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準備】在思考格局之前
◎重新審視你的「家庭結構」,單身小宅,還是兩人小家庭?
●打造幸福好宅之前,先檢視自己的「人生觀」
所謂的「家庭關係」,其實也可以說是「一起用餐」的關係。和家人一起吃飯,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學習生活禮儀、加深親子關係。在過去,「大家庭」是最主要的家庭型態,每位家庭成員都擔負著不同的功能,透過各自扮演的角色產生自我認同,同時也培養家庭的共同意識與親情羈絆。
近年來,許多過去難以想像的社會事件接連發生,各種問題也相繼浮出檯面。有些人認為,這些社會事件的背後的遠因,就是家庭關係的日漸薄弱,及鄰里關係的日益疏遠。現代人的家庭型態逐漸轉變為「核心家庭」(又稱小家庭),然而在此同時,被社會孤立的人數卻持續增加。
有鑑於此,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重新探索家庭及鄰里關係的未來樣貌,因為住宅會深深影響家庭關係以及居住者的人格形成。人建造住宅,而住宅也是創造生命、形塑人格的地方。
未來的生活型態或許會面臨更多變化。目前的家庭型態當中,常見的型態包括:寄宿家庭(Home stay),也就是暫時將孩子委由他人照顧的「契約型家庭」,與父母同住的「折衷家庭」。然而,就如同前面所說的,家庭的樣貌仍持續變化中,未來或許還會出現與叔叔、嬸嬸、外甥、姪子等親戚同住的「類大家庭」也說不一定。
建造自家住宅正是體現自我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著手規畫格局之前,請先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確認清楚後再開始規劃吧!
2【心理準備】「稱呼」會決定住宅的品質
◎「商品」、「作品」、「物件」,你想給家什麼名字?
●住宅有「3大來源」,你會選哪一種?
獨棟住宅的來源,主要可分為下列3種:
①設計及施工全部委由建設公司負責。
②由建築師設計,工程的部分則由營造公司承包,或是設計及施工均委由營造公司負責。
③請房屋仲介公司介紹已完工的新成屋或中古屋。
選擇第一種方式的人,通常會到售屋接待中心參考樣品屋,也就是「商品」的實際樣本,在從樣品屋中選購自己喜歡的住宅。雖然實際完工的房屋與接待中心的樣品屋會有些落差,但是透過樣品屋能事先了解完工後的狀態,最後的成屋與當初的想像也不會有過大的差異。
至於選擇由建築師設計的人,則多半希望擁有個性化的生活,只是在尚未完工之前,居住起來是否舒適就無從得知了。然而,住宅的舒適性或許就是受到這些無法掌握的部分所影響,更何況建材的質感或顏色、日照方向等相關細節,都不是用三言兩語就能完整說明的。
第三種方式也就是委託房屋產仲介公司提供現成的房屋。房屋是不動產交易的主要項目之一,在談論居住舒適感等細節之前,房屋就只是一個交易「物件」。
建設公司將住宅視為「商品」、對建築師而言,住宅是他的「作品」,而房屋仲介公司則是將住宅視為「物件」。以不同方式所取得的住宅,稱呼也會有所不同,而我認為對住宅的稱呼,也會反映出自己對於住宅的看法。
3【心理準備】將家人放進設計圖中
◎家人紛紛提出需求,空間不夠用,該怎麼辦?
●決定「優先順序」再做取捨,打造一家人的幸福空間
「舊家的東西太多、空間太小!新蓋的房子絕對要住起來寬敞舒適!」
「客廳最少要6坪、一樓和二樓都要有廁所、收納空間越多越好……」
好不容易有機會蓋新房子,大家一定都想解決對現有生活的不滿,期待擁有更舒適的生活空間吧!但新房子的總面積不一定能滿足全家大小對空間的期望,如此一來,勢必要檢視哪些部分是無謂浪費,或是減少客廳面積、廁所數量,透過各種方法來削減空間,以符合實際需求。說起來還真的是一場「空間保衛戰」呢!
首先,得先確定要「3房2廳」還是「4房2廳」,也就是先決定客廳、廚房、餐廳等共同生活空間,再搭配房間數。確定主要格局之後,大多數的煩惱就迎刃而解了!
客製化住宅,就是從無到有打造一個世界唯一的房子,因此家人會期待擁有寬長舒適的居住空間,也是無可厚非的事。只是該如何規劃適合全家人的住宅格局呢?
不妨想像一下日常生活的景象,再來思考如何規劃空間以符合生活需求吧!例如,以人數來規劃玄關收納空間的大小、還在幼齡階段的孩子,讀書區可以靠近餐桌等等,居家空間的配置涵蓋了許多生活的小細節。不僅要思考主要空間,也思考生活小細節,從全家大小最重視的部分開始排列優先順序,就能打造出適合全家人的居家格局。如果超過實際面積或是因成本考量而無法實行,就從優先程度較低的部分開始刪除,利用這個方式反覆討論即可。
10【心理準備】考量素材的特性
◎活用建材的各種特性,打造充滿生命力的家
●這樣設計,房子越舊越有味道!
