會痛也不會受傷,但其實這樣的動作就是打狗的暴力行為了。
當然也有可能有例外,飼主從來不曾暴力對待狗,狗仍然會攻擊咬飼主。
是的,狗會咬飼主,大致上有兩個主因,一個是打過頭,另一個是寵過頭。
前面我已經說明「寵過頭了」的內容,現在,我要來說說「打過頭」這件事。
狗在家裡隨地便溺,你打了他;狗聽到屋子外面風吹草動時吠叫,你打了他;狗在吃飯時不准你接近,你硬是將他拖過來,狠狠地打了他;你幫狗洗澡美容時,狗狗不斷亂動、抗拒掙扎,你喪失耐心用力地打了他; 你心情不好拿狗當作出氣筒;沒有特別原因,你喜歡對狗動手動腳以此為樂。
如果狗在充滿暴力的環境中生活,他每天都過得提心吊膽,他必須隨時防備不要被打,他必須將自己武裝起來保護自己,他的精神無法鬆懈,導致性格愈來愈敏感,他學會了用咬或攻擊,來驅逐你對他的暴力行為,他習慣用咬的對人先下手為強。
這便是一隻長期被飼主暴力對待狗兒的心路歷程。
面對這種狀況的狗,大部份我會選擇讓狗抽離環境去接受矯正訓練,我不會在平常令狗感到很大壓力源下的環境進行訓練,壓力來源可能有兩個,一個是家裡生活的環境,另一個是對他施暴的人。
我會讓狗離開壓力源,藉由訓練,重新建立他對飼主的感情,並改變狗對原家庭生活環境的惡性連結。還有一個主要重點,我會好好教育飼主,該如何正確飼養管理這隻狗。
假設一家有四個人,家庭成員有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除了爸爸會打狗之外,而狗也只咬爸爸,其餘的家人都與狗的關係相當融洽。
當狗狗抽離環境來到犬舍受訓,通常我會運用心理戰,也就是當狗狗更換環境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時,他開始會想念他的家人,而我會刻意讓狗狗的這份情緒發酵約兩週的時間,也就是說,這兩週內,完全不讓飼主們過來探視。
兩週過後,我才會請飼主們過來犬舍探視狗,以這家人為例,只有爸爸會打狗,狗也只會咬爸爸,那麼就安排爸爸前來探視,其餘家人都躲起來偷偷探視,不能被狗發現。
當爸爸前來探視狗的時候,狗狗見到久違的家人時,通常會顯得非常高興,但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因為狗狗高興只是當下的情緒,實際上,在狗狗的記憶深處,仍然存在著爸爸會打他的記憶。
這個時候,也許爸爸伸出手想要摸狗狗,狗狗從前所有的悲慘記憶會全部回想起來,在爸爸手伸出來的同時,狗狗可能就會跳起來咬爸爸。
因此,我會要求爸爸在前幾次探視見面時,不要伸手接觸狗,也不要與狗互動,反過來只讓狗主動去接觸爸爸。接著再次見面時,我會安排爸爸牽著狗去散步,然後,再下一次見面時,可以觀察到,這個時候的狗狗對爸爸的好印象已經愈來愈強烈,我會安排爸爸進入犬舍,親自把狗狗從籠內放出來,牽著狗狗去散步,也讓爸爸親自餵狗一些零食,並且在狗狗仍處於高漲興奮情緒的時候,果決地結束爸爸與狗狗會面,我們會把狗牽回訓練師的手中,由訓練師帶狗回籠,目的在於製造狗狗意猶未盡的感受,讓狗狗更加地期待爸爸的再次出現。
如此,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心理戰之後,當我確定狗狗對爸爸的感情已經重新建立起來,我便會請其餘的家人,跟著爸爸一起出現在狗狗的面前。這時,我會一旁觀察狗狗對所有家人的情緒反應是否一致,如果都沒有問題,那麼,就會進行移交訓練。
這段期間,我們訓練狗狗提高服從性、提高穩定性,透過移交訓練,將我們對狗狗的訓練成效,轉移到飼主一家人身上,重新建立起狗狗對全部家人的服從性,如此一來,狗狗就不會再討厭爸爸,也就不會再咬爸爸了。
寵物新定義:伴侶家人
在早期台灣的農業、工業社會裡,我們養狗大都是為了看家,這個時期的狗還談不上是「寵物」,我們平常與狗的互動,大都只是簡單的餵食和打掃排泄物,人們與狗之間的關係單純不複雜。在單純的關係裡面,狗沒有機會與人建立起不正確的關係,偶爾遇到主人心血來潮去摸摸這隻狗,這個時候狗就會顯得相當高興,很樂意、很開心地讓人撫摸他的身體和被毛。
