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1章 古代導航與定位

  在古代,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很少,加上交通條件落後,人們很少遠行。但是出行肯定是無法避免的,那麼當時,人們出行是靠什麼來判斷方向和距離的呢?

山川定向
  古時候,在野外定向、定位主要依靠尋找一些標誌,如高山、河流、峽谷以及道路的標誌等,然後在簡單的地圖上確定自己的位置。史前人類就利用石頭山實現定位,藉助石頭山組成的標記,他們能夠憑藉參照物找到到達目的地的道路。透過這種簡單的導航系統,當時的人們能夠不借助任何科技工具,只憑藉自己的肉眼就能完成AB兩地的來回行程。

趣味小知識
  據英國媒體報導,約在5,000年前,石器時代的人類就發明了原始的「導航定位系統」。這個史前人類使用的原始版「導航定位系統」在每個目的地的確切位置找1座山包,在山頂樹立起1塊石頭堆砌的「紀念碑」作為其標誌。這些「紀念碑」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石頭山,它們互相之間的線路能夠組成巨大的等腰三角形網格。藉助這個複雜的三角形網格,古代人透過「紀念碑」間互相連成的遙遠的線路,不需地圖就能從A點到達B點或從B點到達A點。研究人員對石頭遺跡進行了調查,在現代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協助下,他們還對各個山頭的「紀念碑」進行精確定位,並標注了它們相互之間的位置。研究人員發現許多「名勝古蹟」都被建造在巨大的等腰三角形網格之內,並且每個三角形兩腰等距,根據一個地點就能走到第二個地點。研究發現,雖然各個地點之間的實際距離超過100英哩(約160.9公里),但各個地點間的距離誤差都能控制在100公尺之內。

北斗指路
  夏日晴朗的夜晚,大家仰望星空,一定能找到北斗七星。古代人將這七顆星星連起來,把它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斗形,所以稱為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的不同時間,出現在天空中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代人就根據黃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判定季節: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趣味小知識
  依靠觀察天體的定位方式,我們叫做天文定位技術。在中國古代,很早就將天文定位技術應用於航海中。東晉僧人法顯訪問印度及鄭和下西洋的時候都曾使用天文定位技術。法顯曾記述:「大海彌漫無邊,不識東西,唯望日、月、星宿而進。」在明代,採用觀測恆星高度來確定地理緯度的定位方法叫作「牽星術」。鄭和七下西洋,使用「牽星術」實現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他透過準確測定船舶的地理位置、航向和海深等,繪製了著名的〈鄭和航海圖〉。該圖以南京為起點,最遠至東非的蒙巴薩(今肯亞蒙巴薩),是中國古代地圖史上真正的航海圖,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其中四幅〈過洋牽星圖〉是中國最早、最具體、最完備的關於牽星術的記載。
東晉僧人法顯訪問印度,用觀星術指示方向。
  鄭和下西洋時,他指揮船隊航行,就是依靠「往返牽星為記」來辨別方向的,〈鄭和航海圖〉是中國古代地圖史上真正的航海圖。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