建築設計師經常煩惱著該運用什麼形狀,跟腦海中的想法不斷地搏鬥。然而形狀,說起來其實就只有「圓形」、「三角形」與「方形」三種,當然也有橢圓形或六角形等特殊形狀,不過這些特殊形狀也可說是圓形或三角形的延伸。
為什麼設計師這麼在意形狀呢?因為形狀的影響很大,有時可能造成居住者行動上的不便,有時則讓人感到自在,再加上建築物的外觀會維持數十年以上,也可能成為該區域的醒目地標。
建築物的外觀雖然可以維持數十年,但卻有一項設計是設計師無法掌控的,那就是隨著時間自然形成的特色,換句話說,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美感」。選用無垢木材、和紙、灰泥、矽藻土、石材等具有生命力的自然素材,就能創造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特殊美感,例如,在玄關貼上石材、以無垢木材鋪設地板、在房間牆面塗上灰泥或矽藻土,累積歲月風霜之後,石材會越磨越有光澤;木質地板經過長年使用,則會呈現別具特色的麥芽色;而灰泥或矽藻土牆面,也會隨著時間漸漸散發沉穩的韻味。雖然因為客觀條件限制,設計師無法完全掌握住宅外觀的變化,但卻能利用建材蘊含的生命感,散發特有的味道。
這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美感」,是隨著歲月流逝產生的變化,因此更需要悉心維護,反過來說,不鏽鋼或塑膠材質又是如何呢?這些人工素材雖然永久不會變化又欠缺生命力,卻具備了方便及優異的性能,適合使用容易受吹風淋雨、必須注重耐用度的地方。只要依照用途的不同活用建材不同的特性,就能讓全家人更加愛惜自己的家!
13【室外環境規劃】確認道路位置
◎「道路」決定建築的方位,坐北朝南不一定最好!
●考量鄰近道路條件,格局規劃更有彈性
建築基地與道路相連是建造房屋的第一要件,一般而言道路寬幅須達4公尺以上,建築基地的臨路寬度超過2公尺,才能建造房屋。從尋找土地開始著手的人,請務必先確認這些細節!道路位於基地的南側、東側、西側還是北側,將會大大影響住宅格局的規劃方式。
一般來說,道路在建築物的南側日照條件會比較好,有明亮開闊的視覺效果,但是南側有道路時,大門或停車場自然也會規劃在離道路比較近的地方,這就可能會使日照充足的南側庭園面積變小。想讓庭園的面積寬敞一點,建築物就必須往北側靠,然而為了確保北側鄰近住宅的日照量,有時並無法如願地將建築物往北側靠近。基於以上種種因素,我們無法一概而論地認定道路位於南側就是最好的地基條件。
即使道路位於基地的北側,也不算是條件不佳的基地,只要適當規劃,還能將客廳或餐廳配置於南側,有效利用南側的空間。如果將大門設於北側,使得一樓南側的空間不足,只要將客廳、餐廳及廚房移至二樓,就能確保採光充足。
同樣地,當道路位於建築物的東側或西側時,空間規劃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總而言之,就算現有的地基有道路條件不佳、受鄰近住宅位置限制等不利的條件,只要用新觀點加以規劃,還是能創造出舒適的居住環境。
22【室外環境規劃】出入口通道規劃
◎在玄關前設置一段通道,讓「回家的路」更有溫度
●考量街景與周邊環境,打造舒適安心的返家路
這裡要討論的是從外側道路到玄關的這一段路,這段路是出入口,也是送往迎來的重要通道,除了讓返家的家人、來訪客人感到愉悅舒服之外,在規劃時也必須考量防盜對策、維護隱私。
市中心與都市近郊的住宅,因為基地面積的關係,通常道路與玄關之間很難保有寬敞的空間,雖然如此,我還是不希望省略這一段通道,直接由道路進入玄關,因為這段通道能夠轉換返家者的心情,讓人更有回家的感覺。如果空間狹窄,可以將玄關轉向90度,設於側面不要正對道路,如此一來就能增加通道長度,緩和進入家門前的情緒。
通道會影響道路與基地間的位置關係,而通道與外側道路之間的關係也會影響停車場的位置,另一種方法是依照基地的周圍環境與日照情況,規劃通道、玄關及停車場的位置。例如,下雨天開車外出購物,返家時可能會面臨被雨淋濕的問題,或是要優先考量建築物的採光。這些細節都很值得討論,但我想提醒各位,盡量避免從客廳的空間就可以看見停車場,室內是有生命、有溫度的有機空間,因此從室內就可以看到冰冷的無機物,會讓心靈無法沉靜。
走在街道上,會讓人感得舒適的住宅區,除了每戶人家匠心獨具的設計外,也包括了每棟建築對街廓景色的那一份用心與顧慮,不是嗎?我們走在其中,就能感受到住戶們柔和與親切的心。相反地,如果整排住宅都以圍牆重重環繞,就會產生拒人於前里之外的印象,因此在擬定建造計畫時,也請務必考量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感喔!
27【室內空間設計】樓梯的位置
◎以玄關、樓梯為起點,決定整體空間的配置方式
●樓層間的「生活動線」,會決定住宅的格局!