如今在台灣的社會裡,我們養狗的心態已經全然不同,狗是家中成員的一份子。在人與狗彼此之間的稱呼上,我們常常可以聽見人對狗說的話已經進入了擬人化,這更是直接反映出狗在我們心中的地位與重要性。我們可以知道,狗已經跳脫出「寵物」的定義,狗就是我們的家人。我們與狗之間互動的頻率增加了,跟狗一起散步一起玩、抱著狗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甚至於讓狗跟著我們一起睡在床上。
研究指出,狗是有智慧的動物,狗除了有智慧之外,狗也是最能夠貼近人類思想和情感的動物之一,這同時也包含了記憶力和思考能力。事實上,每一隻狗都有自己的獨立性格,就跟人類一模一樣,也就是說,狗會表現出喜怒哀樂各種不同的情緒,包括了接下來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攻擊咬人情緒。
相較於狗對人類的攻擊行為,狗與狗之間的攻擊行為成因較為簡單。
我們來看看天生天養的野生狗(在人類的社會意識下,我們可以稱為流浪狗)。流浪狗具有群體生活的習性,勝者為王是領袖意識,佔地為王是地域意識(地盤意識),當流浪母狗發情時,公狗與公狗之間會產生繁衍後代的荷爾蒙分泌意識,這些狀況之下所產生的攻擊行為都是正常的,但是一旦攻擊的對象是人類時,這個攻擊行為就會變得相當的複雜。
被人類飼養的狗,我們可以稱為家犬(狗是俗名,犬是學名)。承上述,家犬與我們共同生活在一起,與我們之間的互動關係相當頻繁,加上狗有獨立的性格,也有著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因此在狗與我們共同生活時,我們可以知道這對狗而言就是群體生活。
在狗與我們的群體生活裡,我們提供了食物給狗,所以在正常的狀況之下,狗會認為我們的位階比較高。這其實不完全正確,位階關係並不是單純只透過餵食就能夠建立起來,位階關係的建立是在於狗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互動裡,在多種面向中,一天一天慢慢地建立起來。
我來舉幾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走路暴衝」這個行為在狗的思緒裡是不存在的,但是出現了「人與牽繩」這些複雜的關係與物品。當我們帶狗出門散步,狗拉直了牽繩拖著我們走,這就是狗在領導人,並非我們所想的,是我們在牽制狗,因此,步調是要放慢,還是暴衝,便由狗來決定。
我們準備了玩具球給狗玩,狗咬著球來到了我們面前,我們伸出手要將球自狗的口中拿取過來,狗不願意將球交出來,這就是狗有著自我意識。再舉例,我們每天固定時間帶狗出門散步,假設有一天,我們因為某些因素無法帶狗出門,此時狗會咬著牽繩來到我們面前,他在告訴我們該帶我出門了,這就是狗對人產生的制約要求反應。
諸如此類,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各種多樣化的人與狗互動行為,讓狗有機會發展出與我們產生不正確的位階關係,若狗的領導慾望再高一點、自主意識再高一點、制約要求反應再激烈一點,那麼狗所產生的異常行為將會無止盡地放大。
為什麼我的狗會咬我?
家犬會攻擊咬自己的飼主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被飼主給寵壞了,另一個就是被飼主給打壞了。
被寵壞的狗,他擁有至高無上的領導權,他叫你摸他你就會去摸,摸著摸著他不要你摸他時,他就會獠牙(甚至開口咬)叫你住手。假設你們睡在一起,他在熟睡時你翻個身吵醒他了,他就咬你,他這是在懲罰你將他給吵醒了。
被打壞的狗,他整天相當恐懼跟你一起相處,能離你多遠就離你多遠,他的神經緊繃著無法放鬆,導致他的性格愈來愈敏感,因而激發出狼的原始性格,他開始自覺他可以、他必須要攻擊你,如此他才能夠免於被暴力對待,如此才能夠自己保護好自己。
為什麼我的狗會咬我,所有的原因都是出自於飼主自己的身上!
