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忘茶味:北埔.東方美人.茶

79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Part1 茶是大自然的產物

見過諸佛菩薩的人都說,菩薩眉間常放白豪光,心想喝多了白毫烏龍,自己的眉宇間,是不是也會出現一道白色的豪光。

出生:東方美人的身世

白毫烏龍茶,又稱福爾摩沙烏龍茶、台灣高級烏龍茶、膨風茶,以及東方美人茶;也有人稱它為香檳烏龍茶、五色茶,北埔人統稱它為夏茶。

膨風茶又名東方美人茶

早期台灣北埔盛產的白毫烏龍,曾經被稱為台灣高級烏龍茶、福爾摩沙烏茶、番庄烏龍,行銷世界多國。白毫烏龍茶在產地我們習慣稱它為膨風茶,「膨風」一詞是台灣的俚語,有吹牛與誇張之意,據說一九三○年代中期,北埔有一茶農將自家製成的茶葉,拿去參加台北舉辦的茶業博覽會評比,結果成績斐然,在眾人不看好的情況下首創佳績,茶農立刻以高價售出該茶,茶農回鄉後將賽茶的佳績四處炫耀散播,聽過消息的鄉親均以半信半疑的態度,調侃茶農並將高價賣出的茶取名膨風茶,自此白毫烏龍又多一個北埔膨風茶的名號延傳至今。有人問東方美人茶跟福壽茶,是不是同一支茶?我在北埔聽過很多關於東方美人茶的名稱別號等等,就是沒有人稱北埔白毫烏龍叫福壽茶。

一九五○年代後期台灣茶葉開始滯銷,各大產茶區開始往內銷發展。原名的白毫烏龍茶一九六○後,茶商為了行銷當時的膨風茶,特別以美化商品的概念,將白毫烏龍又取了一個新的名稱,叫作東方美人茶、香檳烏龍茶,以及五色茶開始供給內需的市場,台灣茶也從量產的產業,逐步走向生活與文化的面向。

北埔是白毫烏龍的原產地

台灣北埔客家庄,是生長特級白毫烏龍茶的原產地。這裡的茶園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種植,百分之九十都是以青心大冇茶樹為主,目前還保留少部分,擁有百年歷史的茶園與茶樹,我們在田野調查中發覺,北埔好茶園的土質,混雜著比例很高的黃沙岩石,經訪談後得知,老一代的製茶人稱砂岩山為「石仔園山」。茶要種得好,茶園的地質跟排水很重要,承襲祖先的智慧種好茶不只是要選擇「石仔園山」,還要要求二石一土的土壤,也就是說好茶園的地質必須具備,三分之二的岩石剩下來的三分之一才是泥土。這麼說來北埔茶園的地質結構,與大陸福建武夷山的岩茶,在定義上是有幾分相同之處的。

因此白毫烏龍的製茶技藝,幾乎都是沿自家傳,後輩者承接延續上一代家族的製茶技法,代代相傳長輩將畢生所有的茶技,傳給自家的下一代傳人,以致高超的傳統茶技能夠得到傳承不至流失。製茶家是這樣來形容,標準白毫烏龍茶的門面,也就是說茶體一心白毫芽尖似鶯歌嘴,二片葉片像果蠅翅、茶梗會消骨(茶梗因烘培而呈現萎縮狀態,成茶的茶梗經熱水沖泡葉面開始舒展澎脹,經沖泡後的茶葉,乾燥後茶梗會轉回成原茶的姿態)。

白毫烏龍能有如此奇妙的變化,功歸前人百年來對環境的試驗與辨正,最後把好茶明確地種植在好的土壤裡,讓百年毫香源源不斷。
夢幻的東方美人

前日去日本京都旅遊認識古美術收藏家,我們表明是從東方美人茶故鄉台灣新竹來的,想請主人喝最後僅剩唯一泡、從北埔帶來的特級白毫烏龍。主人接過我的茶杯,只聞到茶香尚未飲到茶湯,就傳來翻譯的解說:「她說這是她這輩子聞過感覺最完美的香味,她期待了半輩子,終於體驗到、喝到傳說中夢幻東方美人茶的幸福之味,如果你們願意,可以用這個茶換你們剛剛挑選的古茶具。」我說:「茶老早就沒有了,即使有數量太少也無法換回古茶具。」近年來白毫烏龍,已經成為生態和有機茶的指標,需求量倍增,茶園卻沒增種,供需無法平衡加上外銷大量需求,價錢不斷往上攀升,短短四年來連漲五倍,好茶價錢再高對有錢人來說微不足道,對愛茶人來說就會產生煩惱,還好跟老師習茶越久識茶越深,離買賣茶葉越遙遠。