完成分區計畫後,接下來就要規劃生活動線。生活動線就是以行走的路線來連結各區域,因此規劃時要想像每位家人的生活行為與模式。主要的動線有以下幾種:
●通道動線:連結各個房間、客廳或玄關的動線
●家事動線:煮飯、洗衣、打掃等家事的動線
●衛生動線:前往廁所或浴室的動線
●來客動線:客人來訪時的動線
基本上要盡量縮短動線的長度,尤其是耗費體力的家事動線,或是衛生動線,都要越短越好!通道動線則可分為連接屋外與屋內(玄關)、連結屋內各區域(走廊),以及連結樓上與樓下(樓梯)三種,宛如家中的「轉運區」,尤其連接樓上與樓下的動線,更會決定整體住宅的格局,是十分重要的生活動線。
樓梯可說是規劃住宅格局的關鍵,對家人間的親疏關係也扮演著重要功能。從玄關可直接上二樓,還是必須通過公共區域才能上二樓?配置配置方式的不同,將大幅影響住宅的格局。樓梯同時也是各樓層的「起點」,尤其是三層樓的建築,即使一、二樓能夠妥善執行分區計畫及動線計畫,往三樓移動的動線距離還是相對比較長;相反地,樓下的樓梯會切割空間,使得縱向空間難以設計規劃,如果能夠巧妙連結縱向空間,不僅容易設計各樓層的格局,也可以促進家人間的關係。
34【室內空間設計】廚房的空間配置
◎「一起在家吃頓飯!」打造夢想廚房之前,先思考料理動線
●冰箱的擺放位置,會改變廚房的配置
廚房是烹調三餐的地方,因為目的十分明確,當然就更要講求機能性了。廚房由4個區塊所構成,分別是爐具、水槽、冰箱以及放置砧板的調理區,而這4個區塊的組合方式,將決定使用時的便利性。
料理的基本的流程是:從冰箱取出食材→置於水槽內清洗→在砧板上做剁切處理→以爐具加熱烹煮,因此最先需要確定的是冰箱擺放的位置。冰箱不僅用來保存食材,也是家人會去拿飲料、甜點的地方,所以冰箱的擺放位置必須考量居家動線,放置在廚房深處還是入口處,將會大幅改變冰箱的視覺傳達以及廚房的空間配置。
現今的廚房與過去不同,已經不再是那種昏暗陰冷的空間了,廚房儼然成為現代人的居家重心,它與餐廳間的連結性變得非常重要,冰箱的擺放位置也就相形重要。每個家庭對於用餐都有不同的考量和習慣,而廚房與餐廳之間的連結性,也會因此而有所不同。
以往看起來最不起眼的廚房,在家庭型態轉為核心家庭後,改採開放式廚房的家庭越來越多了。另一方面,在職業婦女增加、料理步驟簡化的情形下,大多數的家庭也開始傾向選擇大容量的冰箱,尤其特別重視冷凍庫容量。為了因應各個家庭的生活型態,不妨先仔細思考冰箱的擺放位置吧!
40【室內空間設計】●衛浴空間的配置
◎廁所、浴室、盥洗室,都有它們最佳的位置
●衛浴的配置把握2大重點,兼顧「便利」與「隱私」
浴室位置的規畫有2大重點,一是選擇靠近臥室,二是家事效率較佳的位置。浴室靠近臥室能確保隱私,也非常適合習慣在睡前洗澡的人;而家事效率佳的位置,是指將浴室設置在廚房或是廁所附近,以廚房為中心集中「衛」、「浴」、「廚」3大用水空間,可以提升做家事的時間效率。另外,設置高窗可以有效排出浴室濕氣,不過還是必須考量其他房間的窗戶高度、大小等視覺上的均衡感,以及鄰居的視線等細節。
將盥洗室與更衣室規劃在同一個空間是近幾年的趨勢,但我認為兩者的功能完全不同,盥洗室是全家人洗臉、刷牙的地方,換言之這個空間具有家人共用的要素,而更衣室是洗澡時穿脫衣服的地方,需要有高度的隱私。不過由於穿脫衣物的時間短暫,為了提高使用頻率而將兩者合併,也並無不可,但如果沒有適當的收納空間,就容易變得雜亂無章。
至於廁所,通常會設置在浴室、盥洗室或更衣室的附近,這麼做不僅能集中供水及排水的管線,也比較容易維護保養。以往通常只設置在一樓,近年的趨勢則是設置兩間廁所,一樓的是家人及訪客共用,二樓的則為家人專用。此外,因為空間有限,有時也會將廁所設置在樓梯下方,這種配置必須留意廁所天花板的高度、採光、通風、換氣風扇等細節。
50【居家格局活用術】用住宅促進家人情感
◎地板高低差是一家和樂的祕訣!改變視線高度的「住宅溝通術」
●在空間上製造高低落差,可以讓家人的心靈更緊密
電影《男人真命苦》初次上映時是1969年的事,讓人回憶起從前隨處可見的家庭團結感和親情羈絆。電影主角寅次郎個性純真卻無法忍受複雜的人際關係,時常踏上漂泊的旅程,好不容易回到家鄉,又因為害臊而遲遲不肯踏進屋內,索性坐在階梯上。客廳位於整個場景的最高處,坐在客廳的家人不停叨唸著寅次郎,傳達出家人對他的擔心與關心,最後,在後院經營小工廠的老伯梅太郎社長也過來,站著向他打招呼:「哎呀!寅次郎你回來囉!」
這三種角色分別位於三種不同的高度,話不投機地彼此交談著,其實是很有趣的景象。雖然面對面,卻不是處在同樣的高度,在不同的高度以及距離感上,以語言和動作寄託時空、傳達心意,這不就是溝通技巧嗎?這是我從《男人真命苦》這部電影所獲得的體會。
最近非常流行鋪設無高度差的地板,但我認為像電影這樣,透過地板的高低差,可以錯開視線,營造出更容易對話的氛圍。只要高度合宜,不妨透過地板高低差,營造不同的空間視覺吧!例如抬高餐廳、廚房的高度,或是降低客廳的高度,站著作業的廚房區與坐著休息的客廳區,就能在視線高度上製造較大的差距。客廳成為獨立性高的空間,可以讓人備感放鬆;如果抬高客廳的高度,與廚房區的視線差距會跟著變小,就能促進彼此的視線交會。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是藉由空間的高度差創造心靈的安定感,讓居住者感受非語言的溝通,這是空間設計相當重要的手法。
55【居家格局活用術】活用土地特性
◎越是先天不良的建築地形,越能展現居家設計的獨特風情
●活用土地的不同特性,打造獨一無二的家
面積寬敞、形狀方正且已經整過地的土地比較容易規劃,這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大家都敬而遠之的土地,不但價格便宜,更因為土地形狀不規則,所以只要善加運用,也能建造出別具特色的住宅。
有效活用不規則土地的方法有2種:
第一種方法是將土地形狀活用於格局設計或建物外觀上,這種方法的核心要件在於樓梯,將樓梯設計成五角形或半圓形,接著思考這座樓梯的配置位置,藉此決定住宅格局的大致框架。依照土地形狀改變樓梯平台的形狀,或是利用高低差設置木製平台,一面用來連結樓梯,一面當作曬衣空間使用,也是不錯的發想。另外也能設計像是露臺、書房、儲藏室、小孩房等,我覺得正因為土地形狀不規則,所以才能激發更多有創意的點子。
第二種方法是活用部分土地面積,做為花圃或園藝工作區。本來難以利用的畸零空間,透過巧妙設計連結室內空間,讓室內看起來更寬廣,或是做為房間專用的迷你庭院也是不錯的方法喔!