1-3 狗的高度自主意識
我是狗的異常行為矯正訓練師,在面對每一隻具有異常行為的狗時,我必須去瞭解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那就是「狗在想些什麼?」
「散步」是狗與人類相處時最經常性,最平凡不過的互動行為,別小看這個散步的動作,裡面包含了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訊息。這也是為什麼我到每一位飼主家中到府教學時,與飼主見面後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請飼主牽狗散步讓我看看。
狗是可以習慣群體生活的動物,當狗與飼主一同生活時,狗與飼主之間便形成了一個小群體。狗也是具有領袖意識的動物,尤其當一群狗在一起生活時,我們不難發現裡面所謂的「狗王」是哪一隻狗。在狗與飼主之間所形成的小群體裡,當狗的性格很聰明,很古靈精怪(或是稱為奸巧),那麼狗將會嘗試去領導飼主,嚴重一點甚至還會去嘗試去支配飼主。
我們可以由飼主牽狗散步的情形裡,判斷出狗對飼主的領導意識到達甚麼程度,這很容易判斷,就看狗走在飼主的什麼位置。正常行為中,散步時,狗會走在飼主的前面,即使飼主改變行進方向,狗仍然會馬上走到飼主的前面,但是並不會使盡用力拖著飼主走,也不會過度在意身邊經過的來往路人。
若狗已具有領導意識,狗除了會走在飼主的前面之外,甚至會加快自己的速度,強拉著飼主前進。又若是同時具有敏感性格的狗,當飼主特意不去配合狗的行進速度,這個時候,狗可能會回過頭來咬飼主手上的牽繩,甚至於轉身回頭攻擊飼主,這個反應代表,狗不願意被狗視為低位階的飼主約束牽引。
一隻狗表現出高度自主意識時,代表著這隻狗被飼主寵壞了的可能性很大,這種「寵壞了」其實都是在日常生活裡不知不覺養成的。你跟狗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狗趴在你的懷裡;上床睡覺時,狗睡在你的床上,並在你的身體高度降低躺平時,狗會站立起來(甚至站立在你身上),然後居高臨下地看著你;狗咬了一個玩具球跑到面前,你接過手來將玩具球丟出去;準備餵狗吃飯時,狗對著你大聲吠叫,並甚至用前肢觸碰著你、催促你;準備帶狗出門散步,門一打開,狗不管你鞋子穿好了沒有,就一股腦兒的拉著你出門……
首先我們要知道,「高度」對狗而言的意義非常重要,如同我們在跟小孩子說話時,若蹲下來跟小孩子視線齊平說話,大人把位階放低,小孩子感受到的壓力會比較小,訊息接收度也會比較高。
一隻位階低的狗,絕對不會居高臨下去看著領袖狗,更不會用自己身體任何部位去壓、去搭在領袖狗的身上,這樣的行為,即是為了避免向領袖狗宣示主權。相對的,領袖狗也不容許位階低的狗對他做出種種宣示主權的動作。狗咬了玩具球跑到了你的面前,他是在叫你丟球給他玩,於是你乖乖聽話照辦;準備餵狗吃飯,狗對著你大聲吠叫,他是在叫你快一點快一點,於是你也是乖乖聽話照辦;準備帶狗出門散步時,門一打開狗就拉著你出門了,其實是反過來他在帶著你出門散步……
面對這樣高度自主意識的狗,若問題行為只是單一的行為,那麼我們也許可以選擇忽略,若問題行為轉變成為一連串行為問題,這就表示所有的行為問題全部都是環環相扣,我們就必須去正視這些行為問題,透過服從性訓練來矯正。
3-2 攻擊行為:咬飼主
狗的攻擊行為背後的成因相當複雜,攻擊的對象、時機,與攻擊的模式,各自代表不同的含義。
我時常接到狗攻擊咬飼主請求協助的案子,飼主的定義包含了飼主一家人,以及經常與飼主來往的親朋好友。每一位飼主都會對我細細數落狗狗的惡行惡狀,但其實我心理很明白,狗會咬飼主,而且是狠狠狂咬,絕大多數都因為曾經被飼主狠狠地暴力對待過。
不可否認,現實情形裡,的確有狗因為被飼主暴力對待後,狗兒變得比較乖,但是我仍然總是再三告誡飼主,千萬不要暴力對待狗狗,因為當有一天暴力對待再也無效時,意味著你可能需要花一筆高額的訓練費請訓練師來教,也或許將意味著這隻狗將會被飼主棄養了!