記錄北埔生態山茶,數年下來累積熟識諸多製茶友人。在北埔,我們每天幾乎都在喝最頂級最昂貴的白毫烏龍,甚至帶著它到世界各地去流浪,再纖細再高品味的蜜香,周而復始的飲用,時間久了好茶也將變的平淡無趣。產好茶的茶區除了種茶賣茶賺錢之外,極缺乏茶人文化的營造,這是我們造訪過許多好茶區,綜合深思後得到的省思。

我不敢代表北埔百年人文茶庄,作記錄白毫烏龍茶的傳承者,也許我投生來到北埔的目的,除了保護老聚落的人文資產以外,還須把北埔的白毫烏龍茶事與他人共享。

不管是北埔人稱的膨風茶,峨嵋人稱的東方美人茶,其實都是同一款夏天生產的茶葉,我個人偏愛稱夏茶叫白毫烏龍茶。一心二葉的白毫烏龍,嫩採茶的芽心製作成茶品,會出現完整的白毫。再加上見過諸佛菩薩的人都說,菩薩眉間常放白豪光,心想喝多了白毫烏龍,自己的眉宇間,是不是也會出現一道白色的豪光。故說北埔膨風茶,是白毫烏龍茶、是東方美人茶、是香檳烏龍茶、是五色茶;無苦、無澀、有花、有果、有蜜香。

喝吧!喝到好的膨風茶,保證你每天帶著愉悅的心情過日子。
2.四季:美人之春夏秋冬

台灣的茶多數是用季節來分類的,當然北埔本庄生產的茶也不例外。

春時美人茶

春天生產的茶,老一輩的製茶家稱它叫春仔,春仔聽起來好像有點簡約,為了提升春茶的價值感,我們將傳統的春仔取了新茶號,取名春時茶,以便重新定位北埔在春天採摘製作的好茶。春時這個名稱來自一手傳統百年老山歌裡面的詞句「春時頭採靚茶心、滿山茶香大湖尋」。

北埔早期製作的春茶,外觀有點像文山包種,屬於條索型的茶葉,發酵度偏低的春茶很不容易收藏跟保存。北埔的春茶品質不如想像中的理想,產量過多,是全年收穫最豐盛的茶款,加上保存不易,經年累月下來,對茶農造成極大的負擔,為了解決長久以來春茶帶來的負擔。延續傳統法製茶的茶家們,從舊的製茶思維中改良出一套,顛覆過去只能製作條型春茶的概念。開始將著煙過的茶菁,拿來做高發酵重揉捻,重烘焙的球型烏龍茶,辛勞所得,果然不負眾望。頭一回品茗到全新的春時茶,入喉前濃郁的蜜香,讓我感到振奮。聯想到在人澹如菊茶書院上課時,老師給我們品茗的鹿谷高級凍頂貴妃茶,腦海裡迂迴著,舅公即興唱的老山歌。

東方美人是夏茶

北埔生產的夏茶,也就是白毫烏龍,峨眉的茶農稱之為東方美人茶。

夏茶採收最好的季節是農曆五月,也就在芒種前後,雖然剛採完夏茶,茶樹還是繼續長出嫩芽,六月份茂出的茶菁,還是有很多顯著的白毫,故稱六月白,六月白盛產的季節已是接近夏季的尾聲,所以六月白的製茶期,剛好在夏仔尾簡稱夏末茶。