如果是位於住宅密集區的細長型土地,就以中庭改善採光條件;如果位於坡地,則可運用差層式結構(skip floor)設計,視實際狀況運用不同的手法。正因為是條件差的土地,才能激發無限的可能,享受建造住宅獨特的風情與創意。
63【遠離居家危險】玻璃、漏水、結露
◎從室外引入微風及光線的同時,也要避免積水、結露等問題
●現代住宅有80%的事故,起因於跌倒、碰撞玻璃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在門窗上採用玻璃材質,並且面積也逐漸加大,使得不慎碰撞玻璃而受傷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據了解,一般住家有80%的事故起因於露臺、出入口、玄關或浴室的玻璃,不是沒注意到露臺窗戶或出入口周邊的玻璃而發生碰撞事故,就是在玄關、浴室跌倒而撞上玻璃。
此外,也有在樓梯周邊裝設玻璃所發生的意外事故,尤其是從直線型樓梯墜落時,如果周邊設有玻璃門或大面積的固定式落地玻璃,將更會加危險,必須十分注意。
●漏水、結露問題對人體有害,應事前做好督工,提升施工品質
房屋如果出現漏水或結露問題,長期下來不僅會影響建築物的本體結構,導致發霉、塵蟎等問題,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只要談到漏水,就會聯想到屋頂,但其實超過八成的漏水問題都起因於側面牆壁,例如:雨水從釘孔滲入、防水施工不周詳等,因工程失誤所導致的漏水問題有持續增加的情形。
使用防水性能高的外牆或裝潢材料、門窗的處理方式、陽台周邊防水施工等等,這些地方都有確認施工狀況的必要性。
67【住宅格局的重要觀點】設計圖確認
◎確認常見的建築圖面,在腦中建構理想未來
●4種必須注意的圖面:裝潢圖、展開圖、衛生設備圖、電器圖
建造獨棟建物所需要的圖面大大小小約有15〜16種,大致上可區分為設計、結構及設備這三大類。
設計圖面是使用平面圖或立體圖畫出建物的內外部設計;結構圖面則是標示出基礎、地基,其次為建築物的結構、骨架等部分;設備圖面則用來統整配管的管線、家電設備清單。
在眾多圖面當中,委託人需特別注意的圖面是「裝潢圖面」、「展開圖面」、「給排水衛生設備圖」以及「電氣設備圖」等4種。平面圖、立體圖或剖面圖是掌握建物的整體設計印象必要的圖面,而上述4種圖面是可以讓人想像生活景象的圖面,尤其是展開圖面,除了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分別畫出房間的四道牆面外,也標示出窗戶的方向、高度及位置、家具及櫥櫃高度等細節,可以說是與日常生活關係十分密切的圖面。
以廁所的展開圖為例,起初先確認裝潢,窗戶的高度、收納櫃是否設置在手搆得到的地方、馬桶的產品編號、衛生紙架的裝設位置、照明設備與插座的位置,這些都是需要確認的項目。
即使初期建造時,工程順利進行,一旦進入裝潢階段後,工地現場也會突然變得慌張起來。原因幾乎都是進入內部裝潢階段後出現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都與前述4種圖面有關。施工現場常出現的問題包括:沒有展開圖、有展開圖卻沒有標註高度、標示不明確等問題,因此,只要確實理解這4種圖面,事先掌握細節就能夠避免問題的發生。
72【住宅格局的重要觀點】決定裝潢色調
◎裝潢的重點不是家具,而是整體的「色彩搭配」
●依據3大面積比例,決定各自使用的顏色
談到室內裝潢,大多數人總會聯想到家具或裝飾品吧!但其實室內裝潢最重要的是空間的「色彩計畫」。色彩計畫的第一步從決定裝潢風格開始,自然、摩登、休閒、優雅、時尚、經典等,以自己喜歡的風格為主軸擬定色彩計畫。
一般來說,大面積的地板、牆壁、天花板是「基礎顏色」,門窗或大容量收納家具是「調控顏色」,而襯托這些顏色的零件材料或小物就稱為「重點顏色」,依此方式規劃空間色彩。顏色面積的分配比例是基礎顏色70%、調控顏色25%、重點顏色5%。米色或淡褐色等類似肌膚的裸色系,屬於柔和的顏色,建議可運用於基礎顏色,不妨再加上白色做為輔助色,將自己喜歡的顏色或可以感受季節的顏色做為重點顏色吧!
以各種房間的角度來看,客廳或臥室等舒適的區域要避免顏色強烈或憂鬱感濃厚的色系,請使用沉穩且溫和的色調(例如:大地色或彩度較低的顏色)。餐廳的重點在於營造歡樂用餐的明亮氛圍,不妨以能引發食慾的暖色系為主,旁邊的廚房則配合餐廳的色調,創造潔淨明亮的視覺感受。至於梳洗室、浴室、廁所等衛浴區域,則採用具清潔或清爽感的顏色。
整體色彩計畫的基礎,必須考量對人的心理層面或生理層面的影響,依照用途靈活運用色彩,並保持空間色彩的統一性。依據這個原則,就能夠勾勒出讓心情平和的色彩計畫囉!