在這裡我想特別說明,所謂的暴力對待,包含任何形式的打跟罵,很多人認為使用報紙或紙捲打狗,狗不會痛也不會受傷,但其實這樣的動作就是打狗的暴力行為了。
當然也有可能有例外,飼主從來不曾暴力對待狗,狗仍然會攻擊咬飼主。
是的,狗會咬飼主,大致上有兩個主因,一個是打過頭,另一個是寵過頭。
前面我已經說明「寵過頭了」的內容,現在,我要來說說「打過頭」這件事。
狗在家裡隨地便溺,你打了他;狗聽到屋子外面風吹草動時吠叫,你打了他;狗在吃飯時不准你接近,你硬是將他拖過來,狠狠地打了他;你幫狗洗澡美容時,狗狗不斷亂動、抗拒掙扎,你喪失耐心用力地打了他; 你心情不好拿狗當作出氣筒;沒有特別原因,你喜歡對狗動手動腳以此為樂。
如果狗在充滿暴力的環境中生活,他每天都過得提心吊膽,他必須隨時防備不要被打,他必須將自己武裝起來保護自己,他的精神無法鬆懈,導致性格愈來愈敏感,他學會了用咬或攻擊,來驅逐你對他的暴力行為,他習慣用咬的對人先下手為強。
這便是一隻長期被飼主暴力對待狗兒的心路歷程。
面對這種狀況的狗,大部份我會選擇讓狗抽離環境去接受矯正訓練,我不會在平常令狗感到很大壓力源下的環境進行訓練,壓力來源可能有兩個,一個是家裡生活的環境,另一個是對他施暴的人。
我會讓狗離開壓力源,藉由訓練,重新建立他對飼主的感情,並改變狗對原家庭生活環境的惡性連結。還有一個主要重點,我會好好教育飼主,該如何正確飼養管理這隻狗。
假設一家有四個人,家庭成員有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除了爸爸會打狗之外,而狗也只咬爸爸,其餘的家人都與狗的關係相當融洽。
當狗狗抽離環境來到犬舍受訓,通常我會運用心理戰,也就是當狗狗更換環境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時,他開始會想念他的家人,而我會刻意讓狗狗的這份情緒發酵約兩週的時間,也就是說,這兩週內,完全不讓飼主們過來探視。
兩週過後,我才會請飼主們過來犬舍探視狗,以這家人為例,只有爸爸會打狗,狗也只會咬爸爸,那麼就安排爸爸前來探視,其餘家人都躲起來偷偷探視,不能被狗發現。
當爸爸前來探視狗的時候,狗狗見到久違的家人時,通常會顯得非常高興,但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因為狗狗高興只是當下的情緒,實際上,在狗狗的記憶深處,仍然存在著爸爸會打他的記憶。
這個時候,也許爸爸伸出手想要摸狗狗,狗狗從前所有的悲慘記憶會全部回想起來,在爸爸手伸出來的同時,狗狗可能就會跳起來咬爸爸。
因此,我會要求爸爸在前幾次探視見面時,不要伸手接觸狗,也不要與狗互動,反過來只讓狗主動去接觸爸爸。接著再次見面時,我會安排爸爸牽著狗去散步,然後,再下一次見面時,可以觀察到,這個時候的狗狗對爸爸的好印象已經愈來愈強烈,我會安排爸爸進入犬舍,親自把狗狗從籠內放出來,牽著狗狗去散步,也讓爸爸親自餵狗一些零食,並且在狗狗仍處於高漲興奮情緒的時候,果決地結束爸爸與狗狗會面,我們會把狗牽回訓練師的手中,由訓練師帶狗回籠,目的在於製造狗狗意猶未盡的感受,讓狗狗更加地期待爸爸的再次出現。
如此,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心理戰之後,當我確定狗狗對爸爸的感情已經重新建立起來,我便會請其餘的家人,跟著爸爸一起出現在狗狗的面前。這時,我會一旁觀察狗狗對所有家人的情緒反應是否一致,如果都沒有問題,那麼,就會進行移交訓練。
這段期間,我們訓練狗狗提高服從性、提高穩定性,透過移交訓練,將我們對狗狗的訓練成效,轉移到飼主一家人身上,重新建立起狗狗對全部家人的服從性,如此一來,狗狗就不會再討厭爸爸,也就不會再咬爸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