北埔在地人種茶作茶強調以「北埔山茶」為名,強調自己栽種製作生產的茶品,為道地之正欉本庄茶, 同時以山茶之名作為區隔外來茶菁的指標。六月白茶菁的外觀與正夏茶的茶體剛好相反,六月生長的茶菁,芽尖比較纖細,葉面厚實,正夏採摘的白毫烏茶菁,芽尖渾厚葉面反而細緻。夏茶在外觀上比起六月白,有更顯著的毫毛分布在芽尖,夏末生長的茶菁,由於天候與季節的原故,其香氣與底韻,都不如正夏茶優越。欲想將夏末的六月白,製成太極或高氣難度極高,如製茶家所云,六月白茶菁帶有一種特殊的茶枝味(鹼味)。

製茶有三步曲—走水、趕青、保香氣,如能把以上三絕調整得恰到好處,這就是產生好茶的基本要件,能夠把六月白的茶枝味,利用製茶的手法將它降到最不明顯的程度,這才需要真功夫,話又說回來,能夠將普通的茶菁,作成有好品質的茶品,也才叫大功告成。學習作茶選擇茶菁,只有二個選項:一是用最好的茶菁學作茶培養有自信心;二是用最不好的茶菁學作茶這是練技術。六月白茶菁是初習製茶,新手最好的選擇,如北埔山茶亦是六月白茶菁所製成,六月白與半頭青都是北埔本庄最具代表的特色茗茶。
生之綠茶

北埔的秋茶在所有茶系中,應該算是最普通等級的,一般製茶家,對於秋天生長出來的茶葉,通常會有兩種製作處理的方法:一是把秋天生長出來的茶菁全部修剪掉,當做自然的肥料;二來如果製茶家認為自己山上的茶菁品質很好,製茶家會把採收下來的茶菁,根據當下的天氣變化,製作個人的比較喜好的特色茶品。老一輩的製茶人們,根深蒂固地認為秋天的茶菁長得特別纖細,沒有什麼底蘊,以至於通常選擇做包種式的條型茶,年輕一代的製茶人,會將品質不錯的茶菁,採收下來製作出各種不同的茶品。

我個人很好奇北埔新一代的製茶家,除了高發酵的茶系之外,有沒有辦法製作出其他更有趣的茶品。於是我們開始計畫複製早期的生茶(綠茶),結果被茶家訓示一頓說:「我們連發酵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白毫烏龍都要製作了,何況發酵不到百分之五的生茶,你這個茶攪仔實在是有點看不起北埔人的茶技。製作綠茶實在是太簡單了,花不了我們三成製茶的功力,製作綠茶無需費心,小萎凋完成,炒菁之後作基礎的烘培便完成。」在北埔看人做這麼多年的茶,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簡單輕鬆的製茶法,完成後的綠茶,果不出其所然品茗起來有一種特殊的茶味。

最具北埔特色的冬茶

北埔冬茶的發酵度介於生茶,跟熟茶之間,這種由於天候環境帶來的因素,是我們無法克服的,只好依順著大自然的變化,製作出老茶家眼中認為,既不屬於生茶,也不算是熟茶的茶品,最後依茶的色澤定名,發現冬日茶菁製作出來的毛茶,呈現一半紅一半青的狀態,故稱此茶為「半頭青」。

由於天候、溫度、濕度跟日照的緣故,冬天茶菁作出來的茶品,也許不如夏天的白毫烏龍來得厚實有底蘊。由於冬天的氣候乾爽濕度偏低,製茶的工序不管在委凋、浪菁、走水乾燥各方面的速度都會加快,因製茶工序快速做出來的茶品,雖然無法保留厚實的韻味,反而更能夠凸顯出半頭青獨特的熟果花香。有幸收到遵照傳統製茶工序,加上適當天候,生產的北埔冬茶,於存放一段時日後,茶葉必定會轉化出一股濃郁的酒釀氣味,讓飲過高檔半頭青者,無不感到著迷甚至神往。最後不得不把細緻高級的冬青烏龍封為「醉冬青」。

北埔夏茶也就是我們說的膨風茶,其茶價已經到了名符其實膨風的位階。在量少,以及北埔春夏秋冬四季裡茶的品質,茶質最好茶價最高的是夏天的白毫烏龍,冬青烏龍排名第二,再來是春時茶,然後為六月白和秋茶。在台灣大部分茶區,都是春茶,或冬片茶為主軸,只有台灣的新竹、桃園、苗栗客家地區,是以製作夏茶為首選的茶區。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