◎重新審視你的「家庭結構」,單身小宅,還是兩人小家庭?
●打造幸福好宅之前,先檢視自己的「人生觀」
所謂的「家庭關係」,其實也可以說是「一起用餐」的關係。和家人一起吃飯,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學習生活禮儀、加深親子關係。在過去,「大家庭」是最主要的家庭型態,每位家庭成員都擔負著不同的功能,透過各自扮演的角色產生自我認同,同時也培養家庭的共同意識與親情羈絆。
近年來,許多過去難以想像的社會事件接連發生,各種問題也相繼浮出檯面。有些人認為,這些社會事件的背後的遠因,就是家庭關係的日漸薄弱,及鄰里關係的日益疏遠。現代人的家庭型態逐漸轉變為「核心家庭」(又稱小家庭),然而在此同時,被社會孤立的人數卻持續增加。
有鑑於此,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重新探索家庭及鄰里關係的未來樣貌,因為住宅會深深影響家庭關係以及居住者的人格形成。人建造住宅,而住宅也是創造生命、形塑人格的地方。
未來的生活型態或許會面臨更多變化。目前的家庭型態當中,常見的型態包括:寄宿家庭(Home stay),也就是暫時將孩子委由他人照顧的「契約型家庭」,與父母同住的「折衷家庭」。然而,就如同前面所說的,家庭的樣貌仍持續變化中,未來或許還會出現與叔叔、嬸嬸、外甥、姪子等親戚同住的「類大家庭」也說不一定。
建造自家住宅正是體現自我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著手規畫格局之前,請先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確認清楚後再開始規劃吧!
2【心理準備】「稱呼」會決定住宅的品質
◎「商品」、「作品」、「物件」,你想給家什麼名字?
●住宅有「3大來源」,你會選哪一種?
獨棟住宅的來源,主要可分為下列3種:
①設計及施工全部委由建設公司負責。
②由建築師設計,工程的部分則由營造公司承包,或是設計及施工均委由營造公司負責。
③請房屋仲介公司介紹已完工的新成屋或中古屋。
選擇第一種方式的人,通常會到售屋接待中心參考樣品屋,也就是「商品」的實際樣本,在從樣品屋中選購自己喜歡的住宅。雖然實際完工的房屋與接待中心的樣品屋會有些落差,但是透過樣品屋能事先了解完工後的狀態,最後的成屋與當初的想像也不會有過大的差異。
至於選擇由建築師設計的人,則多半希望擁有個性化的生活,只是在尚未完工之前,居住起來是否舒適就無從得知了。然而,住宅的舒適性或許就是受到這些無法掌握的部分所影響,更何況建材的質感或顏色、日照方向等相關細節,都不是用三言兩語就能完整說明的。
第三種方式也就是委託房屋產仲介公司提供現成的房屋。房屋是不動產交易的主要項目之一,在談論居住舒適感等細節之前,房屋就只是一個交易「物件」。
建設公司將住宅視為「商品」、對建築師而言,住宅是他的「作品」,而房屋仲介公司則是將住宅視為「物件」。以不同方式所取得的住宅,稱呼也會有所不同,而我認為對住宅的稱呼,也會反映出自己對於住宅的看法。
3【心理準備】將家人放進設計圖中
◎家人紛紛提出需求,空間不夠用,該怎麼辦?
●決定「優先順序」再做取捨,打造一家人的幸福空間
「舊家的東西太多、空間太小!新蓋的房子絕對要住起來寬敞舒適!」
「客廳最少要6坪、一樓和二樓都要有廁所、收納空間越多越好……」
好不容易有機會蓋新房子,大家一定都想解決對現有生活的不滿,期待擁有更舒適的生活空間吧!但新房子的總面積不一定能滿足全家大小對空間的期望,如此一來,勢必要檢視哪些部分是無謂浪費,或是減少客廳面積、廁所數量,透過各種方法來削減空間,以符合實際需求。說起來還真的是一場「空間保衛戰」呢!
首先,得先確定要「3房2廳」還是「4房2廳」,也就是先決定客廳、廚房、餐廳等共同生活空間,再搭配房間數。確定主要格局之後,大多數的煩惱就迎刃而解了!
客製化住宅,就是從無到有打造一個世界唯一的房子,因此家人會期待擁有寬長舒適的居住空間,也是無可厚非的事。只是該如何規劃適合全家人的住宅格局呢?
不妨想像一下日常生活的景象,再來思考如何規劃空間以符合生活需求吧!例如,以人數來規劃玄關收納空間的大小、還在幼齡階段的孩子,讀書區可以靠近餐桌等等,居家空間的配置涵蓋了許多生活的小細節。不僅要思考主要空間,也思考生活小細節,從全家大小最重視的部分開始排列優先順序,就能打造出適合全家人的居家格局。如果超過實際面積或是因成本考量而無法實行,就從優先程度較低的部分開始刪除,利用這個方式反覆討論即可。
10【心理準備】考量素材的特性
◎活用建材的各種特性,打造充滿生命力的家
●這樣設計,房子越舊越有味道!
建築設計師經常煩惱著該運用什麼形狀,跟腦海中的想法不斷地搏鬥。然而形狀,說起來其實就只有「圓形」、「三角形」與「方形」三種,當然也有橢圓形或六角形等特殊形狀,不過這些特殊形狀也可說是圓形或三角形的延伸。
為什麼設計師這麼在意形狀呢?因為形狀的影響很大,有時可能造成居住者行動上的不便,有時則讓人感到自在,再加上建築物的外觀會維持數十年以上,也可能成為該區域的醒目地標。
建築物的外觀雖然可以維持數十年,但卻有一項設計是設計師無法掌控的,那就是隨著時間自然形成的特色,換句話說,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美感」。選用無垢木材、和紙、灰泥、矽藻土、石材等具有生命力的自然素材,就能創造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特殊美感,例如,在玄關貼上石材、以無垢木材鋪設地板、在房間牆面塗上灰泥或矽藻土,累積歲月風霜之後,石材會越磨越有光澤;木質地板經過長年使用,則會呈現別具特色的麥芽色;而灰泥或矽藻土牆面,也會隨著時間漸漸散發沉穩的韻味。雖然因為客觀條件限制,設計師無法完全掌握住宅外觀的變化,但卻能利用建材蘊含的生命感,散發特有的味道。
這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美感」,是隨著歲月流逝產生的變化,因此更需要悉心維護,反過來說,不鏽鋼或塑膠材質又是如何呢?這些人工素材雖然永久不會變化又欠缺生命力,卻具備了方便及優異的性能,適合使用容易受吹風淋雨、必須注重耐用度的地方。只要依照用途的不同活用建材不同的特性,就能讓全家人更加愛惜自己的家!
13【室外環境規劃】確認道路位置
◎「道路」決定建築的方位,坐北朝南不一定最好!
●考量鄰近道路條件,格局規劃更有彈性
建築基地與道路相連是建造房屋的第一要件,一般而言道路寬幅須達4公尺以上,建築基地的臨路寬度超過2公尺,才能建造房屋。從尋找土地開始著手的人,請務必先確認這些細節!道路位於基地的南側、東側、西側還是北側,將會大大影響住宅格局的規劃方式。
一般來說,道路在建築物的南側日照條件會比較好,有明亮開闊的視覺效果,但是南側有道路時,大門或停車場自然也會規劃在離道路比較近的地方,這就可能會使日照充足的南側庭園面積變小。想讓庭園的面積寬敞一點,建築物就必須往北側靠,然而為了確保北側鄰近住宅的日照量,有時並無法如願地將建築物往北側靠近。基於以上種種因素,我們無法一概而論地認定道路位於南側就是最好的地基條件。
即使道路位於基地的北側,也不算是條件不佳的基地,只要適當規劃,還能將客廳或餐廳配置於南側,有效利用南側的空間。如果將大門設於北側,使得一樓南側的空間不足,只要將客廳、餐廳及廚房移至二樓,就能確保採光充足。
同樣地,當道路位於建築物的東側或西側時,空間規劃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總而言之,就算現有的地基有道路條件不佳、受鄰近住宅位置限制等不利的條件,只要用新觀點加以規劃,還是能創造出舒適的居住環境。
22【室外環境規劃】出入口通道規劃
◎在玄關前設置一段通道,讓「回家的路」更有溫度
●考量街景與周邊環境,打造舒適安心的返家路
這裡要討論的是從外側道路到玄關的這一段路,這段路是出入口,也是送往迎來的重要通道,除了讓返家的家人、來訪客人感到愉悅舒服之外,在規劃時也必須考量防盜對策、維護隱私。
市中心與都市近郊的住宅,因為基地面積的關係,通常道路與玄關之間很難保有寬敞的空間,雖然如此,我還是不希望省略這一段通道,直接由道路進入玄關,因為這段通道能夠轉換返家者的心情,讓人更有回家的感覺。如果空間狹窄,可以將玄關轉向90度,設於側面不要正對道路,如此一來就能增加通道長度,緩和進入家門前的情緒。
通道會影響道路與基地間的位置關係,而通道與外側道路之間的關係也會影響停車場的位置,另一種方法是依照基地的周圍環境與日照情況,規劃通道、玄關及停車場的位置。例如,下雨天開車外出購物,返家時可能會面臨被雨淋濕的問題,或是要優先考量建築物的採光。這些細節都很值得討論,但我想提醒各位,盡量避免從客廳的空間就可以看見停車場,室內是有生命、有溫度的有機空間,因此從室內就可以看到冰冷的無機物,會讓心靈無法沉靜。
走在街道上,會讓人感得舒適的住宅區,除了每戶人家匠心獨具的設計外,也包括了每棟建築對街廓景色的那一份用心與顧慮,不是嗎?我們走在其中,就能感受到住戶們柔和與親切的心。相反地,如果整排住宅都以圍牆重重環繞,就會產生拒人於前里之外的印象,因此在擬定建造計畫時,也請務必考量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感喔!
27【室內空間設計】樓梯的位置
◎以玄關、樓梯為起點,決定整體空間的配置方式
●樓層間的「生活動線」,會決定住宅的格局!
完成分區計畫後,接下來就要規劃生活動線。生活動線就是以行走的路線來連結各區域,因此規劃時要想像每位家人的生活行為與模式。主要的動線有以下幾種:
●通道動線:連結各個房間、客廳或玄關的動線
●家事動線:煮飯、洗衣、打掃等家事的動線
●衛生動線:前往廁所或浴室的動線
●來客動線:客人來訪時的動線
基本上要盡量縮短動線的長度,尤其是耗費體力的家事動線,或是衛生動線,都要越短越好!通道動線則可分為連接屋外與屋內(玄關)、連結屋內各區域(走廊),以及連結樓上與樓下(樓梯)三種,宛如家中的「轉運區」,尤其連接樓上與樓下的動線,更會決定整體住宅的格局,是十分重要的生活動線。
樓梯可說是規劃住宅格局的關鍵,對家人間的親疏關係也扮演著重要功能。從玄關可直接上二樓,還是必須通過公共區域才能上二樓?配置配置方式的不同,將大幅影響住宅的格局。樓梯同時也是各樓層的「起點」,尤其是三層樓的建築,即使一、二樓能夠妥善執行分區計畫及動線計畫,往三樓移動的動線距離還是相對比較長;相反地,樓下的樓梯會切割空間,使得縱向空間難以設計規劃,如果能夠巧妙連結縱向空間,不僅容易設計各樓層的格局,也可以促進家人間的關係。
34【室內空間設計】廚房的空間配置
◎「一起在家吃頓飯!」打造夢想廚房之前,先思考料理動線
●冰箱的擺放位置,會改變廚房的配置
廚房是烹調三餐的地方,因為目的十分明確,當然就更要講求機能性了。廚房由4個區塊所構成,分別是爐具、水槽、冰箱以及放置砧板的調理區,而這4個區塊的組合方式,將決定使用時的便利性。
料理的基本的流程是:從冰箱取出食材→置於水槽內清洗→在砧板上做剁切處理→以爐具加熱烹煮,因此最先需要確定的是冰箱擺放的位置。冰箱不僅用來保存食材,也是家人會去拿飲料、甜點的地方,所以冰箱的擺放位置必須考量居家動線,放置在廚房深處還是入口處,將會大幅改變冰箱的視覺傳達以及廚房的空間配置。
現今的廚房與過去不同,已經不再是那種昏暗陰冷的空間了,廚房儼然成為現代人的居家重心,它與餐廳間的連結性變得非常重要,冰箱的擺放位置也就相形重要。每個家庭對於用餐都有不同的考量和習慣,而廚房與餐廳之間的連結性,也會因此而有所不同。
以往看起來最不起眼的廚房,在家庭型態轉為核心家庭後,改採開放式廚房的家庭越來越多了。另一方面,在職業婦女增加、料理步驟簡化的情形下,大多數的家庭也開始傾向選擇大容量的冰箱,尤其特別重視冷凍庫容量。為了因應各個家庭的生活型態,不妨先仔細思考冰箱的擺放位置吧!
40【室內空間設計】●衛浴空間的配置
◎廁所、浴室、盥洗室,都有它們最佳的位置
●衛浴的配置把握2大重點,兼顧「便利」與「隱私」
浴室位置的規畫有2大重點,一是選擇靠近臥室,二是家事效率較佳的位置。浴室靠近臥室能確保隱私,也非常適合習慣在睡前洗澡的人;而家事效率佳的位置,是指將浴室設置在廚房或是廁所附近,以廚房為中心集中「衛」、「浴」、「廚」3大用水空間,可以提升做家事的時間效率。另外,設置高窗可以有效排出浴室濕氣,不過還是必須考量其他房間的窗戶高度、大小等視覺上的均衡感,以及鄰居的視線等細節。
將盥洗室與更衣室規劃在同一個空間是近幾年的趨勢,但我認為兩者的功能完全不同,盥洗室是全家人洗臉、刷牙的地方,換言之這個空間具有家人共用的要素,而更衣室是洗澡時穿脫衣服的地方,需要有高度的隱私。不過由於穿脫衣物的時間短暫,為了提高使用頻率而將兩者合併,也並無不可,但如果沒有適當的收納空間,就容易變得雜亂無章。
至於廁所,通常會設置在浴室、盥洗室或更衣室的附近,這麼做不僅能集中供水及排水的管線,也比較容易維護保養。以往通常只設置在一樓,近年的趨勢則是設置兩間廁所,一樓的是家人及訪客共用,二樓的則為家人專用。此外,因為空間有限,有時也會將廁所設置在樓梯下方,這種配置必須留意廁所天花板的高度、採光、通風、換氣風扇等細節。
50【居家格局活用術】用住宅促進家人情感
◎地板高低差是一家和樂的祕訣!改變視線高度的「住宅溝通術」
●在空間上製造高低落差,可以讓家人的心靈更緊密
電影《男人真命苦》初次上映時是1969年的事,讓人回憶起從前隨處可見的家庭團結感和親情羈絆。電影主角寅次郎個性純真卻無法忍受複雜的人際關係,時常踏上漂泊的旅程,好不容易回到家鄉,又因為害臊而遲遲不肯踏進屋內,索性坐在階梯上。客廳位於整個場景的最高處,坐在客廳的家人不停叨唸著寅次郎,傳達出家人對他的擔心與關心,最後,在後院經營小工廠的老伯梅太郎社長也過來,站著向他打招呼:「哎呀!寅次郎你回來囉!」
這三種角色分別位於三種不同的高度,話不投機地彼此交談著,其實是很有趣的景象。雖然面對面,卻不是處在同樣的高度,在不同的高度以及距離感上,以語言和動作寄託時空、傳達心意,這不就是溝通技巧嗎?這是我從《男人真命苦》這部電影所獲得的體會。
最近非常流行鋪設無高度差的地板,但我認為像電影這樣,透過地板的高低差,可以錯開視線,營造出更容易對話的氛圍。只要高度合宜,不妨透過地板高低差,營造不同的空間視覺吧!例如抬高餐廳、廚房的高度,或是降低客廳的高度,站著作業的廚房區與坐著休息的客廳區,就能在視線高度上製造較大的差距。客廳成為獨立性高的空間,可以讓人備感放鬆;如果抬高客廳的高度,與廚房區的視線差距會跟著變小,就能促進彼此的視線交會。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是藉由空間的高度差創造心靈的安定感,讓居住者感受非語言的溝通,這是空間設計相當重要的手法。
55【居家格局活用術】活用土地特性
◎越是先天不良的建築地形,越能展現居家設計的獨特風情
●活用土地的不同特性,打造獨一無二的家
面積寬敞、形狀方正且已經整過地的土地比較容易規劃,這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大家都敬而遠之的土地,不但價格便宜,更因為土地形狀不規則,所以只要善加運用,也能建造出別具特色的住宅。
有效活用不規則土地的方法有2種:
第一種方法是將土地形狀活用於格局設計或建物外觀上,這種方法的核心要件在於樓梯,將樓梯設計成五角形或半圓形,接著思考這座樓梯的配置位置,藉此決定住宅格局的大致框架。依照土地形狀改變樓梯平台的形狀,或是利用高低差設置木製平台,一面用來連結樓梯,一面當作曬衣空間使用,也是不錯的發想。另外也能設計像是露臺、書房、儲藏室、小孩房等,我覺得正因為土地形狀不規則,所以才能激發更多有創意的點子。
第二種方法是活用部分土地面積,做為花圃或園藝工作區。本來難以利用的畸零空間,透過巧妙設計連結室內空間,讓室內看起來更寬廣,或是做為房間專用的迷你庭院也是不錯的方法喔!
如果是位於住宅密集區的細長型土地,就以中庭改善採光條件;如果位於坡地,則可運用差層式結構(skip floor)設計,視實際狀況運用不同的手法。正因為是條件差的土地,才能激發無限的可能,享受建造住宅獨特的風情與創意。
63【遠離居家危險】玻璃、漏水、結露
◎從室外引入微風及光線的同時,也要避免積水、結露等問題
●現代住宅有80%的事故,起因於跌倒、碰撞玻璃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在門窗上採用玻璃材質,並且面積也逐漸加大,使得不慎碰撞玻璃而受傷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據了解,一般住家有80%的事故起因於露臺、出入口、玄關或浴室的玻璃,不是沒注意到露臺窗戶或出入口周邊的玻璃而發生碰撞事故,就是在玄關、浴室跌倒而撞上玻璃。
此外,也有在樓梯周邊裝設玻璃所發生的意外事故,尤其是從直線型樓梯墜落時,如果周邊設有玻璃門或大面積的固定式落地玻璃,將更會加危險,必須十分注意。
●漏水、結露問題對人體有害,應事前做好督工,提升施工品質
房屋如果出現漏水或結露問題,長期下來不僅會影響建築物的本體結構,導致發霉、塵蟎等問題,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只要談到漏水,就會聯想到屋頂,但其實超過八成的漏水問題都起因於側面牆壁,例如:雨水從釘孔滲入、防水施工不周詳等,因工程失誤所導致的漏水問題有持續增加的情形。
使用防水性能高的外牆或裝潢材料、門窗的處理方式、陽台周邊防水施工等等,這些地方都有確認施工狀況的必要性。
67【住宅格局的重要觀點】設計圖確認
◎確認常見的建築圖面,在腦中建構理想未來
●4種必須注意的圖面:裝潢圖、展開圖、衛生設備圖、電器圖
建造獨棟建物所需要的圖面大大小小約有15〜16種,大致上可區分為設計、結構及設備這三大類。
設計圖面是使用平面圖或立體圖畫出建物的內外部設計;結構圖面則是標示出基礎、地基,其次為建築物的結構、骨架等部分;設備圖面則用來統整配管的管線、家電設備清單。
在眾多圖面當中,委託人需特別注意的圖面是「裝潢圖面」、「展開圖面」、「給排水衛生設備圖」以及「電氣設備圖」等4種。平面圖、立體圖或剖面圖是掌握建物的整體設計印象必要的圖面,而上述4種圖面是可以讓人想像生活景象的圖面,尤其是展開圖面,除了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分別畫出房間的四道牆面外,也標示出窗戶的方向、高度及位置、家具及櫥櫃高度等細節,可以說是與日常生活關係十分密切的圖面。
以廁所的展開圖為例,起初先確認裝潢,窗戶的高度、收納櫃是否設置在手搆得到的地方、馬桶的產品編號、衛生紙架的裝設位置、照明設備與插座的位置,這些都是需要確認的項目。
即使初期建造時,工程順利進行,一旦進入裝潢階段後,工地現場也會突然變得慌張起來。原因幾乎都是進入內部裝潢階段後出現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都與前述4種圖面有關。施工現場常出現的問題包括:沒有展開圖、有展開圖卻沒有標註高度、標示不明確等問題,因此,只要確實理解這4種圖面,事先掌握細節就能夠避免問題的發生。
72【住宅格局的重要觀點】決定裝潢色調
◎裝潢的重點不是家具,而是整體的「色彩搭配」
●依據3大面積比例,決定各自使用的顏色
談到室內裝潢,大多數人總會聯想到家具或裝飾品吧!但其實室內裝潢最重要的是空間的「色彩計畫」。色彩計畫的第一步從決定裝潢風格開始,自然、摩登、休閒、優雅、時尚、經典等,以自己喜歡的風格為主軸擬定色彩計畫。
一般來說,大面積的地板、牆壁、天花板是「基礎顏色」,門窗或大容量收納家具是「調控顏色」,而襯托這些顏色的零件材料或小物就稱為「重點顏色」,依此方式規劃空間色彩。顏色面積的分配比例是基礎顏色70%、調控顏色25%、重點顏色5%。米色或淡褐色等類似肌膚的裸色系,屬於柔和的顏色,建議可運用於基礎顏色,不妨再加上白色做為輔助色,將自己喜歡的顏色或可以感受季節的顏色做為重點顏色吧!
以各種房間的角度來看,客廳或臥室等舒適的區域要避免顏色強烈或憂鬱感濃厚的色系,請使用沉穩且溫和的色調(例如:大地色或彩度較低的顏色)。餐廳的重點在於營造歡樂用餐的明亮氛圍,不妨以能引發食慾的暖色系為主,旁邊的廚房則配合餐廳的色調,創造潔淨明亮的視覺感受。至於梳洗室、浴室、廁所等衛浴區域,則採用具清潔或清爽感的顏色。
整體色彩計畫的基礎,必須考量對人的心理層面或生理層面的影響,依照用途靈活運用色彩,並保持空間色彩的統一性。依據這個原則,就能夠勾勒出讓心情平和的色彩計畫囉!